產業格局“謀變” 成德同城化發展提質增速

產業格局“謀變” 成德同城化發展提質增速

3月4日,已建成投運的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貨站一期項目。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服務中心供圖

3月4日上午,位於德陽市旌陽區黃許鎮的銀山路、漣江路、東江路、松江路以及人民渠33支渠遷改工程現場一片忙碌,工程車輛來往穿梭。這些工程均是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在建重點項目。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整體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核心區15.68平方公里,是成德同城化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今年,物流港預計完成投資17.66億元,“四路一渠”、棚改安置房項目地塊一配套基礎設施工程等將建成投用。

春節後,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舉行,四市共同發佈《成德眉資同城化城市機會清單(一)》。德陽也以多種方式變革產業格局,推動同城化發展提質增速。

探索“一體化運營”構建產業生態圈

項目建設馬不停蹄,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在同城化發展格局中正積極謀變。近日舉行的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德將聯手打造“鐵路雙樞紐”。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由黃許物流園發展而來,其依託的黃許貨站佔地1041畝,規劃年運能1000萬噸,是寶成線入川第一大貨場。貨站一期工程於2018年4月開通運營,目前主要發運德陽化肥、糧食等大宗貨物。不過,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服務中心副主任彭亮認為,物流港作為成德同城化產業協同發展重要載體,倉儲物流功能不能單打獨鬥。

為此,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主動出擊,與成都產業投資集團合作,組建成立德陽成德物流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港區進行整體規劃、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還與成都國際鐵路港簽署正式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姊妹港”建設,探索“一體化運營”模式。包括實現兩地海關監管互認,推行德陽國際定製班列開行計劃等。

目前,與成都產業投資集團合作共建的首個項目蓉歐(德陽)國際木材保稅產業園已開工,計劃總投資30億元,規劃用地500畝,全部建成達產後,年進口木材100萬立方米以上,帶來300列以上班列開行需求。“與其他專業木材市場相比,該產業園投運後,將提供木材‘全球買’、木製品‘全球賣’跨境交易服務,擁有基於產能預售與現貨貿易相結合的進口木材廠家直供價格優勢。”彭亮說。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的佈局很有吸引力,位於成都市金牛區的量力鋼材城,已計劃將貨場前移到物流港。彭亮介紹,除發揮倉儲、物流功能外,未來物流港還要打造鋼材供應金融鏈,即吸引金融機構針對產業鏈各個環節,設計個性化、標準化的金融服務產品,為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彭亮認為,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建設,將推動兩地產業優勢互補和工業佈局協同,引導各類資源要素打破地域約束和行政壁壘,共同構建跨區域的產業生態圈;而對於成德兩地居民而言,除了能就近買到更優質、更便宜的進口商品,還有望獲得更多就業發展空間。
釋放需求信息 勾勒轉型藍圖

“發佈機會清單,相當於政府和企業釋放需求,面向全國乃至全球招商。”德陽市科技局副局長易偉如此解釋。在526條涉及功能區建設、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領域的需求信息中,德陽有169條,佔比近1/3。

易偉介紹,德陽的需求信息共涉及80個細分應用場景,其中政府需求信息49條,企業需求信息120條,有明確投資或資金需求達32.56億元,“包括解決方案徵集、規劃設計編制、項目建設、產品(服務)採購、技術聯合攻關、企業協作,以及人才招引和企業投融資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德陽發佈的169條需求信息中,涉及智能製造、大數據、生物醫藥等新經濟領域的超過90%。據悉,以二重、東電、東汽等為代表的傳統制造業也在尋求轉型。一方面要通過科技賦能轉型發展,另一方面要尋找、培育新的增長點。易偉說,去年11月,成德兩地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建立信息共享渠道、推動兩地市場與資源開放互通等六方面協同發展新經濟。

易偉認為,隨著信息和市場機遇共享、人才交流、資金流動等機制逐步建立,成德眉資四市同城化發展,尤其是新經濟領域的同城化發展將進入實質階段。“在成都都市圈範圍內整合、釋放德陽新經濟發展需求,吸納成都都市圈資本和技術力量聚焦德陽、投資德陽,有助於德陽新經濟企業產業鏈補齊做強。”

“對於德陽企業而言,各地的需求信息也提供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走出去’的好機會。”易偉說,德陽正與國內高端智庫合作,力爭今年上半年編制推出新經濟發展規劃。同時,將建立機會清單收集發佈長效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