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8年,贵阳是如何一点一点变大的?

来神之腿


大城市的迷人之处在于,能够满足你各种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供给,而且也能够成为容纳你一切生活行为的空间载体。

因为人太多,竞争大,大家都很忙,没人特别关注你,无需过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所以你就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自由度。

这和传统的农村熟人社群是有本质上不同的。

我个人最直观的体验,贵阳逐渐变大,是从堵车开始的。

很多人都觉得堵车是个城市弊病,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堵车也说明这个城市的私家车保有量在提升,居民消费很旺盛,毕竟,私家车是除了房子外,一般家庭相对来说很大的一笔纯消费性的大额开支了。

而且,贵阳的市内交通,也在不停的扩张过程中,基本上是官方规划到哪儿,基础设施就会跟到哪儿,地下管网、基建等设施都会很快铺到那里,而且总有热火朝天的资本跟进,说明投资者的情绪普遍都比较乐观,大家都比较看好这个城市的前景。

具体到时间点来看,如果一定要把贵阳近几年的发展,从时间上划分阶段,我觉得,贵阳城镇化这一局很大的棋,是从2006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在下了,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值得注意,每个时间点,都标志着前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后一个阶段的开始:

2006年,市府搬到新城区观山湖,新区建设到现在,历经十余年,已初具规模;

2010年,大盘“花果园”开盘,开启了贵阳的大盘时代,目前这么大体量的楼盘,已经快要售罄,而且入住率目测达到八九成。

2014年,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获得同意批复。
至今,2018年,贵阳房价开始逐渐火热起来,很多市民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房价、房价和房价。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时间节点,都是以每4年为界,所以我说2018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很多朋友问我要不要今年买房,我的答案是,借钱都要买!

谁都不知道过了2018年,楼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毕竟,那么多其他城市的前车之鉴,还是不难预料的,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却惊人地相似。

如果从空间上看,贵阳的城区面积,是逐渐扩大的,从:

原先的老城区(云岩、南明,一环内)

→ 观山湖区(新城区,观山湖公园周边)

→ 花果园等大盘(地理位置中心,新老城交界处,中环内、西二环、地铁、高铁站)

→ 花溪、清镇、贵安、白云、双龙等。

而现在,刚好处在向花溪、清镇、贵安等其他区域扩张的阶段。

最近,将观山湖区分为两大组团:观山组团和金华组团的规划公布,其实也有点为了让金华组团更向西发展、和清镇连接的意思,毕竟,金华和观山组团独立开来,有利于避免内耗掣肘等因素,如今的金华,和观山组团“平起平坐”相互竞争,至少从地位上,就提升了不少,不被视为所谓观山西的“边缘版块”。

错过了老城,错过了观山湖,错过了花果园的人,不要再错过花溪、清镇和贵安。

贵阳城镇化进程,很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变大的过程其实一直都在持续,并有一些规律可循,只是有人关注到了,有人没注意罢了,然而,财富和机会,更有可能会降临到长期关注它的人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