擡高地基有啥好處,為啥農村自建房總要求地基的高度?

天際雪


這個問題確實是說出了農村自建房的一個總體現象,不單是房子越建越高,而且地基也越抬越高,有些人甚至把地基抬高2米多,下面直接做成一個低層的地下室。那這樣到底有沒有實際意義呢?



從使用效果方面來說,抬高地基確實有好處,可以減少潮溼。

大家都知道,農村自建房的最大問題就是回南天都時候,忒潮溼,偏偏還沒有什麼比較好的辦法解決。但是如果能夠把地基抬高,甚至做一個小小的架空層,難道我告訴你,防潮效果還真的不是一般的好,絕對會讓你滿意。


還有個非常明顯的好處就是未雨綢繆。

就拿我們這裡來說吧,去年我們這裡的道路加寬重修。結果就在以前的路面加墊層,然後上面再做混凝土路面,這一下幾乎抬高了50公分,這樣一來,以前跟路面基本持平的房子就倒黴了。

一到下雨,個個家裡就全部可以養魚了,問題是一下子那麼高,根本沒幾個人家裡地面可以抬高那麼多的,不但全部門要改,而且樓層根本就不夠高,沒辦法了,只能在門口修攔河壩,不但難看也不方便。


當然,最後就是涉及風俗習慣了,很多人不喜歡別人家的房子比自己的高。

這是農村的一直都有的風俗,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反正說法多的很,各方面的原因都必須想一切辦法,要把自己的房子做的比人家高一點,哪怕高一點點心裡也會舒暢多了。

總的來說吧,農村自建房把基礎適當的抬高,確實會有一些實際上的好處。雖然我說了幾點出來,也可能有更多的是我沒想到的,但是結果都是一樣,有用就行。當然抬高也有個限度,沒必要引起鄰里之間的矛盾才好。


大家覺得還有什麼好處?留言分享吧(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這個道理很簡單啊,只要在農村生活過就會知道,特別是我們北方農村的房子,一般都是一排一排的。平常還好說,如果趕上下雨天,尤其是夏天的大雨,地基如果低了,門口街道高的話,院子裡的水很容易被堵在家裡,如果地基高一些,那院子裡的水就可以順順當當的流出去。對於地基矮了雨水流不出去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因為當初建房子的時候地基矮了,所以每次下雨的時候,都要扛著鐵鍁站在雨裡挖水渠,不然院子裡的水,就有可能倒流進家裡。





在農村不管誰家蓋房子,哪怕房頂矮一點,也希望地基高一點,沒有別的意思,就是為了院子裡的水,能夠順順利利的流出來。和我們家鄉鄰的前後兩排房子,共10家住戶,每一排都是五家住戶,就因為地基太矮的緣故,每次下雨都要操心。

我們家住在前排,和我們家相鄰的這四家鄰居,應該說都是素質比較不錯的村民,每次趕上下大雨的時候,各家都出來整理水渠。如果趕上哪次下雨,某一家沒有人的話,其他鄰居也會幫忙整理一下水渠,別讓水倒流進鄰居家。所以我們這一排五家的鄰居,從來沒有因為下雨而爭吵。都說大家都是鄰居,下雨的時候,誰也不希望水淹了哪一家,淹了誰家都不好。








然而我們後一排的鄰居就不是這樣的。只要下雨,後面的五家鄰居就要爭吵。都想著儘量讓自己院子裡的水趕快流出來,不管別人家是否能夠流出來。經常因為你擋住了我家的流水,或者我擋住了你家的流水。鄰居之間就在雨裡相互爭吵,有時候甚至大打出手。其實說到底,都是因為地基矮惹的禍。如果當初蓋房子的時候,把地基打的高一點,哪裡還會有這些問題。所以無論誰家蓋房子的時候,寧願房子頂矮一些,也要把地基打得高一些。









其實這些事情有時候跟村裡的規劃有關係,就像有的村的房子,本來就是村裡的規劃設計不夠完善。應該根據地勢的高矮,合理規劃地基的高矮。而有些村的規劃是不管地勢高矮,只要是建在一排的房子,地基全部都是齊平的,這樣就造成了村民家裡的水流不出來,趕上素質好一點的村民,還能將就一點,趕上那喜歡吵架的人,整天因為下雨流水,也得吵個沒完沒了。當然這也可以理解,有誰看著家裡的水流不出來能不著急?這就是農村自建房要求地基高的原因。


靈子


在農村裡建的新房,很多的農民是原拆原建,也有是另外再建。很多的農民為了在地勢平坦的地方,讓自家的房子顯眼、大氣一點,一般都會要求包工頭抬高地基,讓自己家的房子顯得高一點。其實除了顯眼點,還有三個原因,就聽小趙和大家說一說


第1、隔潮、在南方,很多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或者是在山下地勢平坦的地方。在南方的雨水、潮氣都是比較多的,要是沒有抬高樓層的房子,每年到了梅雨季節的時候,家裡就是開著門窗,房子裡都還是一層的水珠。很多放在一樓的木質傢俱,很多都受潮損壞。還有房子裡有一股很濃的黴味。

很多人在建房的時候,首先要解決南方的潮溼問題。有些人將房子提高50公分、1米、還有甚至到2米多的,直接把下來作為車庫或是堆放雜物,利用空間、空氣的對流來阻隔潮氣的上延。


第2、農村人的攀比心、在農村人心裡有這樣一個怪思想。就怕別人建得房子比自己家高,建得比自己家靠前。在小趙的家鄉,因為房子修的比別人高、靠前的事,鄰里之間吵架、打架的事發生了很多次,可還是有人想把房子建得比別人高,靠前。說是建得高就是站得高,房子靠前就是說要比別人家強。

其實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爭論,誰高誰低根本代表不了什麼。房子的高矮也就是一個家,鄰里之間為爭房子一時之高低,傷了鄰里之間的和氣,不值得!


第3、防水、南方雨水多,大雨、暴雨和溝渠堵塞是常事,很多的時候都會造成積水。這對沒有下水道農村來說,排水就成了一個大的問題。很多人在建房時,除了疏通溝渠外,就是將自己的地基抬高,使得水沒有辦法進入到屋內。

農村很多的房子,都會做兩條下水道(陰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下大雨時水流不通,造成大面積的積水。

我是小趙,農村地基抬高,其實在很早的古時候就有了。原來的茅草屋、土坯牆就是把基礎弄高,防止雨水進入到屋裡。像這樣的土坯房,你們見過沒好?


常德農村小趙


在農村蓋房子的時候,選址很重要,一般會選擇地勢高的地方建房,這樣雨天排水順暢。而一些村民在舊房翻新時,大多數人家都會將原有的地基抬高,這樣做無非也是為了排水以及防止尾內地面過低而返潮。

農村自建房要求地基的高度要高出街面,這樣院子的水平面就會比牆外的街面略高,遇到雨天的時侯,由於水往低處流的原故,院子裡面就不會有積水,雨停後,積水便會順著院溝淌出去了。



特別是過去農村的一些老宅,在重新翻建時都得抬高地基。由於這些老宅大多是建設年限已長,在當時建房時,農村的街道、衚衕等還是泥土路面,有的時候在下雨時,如果遇到流水不暢,村民都會冒雨拿上鐵鍁挖水溝。


後來,隨著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的街面、衚衕等都進行了硬化處理,有的村裡統一打成了混凝土路面,甚至是一些路面高過原來的房基。這樣一來,如果遇到雨天,雨水就有倒灌的可能,所以抬高地基是必須的。

除了排水之外,抬高地基也是為了房屋內的採光。屋簷高了,自然室內的光線就好,屋裡亮堂堂的,心情也舒暢。

農村自建房抬高地基,無非也就是室內採光及院落排水兩個方面的問題。如有不足之處,請大家給予補充。


建行漸遠


農村的房子,一般都是三五家挨著成一排,相互之間的地基都要求是一樣的高,如果誰家的高,或者是誰家的低,蓋出的房子高低不平,而且鄰居之間也不允許別人的地基比自己的高。但是人們總想把地基抬高一些。那麼為什麼農村自建房總要求地基的高度?山村梅花來為大家做一下解釋。

一方面是鄰居之間的地基高度不一致,蓋起來的房子勢必也是不整齊的。因為房子的屋身高度是一定的,如果你的地基高了,蓋出的房子要比鄰居家的要高,鄰居家就覺得有壓人一頭的感覺。從風水的角度來說,房子比人家的高,有點出風頭,很容易招人閒言。因為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你比別人家的房子高了,在農村來說,人們會議論你:這個人仗勢欺人。必然會遭到眾人的孤立。 從另一個角度講,如果地基太矮了,比別人家的矮,一到了雨季,雨水不能及時的排走,只能往地下滲透,雨水會慢慢的往家裡滲,時間長了,家裡牆壁上的水泥、白灰,經過冬天的凍,在經過夏天的熱,反反覆覆幾年以後,牆壁上的水泥和白灰受熱脹冷縮的作用,慢慢的都酥了。



記得媽媽家的老房子,由於當年蓋房子時的條件所限,地基自然比後蓋的房子要矮一些,每年的夏天家裡的牆上都會有一層的水珠,遇到了雨季牆上都會往下流水。過了幾年,家裡的牆壁上的水泥和白灰,慢慢的開始脫落,並且在逐年的加重。後來,與鄰居商量把屋後的屋簷下面的水溝,往下深挖了一層,把地基用水泥重新摸了一遍,十幾釐來離開屋後的地面,最低要高出地面十釐米,這樣就徹底解決了因為地基矮造成的牆壁脫落的現象。


總的來說,農村蓋房子都希望房子的地基會高一些,有點出人頭地、高高在上的感覺,而且對自己房屋周圍的排水也會順暢。但是為了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最好是鄰居之間統一一下地基的高度,這樣鄰里之間也好相處,蓋起的房子也相對整齊,周圍的排水也都能順暢。


山村梅花


萬丈高樓從地起,地基的好壞不僅關係到房屋能否長期居住,以使房屋不至變形、開裂、沉降等,好的地基還能使建好後的房屋更有儀式感和立體感。而對於地基的高度,也就是說要不要比地面高,這其實是沒有限制的,可直接與地面相平,以利於人員的進出;也可比地面低,也沒人責怪你,當然,這種與地面低的現象基本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才出現,如面對公路,因公路後來的抬高而造成自家房屋的地基比公路低;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地基比地面更高。

那為什麼大部分的農村,大家都要求地基比地面要高出一點呢?為什麼不做成與地面平行,這樣更利於人們出進的方式呢?這其實還是人們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而地基高出地面的好處主要有:


一、防止裡面的房間開潮。

可能北方的朋友對房屋開潮的概念還不是很難懂,而對我們南方來說,春夏雨季來臨的時候,如果房屋開潮,那不僅是地面會冒出一粒粒的小水珠,甚至是牆壁也會湧出一層層的水泡。而這現象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南方經常會出現高溫高溼的天氣,從而導致房子內部開潮。

而防潮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還是離不開抬高基礎,也就是說基礎比地面越高越利於防潮。可如果提得大高,就很不利於人們的出進,所以大家都只好稍微提高一些,如高出地面一個臺階,或者是高出地面三個臺階,這是農村最常見的抬高高度,約在15~40公分之間。

二、防雨水浸透屋內。

大雨造成的衝擊,我們應該都知道吧!像城市如遇特大暴雨時,就經常會出現當街店鋪、房屋進水。農村雖因地面比較開闊,可特別是那些低窪處的村莊、接近河流旁的村莊,每到落比較大的雨的時候還是會經常出現積水的現象。

如此,地基要求比地面高出一些就很容易理解了。總不可能一降雨,既便是很小的降雨,也能讓外面的水流進來吧!


三、使房屋更有立體感。

可能有人會說地基抬高是為了攀比,如你家的地基高出地面20公分,那我家因為後建,就高出30公分,這樣的攀比雖說是有,可在農村總的說來還是極其小見的。我們不能將這種攀比當作常見的現象,因這畢竟只是一些本就有矛盾的農民之間才會發生有這種現象。大部分農民都是照自己的心願來適當抬高地基的。

而地基高於地面,不管是從哪一個方向去看起來,整個房屋都會顯得更有立體感,特別是在房屋周圍有一圈臺階的時候,這種感覺就更明顯。

所以,總的來說,農村自建房時抬了地面,當初的想法不是為了什麼顯擺或者是迷信之類的,而是這樣做了之後,會更利於提高人們居住的舒適感,並能防範許多自然災害對房屋所造成的傷害!


湘村小之草


房子建設不是我的強項,這是我的一點小看法。

地基建設能有利於住房穩定性和安全性。建築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土地下方的承受能力就決定了建築物的穩定性,所以不打地基的情況會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影響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農村建房不同於城市,城市建築群有很好的排水工程,在雨季能快速的排乾地面積水,能很好的解決水淹的情況。農村建房多為個人修建,抬高地基是為了像城市建築一樣在雨季的時候可以起到快速排水的功能,避免水淹受災,提高住房的使用年限,同時也可以起到防水防潮的作用。




安生農民


農村現在自建房屋地基抬高有以下幾個原因:

1、農村人相信風水,地基抬高代表房子比鄰居高、比舊房子高,寓意可以壓人一頭、辭舊迎新,心裡相信壓人一頭、辭舊迎新有助於家裡人事業蒸蒸日上。

2、地基抬高代表房子也隨之加高,屋子裡面寬敞明亮是現在農村的標配,舊房子地基矮房子也矮,有壓抑的感覺。

3、地基抬高有助於防潮、防水和排水,舊房子地基不高,陰雨天氣雨水容易導致屋內潮溼,地基抬高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農村沒有排水管,排水完全靠自留,地基抬高增加汙水流動性,減少蚊蟲滋生。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農村自建房地基抬高是趨勢,也是流行,地基抬高各種好處多多,要建房子的小夥伴抓緊抬高地基吧!


豫見大山


防水,防潮。

怕以後前面有高的建築物,

通風,高了望的遠,陽光光線照射好,視線開闊,等。


liujianweng


一般情況就是農村建設慢,把地基抬高點就是以後要修路怕路面抬高,再一個就是雨水的排洩要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