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喜是当代画国画梅花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您觉得怎样?

聖图书画


王成喜先生和我同是河南人,所以我对他就有亲近感。但总的说来还是他的梅花画的好,我特别欣赏。他画的梅花雅俗共赏,浓淡适宜,热烈喜庆,所以一些厅堂楼馆包括家庭都喜欢挂王成喜的梅花图。其它的当代的画家画梅花的不少,诸如关山月董寿平等,但由于达不到雅俗共赏,所以流传不广。 说到他的字,很多人倒并不在意。其实字画都优秀的大家并不多见,吴冠中的画很好,但很多人对他的字确评价不高。范曾的画不错,也兼写书法,但对他的字争议很大。因此王成喜的字也就是一般画家所具有的水准。画的多了,手熟了,毛笔运用自如,就不练书法,也能写出差不多的毛笔字。古代的画作最早没有题字落款,就有也是在不关键的空处签上个名字。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觉得字写的不太好,落了款反倒影响画。后来的有些画家练了书法,字写的也差不多,才慢慢兴起了在自己的画上题字落款了。


花甲童心1


梅花,给人的感觉是凌霜傲雪,坚贞不屈。当在白雪皑皑的严冬,傲然挺立的梅花,迎风开放之时,给人带来傲然生机,不由使人欣喜若狂!因此,历代有人写诗词赞美她,赞美不足,又画成图画描绘她。而以唐宋时的诗词为最,出现了“陇头逢驿使,折梅寄故人”的文人掌故;宋代文人王安石,苏东坡,陆游爱梅咏梅,家喻户晓。如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苏东坡“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借物喻人,是为绝唱。尤其是放翁“当年走马锦城西,曾因梅花醉似泥。”使人倾倒。明代又有“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笑我追随忙。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简直把梅花置于众芳之首,自己却府首称臣了。

元代画家王冕赞梅画梅很出名,其《墨梅图》并题诗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仅画梅精妙,还点明梅花极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用中国画的水墨画梅,也称写梅。历代写梅的画不乏高手。如八大山人《古梅图》,孤傲冷逸。吴昌硕的梅花饱含金石味道,董寿平的梅花峥嵘向上。

王成喜先生的梅花,在当今中国画家里,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其特点是画梅成为他的主创题材;画幅大,画的梅花热烈昂扬,黑红对比鲜明;花朵圆融,富有立体感;善于构图,艺术构思巧妙,梅花图虽多,却时有新鲜感,不重复,无老套;借物舒情,托物寄意,体现了时代精神面貌,讴歌了美好生活,充分传承了中国文人画家的传统艺术而又使之发扬光大!

先生的书法也是流丽的,行草书倔强纷然,于古人书处能得加减乘除之妙。其用笔如泥里拔钉,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如篆籀,对画梅花枝干花蕊犹如神助。其隶书也不一般,甚得古意,题字与其画幅相得益彰。







卜甲院人


王成喜先生是我尊重的画家,他的梅花雅俗共赏,热烈向上,非常适合新时代的审美,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喜欢,影响广泛,称为当代“梅花王”。

先生书法有传统功底,用笔流畅,一气呵成,与先生的梅花相得益彰,协调融合,在画家里面书法水平是不错的。

但是,若单纯从书法评价,与传统意义的书法家还是有较大距离,格调境界少书卷气,基本属于画家字的范畴。

附:王成喜先生梅花作品






至简斋


老师评价很透彻,不才无需再多说。千人千面干言论,喜好观众费斟酌。



兰竹944


客观的讲。他的梅花作品,书法作品弄的很熟练,喜气洋洋。一些公司开张,新房入伙都会作为首选。因为他的画画得漂亮,很喜庆,一些公司的大老板和一些老头老太太肯定会喜欢,受众面也很广。充分体现出了美术作品一定要为大众老百姓服务的宗旨,这点他的作品价值毋庸置疑。

但是把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上升到高雅或者纯艺术层次的话,还需要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赵寒翔


王成喜的梅花,王传林的牡丹。





盛世牡丹30


字与画风相配就是好


米酒书法篆刻


成喜先生的梅花开中国画的新貌,把传统国画中淡雅,清新的梅花画出了怒放,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也许这更符合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寓意。另外,书画同源,成喜先生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自己的特点,与他的梅花相得益彰。


TAN朝东art


成喜先生的梅花开中国画的新貌,把传统国画中淡雅,清新的梅花画出了怒放,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也许这更符合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寓意。另外,书画同源,成喜先生的书法也自成一家,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自己的特点,与他的梅花相得益彰!


宾哥哥湖北


不懂画,也不敢妄论。作品传达的是艺术家的思想,也可以引起同类人的共鸣。我作为圈外人,从‘俏也不争春’去看,它给人的视觉感是 ‘争’的有些热烈。个人更喜欢含蓄中品味出来的回味无穷的热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