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84歲逆行抗“疫”一線,給全國人民吃下“定心丸”——這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近日,由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出版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電子書陸續在全網發佈,供讀者免費閱讀,向青少年講述鍾南山的成長經歷和戰鬥在抗擊病毒一線的故事。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從魯莽少年到運動健將

新聞裡的鐘南山,總是精神矍鑠、目光堅毅,如山一般穩健。但《鍾南山:生命的衛士》一開篇,卻講述了一個魯莽少年因為愛冒險、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故事。

十一歲的鐘南山,趁父母不在家,拿著家裡最大的一把布傘,從三樓的窗子跳了下去。“他太想像空中的鳥兒一樣飛翔了。”這就是少年鍾南山,像很多男孩子一樣調皮、貪玩,也有著驚人的勇氣。

少年漸漸長大,天賦的才能在他身上綻放。1955年,高三學生鍾南山參加了廣東省田徑比賽,獲得了400米比賽的亞軍,並打破了廣東省紀錄。隨後,他又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田徑運動會,在男子400米項目中,獲得了第三名的驕人成績。這時,中央體育學院來信,希望他能到國家隊去訓練。面對抉擇,父親鍾世藩建議兒子還是放棄當專業運動員,選擇學業。鍾世藩認為,體育競技不能成為從事一生的工作,但如果鍾南山選擇醫學,則可以一輩子治病救人。

聽從了父親的建議考入北京醫學院的鐘南山,依然是運動場上耀眼的明星。1956年,他作為北京高校“三好學生”代表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1958年,大三的鐘南山被選拔參加北京市體育集訓隊集訓。1959年9月,他在新中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以54.4秒的成績打破全國紀錄。1961年,他獲得男子十項全能亞軍。

運動還為鍾南山牽起了紅線。在備戰全運會期間,他與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李少芬相戀。一起訓練的兩個人,從此攜手一生。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如今,84歲的鐘南山仍然堅持運動,一身肌肉令年輕人都自愧不如。鍾南山說:“我為什麼到現在還喜歡體育運動呢?因為它能培養人的三種精神:第一是競爭精神,一定要力爭上游;第二是團隊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單位時間裡高效地完成任務。就像跑400米欄,練了一年,成績才提高三秒,每一秒都那麼寶貴。把體育的這種競技精神拿到工作、學習上,是極為寶貴的。”

35歲才踏上為醫者的道路

出身醫學世家,又是北京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鍾南山的醫學之路本該是一片坦途。但在那個特殊年代,個人的命運只能任憑時代大潮裹挾。鍾南山當過校報編輯、下放農村鍛鍊、燒過鍋爐……畢業後整整十一年,他都沒有從事醫療工作。

直到1971年,鍾南山終於從北京調回廣州,成為廣州第四人民醫院的一名醫生,也回到了父親身邊。一天,鍾世藩忽然問鍾南山:“南山,你今年幾歲了?”鍾南山不假思索地答道:“三十五歲。”“三十五歲了,真可怕……”父親的這句話深深刺激了鍾南山。四十多年後,鍾南山回憶,一生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父親當年說的這句話,這話重新喚醒了他對醫學事業的強烈追求。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一切得從零開始。從那以後,鍾南山虛心向同事學習,專業能力突飛猛進。他還接下了別人不願接受的研究慢性支氣管炎的任務,沒想到竟成為奮鬥一生的事業。

43歲那年,鍾南山入選公費出國人員名單,獲得了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的機會。面對導師的輕視,他以一場精彩的公開演講完美亮相;為了做研究,他從自己身上抽血檢測儀器、把自己當做小白鼠做一氧化碳吸入實驗……對於心愛的醫學事業,他奉獻了全部身心。

學成歸國後,父親鄭重其事地對他說:“你終於用行動讓外國人明白了,中國人不是一無是處。”那時,鍾南山已經45歲了,這是他自記事起,第一次獲得父親的表揚。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後來的故事廣為傳頌。當兩次疫情肆虐國家,給民眾帶來危難之時,鍾南山逆行而上,用精湛的醫術挽救了無數危重病人。他堅持真理、敢說真話,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在《鍾南山:生命的衛士》一書中,作者李秋沅總結道:“鍾南山多才多藝,他是打破全國紀錄的運動健將、在文藝舞臺遊刃有餘的歌者、舞者、黑管演奏者,是仁愛的醫生、嚴格的導師、開明的領導人、學術權威……他的天賦與意志力,賜予他生命發展的多種可能,但他最終專注於醫學,執著探索,並將自己的才幹,發揮至極致。”

誠實是父母給他上的人生第一課

《鍾南山:生命的衛士》是一本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書籍。因此,對於鍾南山青少年時期的成長故事,李秋沅用足了筆墨。她還將寫作的重點之一,放在了鍾南山的家風上。

“鍾南山父親的教育背景,在公開資料中相對完整,而母親的相對較少。”和鍾南山的母親一樣,李秋沅也在鼓浪嶼長大。寫作期間,她不斷向老鼓浪嶼人和朋友求助,探尋鍾南山母親在鼓浪嶼的痕跡。“當我得知她的母親是毓德女中畢業之後,非常欣喜。20世紀二、三十年代毓德女中所教育出來的女子,不像從前養在深閨的女子那般小氣促狹,而是擁有大氣魄、多才多藝。鍾南山之母精通英文,運動、口才、音樂等各方面的才能都很拔尖。有這樣優秀的母親,培養出鍾南山,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出生成長在戰爭年代,但鍾南山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父親鍾世藩在北京協和醫院獲得博士學位,母親廖月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院護理學專業,他們給孩子創造了開明、講理、充滿愛的家庭環境。父親嚴謹勤奮,對工作盡職盡責,回到家還帶著鍾南山一起做實驗;母親溫柔善良,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依舊資助鍾南山的同學上大學。父母都是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從他們身上,鍾南山學到了醫者的博愛與敬業。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在鍾南山的成長中,有幾個故事特別打動李秋沅,其中一個,關乎“誠實”。小學時,鍾南山曾將父母給他的伙食費偷藏下來買零食吃,還撒謊瞞著父母。事情敗露後,一向嚴厲的父親,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南山,你自己想一想,像這樣的事應該怎麼辦。”鍾南山一宿無眠,謊言被揭穿後的羞恥深深印在他的心裡。從那以後,他一直告誡自己,要講實話,做老實人。

另一個故事,關乎“承諾”。鍾南山11歲時,媽媽許諾,如果他能考上嶺南大學附屬中學,就獎勵他一輛自行車。要知道,這對於頑皮、逃學甚至還留級過的鐘南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後來鍾南山真的實現了這一目標,但因時局原因,家裡生活一下子困難起來。不過,母親還是說到做到,真的買了輛自行車給他。這件事對鍾南山的觸動很大,他記住了,只要是答應過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誠實、承諾、仁愛、自強不息,是父母教育和生命成長留給鍾南山的寶貴財富。這幾個故事,鍾南山多次在公開訪談中談及,它們對於鍾院士的成長、對於他品格的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李秋沅希望,這些良好的家風,能感染更多的青少年讀者。“在鍾南山身上,我們看到了源自他父母的清正之氣,而他們的精神氣質,與千百年來胸懷家國、心懷社稷的中華有識之士一脈相承。良好的家風和流淌在中國人血脈裡的高貴的中國精神,共同成就了鍾南山的品質和成就。”

疫情中緊急加寫最後一章

《鍾南山:生命的衛士》是“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第二輯)中的一本,原計劃5月紙質書先上市,再推出電子版。就在編校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之時,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肆虐中華大地。鍾南山再次臨危受命,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他在擁擠的餐車一隅,蹙眉闔目休息的照片,令多少民眾揪心感懷。而他對疫情的每一次權威解讀,又讓全國人民打消疑慮、堅定信心。

《人民日報》官微評價他:“八十四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而這樣的故事,必須被記錄、被書寫。很快,李秋沅便根據最新資料,補充了書稿內容。考慮到全國正處在抗疫的關鍵時刻,該書的編輯、審校等加班加點,加速運作,讓電子版提前上線,供讀者免費公益閱讀。

中國脊樑鍾南山:11歲跳窗飛翔,35歲當醫生,45歲第一次被父表揚

在緊急加寫的最後一章,李秋沅寫道:“鍾南山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始終不安於現狀,這好像是我生命的主軸……假如每個人都能這樣,這個社會就會進步很快,國家也會進步很快’——鍾南山執著向前,用行動詮釋著對國家之愛,對人民之愛,對生命之愛。”

她希望,小讀者們能在鍾南山的故事中感受到醫者的風骨,汲取到戰勝疫情的力量。“從鍾南山院士身上,我們看到人之為人的高貴,看到了‘擔當’、‘誠信’、‘實事求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光芒。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樑、中國國士,更是中國當代青年的榜樣。”(全文圖片來自 《鍾南山:生命的衛士》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