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讀書會做讀書筆記嗎?有何習慣?

荊白雪


讀書的時候我是做筆記的,但是做的筆記屬於整理,複習,所以我讀書都會做好筆記,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我現在工作,怕自己把事情忘了,俗話說的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我分享一下我讀書時候是怎麼做筆記的。

1、.記錄,在聽講或閱讀過程中,把重要的內容記錄,因為上課還是集中精力聽講,所以只把重要內容記錄,閱讀時也是一樣。

2.下課以後,儘可能回顧一下老師講課的內容,看自己有沒有遺漏得知識點,儘可能的概括起來。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把一節課的內容簡化吸收。

3.思考,將自己的聽課隨感、意見、經驗體會之類的內容總結出來,並記錄再筆記本上,並把自己不懂或者不會的重點畫出來,然後問同學,問老師,把不懂得搞懂。

4.複習,每週花十分鐘左右時間,快速複習筆記,主要是先看重點內容。 加深自己的印象。

希望我的學習方法對你有幫助。





戀上打開的窗


會,我不僅會做讀書筆記,而且我還會在書上做各種標註。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如果我看書不做標註不做筆記,我覺得這書是我看過跟沒看是一樣的。

現在,更多的是會在筆記本上寫一遍我的讀書筆記,然後以其他的形式輸出,比如寫文章或者寫朋友圈。

而且我有一個奇怪的理論,“不能虧了”。

讀書就是這樣的,如果我沒有從書中獲益,就是虧了,20塊錢買的,我要讀出來200的知識價值,我覺得才是值得的。

還有在書上做標註,寫自己支持或者不一樣的看法,不是為了反駁抨擊別人的觀點,而是讓自己有更深層次的思考。

輸出倒逼輸入,讀書效果才會更好。


王千夜


我小時候看書,喜歡把書中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語,都會記在一個本子上。當老師讓我們寫作文或者造句的時候,我會把我記在本子上的詞語,有些可以運用的用上去。沒想到給我寫作文起了好大的作用。還受到老師的稱讚。感覺讀書做筆記很有好處


起航的燕子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也是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並且喜歡做讀書筆記。但我不是讀每本書都做筆記,是覺得某本書有實用價值才做筆記。因為閱讀分為泛讀、粗讀、細讀、精讀。我只對細讀和精讀的書本做筆記。

對於細讀的書作簡單的筆記,對於精讀的書本用多種方法做詳細筆記。而且這類型的書籍一般情況我都是反覆讀的,有時也會選擇由粗讀到精讀的重複再重複。以下分享一下我的經驗以供參考:

首先,第一步驟是作劃線。

我的劃線有講究…先劃目錄,後劃內容。舉個例子,比如我讀《神采為上--書法審美鑑賞》這本書,

打開書本先看序言和目錄,然後粗讀…讀到最有用的地方放慢速度,繼而在該內容對應的目錄劃線作記號(如下圖

而目錄章節中,於我目前需要又分重要和次要,那以我的習慣…重要的劃波紋線,次要的劃直線或圈個圈(根據各人習慣,用不同顏色的筆也可以)。接著在對應內容中於自己所需有啟發的重要部分,同樣以劃線標記,如圖

當你第二次、第三次…再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對這些劃線內容印象很深刻,它就有點象這本書的提綱那樣呈現在你面前。這樣的好處…是能把一本厚厚的書本“越讀越簿”,最後輕而易舉地裝進腦袋裡成為知識!

這是我體驗過的…當別人和我討論或交流書法知識的時候,我頭腦裡面很清晰地浮現出…某本書出現過某句話…其中的道理…。

接下來,第二步驟是旁註。

就是讀到書中有用之處劃線,然後旁邊作言簡意賅的記錄,這個記錄可以是自己的理解、或懷疑、或啟發。如圖例

一本書中,內容有主有次;一章節中,也有主有次;一段落之中,同樣如此。有時候在某一段落中,有一句話很受啟發,那麼就可以用筆記抄錄下來,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接下來的第三步驟…筆記本。

筆記本記錄什麼呢?

1.摘錄書中重要的段落。你認為有價值的均可抄寫下來。

2.有感悟的地方,可在筆記本上寫下心得體會。最好標上日期,因為也許以後經過實踐經驗之後你的看法不正確,那麼你會清楚哪段時期的作品是帶著錯誤觀點創作出來的。

3.閱讀中常常會延伸出新的知識點,也把新的知識點寫進筆記本上。

如果說要做整本書的綱要,我覺得大可不必。因為目錄就基本是一本書的綱要了,而且反覆讀幾遍,再加上目錄劃線、重點劃線、內容旁註和做完心得筆記之後,整本書對你有用的框架已經非常清晰了。

以上是我幾十年來的閱讀習慣,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適用,要結合自身的記憶特點、理解方式去做筆記。比如有些人對顏色的印象特別深刻的,可以用顏色筆在書中劃線;又如有些人不喜歡在新書上圈圈點點的,也可在筆記本上註明書名、第幾頁、內容是講什麼、重點段落或句子摘錄…等等!方法千變萬化,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方法。望讀有所獲,學有所成!


許悅愛書法


讀書不做筆記基本等於沒讀!

記得好像是初中老師對我們說過: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影響了我這幾十年。

我自己讀書時的習慣是最少讀兩遍,第一遍是粗讀,在基本通讀同時將重點用筆劃線標註出來。第二遍是細讀,重要的觀點和數據用筆記本記錄下來,所以,鋼筆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即使現在都提倡無紙化,但紙質書的書香和手感,鋼筆寫字的刷刷聲是那麼令人陶醉…

近期疫情在家讀書,又將以前的部分讀書筆記拿出來,通過筆記慢慢回憶原來的書,很有"雪夜閉門讀書"的意境



Eason鄭190950822


我讀書不怎麼做筆記,但是我會把看到的特別好的句子呢記在心裡,然後會把它講出來,我覺得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有時候做了筆記以後不一定看,如果是在電子產品上呢,能複製粘貼的話,我會把它複製下來,然後到自己的雲筆記裡面去,偶爾能翻一翻,其實讀書做筆記是非常好的,我個人也非常的贊同,只不過呢,自己的時間太少,那是一個非常奢侈的行為,對我來說。

我之所以說能做讀書筆記的同學呢,都是幸福的,因為他能讓你把這個讀書的過程加深,因為你必須要思考,你才能做筆記,做筆記本身就是你思考以後的結果,輸出的一個過程,它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輸出,以前時間過得很慢,大家有充足的時間,完全可以把一本書翻過來複過去,來回的讀好幾遍,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現在這個社會呢日新月異,時代發展實在是太快了,我們身邊有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周圍一本書,如果你讀的時間太長,你可能會錯過很多好東西,而且呢你跟不上這個時代發展的速度,這個叫販毒時代,當然裡面也有很多東西需要精讀,那是一個選擇的問題,我個人呢,我一天平均一本書啊,我做筆記呢,也是把這個書裡的精華提取出來,然後做成思維導圖,然後再講出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對這本書最好的消化,也是對作者最大的尊敬。



王陽培訓


會做讀書筆記,因為只有做讀書筆記,才不會讓自己讀的書都忘記,並且經常複習筆記,還能溫故而知新,把書讀薄,為我所用。


習慣的話有這樣幾個:第一是先通讀一遍,瞭解的大概內容,目錄,序言,每一章節的主旨,每一段的意思,大概有個初步印象。第二就是有了第一遍做鋪墊,第二遍閱讀就可以加快速度,同樣在閱讀第二遍的時候就可以做筆記了,好詞好句,同意書中的觀點,不同意書中的觀點,有哪些以前不知道的現在通過讀書知道了,都可以記錄下來,可以用手寫,嫌麻煩可以用各種網絡筆記軟件也挺方便的。第三就是兩遍結束以後,整理筆記,感悟,可以寫心得,可以寫讀後感,並且要與自己或者現實能夠聯繫起來,這樣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第四就是時常要複習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要結合時間,不斷複習筆記,這樣就不用看書了,也是把書讀薄的一個好的方式。希望這些能對你有用。


姚老師談教育


讀書做筆記是非常重要的,每讀一本書最好在沒讀之前把作者我前言看仔細,通過了解作者寫作的動機跟隨作者的思路去讀,我一般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把好的句子精美的詞彙找一個本子記下,而且每讀完一章節把中心表達的意思作一個總結,這樣的活才能更好的把所讀內容瞭解更透徹。

在讀古典名著時不懂的詞彙而且耍查閱詞典,把古言文的表達意思才能更好的瞭解古之言的精髓。

讀書一定要養成作筆記的好習慣,這樣做才能把知識記到自己的腦海不至於讀完後過一段時間忘記。那就浪費了時間空讀書並且就好是隔一斷時間在精讀一次你會在原來的基礎上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同的含意做到循序漸進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青春驛站面對面


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邊讀邊批註。可以先快速瀏覽全文大意,明確文章講了什麼。然後選出最打動自己的段落加以精讀,旁邊批註打動你的原因,你聯想到了什麼。接著,揣摩文章的結構,看看作者是如何謀篇佈局的,即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最後,可以在語言方面,即遣詞造句上反覆咀嚼品味,學習借鑑其語言技巧。假如是寫讀後感,那可以採用"擬,述,議,聯,結"的模式,即擬標題,引述原文內容,適當議論,聯繫自身或者現實生活,結束全文的方式,圍繞一個點展開。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共鳴,都要讀到細節的深處,否則,做出的讀書筆記只能是泛泛而談,要進步就困難的多。


我心飛翔l


做的。

最開始是上學的時候老師要求必須要做讀書筆記,當時因為是作業,所以總是應付了事。

所以真正開始認真做讀書筆記應該到是了大學之後,一開始是每一本書都會進行摘抄記錄,並且會寫一些自己的感悟,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發現並不是每本書都值得我這麼做,事實上如果對每本書都一視同仁只會拖低自己的閱讀效率。

所以到了現在,我不會對所有的書都做讀書筆記,有的書讀過就過了,有的書會進行勾畫和簡單批註;有的書會進行一些摘抄,或是記錄一些書裡有意思的觀點;遇到實在很感興趣的書我會更詳細地做讀書筆記,除了勾畫、批註、摘抄記錄之外,還會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看完之後再進行一次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