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重負載應用高分斷交流接觸器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高危難治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新策略》研發者徐兵教授(右三)查看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日前揭曉,展示了一批廈門市近年來科技創新取得的新成果。

  鄭立謀、吳瑋獲得廈門市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石江宏等10人獲廈門市科技創新傑出人才獎;“面向全場景智能終端的遠程交互協作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等55項成果獲得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0項。

  本報採訪部分獲獎個人和項目,展示這些代表我市前沿科技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現我市大力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創新驅動的“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取得的突出成效。

重大貢獻獎得主風采

  鄭立謀:深耕腫瘤精準醫療領域 擺脫國外技術掣肘

  【人物名片】

  鄭立謀,“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福建省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廈門市首批“領軍型創業人才”,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他在免疫學、腫瘤治療、基因治療等製藥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雜誌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50多項,實現多個產品產業化,是國內外腫瘤新藥研究和個體化分子診斷與治療領域的知名專家。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公司成立伊始,腫瘤精準醫療技術被跨國公司壟斷,產業化和市場開拓面臨重重困難。鄭立謀帶領團隊先後研發出國際領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Dx-ARMS、Super-ARMS、ddCapture等多項技術,研發出首批獲得我國藥監局和歐盟CE認證的腫瘤精準醫療基因診斷產品,徹底擺脫了西方國家在腫瘤精準醫療領域的技術掣肘,實現國產替代進口。

  憑藉強大的研發實力,艾德生物在快速增長的精準醫療分子診斷領域中擁有最核心的競爭優勢。“技術必須走在行業最前端,才有話語權。”鄭立謀博士說,目前艾德已研發出20餘種腫瘤個體化分子診斷產品,是同行業中產品種類最豐富、最齊全的企業之一,產品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的拳頭產品與國際跨國巨頭企業同臺競技,真正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國際領先。

  吳瑋:專注價鍵理論研究 發展多種實用計算方法

  【人物名片】

  吳瑋,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長期致力於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特別是電子結構理論計算方法研究和計算軟件開發。他還多次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榮獲多種榮譽稱號。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化學理論與計算已經成為化學科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手段。“為了有效地開展化學計算,除了高性能的計算機設備外,高效的計算方法和計算軟件是化學計算成功的關鍵。”吳瑋介紹,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基於化學理論,應用數學方法,設計高效的算法,並開發計算軟件,為計算化學家提供方便好用的計算研究平臺。

  吳瑋主要研究領域是現代價鍵理論。它可以為化學家提供直觀易於理解的化學圖像,但同時它所涉及的數學工具非常困難。經過多年的努力,吳瑋教授發展了多種價鍵理論實用計算方法,可應用於不同化學問題的研究;研發了價鍵理論計算軟件——廈門價鍵,開展了一些長期困擾人們的化學鍵基礎問題的研究。他的團隊開發的廈門價鍵軟件是國際上為數不多的價鍵計算軟件,具有計算速度快,計算方法多,用戶體驗好等特點,深受國際同行的喜愛,經常作為教學軟件在國際價鍵理論研討會上使用。

科技創新傑出人才獎

  石江宏:北斗導航系統測試用上他的研究成果

  石江宏現任職於廈門大學信息學院,長期從事通信與導航信號處理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先後主持承擔2項“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關鍵技術攻關課題,以及3項福建省通信和導航領域的省重大科技專項,帶領研發團隊在廈門軟件園二期建立了“導航與位置服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搭建了較為完善的通信和導航工程技術研發中試平臺。近3年來,先後在通信和導航領域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相關研究成果有效支撐了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的測試驗證工作,而且部分技術在軍用和民用產品領域都實現了大規模產業化。

  李凌祥:提升我國高端刀具國際競爭力

  現任廈門金鷺切削工具事業部總經理,中國機床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理事長,長期從事鎢行業自動化裝備開發及硬質合金刀具產業化技術的研究,取得一系列具有重大行業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從事裝備開發20多年以來,多次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為廈門金鷺乃至業內關鍵裝備的開發做出了突出貢獻。其中,主導開發的超細鈷粉生產設備,不僅成功解決了我國高品質鈷粉低成本製造的業界難題,而且多項指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主持研發的高精密加工航空航天鈦合金刀具成功替代進口,被廣泛應用於殲20、直20、運20及C919等飛機的生產,同時還大量出口國外,極大地提升了我國高端刀具的國際競爭力。

  楊天賜:創建梅毒檢測技術替代進口

  廈門大學教授、博導,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臨檢中心主任技師,入選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廈門市拔尖人才。他提出了第三種梅毒實驗診斷程序,影響國內外梅毒診療指南修訂;揭示梅毒感染後血清反應素的自然變化規律,推翻一直以來臨床將其作為療效指標的錯誤理念。他還對教科書中免疫學前帶現象做出全新的詮釋,指出抗體過剩並非唯一因素;揭示梅毒血清反應素的來源,結束了有關其來源的兩種假說的爭辯;並創建系列梅毒檢測技術替代進口;帶領團隊躋身梅毒基礎與應用研究國際先進行列。

  劉光明:組建團隊攻關食物過敏難題

  集美大學特聘教授,從事水產食品加工與安全的應用基礎研究。他組建集美大學食物過敏研究團隊,負責建設福建省海洋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市海洋功能食品重點實驗室、水產品深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學術平臺。主要科技貢獻包括:首次發現了細絲蛋白C等4種水產品新型過敏原,並被WHO/IUIS過敏原命名系統收錄;研發了過敏原消減、胺類消減、腥味祛除的海產罐頭加工新技術,在多家企業應用等。近5年來以通訊作者在Mol Nutr Food Res等刊物發表SCI論文31篇;以第一發明人獲授權專利9項,研發了低致敏性或抗過敏食品並實施產業化。

  譚忠華:研發多種繼電器 趕超世界名牌

  歷任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通用繼電器設計室主任、開發部部長、宏發密封公司總經理、宏發電聲股份公司總工程師,從事軍用繼電器產品、民用繼電器的研發,擁有眾多專利和獎項。面對世界強手,他不畏艱難,把為民族繼電器事業爭光為己任,獨立主持設計、指導設計的眾多繼電器,已經成為宏發電聲公司國內外市場的主打產品。在世界各地與日本歐姆龍、日本松下電工、德國TYCO等世界級公司的產品展開競爭,引領產品設計從追隨模仿到趕超領先,帶領技術團隊從潺潺綿力到磅礴噴發。

  林素慧:專注LED芯片技術 走在全球前沿

  現任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氮化鎵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先後獲得2012年安徽省“科技領軍人才”、廈門市“臺灣特聘專家”稱號,廈門市“傑出人才”稱號。她從事LED芯片技術開發18年,擁有豐富的技術開發及產業經驗,領銜開發的LED外延片和芯片,使三安光電在新項目研發、新技術應用上始終保持與全球前沿企業同步。她主導的項目多次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在職期間共發表LED專業論文11篇,已獲授權專利112項,同時帶領團隊申請國內外各類發明專利250餘項。

  康俊勇:研發太陽能電池等 應用於我國航天器

  在廈門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發表論文300餘篇,他引約4000次。康俊勇熟練掌握半導體結構設計和性能預測、晶體薄膜外延和體單晶生長、性能表徵等技術,通過校企創新力量深度融合,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數十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他主動將科技成果向區域光電光伏產品轉化,凝聚年輕研發團隊,著重攻關固態光源和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等技術,項目產品性能國際領先,近3年產值超40億元,全光譜太陽能項目已大量應用於我國航天器上,佔比約70%,提高了國際競爭力,為我市成為國際半導體重鎮做出重要貢獻。

  侯亮:深入對接和服務製造企業

  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福建省機電裝備行業服務型製造創新中心、廈門市創新方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廈門市拔尖人才。十餘年來帶領科研團隊深入製造企業,針對產業轉型升級中遇到的個性化定製、NVH(減振、降噪與舒適性)以及節能/降耗等共性關鍵技術,提出了基於產品在役運行數據的反向設計等新理論和方法,研發了面向客車與工程機械等企業的系統化NVH解決技術,為企業人才培養、產品創新和智能化升級提供支持,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成果獲得廈門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楊建紅:發明的混凝土設備助力國家重大工程

  從中國第一條高鐵到“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這些國家重大工程使用的混凝土設備的背後,都與一個默默奉獻的發明者緊密相連。他是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楊建紅。在機電測控領域深耕了十幾年的他,近些年主要研究的是混凝土機械。無論是高端混凝土製造,還是建築廢料的再生利用,企業的難點就是他攻關的重點。他的團隊與多家企業聯合自主研發的許多產品,都屬於國內首創,國際領先。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獲批專利20餘件。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福建省青年科技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何宏舟:研發綠色能源 推動行業節能減排

  福建省特支計劃雙百人才,福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集美大學教授、博導,廈門大學兼職教授、博導;兼任福建省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等職。長期從事能源清潔利用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開發,近年來主持國家重點研究計劃項目課題和省部級課題10多個,發表SCI&EI收錄論文50多篇,開發“工業過程餘能回收利用技術”等創新成果7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3個,出版學術專著2冊;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福建省專利獎二等獎1個,國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二等獎1個。

一等獎項目解碼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納米流式檢測技術及廈門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納米流式檢測儀填補了國際空白。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面向全場景智能終端的遠程交互協作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項目《低重稀土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製備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面向全場景智能終端的遠程交互協作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該項目提出融合雲計算和邊緣計算、跨平臺、全場景接入的遠程交互協作解決方案,實現集IM消息、IP語音通信、PSTN接入、大容量高清視頻會議、電子白板、團隊協作、業務流程管理等各種溝通方式交互協作的現代企業通信交互協作系統,滿足企業高效溝通及靈活協作需求;實現自主研發的高品質全場景視訊終端,為政府、企事業和各行業客戶帶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低門檻、易用易部署的極致交互與協作應用體驗。項目研發已獲授權發明專利26項,發表論文38篇,在同類研究中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關產品分別獲得國家重點產品獎、歐盟IT SPA最佳VoIP 產品獎等海內外系列榮譽。

  納米流式檢測技術的研發、應用及產業化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顏曉梅教授及其團隊首創性地結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單分子熒光檢測技術,研發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流式檢測技術,實現單個納米顆粒(7-500 nm)以及外泌體、病毒、細菌、亞細胞結構等天然生物納米顆粒的粒徑及其分佈、顆粒濃度、和生物化學性狀的高靈敏、高選擇性、高通量檢測。該技術的粒徑分辨率媲美透射電鏡,且檢測速率高達每分鐘上萬個顆粒,僅需2-3分鐘即可獲得透射電鏡或冷凍透射電鏡數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得到的粒徑表徵結果,同時兼備電子顯微鏡難以實現的生物化學性狀分析功能,填補了國際空白。項目團隊積極推進技術產業化,僅用3年時間就將“納米流式檢測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創辦公司生產的納米流式檢測儀出口到全球頂尖的醫療機構、科研單位和高科技企業。

  低重稀土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製備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重稀土含量低的燒結釹鐵硼,其製備技術面臨國際專利壁壘、物相結構、過程工藝和材料應用等難題。因重稀土價格昂貴(是輕稀土價格6~15倍)且戰略資源稀缺,項目攻克了上述難題,形成4項關鍵技術創新,解決了規模化生產瓶頸,產品重稀土含量降低40%以上,實現高穩定、高一致性的低重稀土永磁材料製備,取得5項發明專利,獲得日本、美國、歐洲等10個國家的專利授權。項目產品成功應用於丹麥Siemens Gamesa、德國Bosch、金風科技、中國中車等國際知名企業。2016~2018年累計實現銷售收入6.72億元,利潤4631萬元,新增稅金1363萬元,出口創匯262萬美元。項目的成功開發,為我國重稀土資源高效、髙值、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為推動下游稀土永磁電機的發展、解決能源問題提供材料基礎。

  高危難治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新策略

  惡性腫瘤已成為居民死因的首位,白血病死亡率位居腫瘤的第七位。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是白血病最常見亞型,其五年生存率僅28%,特別是高危難治患者由於不能早期精準診斷及缺乏有效的干預策略,五年生存率僅1%,是AML療效差的關鍵原因。項目圍繞這些關鍵問題,開展技術攻關,取得多項重要突破:創建了基於表面分子、耐藥基因和信號通路的高危難治AML早期精準診斷新體系,使高危患者獲得早期精準干預;立足國情優化高危難治AML的治療方案,顯著提高其療效;廉價低毒的“老藥”新用於靶向清除AML幹細胞,取得滿意療效。項目顯著改善高危難治AML的預後,挽救眾多生命,並由於採用藥物價廉及副作用較小,顯著減輕患者家庭和醫保負擔。項目發表論文66篇,並在國內19省市23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

  重負載應用高分斷交流接觸器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項目開發時秉承宏發“以質取勝”的經營方針,利用仿真技術優選最佳方案,引入DFMEA工具,採用獨特的嵌套技術、專有的卡扣和快插結構等創新設計方案,最終在重負載應用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產品對比競品壽命大幅提高並實現大規模產業化。該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5項(1項為美國專利)、其他知識產權15項,發表論文專著4篇。產品已經在美國、德國等國家的多個知名品牌上成功應用,近三年累計銷售收入5.4億元人民幣、創匯7268萬美元,打破了外資壟斷接觸器中高端市場的局面。

2019年度廈門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名單來了→

(本版文/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李根 唐燕婷 本版圖/市科技局 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