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項目再將引爆砂石骨料市場 砂石骨料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前言

最近,河北、河南、雲南、陝西等省基建投資已經達到了25萬億,砂石骨料在新的一年裡又將迎來一波需求高峰。基建項目增加到底有何意味?今年砂石企業應該如何協調好環保、研發、生產和銷售等問題?最近大火的機制砂在骨料行業又將如何表現?礦材網專訪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梅向福副總裁解答大家的種種疑惑。

新基建項目再將引爆砂石骨料市場 砂石骨料企業如何抓住機遇?

梅向福

1972年7月出生,工學碩士及工商管理碩士。1994年畢業於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獲工學學士;2002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專業。1994年加入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先後任公司技術員、機動處副處長、陽新公司副總經理、武穴公司副總經理、武穴公司總經理、東南區域總經理,株洲公司總經理,維修公司總經理。2011年2月起,任公司助理副總裁、湘粵水泥事業部總經理、增長與創新業務負責人。2016年1月起,出任華新水泥副總裁。2018年4月起,兼任華新水泥新業務事業部總經理。

特別申明:本文僅代表梅向福先生個人觀點,不代表華新水泥觀點。


華新水泥梅向福副總裁採訪


劉平:您認為這次疫情對水泥和骨料行業有哪些影響?

梅總:我個人分析疫情對基礎建設行業的影響,第一點短期來看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反映出來下游的需求要延遲,對於銷售肯定會有壓力。目前我瞭解的信息,全國建材生產企業處在一個長時間停工停產的狀態,到2月底不同的區域開始復工,水泥整體開工率應該是48%左右,我估計三月初可以超過50%以上。但是骨料企業在2月底開工率不到40%,因為骨料相對比水泥開工率略低一點,商砼(商品混疑土)企業開工率就更低,整個市場我感覺需求偏低迷,價格下行的壓力還是存在的,這是短期看受疫情的影響。


第二點第一季度也正值傳統淡季,從這個角度來說,結合目前疫情防控,最近10天湖北省外每天確診病例基本上在個位數左右波動,湖北省內武漢之外基本上也控制在個位數,現在重點是武漢保衛戰,武漢昨天的數據也是降到了百位數上下波動。所以從目前國內疫情的控制情況看,我個人判斷湖北之外復工復產應該會比預期的好,所以影響還是有限,各個區域的基建投資應該會保持增長,一旦疫情防控的形勢好轉以後,基建項目的復工復建需求應該是一個釋放的過程。

近期我也關注了中央包括地方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反映在兩方面:第一是恢復經濟活動,推動企業的復工復產;第二推動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在2018和2019年中國基建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舉措,那麼2020年我判斷受疫情影響,用基建來平緩經濟的壓力。我看了最近不同的省份都出臺了投資計劃,有遠期和近期,2020年應該說都已經過了11萬億以上,主體的基建投資還是最重要的支撐部分,基建投資的增長應該可以值得期盼。


第三點我從行業內的經營分析來看,今年疫情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淡季企業生產和檢修的結構。今年的淡季本身也是疫情的時間,今年停產的時間實際上比往年還長,往年雖然停產但是檢修在做。但是今年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停產時間偏長;另一方面停產以後,由於備品、備件和人力資源的影響,年修的工作還滯後了,那麼年修的工作復產以後還得做。所以我個判斷供給的壓力有,但是並不十分突出,一旦市場後期能夠相對快速恢復,將為後期市場的平穩運行打下基礎。

第四點從行業來說,實際上由於疫情的影響,建設工程和砂石骨料等行業也受影響。新產能投產會有一個延遲效應,這也為今年的總體供給帶來一定的影響。

所以從短中期來分析,我覺得這個影響是階段性的也是有限的。因為中國的政治體制對疫情的防控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際上把影響降到最低,雖然影響還是很明顯的。我個人的分析,對於餐飲、旅遊這些非週期性的行業影響可能更大一些。對於建材建築行業影響有,但我認為是階段性的,這就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劉平您分析得非常到位。有觀點認為2020年基建項目會大增,最近我們也看到像河北、河南、雲南、陝西等省基建投資已經達到了25萬億,那麼水泥骨料需求會爆發式增長,您怎麼看?


梅總:結合2018和2019年來中國政策的連續性,以及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綜合這兩個方面看,因為單獨看疫情的影響我覺得比較侷限,結合政策連續性和中央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一些目標,我個人覺得2020年有兩點相對明確。

第一是貨幣政策走向寬鬆相對確定。但寬鬆不會是大水漫灌,它有一個精準定向的趨勢。相對來說隨著國際大環境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貨幣政策寬鬆相對確定。

第二由於我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對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如快速公共交通、環保、排水和公共設施等進行升級改造。特別是大都市圈這幾年的發展定位非常清晰,發展速度比較快,同時國家也在做經濟結構的調整,那麼經濟調整過程中換擋升級,實際上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存在,那麼要緩衝這種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基建的支撐作用還是不可避免。基建有傳統基建如公鐵基,當然也包括新基建,基建裡面很重要一部分是基礎設施,剛才您說這7個省市出臺一系列的重點工程集成項目,包括一帶一路和中西部地區對接的項目,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

我個人判斷需求端還是有支撐的。但是你的問題是基建項目會不會帶來爆發的增長?我個人覺得總體還是一個平穩運行的態勢,因為疫情和淡季的影響還是先抑後揚,局部區域會相對活躍,符合中央的一些重點方向和符合地方投資規劃的局部區域,特別是幾個大都市圈的局部活躍我覺得是確定的。

但是我個人覺得不會說造成市場供需進一步的失衡,因為局部去年已經有了,原因有這幾個:

第一基建投資有時間性。他不是說計劃出來今年全部幹完,現在對工期追趕也不是政府的首選。也不是說今年一定要完成多少,一定要把哪個項目做完,它有一個需求釋放的時效性和時間的遞延,所以不會集中爆發。

第二最近這三年水泥的產能已經足夠保障,骨料這幾年隨著各個地方的整治基本到位,新增的產能逐步在釋放。珠三角大灣區,長三角以及長江經濟流域,一大批新的更大規模的環保標準更高的綠色骨料也在快速的釋放。

近日長九新材料砂石項目產能恢復至日產5萬噸,一天 5萬噸是什麼概念?簡單說,相當於三年前50~80個企業,後面還會逐步有這種大型的企業,起點都是300-500萬噸,1000萬噸的很多,從我瞭解的情況看2020年會有快速釋放的過程。這兩年和水泥的2003年和2005年很像,設計院拿不到圖紙,設備廠家拿不到設備。從這個情況看,未來的供求會相對趨於理性,可能局部會有熱點,但總體上不會進一步的失衡,這是我的判斷。


劉平您覺得在這次疫情及其導致的市場狀況下,水泥和骨料企業的運營要注意哪些問題?


梅總:我有幾點個人觀點僅供您和大家參考,首先還是要做好疫情的保障工作,在此前提下積極復工復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把人民群眾和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我相信這是國家目前首要的工作,因為最近復工是大趨勢,沒有經濟運行對國家肯定是重大的損失。但是在復工過程中,也有少數企業因為防範措施不到位不嚴格,出現了確診和疑似病例,對生產造成了影響。

實際上覆工復產還是有嚴格的操作規範,在規範的情況下,實際上也可以做得很好。因此對企業來說,第一要積極復工復產,第二也不要放鬆疫情的防控,否則有可能前功盡棄,欲速則不達。復不復產支撐我們後面項目實施和經濟恢復的基本工作,所以復工對我們來說,肯定要有積極的姿態,要創造條件儘快恢復生產。

第二點我認為今年還是要堅持綠色發展,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前些天有人交流說今年的疫情這麼嚴重,特別是湖北武漢地區,會不會有政策放鬆?以我個人的觀點看來,國家和中央不會放鬆對於環境和青山綠水的要求,所以我們依然要做好綠色發展的道路,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於2020年來說,重點還是要做好涉及綠色礦山、超低排放以及提高產品質量的工作。

第三點是控制好風險利於持續健康發展,因為我最近也在持續關注2018年和2019年中央環境整治以來,帶動了局部熱點的提升,也出現一些不理性行為,最近您可能也關注到,浙江的資源成本已經超過了40元,已接近60元的每噸,雖然這是個案,但是我覺得這實際上屬於不理性的投資行為。

2020年包括2021年,我估計在2~3年應該會有一波符合國家政策的新資源投放,如果在資源投放過程中,大家只看眼前而不看長遠,有可能出現麵粉比麵包貴的情況,雖然眼前會賺點快錢,但是不能實現持續的健康發展,未來也會給企業的持續發展埋下隱患。最近我看到海航的案子又成為熱點,其中反映了很重要的還是投資理性的問題,由於資產負債太高造成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實際上我這兩年一直在關注也比較擔心這個事,因為很多企業投資不理性,最終還是會造成行業損失,行業利益高於一切,其次才是個體,所以也希望能夠呼籲大家在投資上不要被眼前利益蠱惑,要致力於持續健康發展。我估計今年會有一大批的資源投放,在這過程中要避免惡意競爭。

第四點,在嚴格意義上說骨料行業走向產業化,特別是規模化企業的發展實際歷史並不長,這點你應該很清楚,雖然行業歷史悠久,因為骨料的需求從來都不缺,產能的市場需求一直在這裡。目前骨料行業就是要進行結構調整,而調整的核心是防止骨料價格大起大落,比如說市場緊俏或供應稍微緊張,價格就炒得熱火朝天,市場供需壓力一旦增大,價格又跌到底板。

我覺得要判斷一個市場是否成熟,實際上就是有沒有培育理性競爭的行為。我們要做好定位,骨料價格太高,肯定會影響建築,也會提高國家的基建投資成本,如果投資成本太高,基建就不能回本。一旦到了市場平衡,隨著這幾年新產能不斷釋放,產區的蹺蹺板可能又變了,又回到三五年前農業社會,骨料只要十幾塊錢,這兩個極端我覺得今年都要注意。

我瞭解到國際骨料的價格水平比較合理,通常來說骨料合理的價格區間是水泥價格的1/6-1/7。處於這個價格附近的是合理的,無論低了還是高了都屬於偏離市場。基於這點,我呼籲行業協會或者平臺要培育成熟的市場經營理念,不要到後期有惡意競爭。這種理念和市場培育需要時間,我們要未雨綢繆,這個供大家參考。

第五個方面要注重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和裝備,智能製造要邁向高端,要積極邁向國際化發展。大家不要把骨料特別是機制砂當成初級產品,實際上我們這幾年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很多,不同原材料的性能差異很大;不同的裝備,包括旋迴、顎式和圓錐等實際上最終對原料有不同的適應性;不同的工藝組合,最終帶來產品質量有不同的影響;包括我們也要注意很多原料危害,比如一些不合格的海砂,還有骨料鹼激發的問題。

實際上骨料行業既是傳統行業,同時也要求有一定技術,因為骨料質量最終反映到混凝土,而混凝土又反映到建築物百年的壽命,怎樣能做到百年的建築品質,並不是把原料打成砂賣出去就完了,國家後期也會對建築的終身壽命進行管理。

雖然中國目前是國際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市場大但不強,體現在我們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體現在我們對於骨料的基礎研究,包括持久性、穩定性、在混凝土中的工作性能、裝備性能和產品質量等。特別對於機制砂也是如此,我們研究機制砂很多年,從機制砂嚴格意義上說,其概念需要規範和定義,需要一些標準,現在供需緊張的時候,機制砂的概念已經沒有了,三五年前漫山遍野的石粉持續到現在都被使用了,但是不是安全合理地使用,這是應該注意的問題。用機制砂替代天然砂是一個趨勢,因為天然砂涉及河道的安全和千年大計,不可能犧牲河道安全來保證建築,而機制砂從技術和質量上能夠滿足要求,像雲南、貴州就沒有河砂,歐美很多地方也是用機制砂,而且使用時間很久。

粉料不僅僅是一個顆粒的概念,它有一系列的指標,包括性能的研究能不能跟上,反映在裝備上能不能跟上

,上次您給我打電話時,我正在和哈茲馬克進行技術交流。經過機制砂研究,我發現中國的骨料裝備,實際上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大型化機械的問題,比如說1000、1500、2500萬噸以上級別的大型裝備可靠性還是有問題,我們還沒達到國際的可靠性或者說壽命不達標。

第二點是機制砂的品質,我們目前機制砂的品質魚龍混雜,並不是嚴格標準意義上的機制砂,所以說機制砂的工藝、裝備還是我們的短板。所以在技術創新和裝備創新我們確確實實還是有工作要做,特別是大企業要有責任有擔當,不能只想著去賺點錢去搞礦,還要推動行業進步。另外今年我們也會在智能製造和工業智能方面做工作,因為相對來說骨料行業邁向工業化,邁向高端製造應該還是剛剛起步,原始生產模式還是主流。未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包括人力資源的緊缺,特別是產品質量的提升,因為只靠人做的事還是有限的,因此在智能製造這方面,公司今年準備進行投資來提升骨料,特別是機制砂智能製造的水平。同時我們也在關注一帶一路海外的發展計劃,我覺得同行可以關注。

上述這幾點供您參考,這也僅僅我是個人觀點。


劉平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最近廣東省政府,包括去年發改委和工信等很多部門都在力推機制砂來彌補河砂不足。您覺得機制砂彌補河砂是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怎麼去彌補?


梅總:對於機制砂我前面也講了一部分,從目前的河砂資源的情況來看,很多地方不是願不願意用的問題,而是確實沒有河砂了。

我原來在湖南湘江工作時,最初期的每天有一個點可以採到3-5萬噸河砂,後來撈不到了,因為我們每年都要用200多億噸,再加上很多航電樞紐在新建以及植被防護的需求,實際上河砂的新增量在不斷減少,河砂存量的增量也在減少,所以河砂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這是第一點。

第二大家可能不覺得砂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

實際上在日本和新加坡等發達的地方,天然砂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資源進行管控,不允許隨意的使用和買賣。從長期來說,資源是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個地方如果連資源都沒有了,社會發展的基礎就沒有了,不可能說像中國這麼大的國家要靠買河砂,買也是局部的,整體是不現實的。另外根據國際和國內省份的經驗,機制砂在實現推廣使用在技術上面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機制砂的推廣在2018-2019年反映的問題在哪?實際就是切換過程中準備不足,原來80-90%使用河砂,現在一下子倒過來60-70%要使用機制砂,在這個切換過程中,我們剛才說的技術標準、工藝裝備和資源配置沒有跟上,政策出來了,但是相關準備嚴重不足,就造成這種情況。

但是現在中國政策是倒逼機制,迫使你不能用河砂,必須要用機制砂,要用機制砂就得找產能、裝備、工藝和資源。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個人的判斷現在正處於切換期,在切換期因為準備不足造成影響,隨著倒逼機制作用的發揮,未來應該可以緩解,因為之前我們把粉料當成負擔,但現在實際上粉料或10毫米左右的石料變成了機制砂的重要來源。同時現在很多新產能的佈置,把機制砂作為重點,新產能可能一半以上都做機制砂,

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提升,我覺得在3-5年左右的時間就完全可以實現機制砂的廣泛應用,並且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但是這裡頭目前我們正在研究的核心是機制砂的裝備技術和工藝技術,現在在這方面還是短板,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加強技術創新,加強科研工作,把短板儘快補上來。

劉平:非常感謝梅總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專業的建議,無論高度遠見還是實際操作都非常有借鑑意義,讓砂石骨料企業面對疫情,面對未來,有了具體的操作指南,感謝梅總。

梅總:這也是我的個人思考,非常高興能和劉總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