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過年——鞭炮

過年,現在不是什麼稀罕事了,畢竟物質極大豐富了,傳統習俗的儀式感也少了。新的玩法主要集中在手機裡,現實中的年味就少了很多。


有幸在上世紀90年代度過童年,在物質匱乏的時代過年是很有樂趣的。


童年的過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揀鞭炮、玩鞭炮。那時候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

記憶中的過年——鞭炮

小男孩們天還不亮就爬起來,成群結隊的去揀鞭炮,聽到誰家鞭炮響了就往誰家跑,就為了在一堆紙屑裡迅速翻找揀幾個沒有響的啞炮。


往往是鞭炮還沒有響完就有人衝上去了,先到先得嘛!被最後幾個突然響的鞭炮嚇一跳、震得耳鳴是常有的事,撿的太快被炸到手的也每年都會有。


我們那還有一個傳統是誰家如果是結婚第一家,新媳婦孃家是要送一掛特別大的鞭炮,不僅鞭炮更長,裡面會有特別大的“雷子”。很多小孩就會提前盤算好,去年誰家結婚了,一大早專門到人家門口等著撿。


撿啞炮,還需要提前準備好有大口袋的衣服,或者拿一個紙的酒盒。記得有一年,我們幾個小夥伴還找過一位特別和善喜歡小孩的老奶奶用一塊布,在褂子裡多縫出一個口袋。


撿回來的鞭炮,還要分類,有的捻子還比較長就可以留著,一個個放著玩,裝在衣服兜裡。


想玩了了就把鞭炮插到磚牆縫裡,或者用盆蓋住,或者放到一個鋁的飲料瓶裡,或者插在泥裡早上比較薄的冰層上。然後從廚房討一根火棍,或者點一根芝麻桿,不怕嗆還可以討一根菸去點炮捻。


點完了一定要及時的跑開,一旦不夠快就容易震到耳朵,炸一身水,一身泥。記得有一年我比較小,還掌握不好時機,把一個新棉襖炸的滿是洞。


記憶中的過年——鞭炮


後來大了起來,就越來越大膽,敢用火柴或者打火機直接去點炮捻。甚至還敢用手拿著點了,然後扔到半空中看它炸開。


大多數撿來的啞炮還是沒了捻子或者捻子特別短,這樣的就不好放了,容易炸到自己。但裡面的火藥還是很有用的,可以剝出來撒成一堆,然後點燃看轟的一下的煙火。


也有大膽的小孩,會把剝出來的火藥放在一個小瓶子裡,然後找一根捻子自制一個鞭炮。但這樣的實驗成功的概率極低,即便成功了還容易炸到自己。


後來越長大就越沒有了揀炮的熱情,也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可以直接買鞭炮,每年過年玩一個一個放的鞭炮總是一個樂趣。直到高中時,還在班裡惡作劇放過鞭炮。


那是過年後初七就開學了,就帶了一些鞭炮到學校準備元宵節玩,那是一種比較好玩的鞭炮,雖然不是太響但它炸過之後沒有明顯的炮皮。有幾次我就在臨近晚自習熄燈的時候,把鞭炮放在桌子底下,撕一條紙延長它的捻子。


記憶中的過年——鞭炮


然後等到熄燈響了就點燃紙條,自己迅速若無其事的離開,足足一分多鐘後,我已經走了很遠,班裡才“砰!”的一聲。


想象一下那個畫面很多人都會嚇一跳,也會有人告訴班主任,班主任第二天早上就會講話,不準在班裡放炮,但他也找到不究竟是誰放的。


再往後,連一個個放鞭炮的的樂趣也少了,後來乾脆是鞭炮都不讓放了。這種過年的樂趣,也只留存在記憶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