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过年——鞭炮

过年,现在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毕竟物质极大丰富了,传统习俗的仪式感也少了。新的玩法主要集中在手机里,现实中的年味就少了很多。


有幸在上世纪90年代度过童年,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过年是很有乐趣的。


童年的过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拣鞭炮、玩鞭炮。那时候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

记忆中的过年——鞭炮

小男孩们天还不亮就爬起来,成群结队的去拣鞭炮,听到谁家鞭炮响了就往谁家跑,就为了在一堆纸屑里迅速翻找拣几个没有响的哑炮。


往往是鞭炮还没有响完就有人冲上去了,先到先得嘛!被最后几个突然响的鞭炮吓一跳、震得耳鸣是常有的事,捡的太快被炸到手的也每年都会有。


我们那还有一个传统是谁家如果是结婚第一家,新媳妇娘家是要送一挂特别大的鞭炮,不仅鞭炮更长,里面会有特别大的“雷子”。很多小孩就会提前盘算好,去年谁家结婚了,一大早专门到人家门口等着捡。


捡哑炮,还需要提前准备好有大口袋的衣服,或者拿一个纸的酒盒。记得有一年,我们几个小伙伴还找过一位特别和善喜欢小孩的老奶奶用一块布,在褂子里多缝出一个口袋。


捡回来的鞭炮,还要分类,有的捻子还比较长就可以留着,一个个放着玩,装在衣服兜里。


想玩了了就把鞭炮插到砖墙缝里,或者用盆盖住,或者放到一个铝的饮料瓶里,或者插在泥里早上比较薄的冰层上。然后从厨房讨一根火棍,或者点一根芝麻杆,不怕呛还可以讨一根烟去点炮捻。


点完了一定要及时的跑开,一旦不够快就容易震到耳朵,炸一身水,一身泥。记得有一年我比较小,还掌握不好时机,把一个新棉袄炸的满是洞。


记忆中的过年——鞭炮


后来大了起来,就越来越大胆,敢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直接去点炮捻。甚至还敢用手拿着点了,然后扔到半空中看它炸开。


大多数捡来的哑炮还是没了捻子或者捻子特别短,这样的就不好放了,容易炸到自己。但里面的火药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剥出来撒成一堆,然后点燃看轰的一下的烟火。


也有大胆的小孩,会把剥出来的火药放在一个小瓶子里,然后找一根捻子自制一个鞭炮。但这样的实验成功的概率极低,即便成功了还容易炸到自己。


后来越长大就越没有了拣炮的热情,也有越来越多的零花钱可以直接买鞭炮,每年过年玩一个一个放的鞭炮总是一个乐趣。直到高中时,还在班里恶作剧放过鞭炮。


那是过年后初七就开学了,就带了一些鞭炮到学校准备元宵节玩,那是一种比较好玩的鞭炮,虽然不是太响但它炸过之后没有明显的炮皮。有几次我就在临近晚自习熄灯的时候,把鞭炮放在桌子底下,撕一条纸延长它的捻子。


记忆中的过年——鞭炮


然后等到熄灯响了就点燃纸条,自己迅速若无其事的离开,足足一分多钟后,我已经走了很远,班里才“砰!”的一声。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很多人都会吓一跳,也会有人告诉班主任,班主任第二天早上就会讲话,不准在班里放炮,但他也找到不究竟是谁放的。


再往后,连一个个放鞭炮的的乐趣也少了,后来干脆是鞭炮都不让放了。这种过年的乐趣,也只留存在记忆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