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管生兒生女,養老院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不管你成人不承認,我覺得現實生活就是這樣的,我們50後這代人,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成家立業,夫妻二人怎麼來給四個老人養老,不是孩子不孝,是他們確實沒有這個能力,現實生活中他們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來照顧我們,這不能怪罪孩子不孝,我們應該理解,我們這輩人,兄弟姐妹多,可面對我們的父母也有著諸多的無奈,現代人生活好了,醫療進步了,大多數老人都長壽,我們也都步入了70的行列,也是多病的老年人了,面對九十高齡的父母,在照顧上也感到有時力不從心,可我們兄弟姐妹多,相互理解,共同照顧,我們還在延續著中華傳統的美德,養兒防老,可多少人能夠理解這當中的付出,艱辛,和無奈,所以我們獨生子女的父母應該理解,養兒是不能防老的,,自己心裡要有數,我是不會和兒女住在一個屋簷下,討生活,即使自己能活到80以上,也不會和兒女住在一起,能自理就在家居家養老,不能自己照顧自己,請保姆,如果和保姆合不來,我就進養老院,用我的積蓄,和房產,住條件好的養老院,因為不能自理了,生命也會很快走到盡頭,完全不能自理了,需要依賴別人時,我不會再就醫治療來延長無畏的生命,安靜的離開這個世界,老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要有主見,不能聽信兒女或其他人的話,絕不會拖累孩子,我是一個一生很獨立果敢的人,經歷過生死磨難,所以學會自強自立,能扛的自己扛,不能扛的慢慢扛,我們這一代人超堅強,超有韌勁,在生與死麵前從不畏懼,在無奈面前從不後悔,在寂寞孤獨面前從來都從容!自己為自己點一盞常明燈,有光的地方就有生命力量,一生都要讓自己堅強的活著。



美麗草原石平


是的,老人養老最好是去養老院。

我同學的爸爸原是一個鄉的黨委書記,他的大兒子是縣組織部長,次子是一個鎮的副鎮長,兩個兒子都在縣裡有房。可是我同學的爸爸老伴病故後他退休直接去了養老院。他說在老養院生活,讓他更快樂,能多活幾年。因為他是幹部退休,在養老院裡沒有誰看不起誰的問題,而老年人跟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語言,說話十分的投機,而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能更好地鍛鍊身體,延年益壽是肯定的了。

而如果跟孩子住,吃喝得看孩子們的眼晴,年輕人愛吃半生光熟的飯菜,而老人愛吃熟透含爛的飯菜。而年輕人天天洗澡洗頭換衣服,老年人隔兩三天才洗一次澡洗一次頭,臭老人味,孩子雖沒出口但心裡是很不舒服的呢。

所以老人老了去養老院是最好選擇。


明明說農村事


有錢也買不來親情的陪伴。我認識一對老夫妻,女的退休醫生,患了老年痴呆,男的退休高知,住大別墅,家裡請了兩保如母,但過得並不快樂!他什麼都不缺,只缺親情。兒女都是博士,在美國定居,生活優渥。原本女兒早早年承諾退休了就會回來陪伴父母。好不容易等到女兒退休了,一個越洋電話打來,告訴父母不要家裡的錢,也不回來了。父親失望極了!


向月亮向星星向太陽


不管生兒生女,老年生活進入養老院確實是大多數人最終的選擇;好多老人進養老院不是因為兒女不孝順,而我他們怕拖累兒女的生活自願選擇的。

我村上83歲老人,3個兒子都有出息也很孝順,都願意輪流來照顧他,他自己缺偷偷坐車進城裡養老院交了錢,怎麼說都不願意回家裡來。

這位老人是老師(教書40多年),在我們村上威望很高的,大家也很尊敬他;他有3個兒子也有出息,一箇中學學校校長,一個公務員,還有一個在鄉政府上班;那時候農村的小孩都有文化的很少,所以確實跟老人的教育分不開的,3個兒子都很孝順,由於工作原因,3個兒子都不在村子上住,照顧老人只能離開村子上去他們那裡一起生活,每個兒子那裡呆一段時間,三兄弟也都很和諧,都隨他自己想到哪個家裡住就到那個家裡住;但老人自己過慣了農村這種熱鬧的氛圍生活,呆的不是很自在,時不時兒子會帶他回村子住住,這樣確實也不方便,他自己也有感覺得到;後來他讓兒子帶他去養老院,3兄弟都不同意,因為在農村這種行為被認為是很不孝順的,可後來他自己偷偷一個坐車去養老院交了錢,就再打電話他兒子叫他們把衣服生活用品拿去養老院,幾兄弟拗不過他就在養老院住了下來;這樣反而很好,養老院很多年齡相仿的老人一起聊天解悶,反而讓老人很開心,每年過年他都會回農村看看,一起熱鬧熱鬧。

人到老年養老院真的是最終選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選擇,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又多,一個家庭要照顧4個老人,要陪著他們那是多麼的不易,所以老人們去養老院,裡面都是同一輩人,交流起來也很好,現在養老院的設備和服務也越來越好,老人們想兒女了也可以回來看看,這樣反而更親切。



閒人熊四正


這道題面對老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這不能簡單地認為子女不孝,而是老人的內心在想什麼,子女根本不知道,所有局外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瞭解情況,就不能亂髮言。

我的父親八十多歲時,也曾經想去養老院。多次對我提出這樣的願望,使我很鬱悶。父親有三高,多次住院,住院掛的屬高危。但是他心態很好,關鍵他脾胃好,儘管住院,胃口極佳,仍然能吃。他按時服各種藥,基本上控制了病情。身體仍然健壯,每天多次外出散步。生活自理,步行十多里沒有問題。

我懂一點中西醫,給他調理。年紀大了,我每天將他服的藥按早中晚分成三包,寫上字。他也是老師,認得字。我自認為是個孝子,每天上班下班都從父親那兒經過,觀察他。以便及時瞭解他的身體狀況,父親與我大兒子兒媳住在一起,他們很聽老爺子話。我幾乎每天都與父親見面,與他談心,買報紙買書給他看。父親喜歡買彩票,我與他交流買彩票的經驗。他還中過一次體彩二等獎,6千多元,我自愧不如。

我未退休時,每天上下班都經過父親那兒,覺得沒有什麼問題我才離開。放寒暑假,我也是三天兩頭地去看他。那年那場大雪,我仍然如此。公交車沒有,打的,來回五六十元一趟。父親最後走的那天,在家,身體無異常,是摔了一跤,沒有痛苦,很安祥地離世,八十九歲,也算高壽了。如上所說,父親在我這樣對他,他的退休金也不少,我根本不用他的錢,從不查問他的養老金怎麼使用。想吃什麼,他自己去菜市場買,本人也會烹飪,我下廚還是學的他的。這樣,他仍然有去養老院的想法,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

父親對我說想去養老院,我也帶他一道去了多家養老院,讓他自己親身感受一下養老院老人的待遇。他的退休養老金去本市的比較高檔的養老院也夠了。看了幾家養老院,我這才勸說有效。他後來再不提去養老院了。老人老了去養老院是迫不得已的事。我的父親在家威信極高,說一不二的。頭腦一點不痴呆,說話有條有理。我六十多歲,很多事,我仍然聽他的安排。根本不存在子女孫輩不孝,虐待的事。

我也七十多了,目前身體健康。老伴也身體健康。子女都還聽話,關鍵是我不向他們要一分錢。我的退休養老金夠了。問題是有不少老人不拿錢,或者拿的退休金少,又體弱多病。去養老院經濟承受不了,子女們又各有各的家庭,也得養家餬口。一旦生災害病,子女們都頭疼,服侍又沒那麼多時間,請人的工資也高。有不少老人不拿錢,的確比較受罪,親眼所見的。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很難有一個完美的回答。老人有個伴,互相照顧,是最好不過的了。老了完全指望子女照顧,並不很現實。走到哪算哪,還是身體健康為第一。為什麼那麼多的老人,熱衷於聽保健講座,這裡應該有了答案。


笨笨潮爺1


68歲的我,雖然有錢,我老了,決不進養老院,老婆能伴我終老更好,不能的話,自己—個人過,最後的日子也順其自然,我父親也是自理至94歲走的,最後十多天我們兄弟伴在他身邊,安祥的離開,我現在兩人過,不打擾兒女,將來也如此。


—針見血


我每天早晨6點半,在小區毗鄰的敬老院打拳,多年來親看到許多老人陸續離世,感嘆不已,住院期間,孤獨寂寞難耐,日度三餐,夜度一忽(覺),等吃等睡等拿養老金"三等公民”,一次幾個老人各自表白兒女種種優秀,門衛聽不慣了,大聲呵斥,你們怎麼來敬老院的?老人個個相視不語,心知肚明,有的因住房因難,有的小輩結婚剛需,有的照顧不周,送老人敬老院,老人說,兒子好,女兒好,不如養老金好!



王方顯才


樓主,照你這麼說將來人到老了大多上養老院,你說可能嗎?你的觀點我不贊成。我的觀點是隻有不到百分之十人進養老院,其中大多是無兒無女的,少部是兒女不孝,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兒女為了工作實在抽不開身,沒辦法而送父母到養老院的。大多數人還是會住家養老的,一,在家有兒女照顧,二,身體好,能走能行,生活能自理的人,就是兒女不在身邊,也會選擇住家的,三,有進養老院的錢,都可請個保姆來家服侍,何苦到養老院,四,你以為到養老院,有家生活好,想吃啥就吃啥,可能嗎?五,在養老院自由嗎,告訴你,到了裡面就向進了牢籠,因為養老院為了安全,大門都不讓出的,六,如生活不能自理,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會真心的照顧你?別作夢了,你會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飢渴,骯髒,痛苦中度過,甚至離開人世的,如果在家養老,就是兒女不孝,只要有個保姆服侍你,保姆是在不怎麼敢劣待你的。七,養老院全是老人,很多臥床不起的,常常有人去世,住在裡面的老人是什麼心情,難受不難受,悲不悲傷?八,現在養老院大多住的是無兒無女老人,你有兒有女進去,請問你能付的起住養老院的費嗎?除非你的退休金現每月能拿到五千以上。有兒有女的農村人和低退休金的城市人就別想了。


用戶2291008344695899


養兒防老這是中國幾千年的舊有思想,那是在農耕年代的一種無奈的選擇,不指望兒女指望誰呢,但指來指去,又有幾個能指望的住呢,一個孩子的,責無旁貸,不管願意不願意都得養,當然好壞另說著;孩子多的,輪班養,即使一個人獨養,其他子女也要拿贍養費,人老了能成寶貝的不多,不管承認不承認多數老人都成了兒女們的一塊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到了最後不能自理的時候,更是給兒女們帶來許多許多的麻煩,有的老人會理直氣壯的說:我生養了他們,現在孩子們養我那是應該的!真的是這樣嗎?社會發展到了今天,老人能不能活的有尊嚴一點、自主一點、自由一點,能不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過一個不給孩子添麻煩,不依賴於兒女而獨立生活的老年!

不管我們生養了多少孩子,不管我們為兒女付出了多少辛勞,那都是我們心甘情願的,就像我們養的一個寵物,種的一些花草,當寵物帶給我們快樂的時候我們就很高興,我們就很滿足了;當我們養的花草盛開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愉悅,儘管花期轉瞬即逝,我們也沒有一個抱怨花沒良心,養了那麼久咋不多開幾天呢,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期望,因此就不會產生過多的失望。

但兒女就不同,從生下他們的那一刻開始,中國人就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到了孩子身上,甚至是自己今生沒有實現的夢想,都想方設法的讓孩子幫他們實現。

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恨不得撬開孩子的腦殼,把唐詩宋詞一股腦兒的填進去;不管有沒有音樂細胞,都要砸鍋賣鐵買架鋼琴,生拉硬扯的讓孩子彈琴;還有各種舞蹈班、興趣班、奧數班各種各樣的東西,再加上沉重的課業負擔,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整個青春都是在這種苦不堪言的強壓勢的教育中度過的,孩子從沒體會到一絲的快樂,家長便以此邀功,說這就是他們為了孩子們所付出的不容易,但結果是,真正出類拔萃的寥寥無幾,多數人都死在了奔跑的路上,慢慢的都回歸了平庸,當平庸的孩子面對老去的父母的時候,又時常顯得那麼無奈,他們或許沒有時間、沒有條件、沒有金錢,總之他們缺少撫養老人的能力,可如果他們棄之不管,就會被帶上不忠不孝沒良心的大帽子,無可奈何他們就只能打腫臉充胖子,不管能力是否允許,都要把老人死死的捆在自己的身上,直到他們嚥下最後一口氣,這就是中國式的養老!

時代在變,希望我們的觀念也應該轉變一下,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該把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生存的個體,父母只有幫助孩子長大的責任,讓他們不受到衣食的困擾,不受到外界的傷害,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每一天的成長都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讓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不再是終生的依賴,而是短暫的同行,當孩子羽翼豐滿後完全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振翅飛翔。

拋去了對孩子的依賴,把養老變成一種社會的產業,有固定的機構負責這項工作,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藉助社會的服務體系完成自己生命的全過程,過一個獨立、自主、有尊嚴的老年生活,這才是今後老年人的必經之路。


荒草65


我是名奔五的農民,父母一相差一歲近九旬了,母親偏癱五年吃喝拉撒由我和哥=家每半年輪流照料,我只生了個兒孑老婆陪讀,母親體胚大父親也年老,老婆又搬不動,為了所謂的孝道,上半年輪我只好呆在家裡照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