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管生儿生女,养老院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不管你成人不承认,我觉得现实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50后这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成家立业,夫妻二人怎么来给四个老人养老,不是孩子不孝,是他们确实没有这个能力,现实生活中他们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来照顾我们,这不能怪罪孩子不孝,我们应该理解,我们这辈人,兄弟姐妹多,可面对我们的父母也有着诸多的无奈,现代人生活好了,医疗进步了,大多数老人都长寿,我们也都步入了70的行列,也是多病的老年人了,面对九十高龄的父母,在照顾上也感到有时力不从心,可我们兄弟姐妹多,相互理解,共同照顾,我们还在延续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养儿防老,可多少人能够理解这当中的付出,艰辛,和无奈,所以我们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理解,养儿是不能防老的,,自己心里要有数,我是不会和儿女住在一个屋檐下,讨生活,即使自己能活到80以上,也不会和儿女住在一起,能自理就在家居家养老,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请保姆,如果和保姆合不来,我就进养老院,用我的积蓄,和房产,住条件好的养老院,因为不能自理了,生命也会很快走到尽头,完全不能自理了,需要依赖别人时,我不会再就医治疗来延长无畏的生命,安静的离开这个世界,老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自己要有主见,不能听信儿女或其他人的话,绝不会拖累孩子,我是一个一生很独立果敢的人,经历过生死磨难,所以学会自强自立,能扛的自己扛,不能扛的慢慢扛,我们这一代人超坚强,超有韧劲,在生与死面前从不畏惧,在无奈面前从不后悔,在寂寞孤独面前从来都从容!自己为自己点一盏常明灯,有光的地方就有生命力量,一生都要让自己坚强的活着。



美丽草原石平


是的,老人养老最好是去养老院。

我同学的爸爸原是一个乡的党委书记,他的大儿子是县组织部长,次子是一个镇的副镇长,两个儿子都在县里有房。可是我同学的爸爸老伴病故后他退休直接去了养老院。他说在老养院生活,让他更快乐,能多活几年。因为他是干部退休,在养老院里没有谁看不起谁的问题,而老年人跟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说话十分的投机,而各种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能更好地锻炼身体,延年益寿是肯定的了。

而如果跟孩子住,吃喝得看孩子们的眼晴,年轻人爱吃半生光熟的饭菜,而老人爱吃熟透含烂的饭菜。而年轻人天天洗澡洗头换衣服,老年人隔两三天才洗一次澡洗一次头,臭老人味,孩子虽没出口但心里是很不舒服的呢。

所以老人老了去养老院是最好选择。


明明说农村事


有钱也买不来亲情的陪伴。我认识一对老夫妻,女的退休医生,患了老年痴呆,男的退休高知,住大别墅,家里请了两保如母,但过得并不快乐!他什么都不缺,只缺亲情。儿女都是博士,在美国定居,生活优渥。原本女儿早早年承诺退休了就会回来陪伴父母。好不容易等到女儿退休了,一个越洋电话打来,告诉父母不要家里的钱,也不回来了。父亲失望极了!


向月亮向星星向太阳


不管生儿生女,老年生活进入养老院确实是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好多老人进养老院不是因为儿女不孝顺,而我他们怕拖累儿女的生活自愿选择的。

我村上83岁老人,3个儿子都有出息也很孝顺,都愿意轮流来照顾他,他自己缺偷偷坐车进城里养老院交了钱,怎么说都不愿意回家里来。

这位老人是老师(教书40多年),在我们村上威望很高的,大家也很尊敬他;他有3个儿子也有出息,一个中学学校校长,一个公务员,还有一个在乡政府上班;那时候农村的小孩都有文化的很少,所以确实跟老人的教育分不开的,3个儿子都很孝顺,由于工作原因,3个儿子都不在村子上住,照顾老人只能离开村子上去他们那里一起生活,每个儿子那里呆一段时间,三兄弟也都很和谐,都随他自己想到哪个家里住就到那个家里住;但老人自己过惯了农村这种热闹的氛围生活,呆的不是很自在,时不时儿子会带他回村子住住,这样确实也不方便,他自己也有感觉得到;后来他让儿子带他去养老院,3兄弟都不同意,因为在农村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很不孝顺的,可后来他自己偷偷一个坐车去养老院交了钱,就再打电话他儿子叫他们把衣服生活用品拿去养老院,几兄弟拗不过他就在养老院住了下来;这样反而很好,养老院很多年龄相仿的老人一起聊天解闷,反而让老人很开心,每年过年他都会回农村看看,一起热闹热闹。

人到老年养老院真的是最终选择,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好的选择,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又多,一个家庭要照顾4个老人,要陪着他们那是多么的不易,所以老人们去养老院,里面都是同一辈人,交流起来也很好,现在养老院的设备和服务也越来越好,老人们想儿女了也可以回来看看,这样反而更亲切。



闲人熊四正


这道题面对老人,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不能简单地认为子女不孝,而是老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子女根本不知道,所有局外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了解情况,就不能乱发言。

我的父亲八十多岁时,也曾经想去养老院。多次对我提出这样的愿望,使我很郁闷。父亲有三高,多次住院,住院挂的属高危。但是他心态很好,关键他脾胃好,尽管住院,胃口极佳,仍然能吃。他按时服各种药,基本上控制了病情。身体仍然健壮,每天多次外出散步。生活自理,步行十多里没有问题。

我懂一点中西医,给他调理。年纪大了,我每天将他服的药按早中晚分成三包,写上字。他也是老师,认得字。我自认为是个孝子,每天上班下班都从父亲那儿经过,观察他。以便及时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父亲与我大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他们很听老爷子话。我几乎每天都与父亲见面,与他谈心,买报纸买书给他看。父亲喜欢买彩票,我与他交流买彩票的经验。他还中过一次体彩二等奖,6千多元,我自愧不如。

我未退休时,每天上下班都经过父亲那儿,觉得没有什么问题我才离开。放寒暑假,我也是三天两头地去看他。那年那场大雪,我仍然如此。公交车没有,打的,来回五六十元一趟。父亲最后走的那天,在家,身体无异常,是摔了一跤,没有痛苦,很安祥地离世,八十九岁,也算高寿了。如上所说,父亲在我这样对他,他的退休金也不少,我根本不用他的钱,从不查问他的养老金怎么使用。想吃什么,他自己去菜市场买,本人也会烹饪,我下厨还是学的他的。这样,他仍然有去养老院的想法,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对我说想去养老院,我也带他一道去了多家养老院,让他自己亲身感受一下养老院老人的待遇。他的退休养老金去本市的比较高档的养老院也够了。看了几家养老院,我这才劝说有效。他后来再不提去养老院了。老人老了去养老院是迫不得已的事。我的父亲在家威信极高,说一不二的。头脑一点不痴呆,说话有条有理。我六十多岁,很多事,我仍然听他的安排。根本不存在子女孙辈不孝,虐待的事。

我也七十多了,目前身体健康。老伴也身体健康。子女都还听话,关键是我不向他们要一分钱。我的退休养老金够了。问题是有不少老人不拿钱,或者拿的退休金少,又体弱多病。去养老院经济承受不了,子女们又各有各的家庭,也得养家糊口。一旦生灾害病,子女们都头疼,服侍又没那么多时间,请人的工资也高。有不少老人不拿钱,的确比较受罪,亲眼所见的。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很难有一个完美的回答。老人有个伴,互相照顾,是最好不过的了。老了完全指望子女照顾,并不很现实。走到哪算哪,还是身体健康为第一。为什么那么多的老人,热衷于听保健讲座,这里应该有了答案。


笨笨潮爷1


68岁的我,虽然有钱,我老了,决不进养老院,老婆能伴我终老更好,不能的话,自己—个人过,最后的日子也顺其自然,我父亲也是自理至94岁走的,最后十多天我们兄弟伴在他身边,安祥的离开,我现在两人过,不打扰儿女,将来也如此。


—针见血


我每天早晨6点半,在小区毗邻的敬老院打拳,多年来亲看到许多老人陆续离世,感叹不已,住院期间,孤独寂寞难耐,日度三餐,夜度一忽(觉),等吃等睡等拿养老金"三等公民”,一次几个老人各自表白儿女种种优秀,门卫听不惯了,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来敬老院的?老人个个相视不语,心知肚明,有的因住房因难,有的小辈结婚刚需,有的照顾不周,送老人敬老院,老人说,儿子好,女儿好,不如养老金好!



王方显才


楼主,照你这么说将来人到老了大多上养老院,你说可能吗?你的观点我不赞成。我的观点是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人进养老院,其中大多是无儿无女的,少部是儿女不孝,生活不能自理的,以及儿女为了工作实在抽不开身,没办法而送父母到养老院的。大多数人还是会住家养老的,一,在家有儿女照顾,二,身体好,能走能行,生活能自理的人,就是儿女不在身边,也会选择住家的,三,有进养老院的钱,都可请个保姆来家服侍,何苦到养老院,四,你以为到养老院,有家生活好,想吃啥就吃啥,可能吗?五,在养老院自由吗,告诉你,到了里面就向进了牢笼,因为养老院为了安全,大门都不让出的,六,如生活不能自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会真心的照顾你?别作梦了,你会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饥渴,肮脏,痛苦中度过,甚至离开人世的,如果在家养老,就是儿女不孝,只要有个保姆服侍你,保姆是在不怎么敢劣待你的。七,养老院全是老人,很多卧床不起的,常常有人去世,住在里面的老人是什么心情,难受不难受,悲不悲伤?八,现在养老院大多住的是无儿无女老人,你有儿有女进去,请问你能付的起住养老院的费吗?除非你的退休金现每月能拿到五千以上。有儿有女的农村人和低退休金的城市人就别想了。


用户2291008344695899


养儿防老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旧有思想,那是在农耕年代的一种无奈的选择,不指望儿女指望谁呢,但指来指去,又有几个能指望的住呢,一个孩子的,责无旁贷,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养,当然好坏另说着;孩子多的,轮班养,即使一个人独养,其他子女也要拿赡养费,人老了能成宝贝的不多,不管承认不承认多数老人都成了儿女们的一块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到了最后不能自理的时候,更是给儿女们带来许多许多的麻烦,有的老人会理直气壮的说:我生养了他们,现在孩子们养我那是应该的!真的是这样吗?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老人能不能活的有尊严一点、自主一点、自由一点,能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过一个不给孩子添麻烦,不依赖于儿女而独立生活的老年!

不管我们生养了多少孩子,不管我们为儿女付出了多少辛劳,那都是我们心甘情愿的,就像我们养的一个宠物,种的一些花草,当宠物带给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很高兴,我们就很满足了;当我们养的花草盛开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尽管花期转瞬即逝,我们也没有一个抱怨花没良心,养了那么久咋不多开几天呢,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期望,因此就不会产生过多的失望。

但儿女就不同,从生下他们的那一刻开始,中国人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了孩子身上,甚至是自己今生没有实现的梦想,都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帮他们实现。

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就恨不得撬开孩子的脑壳,把唐诗宋词一股脑儿的填进去;不管有没有音乐细胞,都要砸锅卖铁买架钢琴,生拉硬扯的让孩子弹琴;还有各种舞蹈班、兴趣班、奥数班各种各样的东西,再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孩子的童年、少年,乃至整个青春都是在这种苦不堪言的强压势的教育中度过的,孩子从没体会到一丝的快乐,家长便以此邀功,说这就是他们为了孩子们所付出的不容易,但结果是,真正出类拔萃的寥寥无几,多数人都死在了奔跑的路上,慢慢的都回归了平庸,当平庸的孩子面对老去的父母的时候,又时常显得那么无奈,他们或许没有时间、没有条件、没有金钱,总之他们缺少抚养老人的能力,可如果他们弃之不管,就会被带上不忠不孝没良心的大帽子,无可奈何他们就只能打肿脸充胖子,不管能力是否允许,都要把老人死死的捆在自己的身上,直到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就是中国式的养老!

时代在变,希望我们的观念也应该转变一下,从孩子一出生开始,我们就该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父母只有帮助孩子长大的责任,让他们不受到衣食的困扰,不受到外界的伤害,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每一天的成长都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不再是终生的依赖,而是短暂的同行,当孩子羽翼丰满后完全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振翅飞翔。

抛去了对孩子的依赖,把养老变成一种社会的产业,有固定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老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借助社会的服务体系完成自己生命的全过程,过一个独立、自主、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才是今后老年人的必经之路。


荒草65


我是名奔五的农民,父母一相差一岁近九旬了,母亲偏瘫五年吃喝拉撒由我和哥=家每半年轮流照料,我只生了个儿孑老婆陪读,母亲体胚大父亲也年老,老婆又搬不动,为了所谓的孝道,上半年轮我只好呆在家里照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