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血濺鴛鴦樓以後出逃裝成行者模樣,為什麼公人不來盤問他?

身死道消阿悟


因為武松已經完全實現了人物的轉化,在眾人的眼中,武松已經不是武松,而是那個頭陀了。

宋朝普通男子,是束髮。而行者要剪髮,披散在臉上。所以行者的髮型,正好可以擋住臉上的金印。而這個被孫二孃殺死的頭陀,“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

頭陀的衣服,“卻一似我身上做的”,再加上“一本度牒,一串一百單八顆人頂骨數珠,一個沙魚皮鞘子插著兩把雪花鑌鐵打成的戒刀”這些裝備,完整地實現了武松到行者的轉化。

武松已經不是武松了,公人還怎麼盤問他?


棲鴻看紅樓


大俠武松沒有被盤問,真還跟制度有關,並不是官兵敢不敢或者官府腐敗的原因,最起碼不是主要原因。

孫二孃拿出了一套頭陀的衣服和一本度牒出來,將武松打扮成一個帶髮修行的和尚,這就是行者。也就是後來的行者武松。

度牒很關鍵。也就是說,是度牒制度使得官兵不再盤問武松。武松才能順利到了二龍山。

度牒出現於唐朝,由官府發給和尚尼姑,作為出家修行的憑證。度牒制度,使得和尚尼姑享有一定的特權,即免除賦稅和兵役。北宋後期,如果和尚尼姑犯法,還能從輕發落。

這樣一來,度牒便成了炙手可熱的寶貝。《水滸傳》中,魯智深打死“鎮關西”鄭屠詞條後,逃到代州雁門縣,找不到躲難的地方,幸好趙員外早前在五臺山文殊院買了一道五花度牒,這才幫助魯智深到文殊院出家,以躲避官府的緝捕。

由此可見,度牒的作用簡直是神通廣大。

一代文豪蘇軾在杭州當父母官時,為了防止水災、恢復良田、便利交通,籌資疏通西湖。這需要一大筆資金。怎麼辦呢?蘇軾上書《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要求增撥杭州的度牒。皇帝大手一揮,給了100道度牒。蘇軾把這100道度牒賣掉,修建了聞名遐邇的蘇堤。

史書上記載,宋高宗趙構就曾下令財政支付200道度牒給岳飛。讀史的人不免納悶:岳飛要那麼多度牒幹什麼?這200道度牒也是作為岳飛軍隊的軍餉和修築防禦工事的費用,說白了就是軍費。

那度牒多少錢呢?唐肅宗的時候,一張度牒是一千文。換算成今天價格多少錢?反正應該很貴!到了宋朝,據記載,在川蜀地區,一張度牒的官價是一千貫。比唐朝漲了十倍,而民間黑市的價格漲到了一千六百貫,比官價高出60%。

可見,度牒很值錢,也很難偽造,當和尚很不簡單,絕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當然對假度牒,或者假和尚,官府也是嚴打的。也就沒人敢輕易冒充和尚。

所以說,是宋朝的度牒制度讓武松能夠揚長而去!


鋤揚軒


武松這位英雄,是施耐庵筆下濃墨重彩描寫最多的一個人物,所佔章節較多,出場也最多。


武松自出場以來,先是在景陽崗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隻,一個英雄形象躍然眼前。再後來鬥殺西門慶,拳打蔣門神,大鬧飛雲蒲,血濺鴛鴦樓,打打殺殺,身負幾十條命案,但所殺之人,西門慶,蔣門神,張團練,張都監,全是一幫惡人,十惡不赦之徒,也替老百姓出了一口惡氣,所以百姓還是喜歡尊敬武松的。

但武松因此背上命案,成為流浪江湖的在逃犯,全國各地畫影圖形捉拿武松。


城門口張貼著武松的通緝犯的榜文。無奈之下,武松躲躲藏藏逃到了十字坡,在這裡遇到了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孃。

此二人與武松一見如故,尤其孫二孃對武松是又敬又愛,好似親兄弟般的對待。

正好孫二孃店裡有,前些時候殺的一個遊方僧人留下的度碟文書與戒箍,拿出來。這武松當下裝扮起來,把頭髮披下來,把戒箍戴於頭上,正好遮住額頭處那個印有囚犯的金印。再穿上僧人所留的直裰,和兩柄雪花檳鐵戒刀,這裝束起來,一個遊方和尚的形象,立馬現於眼前。

靠了這身行頭遮掩,武松一路上過州府縣,也方便很多。也遇到了一些公人捕快,但他們對這種行腳僧人非常放心,因為一般出家人只行善事,不做惡事,也隨便敷衍檢查一下就放行了,所以武松才能夠順順利利,平平安安地到達了梁山。

結語:

後來這身裝束就成了武松的招牌行頭,不管是在水泊梁山,或是在兩軍陣前,都是以行者的面目亮相,兩柄檳鐵戒刀一身行者裝束,一身英雄氣概,為民除奸殺惡,成就了人人敬仰的行者武松。

水滸的故事千百年流傳,武松的嫉惡如仇,有仇必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為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水壺火煮666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

化妝潛逃

血濺鴛鴦樓後,武松同志為避開官府抓捕,化妝為行者。如此起到了很好的掩護作用,算是增加了一層有效的保護色。

一則與下發的海捕公文內容不符,公文稱:武松,配軍一枚,忽然變身為行者,嫌疑度下降;

二則出家人慈悲為懷,世人多信奉道佛,很好地利用道佛身份逃避檢查;

三則腐敗的社會下,公人都忙於在大城市搞外塊,像這種抓捕殺人犯的勾當,出力不討好,試問有幾人願意幹啊,估計抓捕武松的重任只有事發地、不得已的滄州府獨自完成了。

小徑獨逃

武松行兇之後,反觀他的逃跑路線不難看出,不走大路,專挑小徑走,如此可以有效地避開官兵的追緝。

試想一下,獨行犯人往大山裡一鑽,藉助樹木、地形的掩護,行州過縣。官府縱使出動數千兵馬,估計也如大海里撈針,無濟於事。

經驗豐富

武松時年輕時就曾因打傷他人外逃多年。景陽岡打死老虎後,還幹過陽穀縣的都頭,對逃跑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更深知官府那一套抓捕方法和手段。借用現代的話說,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躲避公人盤查更不在話下。


官府配合

北宋末年的官府可謂是烏煙瘴氣,貪腐成風,工作效率低下,相互配合估計更是談不上。

案發孟州城,最終抓捕武松的任務只有孟州所轄的州城府縣負責,其他州城府縣名義上相互配合,估計也是出工不出力,畢竟這不是有油水的活,弄不好把小命都混丟了。

武松殺人後,立即就逃了。想想看,孟州城裡先救火吧,然後公門中人去勘察現場,等一套程序結束,估計武松30裡已出去了。此時再去抓捕,逃跑方向不明,人海茫茫,找去吧。

東一拔,西一拔,找來找去,這邊還是沒有頭緒,武松那邊都已經上二龍山了。最後官府只有免幾個負責人以謝天下了事。


倚夕陽笑黃昏


從形式上來說,他擁有一個頭陀全部的裝束和文憑,表面看就是一個出家人。

從宋朝寬政制度來說,出家人受尊崇有法制保障,宋朝是一個清明社會。

從實質來說,走過十字坡換上頭陀裝束,武松意味著要離開凡塵走修行之路。

從形式到內涵,作者這樣安排無可厚非,畢竟這不是簡單的推理小說和現實故事,這是一部講哲理的名著。



華夏之唐




勝者為王wzh


猜想是因為宋朝對出家人比較尊重,魯智深去五臺山當和尚不也同樣沒人問他殺人的事情了嗎?武松扮作行者主要是為了這主臉上的金印,以免讓人看到自己是個配軍。另一方面,宋朝對人比較寬仁,不會無端無故地把一個人視為通緝犯盤查,在宋朝只要不是叛國言論就不會引言獲罪,所以別人會以為武松是個真正的行者而不去盤查。當然,小說這麼寫確實有點牽強,知道武松長相的兵丁見到這個行者應該會懷疑,不過書中也交代扮行者之後武松確實變了摸樣一般,連以前和他把酒言歡的人都不是一眼能認出來,雖然不太現實但這也算是個交代吧




威威影視


當是他就是鑽這個政策的空子,政府官兵對行者身份不進行盤查,因此讓武松脫逃了



Family區傑


其實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當時的政策限制,第二是宗教影響,第三是朝堂江湖勢力犬牙交錯。

下面我們來詳細的扯一扯這三個原因。

01.政策限制

武松在殺完人之後迅速出逃,而張都監的家人,是等到天明的時候才到孟州府府衙報案。

也就是說,當地政府在接到報案的時候,武松已經逃出城外了。

而知府在接到報案後,採取了三個措施。

第一、知府得到報案後,第一時間派人把住孟州四門,在城內挨家挨戶搜尋武松。當然,這一切都是白費功夫,因為這時候的武松已經不在城內了。

第二、在飛雲浦的保正發現屍體並報告後,知府決定封城三日,大索全城,並要求城內五戶一連,十戶一保,確保城內沒有人敢窩藏武松。

第三、委託各鄉、各村的保正,各自搜查自己的境內,同時懸賞三千貫,行文周邊各府,要求配合通緝。

這三個舉措說明了當地知府是有一定能力的,同時這樣的舉措也讓孫二孃夫妻和武松開始風聲鶴唳,導致了武松扮成頭陀,出逃二龍山。

02.宗教信仰

說到武松扮成頭陀,就要說一說宋朝的宗教信仰,宋朝的宗教信仰包括多種,其中以佛教最為流行,也最具有影響力。

整個宋朝除了宋真宗和宋徽宗時代崇奉道教,抑制佛教外,其餘的統治者幾乎採取了將佛教視為有益於政治的意識形態,而加以利用。

這種情況也就導致了宋朝無論城市還是鄉村,信奉佛教者大有人在,佛教信仰具備深厚的群眾基礎。

再說說武松扮演的行者頭陀,行者其實就是指行腳乞食的僧人。

行者也叫頭陀,和和尚是不一樣的,和尚是出家人有度牒和戒牒,例如魯智深。

而行者是修行的俗家弟子,只有度牒,而且不需要是光頭,屬於遊方和尚,四海修行。

有了深厚的信眾基礎,導致出家人有著超然的社會地位,這也就是孫二孃誇口“誰敢盤問”的主要原因。

03.勢力交錯

宋朝實行的保甲制度,保正一般都是當地有威望有實力的人物擔當。

但是這樣的人物往往遊走於灰色地帶,例如晁天王就是東溪村的保正,但是同時又策劃了劫取生辰綱的事件,可見這些當地勢力對待官府也是陽奉陰違,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這樣的情況導致知府的命令在鄉下勢力得不到有效的執行,這也是武松能輕鬆出逃的一大原因。

從原文中看,武松的逃亡之路非常的順利,基本上沒遇到來自朝廷的追捕。

其實也不難理解,當時已經是北宋末年,政府對地方勢力的掌控已經是強弩之末,全國各地已經是烽煙四起,到處都有造反的勢力,消滅這些造反勢力才是朝廷的第一要務,對於治安問題,但是排在了末位。



三點文墨


武松大鬧飛雲蒲,轉回身血濺鴛鴦樓殺死蔣門神及張都監全家。最後在十字坡孫二孃的幫助下打扮成行者,以躲避官兵追捕。舊社會信息不發達,追捕犯人全靠畫影圖形。武松出逃期間基本上都是走山間偏僻小路,加上古代,出家人比較多,官兵並沒有特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