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作者:11军32师95团特务连侦察排班长臧庆德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1980年1月4日,我所在的11军侦察大队在中越边境河口地区执行捕俘作战任务后,发现姬传国、谢文才两位战友失踪。

我们再次进入沿岸阵地,依地形隐蔽观察,搜索整个河滩、河面、敌境公路、我岸铁道一线,试图找到姬传国、谢文才。

战争史上,有万千痛苦,在战斗中有战友失踪,生死不明,恐怕是其中之一。有许多猜测,也有许多“但愿”……最初的“但愿”,是伏击反包围后被打散了,各自隐蔽等待增援或入夜后回撤,也有负伤后的昏迷,被河水冲至下游……但没有人往更坏处想。按照顾大队长命令,晚饭后我再次划橡皮舟过河搜索,还未来得及出发,伍支队长和杨参谋赶到,最终统一守候,在我岸搜索为主。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对河滩上来的人,无论敌我,一律生擒不准开枪,防止失踪战士昏迷、伤后回境。一整夜,吴诗华中队长带着我们组在胶林内潜伏,任何人毫无倦憾,把河滩铁道一线盯得死死的。快回来吧,我的战友、我的兄弟……

两名战友的失踪,让王伟平排长非常痛心。他三天几乎未进食,只靠开水度过。他最最遗憾的是,没能把两个兄弟活着带回来。

吴诗华中队长是贵州人,老侦察兵出身,1.8米的高个,与王伟平排长差不多,“国”字脸上,总挂着笑容,一看就知道是个爱兵的好连长。平时对我很不错,不时还有几句玩笑话。今天,他带我们小组守在橡胶林里,只在叫他吃块压缩饼干时说了一句话:“大家都吃,警惕点盯住河岸,我想姬传国、谢文才会回来的”。

这是一种安慰,大家都明白。这种希望持续了一个星期,七天后,观察哨和放牛的边民都发现,河里拐弯处、对岸的滩边,像有一个人。

距作战点近1000米的位置,确实是一具尸体,但不知是谁。布置完毕天黑后抢运,4人小组由我负责,现在除了还能准确记住94团侦察排的毕节战友郭军外,另一名广西弟兄和另一名战友已不记得,很是遗憾。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战后河口铁路桥(杨子谦摄)

砍竹杆制的担架,我特意在杆的中段系了备用绳,以便固定尸体。夜色中的南溪河,由高处俯瞰,很象银色飘带一条。躺在河中的遗体,像一个黑点。当抵近时,却什么也看不见,除漆黑一片外,只听到哗哗水声,似有人过来一样。

找到遗体后,我快步趟过去,抓住背带就往浅处拖。在水里尚有浮力,放上担架时还费了点力。水里泡了七天的遗体,足有150公斤的重量,我双手提紧背带,腰杆挣得“嘎嘎”直响。放上担架,很起作用的是固定绳,否则推上近70度左右的坎,遗体绝对会掉下来。

在橡胶林反背的路边,利用汽车灯光清洗遗体,确认是谢文才。装毕,送往河口南溪烈土陵园安葬。文才是1978年入伍,江苏大丰县人,由一军一师调至94团参加对越作战。

15天来,姬传国失踪后毫无消息,分析是像谢文才一样溺水后,被河水冲入红河,进了越南境内。全中队除留少数人员继续搜寻外,准备布置会场开追悼会。

我刚把姬、谢两位兄弟的遗像挂上布帘时,杨子谦参谋驱车赶到:“先摘下来,今天不开追悼会了。”

我当时心里一喜:传国找到了!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原11军侦察处参谋杨子谦

在“一条半”,距红河口越境方问滩上,卧躺着大家苦苦寻找了15天的山东战友姬传国。杨参谋快速组织并带领四中队的侦察兵进入河口“一条半”正面胶林,观察地形制定抢捞方案。农场职工、边防部队、民兵天亮后在此围观,越军在对岸也发现了,给抢捞遗体带来了麻烦。

白天已没有可能,只好等夜间。夜晚,当一切准备就绪,“哒哒哒!”一个清脆的班用机枪长点射射向越方,顿时剑拔弩张。边防部队增援我队的机枪班无意间走火,给抢捞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只好改变方案,下半夜捞。

极其不利的环境条件下,使得杨参谋操碎了心。结果,新的情况又接连不断出现:河口火车站的灯光映在南溪河水上,把整个抢捞区域照得如昼间。时至下半夜,还不能行动,杨参谋果断提出,请铁道部门配合,关闭灯光30分钟,抓紧时间让遗体靠岸。

那一夜,我就在他身边,反复上传下达他的指令,一遍又一遍从他的指挥点往河边跑。一排准备火力,并选2名战士泅渡抢捞,二排除火力掩护外,一个班由常指导员带领潜伏在河岸,遗体靠岸迅速转移。

50米长的攀登绳无法由岸边靠近遗体,2名抢捞的兄弟返回一人报告,另一名隐蔽在遗体边等待增援。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杨参谋刚把指令下达,没想遗体边的战友已抓住遗体的高帮鞋,把姬传国的遗体拖回岸。“我没权力给你记功,但我有权力给你请功,你果断勇敢地把战友遗体捞回我岸,这就是你立功的理由。”杨子谦参谋激动地说了一番话,肯定了勇敢果断的战友,又鼓励了在场全体人员。

拖回岸边的传国遗体,高度腐败,原想用攀登绳固定后往铁道上拉,现已不行。绳索接触部位已无完肤,实在不忍心,常安庄指导员压低声音却很有力:“抬!”他第一个用双手拖住传国的头,其余人员见状,马上伸手抬着不同部位迅速转移。

传国入棺了,而棺木已是第二次再埋入土中,第一次是衣冠墓,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土!

他用生命履行了诺言,追认为党员,追记三等功(文才战发同样)。当时的南溪烈士陵园,还没有多大规模,唯有一块纪念碑矗入云端,“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朱德总司令的题词刻在碑体上。

绝不让战友遗体留在境外!侦察兵历经艰难,抢回2名战友遗体

河口南溪烈士陵园

追悼会上,一群光着头、淋着雨的小伙子哭了,哭得感天动地,泪水雨水已分不清,永别战友的悲痛,生死兄弟就隔者一条阴阳线。

枪声响过三十多年,我专程约上95团的老战友杨自平、陶承旭、芝群辉,到了南溪河,到了“四条半”。昔日的战火硝烟已尘封,看不到一点战争的痕迹。烈士陵园里,为国捐躯的烈士墓整齐有序地排列,依然守卫着祖国的西南大门。

他们,永远、永远都是钢铁长城中的一块砖!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