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編者按:特殊的春節,特殊的使命,在疫情防控的一線戰場,有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一線的幹警,還有一線的環衛工人,更有深入一線直接和群眾對話的鄉鎮幹部,在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問十鄉就有一名年輕的女幹部,她用每天的日記記錄了自己在防疫工作的點點滴滴,日記被曝光後,感動了無數人。今天,筆者把問十鄉幹部王歡的日記奉獻給大家,與君共同感受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辛苦。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


春節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今年春節非同尋常,因“疫情”兇猛來襲,問十鄉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開展,我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畫面,一些人放棄假期在崗位上堅守,一些人家中留觀積極配合,一些人不聲不響默默支持,一些人的一句話、一個舉動、一個想法,都能讓我們在這不凡的春節,感受到非凡的愛……

【大年三十】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沒有阻擋我回鄉的腳步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正蔓延擴散,你抓緊時間到鄉里開會,討論春節疫情防控工作”。大年三十,萬家團聚,正和孩子享受著難得假期時,一個電話打來,又要和家人分別了。孩子聽說我要走,立即抱住我的腿說:“媽媽不要走,不要走……”,我告訴孩子,這是命令,必須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跪在地上緊緊地抱住我的大腿死活不鬆開,我瞬間淚崩了!!

強行離開孩子後,我立刻簡單收拾行囊,驅車35公里急匆匆趕到鄉鎮,一路上心情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般,兒子剛才依依不捨的哭聲,讓一個做母親的異常心酸。回到工作崗位,當天下午和領導班子第一時間召開疫情管控會議,才知道這次疫情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情況非常緊迫。16個行政村,每個村都需要嚴格把控,正式春節期間,做引導、做防控,還需要消毒……各項工作任務之重,可想而知,讓我瞬間壓力山大!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初一】串門拜年的傳統,被我們無情地阻擋了,確實捱了不少罵

昨天晚上在鄉里熬夜到凌晨一點多,簡單迷瞪了一會,就得起床了。今天是大年初一,按照風俗習慣各家各戶該串門拜年了,所以,天不明我就得起來,我和同事們就像上了發條的陀螺,即刻轉動起來。挨個給每個村打電話,不要讓串門拜年,不要串門拜年!!!

大部分的群眾都很有大局意識,說不讓出門,也就不出門了,但一百個裡面總有幾個作對的人,不讓做什麼,偏偏做什麼,甚至為此而罵出最惡毒的語言,為此可讓我們傷透了腦筋。

每個村都需要排查從武漢回來的返鄉人員,農村年輕人基本都是外出打工過年才回家的,每個村都有幾百戶人家,挨個登記一個也不能少。尤其是有沒有發燒咳嗽的人員,有的話,全家都得在家裡隔離。

你說不讓出門,就不出門?得費盡口舌為他們講清楚大道理。稍好的一點是,大部分村民都很明事理,不明事理的還是在少數,雖然少數,但也是頭疼的事情。還有人害怕被隔離,害怕被歧視,還有謊報自己的行蹤的人員。有個從武漢回來的老鄉,說什麼都不承認,還是從其它幾個人口中證實了他的行蹤,給他進行了隔離。這工作做的真是難為人啊!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初二】媳婦要回孃家,孃家門真難回

今天大年初二,我能感受到很多人回孃家的迫切心情。今天我心理很清楚,村裡的大路口任務很艱鉅,早上六點天還不亮,我就和問十村主任梁海峰一起到路口開始開展勸返工作。

有些村民也很聰明,知道不讓出去,所以就趁早,我們剛到路口執勤,就有出村回孃家的人員,立即勸返吧!

還好,村裡的人還都有大局意識,說一下,也就都回去了,可能是前期宣傳工作做的好。一整天就遇到了一個人,說她媽腳崴住了,一定得回去一趟,怎麼勸都勸不住。最後,量體溫、作登記和她孃家的村書記確認,她說的確實是事實,才同意放行。

冬日早上凍得發抖,像這樣的卡點,在每個村都有,我和村主任梁海峰一起看管的這個路口,沒有人的時候,我還躲到車裡歇一會。梁海峰,一天基本上都在在村口站著,冷了跺跺腳,原地小跑轉圈圈。我們幾個人像360安全衛士一樣,嚴防病毒入侵傳播。一天下來,風吹亂了頭髮,嗓子變得沙啞,但是我心想:嗓子啞了不要緊,只要咱老百姓能不得病比啥都強。

【初三】人閒生是非,排查杜絕人員聚集如同破大案。

隨著疫情發展,幹部群眾防控意識越來越強,從一開始“不習慣戴口罩”到“不戴口罩不習慣”。各村大喇叭整天廣播:“戴上口罩,不要出門,不要串親,不要聚集,多洗手,注意衛生”。

走親戚都不走了,因為不讓走親戚,這個時候聽說村裡有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喝閒酒,一塊打麻將。聽說後,可把我嚇的不輕,我們幾個人在村裡開始排查,堅決杜絕人員聚集,感覺很像破案片,有些年輕人和你躲迷藏,他們藏在一起打麻將確實很難找。村上誰喜歡打麻將,有幾個牌友,村幹部心裡都很清楚。把控好幾個主要人員,充分利用他們來做思想工作,工作就非常好開展了。我突然發現,這村裡的幹部經驗就是比我充足得多。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初四】滿村都是消毒水的氣味,刺鼻難聞。

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村裡需要每天消毒,消毒液一桶一桶地拉過來,開始在大街和各個小衚衕裡噴灑,冬天的風吹的很凜冽,消毒液的味道真的很刺鼻,非常難聞。

我的任務也不重,做指揮,給噴灑消毒水的人分配物資,就這樣聞了一天的消毒水,感覺自己也被當成毒消滅了,天生氣味敏感的我,噁心得想吐。

【初五】:兒子的電話,讓我確實有點想家了。

今天,我隨鄉主要領導從早上一直轉到了晚上,慰問堅守在檢查點的志願者們,用相機和筆記本記錄下他們最辛苦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們敢於同疫情做鬥爭的精神。正在問十村卡點排查登記。電話鈴響了,是兒子。

“媽媽,你都幾天沒回來了,我想你了,聽說那個傳染病很危險,你要注意保護自己呀”。兒子稚嫩的聲音響起,飽含著小小的抱怨和關心,我感到十分心疼。自從三十那天來到鄉里,一直沒有回家陪伴他,愧疚、擔心、思念,多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但特殊時期,無法顧家。掛斷電話,整理好情緒,就繼續投入一天的排查登記工作中。準備出發去前問十村檢查時感覺頭有些痛,也得忍著。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初六】醫療防控物資缺少,比想象的要嚴重。

要求出門戴口罩,確實買不來口罩,怎麼辦?把鄉里的書記和鄉長難為壞了,在辦公室裡不停地打電話,找關係,看看哪個廠家有口罩沒有。還有一些愛心商家動用各種關係,購買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的物資,把收集到的物資捐到鄉里面。

我真的第一次感覺到,平時一個不起眼的口罩,現在突然怎麼這麼難買????

【初七】每家兩天只能出來一個人買物資。

今天初七了,疫情防控一週多了,很多群眾家裡儲備的食物都吃完了,群眾要出門買菜,不能把人餓著吧。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鄉里幾個人商量了一個辦法,就是一家兩天只能出來一個人買菜,其它人還不準出門,更不能出村,出門必須戴口罩。為了避免都擁擠到超市,我們還給超市的人制定一個規定,一次進入超市,不能超過10個人。每個村和村裡的超市,都得嚴格遵守。

貌似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好,經過一週的嚴加管控,群眾還是非常自覺地遵守,我們幾個人的內心還是比較欣慰。

【初八】看見鄉幹部們不分晝夜地忙,真的很心疼。

今天已經初八了,我一直還沒有回家呢,不但是我,從大年三十來報道的鄉幹部都沒有回去,吃住在鄉里,工作都在村裡面,看著一個個疲憊的樣子,真的讓人很心痛。

尤其是夜班的男同志,天那麼冷,那麼黑,也在每個村的路口站著崗,凡是路過的人員都需要做登記。村裡還好一些,那邊那幾個村,出了村就是另外一個地市,那個路口站崗的人員更辛苦,為了防止地市之間的人員流動,每天登記的數據都需要往上報。

鄉里一共有210名從武漢回來的人員,他們大部分都不說,都是從網信和公安部門反饋的信息,對這些人員進行了家中隔離。他們大多數都是,春節前從武漢回來,很多人慢慢地都度過了隔離期,都再家裡憋壞了,很想出來……

確實不能出來,而且所有的村民都儘量不要出來。廣播大喇叭,每天循環播放,不出門,不走親訪友……

一個鄉鎮女幹部的“防疫日記”,感動了很多人……

【初九】什麼都不想說了,繼續拼命幹!

三六九往外走。初九,是許多外出務工人員返程的日子。而問十鄉外出務工人員眾多,人員的流動,勢必會增加感染風險。和班子成員召開完會議之後,我在微信群寫到:“各村支部書記注意,外出務工返程高峰來臨,請嚴守路口,登記排查,街道消殺一個不落,村幹部工作期間同時注意帶好口罩,注重自身保護。”忙碌的一天又開始了,佈置完工作,我和鄉村衛士們繼續開始了一天的群眾勸導,登記排查工作。

晚上八點,執勤結束,回到疫情指揮中心辦公室,總覽一天全鄉的疫情防控相關數據,理順第二天的工作,晚上十點回到住所,撥通了家人微信,看到的卻是熟睡了的兒子,就這樣伴隨著對家人的思念中沉沉的睡著了……

明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還將繼續。期盼,勝利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