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寒冬成影視行業標籤 多家上市公司獲國資救場 緩解壓力

3月5日,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國資入股一方面解決了民營影視公司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有助於緩解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政府資源來拓展影視公司業務。




同日,某券商公司首席傳媒分析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從邏輯上看,國有資本和民營影視公司藉助各自的優勢,達成合作是互利共贏的好事。但未來戰略方向能否一致、能產生多大的“化學效應”,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有多大幫助,仍有待觀察。

事實上,並不是抱上國資“大腿”就意味著高枕無憂。

2018年10月,長城影視控股股東長城影視文化企業集團宣佈,與青島全球財富中心達成戰略合作,但在細節洽談階段,雙方因對協議核心條款的履行產生分歧而鬧上法庭,10億元注資最終未果,不歡而散。

華策影視創始人趙依芳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國資投資確實可能有政策性的意義在裡面,但長遠來看,國企也是資本,資本還是會對發展有要求,所以我們也不刻意去明確是什麼樣的投資。”

除了引入國資馳援,越來越多影視公司開始探索多元化經營模式。

“華策在手遊和直播業務方面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股價反彈力度,股價在今年2月初逆勢上漲,創下近一年的新高。”前文所述的華策影視管理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劉志耕則表示,無論是商譽減值,還是尋找國資“輸血”,都只能解燃眉之急。影視行業仍處於加速洗牌階段,抱著投機取巧的心態難以持久,唯有紮紮實實的經營功底和盈利實力才能支撐業績和股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