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人,還記得那些當年紅的一塌糊塗的牛肉麵館子嗎?都來回味一下吧?

鬍一刀


以前有好多牛肉麵都很火,那時候網絡不發達,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網紅。名聲只能靠口口相傳,可惜記性不好,基本都忘光了,只記得這幾家。




永昌路北口的黃師傅,好像是在靠近南濱河路附近,那時候黃師傅那叫一個火,我記得門口擺滿了桌子(當時城管不嚴),店裡店外都是人,坐公交車路過經常能看到他們門口拍排了老長的隊。

廣武門馬學友,好像是在2009年以前,廣武門原好利來蛋糕旁邊的馬學友也是天天排隊,生意太好,他們家在秦安路另一頭,就是靜寧路口業開了一家店,也火的很。



二熱薩達姆,這個店剛開始在二熱一帶名氣很大,慢慢蘭州市的人基本都知道了,門口一排排的人端著碗蹲著吃,十分壯觀。

舊大路國保,國保要是放在現在,肯定是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店不大,人多的你根本沒處下腳,門口停著一排排的車,場面極為火爆,中路子的店也是人滿為患,端面的隊一直排到了馬路上。

現在店越來越多,吃麵的人都被分散了,很少見哪個店火的排長隊,人們也沒時間排隊,你家人多,那就去旁邊吃,味道也差不到哪去。


吃喝蘭州


小時候能吃到牛肉麵都是奢侈的,直到初中階段改革開放以後,童年時期牛肉麵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五泉山和南關十字,那時候好像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名字,要收糧票才能吃的,有大小碗的區別,曾經還看到有人吃完牛大直接把碗也帶走的,南關十字百樂門附近有一家,繡河沿清真寺有一家,中醫院機場旁邊有一家,記憶中都是國營的







趙軍34436818


上學的時候家裡不做早餐,父親每天都給7角錢,上學前必須吃一個牛大,院子門口就有個牛肉麵館,臨夏大塬人開的,沒有名字,因為旁邊有一棟18層的高樓,大家就都叫他高層牛肉麵,那時候的牛肉麵館,印象中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高大上的裝修,昏黃的電燈泡,油漆的四方桌,四方凳,剛一進門就能聞到特殊的香味,含有蓬灰的面香味,這裡面也包括香菜(老蘭州人叫芫荽yansui)蒜苗的味道,(現在的香菜蒜苗只是為了放在碗裡圖視覺效果,這沒有那時的味道了。)要一個毛細,少放點辣子,倒一點香醋,吸吸溜溜的一會就吃完了,上學的上學去了,上班的上班去了,一天的生活就開始了……


鬍一刀


那時候火的牛肉麵要排好長時的隊,最早時間我吃的一碗是開張麵館一毛七後來是一毛九,接著兩毛七。那時間大鍋裡面飄得是牛肉和黃黃的牛油,在不遠處可以聞到牛肉油和骨頭的發出的讓人流口水的香味(現在的都飄著大大的調料包)再加上味道很濃的香菜蒜苗,那叫一個記憶。


我快樂40


以前中路子裡的國保牛肉麵味道是很不錯的,當初一直在那裡吃,吃了好多年!不過後來分家開分店以後就不行了,味道逐漸變差了不說,加一份肉只有比紙還薄的四片透光刀功肉,面的份量也越來越少,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那會兒出面窗口那個分面的面癱夥計,態度實在讓人噁心!反正我最後一次是因為端面時和那個夥計吵了一架以後就再也沒去過!


舒服的哼哼


誰還記得以前大眾巷張掖路口上的那家牛肉麵館?隔壁是賣瓤皮子的。難吃的一批。上學的時候和同學跑到城裡玩,隍廟轉罷,跑到這家麵館吃牛肉麵,地方又小而且衛生還差。兩個人要了兩個面,特別難吃還量小,吃完把一壺子醋分別到進兩個碗裡。都快三十年了!


我是你六舅母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初,蘭州最名氣大的牛肉麵館,是西站送變電公司門口的一家。從早上開門到下午兩點半關門,一直排隊兩口大鍋下面兩個窗口出面,三兩糧票二角八分,二兩糧票二角四分,一斤熟牛肉一元五角。後來不要糧票三角五分。


馬老爺37


八十年代,我還小記得爸爸經常拿一個大瓷缸子去買牛肉麵回來,讓我先吃……那個香啊!現在根本就比不了。那時候都是牛肉湯,現在是勾兌的調料湯,馬子祿、會寧路的馬季還有最多的沒有名字的小牛肉麵館子,味道都非常好,現在的什麼都不行了。


花架下面的


95年左右上二十七中的時候,在二十七中南邊的道道里(通到五泉山下面的火車道),就是現在祁連水泥大廈那塊有個牛肉麵。放的估計是牛油那種,反正味道比一般的牛肉麵衝,當時吃還不習慣,現在想想那個味道真的很香,再沒有吃過那種味道的牛肉麵


機械種草


90年代到2005年左右的薩達姆牛肉麵,風頭正勁,一時無兩,每次蘭州牛肉麵漲價都是人家帶動的,我過去吃,好多七里河的,西固的開車過來的吃,那時候私家車還是稀罕物,後來從馬路西面搬到馬路東面,就沒有以前那麼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