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你喜歡哪一首?

水流天地外


同為唐詩,同為寫廬山瀑布,為何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廬山瀑布》卻被蘇軾稱為惡詩?如果沒有蘇軾拿著兩首詩一較高下,單獨去看的話,哪一首更好?

大都都知道,肯定李白的好。

可是好在哪裡?徐凝的“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在和白居易的詩會中也是豔驚四座,拉了張祜的臉子的,為什麼卻不能和李白的抗衡?

我們具體分析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如不知。

因為徐凝這首作品知名度相對小,我們先看這首: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不知道大家讀完什麼感覺,先不說內容,一遍讀下來,氣息是不順的,就好像開著車在路上走,石頭真的有點多。平仄如此不暢,這詩必然不是格律詩。當然,也可能是古今發音變化比較大,不過我們即便用上承唐韻的平水韻來檢驗,雖然是押韻的,平仄問題還是極多。

譬如首句“虛空”、“落泉”,“空”字雖然是多音字,但和“虛空”共用,必然是發平聲,則首句“二、四”位置上都是平聲。“雷奔”、“入江”也是這樣,而且上下句也沒有相對。

這就是一首古體詩。不像有的古體詩,雖然不合平仄格式,但是卻發音流暢,這兩句其實從如今的朗讀層面來講,是非常失敗的,跟是否合平仄,是什麼詩體沒有關係。

所以徐凝自己在詩會上也只提後面兩句。詩是韻文,內容,修辭再好,在聲律上出現違背發音規則的現象,叫做反自然,肯定是不討喜的。

而三四句的發音“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為“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律句倒裝,明顯朗朗上口。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仄?並不是說一定要寫合平仄的詩,而是有些詩句的問題在哪,我們需要搞清楚。

我們再來看內容。首句寫瀑布入眼形象,“虛空落泉千仞直”,千仞山壁,飛泉直落,氣勢震撼壯闊,第二句寫瀑布的聲威,“雷奔入江不暫息”,如奔雷入江,永不停歇。第三句轉開,“今古長如白練飛”雖然還是寫瀑布,卻化動為靜。第四句“一條界破青山色”,把瀑布比成白練,鑲在青青的山色中間,從色彩和視覺上又寫出了新奇和柔和。

詩的內容簡單,就是寫景。只不過運用了比喻從各個方面來描寫瀑布,比喻新奇而有特色,形、聲、色俱全,算是寫景詩文的佳作。特別是後兩句橫空而來,讓人猝不及防。可惜一首好詩,讓前兩句的發音影響了地位。

我們再來看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們拋開詩仙的身份和成見,來和徐凝的詩作做個對比。

大家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會有不順暢的感覺嗎?沒有。雖然“川”字和“天”字在今天不能算同韻母,但是吟誦下來,簡直是可以搖頭晃腦的。

這就是格律的作用。“日照香爐生紫煙”,平仄為“仄仄平平中仄平”,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推出整詩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其中“看”、“三”二字為多音字,所以這是一首合格律的七絕。當然,這個並不重要,可是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是不是一氣呵成,朗朗上口?為什麼李白、杜甫這些大詩人的詩能流傳這麼多年,能流傳這麼廣?和好讀、好念、好懂是分不開的。

音律上,李白的詩完勝徐凝作品。

再看內容。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是寫景開頭,卻和瀑布沒有關係,只是交代了太陽天,環境清幽,這種起筆的方法和徐凝一開筆就直寫瀑布誰更好?第二句“遙看瀑布掛前川”,簡單直白,我遠遠地看見瀑布就在前面山上掛著。這裡寫明瞭是遠看,所以沒有徐凝詩的“奔雷”音效,倒是像極了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和徐凝詩相反,李白這是由靜起筆,而在三四句由靜態的畫面進入動態的描寫,並匹配了他無與倫比的想象。“飛流直下三千尺”,要不要寫形?要不要寫聲?都在“飛流直下”裡面了,“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句的賞析不寫也罷。其中味道,大家早就領悟得透徹了。

很顯然,徐凝寫的近景,詳細,顏色豐富,類似於工筆畫。李白寫的遠景,而且字詞精煉,想象豐富大氣,兩句出來的山水潑墨和奇想遠遠超過了徐凝四句的功力。“白練”和“銀河”,“青山”和“九天”,高下立判。

徐凝的《廬山瀑布》雖然並不是蘇軾所說的“惡詩”,也有其文學特色,但是無論從音律還是內容、層次方面都無法與李白的作品相提並論。

以上是本人更喜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的原因。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是兩首詩,一首是五言古詩,一首是七言絕句,兩首都是經典,不過七絕最為人熟知。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此後,唐憲宗元和時代的詩人徐凝又寫了一首題為《廬山瀑布》的七言絕句: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晢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徐凝的這首詩在當時很有名,據說還得到了白居易的稱讚,有人將此詩與李白的詩相提並論,為開詠瀑布之先。

對於這種說法,北宋的蘇軾就看不下去了,他說:“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稱羨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蘇軾直言此詩“至為塵陋”。

那麼,徐凝的詩差在哪呢?

一、徐凝的四句詩純是客觀描寫,而且四句都寫瀑布,讀起來很單調。李白的詩則先寫香爐峰,而日照生煙的意境仿如仙境,為後面以銀河喻瀑布作鋪墊,次句引入詩人“遙看”的主觀視角,使人們聯想起李白登高望遠,遺世獨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風貌。最後“疑是”寫出的詩人的主觀心理活動,李詩的容量要大得多。

二、徐凝的比喻毫無新意,用雷聲比喻水聲,用飛練比喻瀑布,都是前人常用的比喻,而用銀河比喻瀑布,則是李白的創造。如此一來,徐凝的詩在李白的詩面前,自然顯得“塵陋”。

三、徐凝的詩四句都寫瀑布,無起承轉合,缺少詩的節奏感,而李白的詩先寫香爐峰,在引入自己的視角,三四句再重點寫瀑布,起承轉合,節奏分明,讀起來有非常優美的韻律感。

綜上,小樓自然更喜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謝小樓


古往今來,描寫廬山瀑布的詩很多,但能夠成為千古絕唱的,當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了。你看,“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何等生動,何等氣勢,歷來無人能出其右。

但是在李白死後大約七、八十年,即唐憲宗元和年間,有個青年詩人徐凝,也寫了一首與李白詩異曲同工的《廬山瀑布》詩,居然轟動當時詩壇,連大詩人白居易也發出了“賽不得”的驚歎。徐凝詩云:

瀑泉瀑泉千丈直,雷奔入江無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據《古今詩話》記載,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時,舉薦江東舉子張祜、徐凝等人赴京會試,張祜自負詩名,爭當“解首”,徐凝不服,要當場賽詩以決勝負,於是徐凝寫了這首《廬山瀑布》。詩成後,包括白居易在內,都“一座盡傾”,白居易還當場讚歎說:“賽不得!賽不得!”可見徐凝這首詩是公認的上乘之作。這兩首詩都是絕唱,

都留傳千年。只不過徐凝的名氣沒有李白馳名罷了。


春風浩瀚147371275


前言:

關於徐凝的《廬山瀑布》詩故事挺多,先是在白居易那裡,徐凝因為這首詩勝過了張祜。

但是到了蘇軾的眼裡,徐凝又被拿來和李白是對比,竟然被東坡居士批評成了一首“惡”詩。

蘇軾這首詩是這樣評價的:《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蘇軾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徐凝 張祜鬥詩

這一段故事最早見於唐五代時期,王定保的《唐摭言 》卷三:

白樂天典杭州,江東進士多奔杭取解。時張祐自負詩名,以首為己任。既而徐凝後至,郡中有宴,樂天諷二子矛楯。祐曰:僕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佳句?祐曰: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又金山寺詩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凝曰:善則善矣,奈無野人句雲:‘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祐愕然不對,於是一座盡傾凝奪之矣。

白居易在杭州時,高考移民們紛紛跑去杭州希望得到白樂天的推舉。其中張祜自視甚高,認為第一名非我莫屬。白居易故意讓二人比試一番。

張祜說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和‘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沒想到徐凝說出了自己用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於是一座歎服,都認為徐凝更好。。

另有範攄《雲谿友議》記載白居易選了徐凝為解元,並且點評徐凝《廬山瀑布》詩勝過張祜。徐凝的《廬山瀑布》全詩是: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不過,在蘇軾的眼裡,這首詩和李白相比,就是一首低劣的作品了。

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在徐凝出生時,大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已經去世幾十年了。 杭州宴席上的詩人們自然都知道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既然大家對於徐凝的《廬山瀑布》如此歎服,可見時人並不認為徐凝的詩是”惡詩“。蘇軾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評價呢?

蘇軾說徐凝是惡詩,其他人又怎麼看?

三、蘇軾評價徐凝 《廬山瀑布》是惡詩

時間過去 200多年以後,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從黃州移汝州時遊覽廬山,看到了寄來的陳令舉《廬山記》,對李白和徐凝的詠《廬山瀑布》進行了點評:

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東坡志林·記遊廬山》)

蘇軾遊覽廬山時,本不想作詩,但看到“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於是耐不住性子做了幾首絕句,遊覽過程中收到了陳令舉《廬山記》,其中提到了徐凝、李白的廬山瀑布詩,於是蘇軾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蘇軾可算是毒舌了,他的詩中說:上天安排了銀河從天而降,千古以來只有李白的詩能夠配得上,不知道這條瀑布有多少流水,竟然不(屑於)去洗掉凝的這首惡詩。

評價完了這兩首詩以後,蘇軾還在山中逗留了一段時間,最後還寫了那首著名的廬山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

四、為何白居易推崇的詩,蘇軾看不上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蘇軾並不相信白居易會稱讚徐凝的這首詩:

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

【賽不得】之語出自惠洪《冷齋夜話》:

米芾元章豪放,戲謔有味,士大夫多能言其止作。有書名,嘗大書曰:‘吾有瀑布詩,古今賽不得。最好是一條,界破青天色。’人固以怪之。其後題雲:‘蘇子瞻雲:此是白樂天奴子詩。’見者莫不大笑。”

宋人魏泰在《隱居詩話》中認為白居易鑑賞水平有待提高。並拿徐凝的這首詩作為例子。另外魏泰覺得劉禹錫詩佳處甚多,但是白居易選出並點評的詩卻不是劉禹錫最好的作品:

若白居易,殊不善評詩。其稱徐凝瀑布詩云:“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又稱劉禹錫“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此皆常語也,禹錫自有可稱之句甚多,顧不能知之耳!

可見,蘇軾很尊重白居易,但是他認為白居易不會讚許徐凝的這首詩;而魏泰則直接說白居易水平有限,因此白居易稱讚徐凝的詩正是一個反面教材。

五、其他人如何看待蘇軾評價徐凝呢?

關於蘇軾看不上徐凝的詩,後人多有評價。例如清胡壽芝《東目館詩見》說

徐凝新雋,多擺脫處。自東坡憎其《廬山瀑布》“一條界破青山色”,謂是惡詩,人遂劣之。此詩只平直,何便至惡? 《東目館詩見》(清胡壽芝)

胡壽芝說蘇軾批了徐凝以後,因為蘇軾的權威性,以至於影響到了後人,結果大家都認為徐凝的這首詩很低劣,但是這首詩僅僅是“平直”而已,怎麼算是“惡詩”呢?

乾隆時翁方綱在《石洲詩話》說:

徐凝《廬山瀑布》詩;“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白公所稱,而蘇公以為惡詩。《芥隱筆記》謂本《天台賦》“飛流界道”之句。然詩與賦,自不相同,蘇公固非探文之論也。至白公稱之,則所見又自不同。蓋白公不於骨格間相馬,唯以奔騰之勢論之耳。阮亭先生所以與白公異論者,其故亦在此。

翁方綱說,這首詩被白居易稱讚,被蘇軾貶低,其中“一條界破青山色”是化用了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之句。

另外,詩賦雖有不同,但蘇軾並不是在這方面論是非。至於白居易稱許徐凝,是因為白居易論詩不是從“骨格間相馬(內在)”而是看其外在的形勢與姿態。王漁洋說這首詩是“惡境界”也是這個原因。


結束語

老街以為,徐凝詩和李白相比,氣勢上略輸一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誇張式的比喻顯示了詩人奇妙的想象能力。不過李白詩過於張揚,老街更喜歡徐凝的“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這兩句畫面感更強,我在很多影視劇中見過這種場景,是那種飛機上航拍的鏡頭。

對於徐凝和李白《廬山瀑布》的詩,明人楊基《舟抵南康望廬山》 的評價就很中肯:

船頭春山重回首,世上虛名一杯酒。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楊基說,大家不要爭了,兩個人的詩都不錯。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毫無疑問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李白是公認的“詩仙”,也是唐朝最有才華的詩人,而且他的《望廬山瀑布》,可以說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即使是三歲小孩,相信也能夠通篇背誦下來;可見李白這首詩流傳程度非常廣泛,而且在氣勢上也是無人能及;另外從文學性,還有思想性上來說,那也是沒有幾首唐詩能夠與之相媲美,所以我個人是更偏愛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徐凝的《廬山瀑布》論名氣的話,沒有李白的那首大,不過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可能有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讀過,而且詩人在唐朝也不算是一流的詩人,只能算是二流。用他的作品去與李白的名作相比較,很顯然是沒有可比性。

兩首詩風格相似,所描寫得也是廬山的瀑布,但是很明顯徐凝的作品,無論是氣勢,還是在表現手法,以及文學性和思想性上,那都不是在一個等級。要知道李白的每一首詩,那都是令人驚豔,寫得也是很有韻味。相反徐凝的的作品,儘管也不錯,但是在李白面前,只能夠算是小弟,我們可以先來看一看這兩首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原文,我們僅僅從字面上來看,它就氣勢磅礴,寫得很有意境,讀這樣的作品,我們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讀過了之後,立馬想要去廬山看一看,它是不是真有李白寫和那麼誇張,有三千多尺,這也正是李白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寫得極為生動有趣,使得我們讀了之後,會有一種想要去廬山的衝動,這也正是李白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我們再來看一看徐凝的《廬山瀑布》原文: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徐凝這首詩同樣是七絕,所描寫得也是廬山的瀑布,而且很顯然,這首詩在氣勢上無法與李白的相比較,名氣也要小得多,這並不是說這首詩就一定不好,只不過它無法與李白的相比,畢竟兩個人對於文學的理解不同,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會不一樣。

所以我個人最喜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無論是那種氣勢,還是所營造出來的意境,那都是無人能及,整首詩一氣呵成,寫得生動細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卻最能夠打動我們。相反徐凝的《廬山瀑布》就顯得很小巧,也就無法與李白的作品相比較,這也就是為什麼李白的詩膾炙人口,而徐凝的作品卻又是鮮為人知。


品詩讀詞


蘇東坡將徐凝的《廬山瀑布》稱為惡詩。其有句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今唯有滴仙詞。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那徐凝所寫的《廬山瀑布》究竟說了些什麼,讓蘇軾有如此之語 ?我們先讀一讀:


這首詩蘇東坡不喜歡,但也有不少人喜歡。五代.王定保所寫的《唐摭言》中,記有這樣一個故事:得知白居易在杭州,江東的才子們,蜂湧而至,希望得到他的舉薦,當時的張祜自負詩名,以首冠自視。在一次詩人才俊的聚會中,張祜與徐凝均有參與。白居易知道兩人有矛盾,便故意起鬨,要他們拿出自以為得意的作品,讓大家評比一下。

張祜說:我的《甘露寺》詩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勢盡來”,《金山寺》詩有“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大家覺得如何?



徐凝回曰:“善則善矣,奈不及我的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張祜愕然不對,在場的人也一致認同。

那蘇東坡為什麼會將徐凝之作稱為惡詩呢?蘇軾說:僕初入廬山,有陳令舉《廬山記》見示者,且行且讀,見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詩,不覺失笑。適逢開元寺主求詩,故作了起文一絕。也就是說蘇軾是將其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比較得的結果,只不過蘇軾的毒舌也有點過了。

後來的批評家們則多認為,蘇軾之所以有此毒舌,一是李白成詩在先,再往前亦有孫興公《天台山賦》的“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而界道”之名句。



以詩論詩,兩者相比,我個人認為,李白之作勝出的不是一點半點。論喜歡那一首也是不言而喻的。

滴仙半醉半醒之語,空靈奔放。估計李白酒醒後,要其再來一首都難。徐凝之作雖也新雋,但遜於平直。


詩詞書院


對比一下兩者的根本區別,就是李白寫實的部分,遠遠超過了後者。即便是誇張的部分,李白也是用的寫實的手法。

日照香爐生紫煙是實景,

遙看瀑布掛前川是實景,

飛流直下三千尺是誇張的實景,

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想象的實景,因為銀河是真實存在的,大家天天都能看見。

讀者在讀的時候,很容易通過這些文字將場景還原。

我們再看看後者的詩:

虛空落泉千仞直,只有落泉是實景,而且落泉不一定就是瀑布,還原起來有難度。

雷奔入江不暫息,江勉強算實景,可問題是廬山瀑布下面不是江啊,那應該是個潭呀。

今古長如白練飛,比喻,非實景。

一條界破青山色,非實景。

讀者很難通過文字將其還原成真實的場景,這就是後者水平差的根本原因。一流的詩歌首先就是用真實所對應的文字來描述真實的景、物、人、情感等等,而非文字本身的遊戲。


飛龍在天9783


徐凝的廬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兩首詩我都喜歡,但認真比較還是更喜歡李白的那首。李白的原詩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徐凝的原詩是,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暫無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戒破青山色。有人說這兩首詩不相上下,也有人說,之所以李白比徐凝的好,是因為李白的名氣更大。我認為這不是令人信服的理由。我把這兩首詩放在一起,請大家閱讀吟誦,就能發現差異。李白的詩有仙氣。比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陽光灑在香爐峰上,周圍被紫色煙霧包裹著,忽明忽暗,忽隱忽現,猶如天上仙境。李白的詩誇張。並且誇張得豪放,誇張得令人如入仙境,留連忘返。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上的泉水能有三千尺嗎,天上的銀河能落下來嗎,肯定都不會。但你身臨其境,反覆吟誦這首詩,你真的會產生這種海市蜃樓的感覺和味道。李白的詩有特別的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囗,聽起來特別舒坦,想起來非常浪漫。而徐凝的這首詩雖然也有這些,但與李白的相比,還是略顯不足,稍遜風騷。不過,他的白練飛,與李白的三千尺,他的千仞直與李白的落九天等都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陽春白雪的上乘之作。


流廣深


徐凝的廬山瀑布,虛空落泉千仭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戒破青山色。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老子道德經寫了廬山瀑布,無狀之狀,無物之像,是唯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是謂瀑布。

不同意境通向廬山瀑布,神得一以靈,徐凝廬山瀑布就和洪七公降龍十八掌武藝一樣,李白的瀑布是東邪的梅花折手掌。

意境不分勝負,徐凝瀑布在於渾樸,李白瀑布在於精緻。

虛空落泉千仞直,是遠古開天闢地。飛流直下三千尺,已經乾坤定矣,萬物得一以生。

雷奔入江不暫息,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有震耳欲聾氣勢,但李白清澈,徐凝之音肝膽相照。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動不如一靜,李白遙看瀑布掛前川此地勝過徐凝。

一條戒破青山色,徐凝大開殺戒,心憤不平,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道隱無名。徐凝廬山瀑布更適合懷思盤古開天闢地,李白望瀑布更適合於與爾同消萬古愁。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首先,我肯定喜歡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其實你要問我箇中差別,我還真的比不出個一二三四。但是,你讀起來,仍然會覺得李白《望廬山瀑布》更勝一籌。

兩首詩談不上說是誰碰瓷誰,放在今天來看都是我國詩詞文學上的瑰寶。

但是既然提到了這個問題,我還是要比較理性的分析一下兩首詩。

首先我們從兩首詩中選取比較用得好的點。

在這兩首詩中,李白、徐凝二人的詩亮點都在頸聯和尾聯上。但是明顯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比于徐凝的“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無論是在意境、落筆、想象力上層次都要高一個度,徐凝的詩輸就輸在二人的想象力程度上,徐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李白直接來一句“疑似銀河落九天”。不得不說,李白的浪漫主義程度確實非常人可比。

雖然,李白的較好,但是徐凝的也不見得差。不一定說喜歡李白就要討厭徐凝。學寫詩的話,一般人難達李白意境,還是多以徐凝的為範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