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說為何心甘情願的給匈奴當“漢奸”,出賣國家呢?

史事春秋


回答這個問題,我要問一下,為什麼在漢地,像中行說這樣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要受到宮刑的羞辱和折磨?!為什麼在漢武帝的時代,像李陵這樣的大英雄要遭到漢武帝滿門抄斬的懲罰?李陵自願招募家鄉的勇士為朝廷效力,最後因為沒有援軍而戰敗,漢武帝這個暴君居然把李陵的家人全部殺死,其人之冷酷殘暴簡直是讓人髮指,其卑鄙無恥讓人覺得他就是街頭的流氓混混,節操跟地痞流氓無異!

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中行說能夠知恥而後勇,來到匈奴地區幫助匈奴人,是條好漢!他不是猥瑣陰毒的人,猥瑣陰毒的人不可能在匈奴那種充滿了齊桓晉文時代才有的騎士精神的地方得到尊重!


帝國曆史


據史書記載,中行說是漢文帝時期被迫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的一個宮廷太監。

當時國力衰退,無法與強悍的匈奴相抗衡。為了緩和與匈奴的關係,只好繼續前朝的和親政策,下令宗室女吉匈奴和親。並讓太監中行說與陪同侍臣一起前往。想到那荒無人煙的蠻夷之地,不知何時是歸途。中行說百般不願,臨走時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朝。"然而漢文帝並沒當回事,只當他說的思氣話。但在皇帝的威逼下也只能帶著滿腔的憤恨隨同前往。不曾想中行說到了匈奴立刻歸降,還得到了老單于的寵信。

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重漢朝豐厚的物質匱贈與美色,要增增匈奴的自身經濟的發展增強囯力,還教匃奴人記數的方法。老單于採納了中行說的很多建議,並給漢文帝回書,口氣傲慢,對朝廷使臣也威逼利誘索要財物,並不斷襲擾邊關,使漢朝疲於應付。由此中行說成為漢朝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漢文帝不能知人善用。所以中行說把對皇帝的不滿與憤怒,轉化成勾結匈奴報復朝廷,以洩私恨逞一時之快,所以才心甘情願當“漢奸。“給國家和人民選成了極大的危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王玉潔507


最冷門的西漢官職

按理說漢文帝任命中行說,擔任漢朝的送親代表團團長,那是對他無以復加的賞識。但奇怪的事情是他堅決反對,並祭出了背叛國祖的咒語,事實表明他也是這麼說的,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漢朝第一個送親的人是劉敬,早在劉邦逃出白登之圍以後,為了緩和雙方敵對的局勢,劉敬建議劉邦:“如今的匈奴單于冒頓,是通過響箭殺死了其父頭曼單于,其血腥的手段讓族人,對他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只要陛下您獻出魯元公主,嫁給冒頓單于為閼氏,然後每年都郵寄給他歲幣絹帛,這樣不論是他身為你的女婿,還是他死後你的外孫做單于,從道德禮俗方面都無法攻打我們。”劉邦聽完此話後頻頻點頭。

當晚劉邦回到寢宮就說起了此事,呂后提起了粉拳砸向劉邦哭咽道:“我這輩子就劉盈、魯元兩個孩兒,你還記得你被項羽追殺時,他們倆跟著我除草澆水的不幸嗎?”舐犢情深的劉邦,最終決定以宗室女子為自己的女兒,並且安排劉敬送到匈奴的龍庭。俗話說“小事不過五,大事不過三”,算起呂后欺騙冒頓的那一會,中行說這是第三次了。

——西漢的首個送親團長劉敬

除了擔心冒頓惱怒成羞外,匈奴的主戰派代表右賢王也是他忌憚的對象。漢文帝三年右賢王入侵黃河以南,掠奪了大量的糧食與人口,一時間漢朝北疆是狼煙四起。為此丞相灌嬰帶領精銳八萬五千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高奴打敗右賢王。揚眉吐氣的漢文帝駕臨太原,正當他犒賞有功的漢軍時,國內的濟北王發動叛亂,迫使漢文帝緊急撤回追擊右賢王的漢軍,給了瀕臨死亡的右賢王可喘之機!

都說外交是軍事的延續,作為漢朝的女婿冒頓單于,為了給漢文帝面子在其四年五月。特意處罰右賢王去攻打疆土遼闊的月氏,沒想到這一下子連同月氏、樓蘭、烏孫、呼揭等二十餘小國,被納入匈奴的版圖,右賢王的權勢達到了頂峰!漢文帝六年冒頓單于病故,其幼子稽粥繼承王位是為老上單于。然而他勢單力薄不得已,想通過與漢文帝和親來制衡右賢王!

因此通過上面的剖析,不難得出送親團長就是塊燙手山芋,誰接了誰就極有可能有生命之虞。如果留在漢朝,那麼中行說憑藉靈活的頭腦,出頭的日子遲早會來臨!

最寬裕的發現空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常被人用來勉勵深處困境中的人。令中行說想不到的是,受漢文帝排擠的遭遇,在匈奴找到了發揮才能的環境。匈奴的祖先是夏侯氏,沒有固定的城池居住,常把傢俱擱在馬車上面,趕著家畜逐水草而居。家畜以馬、牛、羊為主,夾雜著少量的駱駝、驢子等。沒有形成文字的法律,全靠官方的語言約束百姓。匈奴人從孩童時期,年幼的騎馬射鳥鼠,年長的用箭射狐狸,受地理環境的限制以吃肉為生。在和平時期則發展畜牧業,若有戰事則全民皆兵。

當中行說不情願的到達匈奴時,竟然發現眼前的匈奴和古籍記載的截然相反。他們吃著漢朝送來的稻穀,穿著錦繡華麗的絲綢,完全喪失了艱苦樸素的作風,至於彎弓射大雕的尚武精神自然早已蛻滅。說出去的話還在耳邊迴響,中行說必須行動起來了。首先他跟老上單于分析道:“你們吃完這一頓就該覆滅咯,但最後都得淪為漢軍的刀下鬼。”老上單于急切追問原因,中行說繼續解釋:“漢軍最害怕的就是你們的騎兵,快如閃電的速度讓步軍為主的漢軍,是追不上也逃不掉。可現在你們穿著豁風的漢服,吃著中原的稻穀,自然是戰鬥力急劇下降!”

——西漢的首個漢奸中行說

最後在老上單于的支持下,中行說首先改變了匈奴的外交辭令,之前漢代給匈奴的國書,是塊一寸的木牘,卷首語是漢朝皇帝……,為了從氣勢上壓倒漢朝,中行說將國書改成一寸二的木牘,卷首語則是天地所生,日月開頭。不僅如此,他還把病死的牛羊扔在喝酒的源頭,導致作戰的漢軍士兵身染瘟疫而死,估計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細菌戰。

通過分析中行說的一生,讓我浮想起“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詩句,病故在長沙的賈誼和中行說那麼的相似,都是因為自己的才能與領受的任務不匹配。但不同的是賈誼到死都是愛國者,不像中行說做出了叛國的舉動!

——END——


惜緣小歷史


你好,我是史事君,為您解答!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最早記載的漢奸是誰嗎?他就是漢朝的中行說。

中行說,本是漢文帝時期的一個太監,後來陰差陽錯,竟然投靠了匈奴,給大漢朝製造了很多麻煩。

▲ 中行說

一個太監,怎麼投靠了匈奴呢?這中間有一個曲折的故事。

話說,在西漢初期,漢朝是幹不過匈奴的。沒辦法,漢朝人只好想出了一個委曲求全的辦法:與匈奴和親。名義上,是把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的單于,同時送上不菲的嫁妝。但在實際操作時,是不會真的把皇帝的女兒嫁過去的,而是找一個宗室裡的姑娘代替。

既然要嫁姑娘,而且匈奴又路途遙遠,那麼,就要選一個送親的領頭人。選誰呢?漢朝的規矩是,選一個太監。

很不幸,中行說被選上了。

但中行說拒絕了。為何?因為他的母親正處於重病之中。如果他出一趟遠門,回來後可能就見不著母親了。可中行說的拒絕沒被當回事兒。

於是,在出發之前,中行說發下毒誓:我一定要報復漢朝。

正當送親的隊伍走到半道時,中行說就得到消息,他的母親病逝了。這讓中行說對於漢朝的最後一絲牽掛也被切斷了。

所以,到達匈奴後,他立即就投降了。

匈奴人向來厚待漢朝投降的官員。所以,中行說就在匈奴當了大官,匈奴的單于對他十分器重。

投降匈奴後,中行說主要為匈奴做了三件事:

(1)幫助匈奴樹立文化自信

一直以來,匈奴人對於漢朝的錦衣玉食、生活方式是十分嚮往的。但是,中行說告訴匈奴人,漢朝的那一套中看不中用,而且並不適合匈奴。匈奴人自己的東西就是最好的,匈奴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最牛的。

總之,匈奴的文化,棒棒噠。

(2)破壞和親政策,慫恿匈奴人進犯漢朝邊境

中行說告訴匈奴單于,漢朝的和親政策,只是個權宜之計,一旦他們強大了,就會翻臉不認人。

而且,送來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公主。至於那點財物,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搶啊。

於是,在中行說的慫恿下,匈奴不斷地侵犯漢朝的北部邊境,燒殺搶掠,異常殘暴。

(3)發明“生化武器”,毒殺漢朝將士,間接害死了霍去病

中行說是個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腐爛的牛馬屍體,會讓水質變得有毒,人喝後就會患病。

▲ 霍去病

於是,他把這個發現用到了軍事上。在與漢朝交戰時,他讓人把腐爛的牛馬屍體埋在水源的上游,漢朝的將士飲用這種毒水後,紛紛病死。

後來,這個武器成了匈奴人的常規武器。漢武帝時的名將霍去病,就是因為喝了這種毒水,才患病去世的。


本文作者/史事春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


史事春秋


中行說(zhong hang yue)孝文皇帝(劉恆)期間宮中一宦官,漢文帝與匈奴和親,讓中行說隨從,中行說不快,漢庭不從,中行說說:如果非讓我去,我將威脅漢朝。

太監歷來在社會地位低下,不被人們重視,皇上寵,則大臣尊,皇上不寵,人人則輕。

所以中行說說出此話,漢文帝內心是:你一個太監還反了天了。

果不奇然,中行說到達匈奴既反漢,匈奴兩代單于都在面子上尊重這位太監,中行說在匈奴將漢朝的人文風情,人民生活水平,漢庭朝中缺陷等等都透漏給單于。說到底這是一個太監的報復。


花落__若相惜


中行說也並非是甘心情願,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報復的心理。即藉助匈奴的勢力,來完成自己扭曲的報復漢朝的心願。而且,這是戰國時期“士氣”的迴光返照。等到“獨尊儒術”確立後,尤其是東漢時期大力提倡氣節,“忠臣不事二主”才成為理所當然。

中行說因何到了匈奴

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沒有為中行說單獨立傳,只是把他的事蹟記載在《匈奴列傳》中。至於中行說年輕時的事蹟,我們很少得知,只知道他是燕地人。中行說闖入大眾眼簾,還是他在被派去匈奴後。

孝文皇帝(漢文帝)復遣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公主。說不欲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行也,為漢患者。”

自劉邦“白登之圍”後,大漢長期對匈奴保持了和親的舉動。漢文帝的時候,把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了新登基的單于。塞北苦寒之地,這嬌滴滴的公主要是身邊沒有人照顧,很難生存下去。所以被選中的中行說,雖然萬分不想去,但還是被大漢朝強制送去匈奴。

中行說雖然身體有殘缺,但言語上卻非常男人:“你們強制我去匈奴,到了那裡我必將成為你們的心腹大患!”因為中行說是燕地人,靠近匈奴的地盤,所以對匈奴是比較瞭解的。再加上中行說本人的能力也比較強,所以很快獲得了匈奴單于的信任。

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甚親倖之。

原本只是作為“公主”陪嫁一員的中行說,到了匈奴之後,卻立刻投靠匈奴,搖身一變成了匈奴的“智囊”。中行說受到重用後,分析了漢朝、匈奴的各自利弊,提出建議讓匈奴單于壯大自己的實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撕毀和親協議,抓緊入侵漢朝。

匈奴日益驕,歲入邊,殺略人民畜產甚多,雲中、遼東最甚,至代郡萬人。

原本漢朝打不過匈奴,起碼還能打打口水仗。只是深知漢朝情形的中行說投靠匈奴後,漢朝打嘴仗也佔不到便宜了。

“最瞭解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況且這個敵人還曾經是自己陣營中的一員。那麼,中行說投靠匈奴的背後,除了有賭氣、報復的成分外,更深刻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還要從戰國時期的“士”說起。

戰國“士氣”的迴光返照

隨著春秋時期階級制度的打破,平民有了擇業的自由。許多淪為平民的貴族,則成為各國為了實現富強而爭相招攬的人才。

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這些懷有政治長材和政治野心的士,往往能獵取到高官厚祿。而各國的國君或貴族,不管這些“遊士”的品質如何,通常是不敢得罪的。害怕得罪他們而擔上惡名,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不願前來。再者也害怕得罪這些人之後,他們跑到敵國。如果他們一旦飛黃騰達,將會是後患無窮。

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

正是在這種風氣下,蘇秦能佩戴六國相印,吳起能歷仕魯、魏、楚。而西漢距戰國不遠,還深受這種風氣影響。漢高祖劉邦時的韓王信、燕王盧綰都是先後投入到了匈奴。匈奴對這些前來投靠的人,往往給予很優厚的待遇,使得這些人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慨,從而為匈奴出謀劃策。

所以,中行說投靠匈奴自有其性格扭曲的原因,也和當時寬鬆的輿論條件密切相關。等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氣節、名節才成為理所當然,“忠臣不事二主”才是天經地義。而當時的中行說,而沒有這種心理負擔,所以投靠匈奴就沒有那麼大的思想包袱,但這也只是“士氣”的迴光返照罷了。

中行說投靠匈奴的影響

中行說先後輔佐老上稽粥單于、軍臣單于,幾乎相當於“帝王師”的角色。而中行說為了報復漢朝,一直鼓動匈奴單于侵略漢朝。

軍臣單于立四歲,匈奴復絕和親,大入上郡、雲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

就是因為一個宦官叛變,使得漢朝和匈奴的和親遭到嚴重破壞,典型的小人物影響了歷史大走勢。自此以後,漢朝在處理類似事情時,也吸取了中行說的教訓,不敢再強行派遣。

也正是因為匈奴和親亦侵漢朝,不和親亦侵漢朝,才最終使得一代雄主漢武帝,最終決定花大力氣解除匈奴的威脅。這才有了衛青、霍去病名垂史冊、燕然勒石的壯懷激烈。

當然,把漢匈之間的戰爭歸結於中行說一人是不客觀的,但他本人確實是個誘因,加深了漢匈兩族人民的苦難。雖然中行說本人是被強迫派遣到苦寒之地,他的行為不能說事出無因,但“情有可原,罪無可恕”!

張騫、蘇武等人被扣匈奴十幾年,仍舊持節不改,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中行說這種出賣國家的人,為保一己私仇而心甘情願為敵國出謀劃策,進而侵犯自己的祖國,被稱為漢奸理所應當,自然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飛熊說歷史


中行說為何心甘情願給匈奴當"漢奸",出賣國家?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知道,世界上有一類這樣的人,他們沒有什麼忠誠也沒有什麼信仰,他們所有的努力就是追求證明自己在世界上來過,並且取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名垂千古也好,遺臭萬年也罷,他們只要實現自己心中的夙願就死而無憾![酷拽][酷拽][酷拽][酷拽][酷拽][酷拽]

譬如明朝靖難之役中,朱棣旁邊的和尚謀士姚廣孝,從勸朱棣造反,到輔助朱棣奪取皇位,一直盡心盡力。但是當朱棣坐穩皇位後,他就去廟裡繼續吃齋唸佛去了,不要功不要名,就此度過餘生,因為他的理想抱負已經實現,早已別無所求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中行說(Zhōngháng Yuè),是西漢文帝時宮中的太監。

當時漢文帝鑑於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於是,漢文帝派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

中行說懼怕匈奴之地的苦寒不肯去,但被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結果中行說到匈奴後立刻歸降,並深受匈奴單于的喜歡和寵信!

中行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起戰爭。漢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後,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生病死了。在死之前中行說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因為他發現一些池塘有病死的馬,羊之後,而這些池塘裡的水就開始有“毒”。士兵食用之後,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所以他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匈奴巫師詛咒後,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後,確實有許多人出象中毒症狀。後來漢軍識破了匈奴人的奸計,對中行說發動的細菌戰有所防備;但若干年後,漢武帝時期的愛將霍去病,據說就是食用了這種水源裡的水,生病死了,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

根據野史記載,當時漢族使臣和中行說有一段對話:漢族的使臣對中行說,你何苦為匈奴做事,出賣我們漢族人,看你的計策,比匈奴人都狠!如果你恨漢文帝,那麼現在漢文帝早已經死了,古語說,人死燈滅,你又何必再去計較呢?何況你中行一族都在漢族生存,匈奴一來,覆巢之下,你中行一族也難逃一死。中行說回答:我早就不痛恨漢文帝了,我也是漢族人,但我現在已經不容於同族,死後魂魄不能歸鄉,必成孤魂野鬼!我現在只是妒忌那些國內的人,我看不得他們過得比我好,我要他們一日三驚!

所以中行說心甘情願的當“漢奸”,出賣國家!而且,中行說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漢奸!


大江侃歷史


很簡單,被逼後的報復。

首先,他是個下邊捱了一刀的宦官,本身已經夠慘了。然後呢,還要去苦寒之地伺候人。

設身處地想下,你腿斷了,領導不體諒你還讓你每天扛麻袋,你要不報復他那簡直就是聖人了。

只是,中行說不是聖人,他是個凡人。

所以,他要報復,報復把他送到匈奴的漢朝,既然你不仁,也就別怪我不義。


胖胖的小豌豆


漢文帝鑑於國家不穩定,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只好繼續與匈奴和親,文帝下令送宗室女去匈奴,並讓太監燕地人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去。

但是,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他到了匈奴後立刻叛變投靠了匈奴,給匈奴三代君主出謀劃策對付漢人!

可能中行說是不想被隨意“分配”到別的國家去,所以他非常怨恨漢文帝,下決心報復漢文帝及其國家的行為。他本想在漢文帝身邊過得快活,沒想漢文帝一伸手就把他推出去,他覺得漢文帝不仗義,所以他也就不仁了。而且他要被派去的時候就已經跟漢文帝下暗示下:“我若到匈奴必禍害漢!”可惜漢文帝聽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