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膽留在這兒了”,72歲的張伯禮與武漢“肝膽相照”!“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我把膽留在這兒了”,72歲的張伯禮與武漢“肝膽相照”!“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張伯禮 資料圖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今天(3月7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天津、江蘇、海南三省市支援湖北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天津市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對口支援恩施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小寧,講述了醫療隊救治過程中的幾個感人故事。

“我把膽留在這兒了”,72歲的張伯禮與武漢“肝膽相照”!“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工作中的張伯禮與同事

把膽兒留在了武漢

王小寧講述故事中的第一個主人公是張伯禮院士。張伯禮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校長,也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的成員。

張伯禮從大年初三就來到武漢,一直戰鬥在最前沿。由於多日勞累,在武漢做了膽囊摘除手術。當天,照例要徵求家屬意見,他說:“不要告訴家人,我自己簽字吧!”這是為了瞞著老伴,畢竟,這個時候在武漢病倒了,他怕老伴擔驚受怕。就在手術後第三天他就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他自己還風趣地說肝膽相照。我把膽兒留在這兒了,要我說張先生就是我們的無膽英雄。”王小寧說。

張伯禮的兒子也是天津醫療隊的成員,到武漢以後父子倆從來沒有見過面。聽說父親病了,要去看看。張伯禮說你不要來看我,你看好你的病人就行。“我聽了這個故事很受感動,也很受教。”王小寧最後說。


寫請戰書,提出中醫藥進方艙


到武漢後不久,張伯禮發現,隨著確診患者越來越多,一床難求,解決不了應收盡收的問題,專家建議建立方艙醫院收治輕症患者。他和劉清泉教授寫了請戰書,提出中醫藥進方艙,中醫承辦方艙醫院。“中央指導組同意後,我們就組建了第一支中醫醫療隊,由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的209位中醫專家,籌建了江夏方艙醫院,裡面主要採用中醫藥綜合治療。取得經驗後,現在所有的方艙醫院幾乎都在使用中藥了。”

“我把膽留在這兒了”,72歲的張伯禮與武漢“肝膽相照”!“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據報道,麻醉過後,張伯禮一醒來就讓秘書給他讀疫情通報,並打電話詢問江夏方艙醫院的情況,還經常要接聽醫護人員求教的電話。江夏方艙醫院是目前唯一由中醫接管的方艙醫院,駐紮著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馳援武漢的中醫醫療隊。這是在他的提議下,緊急調集的“中醫國家隊”。

張伯禮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江夏方艙醫院的最大特點是中醫藥全覆蓋,醫療隊伍也全部是中醫,用的藥也全部是中醫藥,還要配合其他的如按摩、灸療、太極拳、八段錦,我們都會用上。”


現在工作重點放在重症患者救治上

“我把膽留在這兒了”,72歲的張伯禮與武漢“肝膽相照”!“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張伯禮院士(右)在重症病房給患者做檢查

目前,工作重點放在了對重症患者的救治上,中央指導組下達指示,組建中西醫聯合會診組,對武漢市的重症病人進行一對一會診,建立一對一包括中醫藥的診治方案。經過幾輪會診,目前看還是有效果的,武漢患者死亡人數在逐步下降,從百位降到幾十了。

現在,我們又在考慮恢復期的病人。一些出院的病人特別是重症患者康復問題。有的出院了,但還有症狀,咳嗽、喘憋、心悸、乏力等;有些肺部感染滲出吸收不完全,有的免疫功能紊亂等。我們就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建立了新冠患者康復門診,專門管理治療這部分病人。在中國工程院和有關單位支持下,我們還組織了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市中醫院共同建立湖北感染新冠的醫務人員康復管理平臺,這將是今後一兩年的任務。


疫情如此嚴重,局外人才爭論中西醫誰強誰弱


他說,在這場戰“疫”中,中醫和西醫是非常和諧的。特別是在重症病人的搶救過程中,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但是有時輔助也起關鍵作用,已經有很多例子了。醫療隊裡的中醫西醫不分你我,誰有辦法誰上,能夠挽救病人的生命,這才是我們共同的目的。

在疫情如此嚴重的時候,往往是局外人還在爭論中西醫到底誰強誰弱,誰優誰劣,既無聊又無意義。中醫西醫各有長處,優勢互補,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為原則,人命大於天,能救命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