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比塵埃還不起眼的新型冠狀病毒,打亂了所有人的新年計劃。不用加班,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應酬喝酒……,這些只在夢裡才敢出現的願望,居然以這種方式“被實現”了。

每一場涉及全民的事件,都是檢驗人性的測試盒。

病毒不僅腐蝕了人類的肺,還扒光了人性的外衣,善與惡全都赤條條的坦誠相見。在災難的標尺前,三類人的形象鮮明呈現。

第一類人,英雄

就像治水的大禹,就像射日的后羿。每當災難降臨,總有大義之士挺身而出,他們同樣是血肉之軀,甚至還是青春年少。然而在危難面前,他們向著一線,完成了最美的逆行。

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和醫療團隊,和病毒展開生死肉搏。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疫情發生之後,各地、各界力量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9天建成,各地醫界精英輪值上崗。

一線的醫護人員,放棄和親人團聚,置身最危險的地方,除擔心被病毒感染,還要提防過勞死和醫患關係緊張。

中國人曾經用人牆阻擋過洪水,現在軍人、警察,以及社區、村委、物流等緊要職業,築起新的人牆阻擋著病毒的蔓延。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家、明星……,大手筆的完成一次一次的捐贈。雖然他們有錢,但這些錢也並不是大風吹來的,他們原本也沒有捐獻的義務。

或許普通人沒有力量做大規模的捐贈,所以他們的行為很不起眼,也不會留下名字。但他們就是願意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貢獻點力量。他們要麼跑運輸,要麼幫助維護秩序,總之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貢獻,而且啥也不圖。

一場疫情之後,英雄將是損失最大的人群,他們付出錢,時間,甚至生命。

疫情過後,他們的生活質量或許有所下降。那時候希望人們還能記得,是他們用自己最大的犧牲,換來了全民渡過難關。

第二類人,平民

宅在家裡,就可以為國家做貢獻。

聽起像是笑話,但這是大部分芸芸眾生的生活寫照。大家呆在家裡,一面期盼著戰疫勝利,一面逐步適應疫情下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憂心忡忡,因為不知道疫情和積蓄,哪個會先結束。

事實證明,宅在家裡,不是一件容易事。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出租車司機很害怕天亮,催促他們起床的除了陽光,還有一種叫“份子錢”的夢魘。好在各地陸續出臺了補貼政策,可以讓狀況有所緩解。

但困窘出現在各行各業,班不能上,店不能開。但租金要交,員工的工資要發,房租、房貸、水電、茶米油鹽,每一樣都在考驗著家裡的財政儲備。

但為了勝利,每個人都在咬牙挺住。

宅家做貢獻,同樣是件偉大的事。

第三類,實在想不出用什麼詞

感覺最準確的叫法是“病毒”

他們往醫生臉上吐唾沫,扯醫生的口罩和防護服,還有的下口咬。他們走上街頭,闖杆奪崗,罵人打人……。

他們似乎並不希望疫情結束

硬是憑著一己之力,幫助病毒跨省跨市,越過重重阻礙,走遍大江南北。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他們對麻將的愛,勝過了對全人類。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事實驗證,約你出來聚餐的,都是別有用心。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紅白喜事,一場都不能少。

他們缺少的不是腦子,而是良心

有人不戴口罩被勸阻,理由是“我不怕死”。

這裡面的邏輯就是:因為自己不怕死,所以可以不戴口罩。在這個因果關係裡,壓根沒考慮過對別人的傷害。“只要自己不怕,別人怎麼樣無所謂。”這就是他們的思維方式。

有人甚至把怒火發在醫生身上,吐唾沫,扯口罩,抓防護服,一副同歸於盡的豪邁風采。

有一條淺顯的道理,他們沒有弄懂:你想死沒關係,但你“殺人”就是犯罪。

”腦殘“不是一天煉成的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只有一個,習慣了。

這些人並不是在疫情出現之後突然冒出來的,我們在此前也常常看到他們的身影。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踢電梯門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公共室內吸菸


疫情下的三類人,以及集體培養出的腦殘

插隊

這樣的情形並不新鮮,甚至還有更為職業的婚鬧、醫鬧。


比起平常人,他們多攜帶了一段“自私”基因

誰為”自私病毒“提供了舒適的培養皿?

病毒侵害人體,需要想盡辦法讓免疫系統識別不到自己,從而避開攻擊,得以存活。

嚴重的問題在於,面對”自私基因攜帶者“,免疫系統沒有做出應有的反應

“有理讓無理”,這是學車的時候教練的諄諄教導。說是遇到不規矩的車,要減速避讓。

後來發現這並不是此位教練的一家之談,類似的觀點早已普及。在類似的理論指導下,交通事故確實減少了,但卻縱容了無理者的橫衝直撞。這個代價,總感覺大了點。

“遠離垃圾人”,搜索這個標題,可以找到一堆智者的精彩文章。的確,對付垃圾人,需要付出的代價必定是慘痛的。

然而縱容的結果,就是當大災來臨,我們需要被牽扯掉更多的注意力。

“退一步海闊天空”,事實是海小了,天也小了,到了退無可退,只能眼睜睜的等待著更大的悲劇上演。

既然”免疫系統“選擇忍讓,那病毒自然得寸進尺。如果所有人都想著”息事寧人“,那無理取鬧就成為最大的競爭力。

有了集體的漠視、退讓,垃圾人的日子過得很不錯。

以退讓的方式獲得暫時的平靜後,不講道理的人被縱容了。他們日常的“豪橫”成了有利資本。

插隊,可以比別人少用時間,甚至可以比別人更早的拿到貨,比如口罩。

在高速上走應急車道,可以更快的到達目的地。

他們可以衝過別人過不去的關,他們優先享有社會資源。

遇到分歧,可以通過”鬧“的方式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犯下的錯誤,也會有別人來埋單。

比起普通人,他們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在“優先的”資源配置下,生活甚至還比周圍的人好一些。而且不需要像普通人一般忍氣吞聲,所以還能健康長壽。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與其講道理,倒不如做個垃圾。

病毒可以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希望疫情可以激發起道德的免疫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