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在我父母一輩的印象裡,老一輩教育孩子的手段,特別是當孩子不聽話或者懶惰的情況下,都是通過打來解決的。那個時候,很少有沒捱過打的孩子。但到了現在,大家已經不奉行打為主,而是講道理,但依舊有不少家庭,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以前有一個故事,是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因為出生在農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小時候,只要自己稍稍有一點沒有做到父母想要的樣子,都是一頓打。他就這樣捱了十幾年的打,變得自卑又懦弱,看見周圍的朋友或是同事,他們生活在一個個幸福的家庭裡,父母的關愛與照顧,沒有暴力,沒有打罵,他們陽光又富有激情,似乎天生就是樂觀向上的。漸漸的,他在羨慕別人的時候,開始自我厭惡,併產生了厭世心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教育界裡時常宣揚不打孩子,可也有建議可以打的,家長在疑惑孩子犯錯時究竟要怎麼做?其實,教育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事情。

第一,控制脾氣,理性教育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處於兩面為難的情況下,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面對孩子撒潑打諢,一開始還能忍受得住,可時間一久,就容易脾氣暴躁起來。

孩子在鬧或者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上來就發脾氣質問或者打罵自己的孩子,我們一定要先冷靜下來,先了解清楚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是否與孩子有關。如果犯了錯,是不是很嚴重?他們是否有端正認錯的態度等等,來理性的區別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我們需要應對他們的不同情況怎樣處理。

孩子是容易情緒化的,而我們作為大人,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打罵孩子是下下之策,因為孩子會因此而變得性格乖僻或極端。理性的解決和處理事情,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的同時,學會改正併成長。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第二,傾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願

前段時間,一二十多歲的女子因與父母吵架而跳樓的事情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她說自己一生都受父母指揮牽制,一旦他們不滿,就只會打自己。

家長作為教育方,孩子作為被教育方,孩子需要聽父母的話,才能少吃虧,少走彎路。這樣的觀念,被很多父母認同。其實,現在的教育已經很發達了,不少孩子可以從家庭、學校,甚至網絡來學習方方面面的知識,他們的思想,與以前的老一輩,可以說是豐富得多。

教育一個孩子,最好不要打罵的同時,也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做一件事情是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的,不要因為他們的想法不切實際而急於反駁,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天才在還未實現自己夢想之前,他們的想法有多麼天馬行空。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是對是錯,也由他們自己經歷後去評判。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第三,不要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做對比

很多家庭裡,在教育孩子時,都會無意識的將他們和別人的孩子做對比,有些邊打孩子,邊責怪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其實,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曾經教育心理學做過的調查就表明,有90%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拿他們與別人家孩子做對比,有超過60%的孩子因父母將自己與別人做對比而自卑和自暴自棄。

打孩子是不可行的,拿孩子不足的地方與其他孩子做對比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平時多觀察自己孩子的優點,哪怕是小點,也可以用來表揚自己的孩子,讓他們逐步進步的同時,能夠變得自信和有承擔。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這句話耽誤的孩子,十幾年後家長後悔了

各位父母,你們是否贊成孩子是需要打的呢?如果你們覺得不,是否還有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呢?歡迎分享出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