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Doris妈妈说育儿”。

在我父母一辈的印象里,老一辈教育孩子的手段,特别是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懒惰的情况下,都是通过打来解决的。那个时候,很少有没挨过打的孩子。但到了现在,大家已经不奉行打为主,而是讲道理,但依旧有不少家庭,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以前有一个故事,是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因为出生在农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小时候,只要自己稍稍有一点没有做到父母想要的样子,都是一顿打。他就这样挨了十几年的打,变得自卑又懦弱,看见周围的朋友或是同事,他们生活在一个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的关爱与照顾,没有暴力,没有打骂,他们阳光又富有激情,似乎天生就是乐观向上的。渐渐的,他在羡慕别人的时候,开始自我厌恶,并产生了厌世心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教育界里时常宣扬不打孩子,可也有建议可以打的,家长在疑惑孩子犯错时究竟要怎么做?其实,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些事情。

第一,控制脾气,理性教育

现在的父母,很多都处于两面为难的情况下,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面对孩子撒泼打诨,一开始还能忍受得住,可时间一久,就容易脾气暴躁起来。

孩子在闹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上来就发脾气质问或者打骂自己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先冷静下来,先了解清楚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是否与孩子有关。如果犯了错,是不是很严重?他们是否有端正认错的态度等等,来理性的区别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我们需要应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怎样处理。

孩子是容易情绪化的,而我们作为大人,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打骂孩子是下下之策,因为孩子会因此而变得性格乖僻或极端。理性的解决和处理事情,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同时,学会改正并成长。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第二,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前段时间,一二十多岁的女子因与父母吵架而跳楼的事情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她说自己一生都受父母指挥牵制,一旦他们不满,就只会打自己。

家长作为教育方,孩子作为被教育方,孩子需要听父母的话,才能少吃亏,少走弯路。这样的观念,被很多父母认同。其实,现在的教育已经很发达了,不少孩子可以从家庭、学校,甚至网络来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他们的思想,与以前的老一辈,可以说是丰富得多。

教育一个孩子,最好不要打骂的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做一件事情是有他们自己的想法的,不要因为他们的想法不切实际而急于反驳,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天才在还未实现自己梦想之前,他们的想法有多么天马行空。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权,是对是错,也由他们自己经历后去评判。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第三,不要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做对比

很多家庭里,在教育孩子时,都会无意识的将他们和别人的孩子做对比,有些边打孩子,边责怪孩子不如其他的孩子。其实,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曾经教育心理学做过的调查就表明,有90%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拿他们与别人家孩子做对比,有超过60%的孩子因父母将自己与别人做对比而自卑和自暴自弃。

打孩子是不可行的,拿孩子不足的地方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平时多观察自己孩子的优点,哪怕是小点,也可以用来表扬自己的孩子,让他们逐步进步的同时,能够变得自信和有承担。

“棍棒底下出孝子”被这句话耽误的孩子,十几年后家长后悔了

各位父母,你们是否赞成孩子是需要打的呢?如果你们觉得不,是否还有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呢?欢迎分享出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