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李昭道,生卒年未详。甘肃秦安人。字希俊,唐代画家。唐朝宗室,彭国公李思训之子,长平王李叔良曾孙。曾为太原府仓曹、直集贤院,官至太子中舍人。

他擅长青绿山水,世称小李将军。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画得须眉毕现。由于画面繁复,线条纤细,论者亦有“笔力不及思训”之评。曾作《秦王独猎图》。画作有《海岸图》《摘瓜图》等六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轴,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明皇幸蜀图》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佚名《李昭道像》▼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上次说过李思训,这次想说说李昭道。说李昭道是因为黄宾虹先生曾经收过李昭道的画,这在夏承焘先生德《天风阁学词日记》里有记载, 1948年10月9日,黄宾虹在外西湖艺专画廊展出所藏古今名画40件,并亲临会场讲解。马一浮、金息侯诸儒皆临会欣赏。据标为10月10日写成的文献记录:“有小李将军(李昭道)山水,赵松雪(孟頫)、罗两峰(聘)、朱白民(注:鹭)山水花卉,又有隋大业间一沙门纸画神像,皆极名贵。”据说这仅仅是黄宾虹收藏的冰山一角,但在黄宾虹所捐的其藏品中并没有特别名贵的古代书画。


李昭道《洛阳楼图 》▼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史料介绍,他能“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为历代所称颂,《唐朝名画绿》则称他画的山水鸟兽“甚多繁巧,智慧笔力不及思训”。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加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将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和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整细致。


李昭道《春山行旅图 》▼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李昭道传世作品不少,不知道黄宾虹先生收过的李昭道是哪一件。黄宾虹收藏古代书画中有一些他个人非常喜欢而作者都名不见经传,但他都一一在作品后面为他们考证题跋,显示出特别的关注。比如元代画僧本诚的《夏木垂荫图轴》,是黄家族祖嘉庆年间的春谷公所珍藏的。南宋画僧牧溪款墨笔竹鸟图轴,明代的吴宣、施霖、周璕、黄琮、顾源款山水立轴,清代朱傅的侣石山人淡墨山水册页及渠楚南旧藏的张稡恭扇面,清朱屿山水册,吴淞、清程鸣山水册,孙球鸣、陆日为、蒋深等集册。但在上述藏画中,有很大一部分经今人鉴定是伪作,这是黄宾虹收藏中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所以黄先生收的李昭道也未必靠得住,但这不妨碍黄宾虹先生能够成就大业。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说来确实奇怪,近现代的这些大师学画基本没有什么“学院背景”,而现在有这么多学院居然没能培养出几个像样的大师,并且还往往是没有能够留校的要好过留校的。湖州老费提出了这个问题:“但凡美院毕业不留校的,反而能出画的好的,例如这位豹老,曾密之类。有幸留校当老师的,渐渐就画成县城老干部水平,如马其宽,徐家昌之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关注过这种现象?”


渊庐作品欣赏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苦禅先生有此》


渊庐话画

汪渊,字渊之,号小庐、渊庐,藏家,书画评论家

渊庐话画「第九十期」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李昭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