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二代皇帝,胡亥、阿斗、杨广谁治国能力最差?谁最败家?

楼外斜月


胡亥、阿斗、杨广这三个二代皇帝其治国能力最差的肯定是胡亥,其实胡亥就是个只菅尽情享受的糊涂皇帝,他和治国二字根本不沾边,一切交赵高打理,赵高竟敢在朝堂上当着胡亥和众多大臣玩指鹿为马的把戏,有些大臣不畏权势和危险还敢说是马,可胡亥连这点都不能揭穿坚持指出是鹿不是马,可想而知胡亥确实和治国不沾边。阿斗虽有些能力弱,但是还能考虑些国事,当然前期有诸葛亮强人总揽国事,阿斗确也用不着操心,后期也有费袆等人辅助,但阿斗总还是要操一些心,好歹衰弱的蜀国也还是撑持了几十年,可见阿斗还是能应付处理一些国事延续其蜀政权。杨广非常聪明其能力最强,只是太好大喜功,刚復自用,极端不衅民力,非常过度使用国力、民力,造成国家、人民不堪负重,自认聪明,但人再聪明也有限,不可能只凭一人之智力就处理好全国各方面的大事,所以他单凭一己之聪明的足限性作出很多错误决策,加上扬广又极度贪图享,为了自身享受又不惜国家財力、民力,所以几下就玩垮台了,杨广虽聪明,但聪明用错了地方,其危害就更大。所以历史上智商高聪明的帝王都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因聪明,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如汉文帝。一种就象杨广这类因太聪明能力超强,确把好好的国家搞得一踏糊涂,但更容易亡国。所这三人最败家首先是胡亥,第二是杨广,阿斗还算不上太败家。


老夫常谈


胡亥、刘禅、杨广三人中治国能力最差的秦二世胡亥,最败家的是隋炀帝杨广。

刘禅在位四十年,是这三位帝王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同时也是这三位帝王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位。刘禅在位前期,在诸葛亮等人的匡扶下,朝中大部分臣子皆为贤臣,蜀汉政权也慢慢地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在位后期,刘禅开始宠信奸佞。刘禅虽说比较昏庸,但其治国能力比胡亥要强,最起码后期他通过自己的手段能够独掌朝政,而胡亥自登基以来便被赵高牢牢地控制于自己的手心中。而在败家方面,蜀汉作为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割据政权,基本上是无家可败。而史料中也并未记载刘禅骄奢淫逸的事情。

杨广在这三人中应该是治国能力最强的一位君主,京杭大运河便是他在位时期的杰作。但其个人缺点也比较明显,在位期间,杨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大肆营建宫殿,并且为了彰显自己的武功,多次发动战争,弄得民不聊生,最后终于招制了百姓的反抗。他父亲杨坚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基业就被他给败光了,据史所载,开皇之治时的富庶程度大唐盛世期间都难以同其比拟,而杨广在位仅十四年便将大隋大好的基业给败光了。与胡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胡亥是三人中治国能力最差的一个,在位期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绩。胡亥为人比较残暴,在位时间大施暴政,胡亥登基不久,便残忍地将自己的兄弟姐妹杀害,并且在赵高的唆使下大杀臣子。对百姓也是大肆压榨。始皇帝一手缔造的大秦帝国便是被他的暴政给葬送的。


混沌聊史


同是二代皇帝,这三个人里面最有治国能力的就是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我在我之前的文章里仔细的说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我前面的文章),我今天就不多说了。

但是要说治国能力最差的,那必须得数秦二世胡亥。历史上原本秦二世的位置由不到胡亥来坐,秦始皇原打算把皇位传给公子扶苏的,但是由于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两个人密谋给扶苏害死了,于是之后便扶持二儿子胡亥上位。

胡亥在位期间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并且对那些平民百姓们实施暴政,一点点没有一个明君的样子,昏庸至极。而且他一生贪图享乐,对国家的治理没有任何的兴趣,把国家大事全部交给赵高和丞相李斯来处理。这也直接导致了宦官专权,国家大权落入旁人手中,他自己也变成了个傀儡皇帝。也正是因为胡亥的昏庸无能,导致了秦王朝二世而亡,最终让他爹秦始皇的伟大抱负和千古霸业成为了泡影。

阿斗刘禅相对于胡亥,那还是要好一点的。刘禅接手的本就是一个已经摇摇欲坠,开始走下坡路的蜀国了,而那个时候蜀国又没什么大将,关羽,张飞等人都死了,也就剩个诸葛亮。而他又什么事情都依赖着诸葛亮,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可以看着他,教导他,但是等诸葛亮死了之后,他便直接就放飞自我了。但是即使是这个样子,蜀国也在他的手下坚持了40年,柳善是因为不想百姓们遭受战乱之苦,所以只能开门投降,因为这样不会伤及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们。所以说从这点看,刘禅还是强于胡亥的。


易乎


这三位皇帝的确都是皇二代,秦二世胡亥与隋世祖杨广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亡国之君,因为秦二世后面还有秦王子婴,隋世祖杨广后面还有隋恭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等几个小皇帝。只有蜀汉的汉怀帝刘禅因为投降了曹魏,不仅是蜀汉的亡国之君,也是刘邦开创的大汉王朝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个亡国之君。

论治国安邦的能力,无疑是隋世祖杨广遥遥领先,杨广平定南陈开大运河开创科举制进士科开通西域收复青海台湾等丰功伟绩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都是出类拔萃。

杨广虽然败家,把隋朝从太平盛世搞得天下大乱,但杨广是好大喜功,想把父亲杨坚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可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结果投资太大孤注一掷,最终血本无归。

蜀汉皇帝刘禅虽然是实至名归的亡国之君,却是三国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能做四十年皇帝证明刘禅还是有一定治国安邦的能力的,与秦二世胡亥、隋世祖杨广相比,刘备留给刘禅的并不是大一统江山,而是三国中实力最弱地盘最小的一国,因此刘禅的败家程度是最轻的。

由此可见,无论治国安邦的能力还是败家程度,这三位皇帝中,秦二世胡亥都是最差的。


秦二世杀死全部22个兄弟与10个姐妹,残暴程度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绝对是首屈一指。其他皇帝为了夺取最高权力,主要只杀害兄弟,很少有杀害姐妹的。秦二世还杀害李斯、蒙恬、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手段之残忍,坑杀后宫妃嫔、工匠。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暴君。

与雄心勃勃想成为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千古一帝的隋世祖杨广相比,秦二世更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与杨广可谓天渊之别。

秦二世胡亥的江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抢到手的,他从小过的就是享乐人生,自己没有什么宏图大志,有一次秦二世对赵高说:

“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资治通鉴》

意思就是“人生在世,就犹如驾着六匹骏马飞奔过缝隙一般的短促。我既已经统治天下,就想要尽享我的耳目所喜闻乐见的全部东西,享尽我心意中所喜欢的任何事物,直到我的寿命终结,你认为这行吗?”

秦二世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大彻大悟,可惜秦二世只有祸国殃民残暴好杀的能力,而没有一点治国安邦建功立业的能力,自始至终没有能摆脱他的老师、大太监赵高的控制,短短三年就造成天下大乱,自己也被赵高集团逼迫自杀的悲惨结局。


厚德载物49847


毫无疑问,胡亥是名副其实的昏君,其他两位只是生不逢时,治国方略并无大的昏聩之处。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且秦始皇在位时,做了好多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如长城、驰道、开发岭南、建立郡县等。秦始皇留给胡亥的是一个全所未有的昌盛帝国,但胡亥接手后短短几年就让江山易手了。胡亥在施政上完全没有作为,不仅用人失察,还完全受小人赵高摆布,搞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民怨沸腾,最终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断送了大秦六代先王的基业,白白便宜了刘邦。

阿斗继位时,蜀国本就是偏安状态,虽然阿斗政治也无所作为,但也无大的过失,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姜维北伐,他都是基本给与了足够的支持。总体是延续了蜀国的发展,只是三国魏强而吴蜀暗弱已是铁板的事实,至于他亡国后的“乐不思蜀”,则完全是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

最后说杨广,绝对是中国历史上被黑的最厉害的一个帝王,不过不管后世再怎么污蔑,都不得不承认杨广十分的聪明且有才干,不然隋文帝也不会废长立幼。杨广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跟秦始皇一样的好大喜功,如开挖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但杨广不幸的是,身边没有秦始皇时期的贤臣良将,使得几个大工程进行的都不顺利。后来唐朝大运河沿岸的繁荣景象以及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对高句丽的讨伐都证明了杨广时期的施政方针并没有错,只是执行过程除了了差错,激起了民怨,而关陇贵族又趁机叛乱才让杨广成了亡国之君。


足下三尺


勿庸致疑杨广随然是一位亡国之君,但其治国理政能力和聪明才智扔胡亥,刘禅百条街不止。在他治理下开建了京杭大运河,还三番五次的征阀了高丽棒子,可圈可点大气磅礴。刘禅是守成之君,随无超级的智商和熊力,以属相当难能可贵了。乐不思蜀与民同乐也是一种无尚的生活方式,致少可以安享天年。~~~~而荒淫无道,脑洞残暴的秦二世胡亥可谓极亦,便睡先皇宠妃,屠杀手足姐弟,还括不知耻的指鹿为马,在肉林池海中走还了丑恶奇葩的人生。胡亥之惨暴古今少有,令人不耻。当赵高婿阎乐杀其时跪地求饶,言愿去帝为王可否,答不可,又言不王为侯总可以吧?言不可,遂悲天长叹,愿与皇后为平民百姓可否,阎乐不耐烦了,言赵高令其自杀,二世惊恐汝对公不薄何以斩尽杀绝,言你祖上亡赵国可曾心慈手软,令二卒用绳谥死于宫中,二世乃最差的一位帝王,时也命亦。











94310417小云


我是刀笔传神,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杨广其实还是有治国能力的,文攻武略还可以,就是因为频繁的发动战争,过度消耗国力,导致天下大乱,民变四起,最终导致被杀。

刘禅刚继位时十分依赖诸葛亮,后期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国破被俘,留下“乐不思蜀”的故事,其实刘禅的能力只能说平庸而已。

而胡亥则心狠手辣,继位前逼死了兄长扶苏,继位后更亳无人性的杀害兄弟姐妹二十余人。残害大臣,深恐国家灭的晚,宠信赵高,指鹿为马,挥霍无度,最终官逼民反,仅仅当了三年皇帝被赵高指使人杀害。

所以论起来谁最无能,败家,胡亥当属魁首。





刀笔传神


先说一下谁最败家,这三个人中首先阿斗排除。因为秦始皇,杨坚留给胡亥,杨广的都是大一统的国家。而刘备留给阿斗的是"三分之一"的天下。胡亥,杨广中我认为是杨广最败家。理由如下:①杨坚在位时开创了开皇盛世,留给杨广好好的一个盛世在他手里短短十几年就灭亡了。②开凿隋唐大运河,他开运河不是为了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是为了游玩。③三征高句丽,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也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当然杨广这个人其实不笨,反而很聪明,只是人生价值观不同,他的价值观就是及时行乐。

再说一下治国能力。这三个人中做选择,我觉得首先还是阿斗出局。阿斗给人一种大智若愚的感觉,魏蜀吴三国最弱的就是蜀国,可能他早以看透靠诸葛亮不可能实现光复汉室,只是不说透。所以还是从胡亥和杨广中做选择,这次我投胡亥。杨广虽然败家但是文武双全,在位时也很有威严,只是太过于行乐。而胡亥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低能儿,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赵高独揽大权,指鹿为马这个典故就能说明一切。胡亥最过分的就是残害手足,胡亥屠杀自己兄弟最残忍的是在咸阳市将十二个兄弟处死。另一次在杜邮又将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刑场惨不忍睹。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宫内。等其他许多的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最后他的兄弟姐妹每一个活的。像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毋庸置疑,他是治国能力最差的。



1今月曾经照古人1


首先分析一下当时的胡亥,阿斗,杨广他们分别处于的政治形势环境。

胡亥公元前210十月,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此次随行者有公子胡亥,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上卿蒙毅,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城。此次途中,秦始皇病亡沙丘宫,公子胡亥,赵高,李斯篡遗诏,先派人以始皇的名义令公子扶苏自尽,后囚禁蒙恬于阳周,蒙毅于代郡。

当时秦国朝堂势力分布,驻扎在在北方九原郡的三十万长城军团蒙恬是主帅,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儿,六国,这两父子加起来灭了五个)是副帅。秦国设左右丞相,右为尊,留守咸阳的有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

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职责,厉害吧。

也就是说当时秦始皇给后来的继承者早已留下完美的政治平衡格局,扶苏自杀,他因为担心蒙家亲近扶苏,囚禁蒙恬,蒙毅,就哪怕是把这两人杀了,他开始为了稳固帝位,不破坏这个平衡局面,就算李斯和赵高合谋,朝中那也有冯去疾和冯劫抗衡,可他呢,听信于赵高一家人谗言,活生生的破坏了这个平衡格局,实在是玩火自焚。

阿斗继位之初,有刘备留给他的辅政大臣,李严,诸葛亮,最后李严被诸葛亮夺权,朝堂一应事务归诸葛亮掌握,历史上让人诟病的就是阿斗后期宠信一个阉宦黄皓,鉴于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前有“十常侍”祸弄朝野,就把这一点无限给放大。

不知道喜欢历史的读者怎么想,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不是一个好臣子,掌握朝政大权期间,五次北伐,竟没有一次有进展,期间因识人不明任用马谡错失北伐良机,杀了就完事了,就因为其中一次被阿斗招了回去,回去就写了一封《出师表》把自己捧上了天,有没有想过致自己的君王颜面于何地。

诸葛亮死了,后继者姜维率军11次伐魏,加上诸葛亮五次北伐,总共16次(从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开启北伐到263年蜀汉灭亡,平均2年一次),说实话,这两师徒得有多想一统天下,都不顾人民的幸福生活嘛。

杨广大家都很熟悉,封晋王。灭南陈的统帅。在扬州主持政务多年,太子之位是在越王杨素的帮助下争来的,历史上有背着弑父夺位的骂名。

杨家天下得位于隋文帝杨坚篡了自己外甥的皇位,背后有关陇门阀集团的支持。

当初帮助你的出力最多的后来会变成对你制约最大的因素。所以隋文帝杨坚才有打压关陇贵族集团实行科举制和迁都洛阳。

杨广继位出也是把这个作为头等大事,他修大运河。是为了贯通南北,稳定国家安定,把南方的世家大族也拉进朝堂,好与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形成三方鼎立的局面,错就错在,他跟崇祯皇帝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心太大了,太理想主义了,把计划实行跟现实脱轨了。

从这三个人所处的政治环境,无疑胡亥是最昏庸的一个,因为他的优势最好,杨广上位初还平定兄弟叛乱来着,他直接一纸诏书都搞定了,胡亥就是最昏庸的富二代。


青青子衿人


当然是秦二世了,秦始皇功盖千秋,千古一帝。国家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了六国,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统一货币,度量衡,内政方面也比较完善。

修长城抵御匈奴的入侵。作为一个皇帝做了应该做的,作为一个父亲也给儿子留下了应该留下的。这个秦二世用了没多久就给全败光了,论治国能力没有,论败家能力很高。

阿斗继承的刘备留下的蜀国,和秦国不能比。

杨广败家和秦二世很有一比。不过杨广比秦二世有能力多了。带兵攻打南朝,为隋朝统一有贡献,开凿运河功在后代。比秦二世抢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