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福州)文旅經濟高峰論壇在榕舉行

28日下午,作為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國際旅遊節重要活動,“海上絲綢之路”(福州)文旅經濟高峰論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旅業代表參與主旨演講和圓桌對話,暢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文旅事業互聯互通、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劉曙光:海絲申遺要基於航行、貿易、文化三大體系

  針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劉曙光認為,必須要在空間上突破中國自身的界限,以世界體系的框架去思考海絲的脈絡。通過對“海上絲綢之路”整體性的討論,建構一個動態、開放的主題框架。

  在申報路徑上,劉曙光表示,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聯合申遺,必須基於航行、貿易、文化三大體系所產生的三大遺產類型,也必須以文明板塊為基本空間框架。

  吳必虎:期待挖掘福建海商遺產演藝價值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帶來了題為《作為中國三大文化驅動器之一的福建海商文化:遺產與活化》的主旨演講。

  演講中,他提出中國文化有三大驅動器,一是黃河、長江流域農耕文化,二是呼倫貝爾鮮卑蒙古遊牧文化,三是福建閩語(南島語族)海洋文化。“福建海商對外貿易活動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初年,到元朝,閩商成為富商巨賈的代名詞。”吳必虎說,從17-19世紀,主導海外華商網絡的群體正是福建海商,福建商人掌控了發展海外貿易和對外移民的先機,由此可見,福建海商對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吳必虎舉例說,中國實景演出行業目前發展越來越擁擠,演藝企業試圖將演出拓展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中國的實景演出行業打開一個新市場,同時,也助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希望有相關部門和企業能挖掘福建海商遺產演藝價值,譜寫華人海上文明史詩。”吳必虎對此充滿期待。

  圓桌對話:共同打造絲路旅遊共同體

  主旨演講結束後,劉曙光、吳必虎與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國際經貿戰略主講教授薛旭,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前研究員魏延年,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絲路事業部副總經理甘峰,同程旅遊集團副總裁李明浩等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共建海絲之路,共促文旅繁榮”主題,從經濟、文化、傳播、旅遊等不同角度開展跨學科圓桌對話。

  大家一致認為,文化是旅遊產業的靈魂,從文旅融合背景來看,世遺文化需要藉助文化旅遊這一載體進行保護與傳承,而文化旅遊同樣需要世遺文化作為支撐,豐富文化旅遊的內涵。而旅遊驅動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是副作用最小的保護髮展,是最好的遺產活化方式。

  主辦方表示,此次文旅經濟高峰論壇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文旅運營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參會,通過深入探討文旅融合及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背景下文旅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尤其是關注世遺文化傳承與海絲精神的融合發展,這與福州市全力籌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相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