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豐光電高管激勵方案遭問詢:考核指標“形同虛設”,利益輸送?

記者 | 可達

瑞豐光電(300241.SZ)的一則股權激勵方案,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和30家機構調研……

考核指標“太低”遭質疑

3月6日晚間,瑞豐光電披露《2020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以下簡稱“激勵計劃”),擬向465名激勵對象授予權益總計4221.50萬股,行權價格為6.63元/份;限制性股票105.00萬股,授予價格為4.00元/股。

其中,限制性股票的激勵對象只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及董事。

在激勵計劃中,瑞豐光電提出的業績考核要求為2020年、2021年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剔除本次及其它激勵計劃股份支付費用影響的數值分別不低於4000萬元及1億元。

根據財報,瑞豐光電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622.71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瑞豐光電計提4131.48萬元各項資產減值損失,當期實現淨利潤3347.22萬元。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意味著,在瑞豐光電提出的激勵計劃中,2020年的考核指標遠低於2018年淨利潤及2019年前三季度剔除資產減值損失影響後淨利潤金額。

有投資者質疑其中存在利益輸送,該激勵計劃同樣也引發了深交所關注。

3月9日,瑞豐光電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就激勵計劃中公司層面考核指標設置的考慮及合理性進行詳細說明,並說明考核指標的設置是否有利於促進公司競爭力的提升,是否能夠發揮長期激勵效果,是否存在刻意設置較低考核指標向相關人員輸送利益的情形,是否可能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

曾多次推行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對於瑞豐光電來說可謂“傳統”,2012年上市之初其就曾推出第一期激勵計劃,並在2016年推出第二期。

在以往的方案中,瑞豐光電都將淨利潤增長設定為考核指標。從結果來看僅有2014年沒有達標,當年淨利潤同比減少57.89%。整體而言,股權激勵的兌現率較高,員工幾乎每年都可通過行權獲得收益。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僅從薪資來看,瑞豐光電在其所處的集成電路行業內並不高,或是熱衷於股權激勵的原因之一。2018年年報顯示,瑞豐光電17名董監高總共領取稅前報酬421.99萬元,人均24.82萬元;總計擁有員工2572人,當年共計支付給職工2.39億元,稅前人均不到10萬元。

相較於之前的兩期激勵計劃,瑞豐光電本次將範圍擴大至核心技術(業務)人員,以往只覆蓋中層以上。

引來30家機構調研

資料顯示,瑞豐光電專業從事LED封裝及提供相關解決方案。主營業務為LED封裝技術的研發和LED封裝產品製造、銷售,提供從LED封裝工藝結構設計、光學設計、驅動設計、散熱設計、LED器件封裝、技術服務到標準光源模組集成的LED光源整體解決方案。

儘管當下集成電路是市場焦點,但瑞豐光電近兩年業績不佳連續虧損,股價也持續寬幅震盪未能取得突破。即便2017年末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也未能在二級市場有更好表現。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2018年、2019年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62億元、13.73億元,同比下滑1.37%、12.13%;實現淨利潤8622.71萬元、-1.29億元,同比下滑35.74%、249.76%。在公告中,瑞豐光電認為貿易摩擦加劇、宏觀經濟低迷、LED行業競爭加劇是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從以往來看,瑞豐光電的激勵計劃對於提振公司業績都有著不錯的提振效果,在3月6日公告後迅速引來機構關注,3月9日包括公募、私募、信託、券商在內的30家機構對其進行了現場調研。

從問題來看機構普遍關注疫情影響,瑞豐光電錶示“原材料基本是由國內廠商供應,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復產,現在收到的客戶訂單很多,但由於部分員工還未返廠,新員工需要培訓熟練操作,產能沒有得到完全恢復。國外疫情會導致部分國外客戶提前下單,目前訂單有積壓的情況”。

對於存在爭議的股權激勵方案,瑞豐光電對調研機構稱“為了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此次股權激勵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團隊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關注公司的長遠健康發展,持續改善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