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记者 | 可达

瑞丰光电(300241.SZ)的一则股权激励方案,引来了深交所的问询和30家机构调研……

考核指标“太低”遭质疑

3月6日晚间,瑞丰光电披露《2020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激励计划”),拟向465名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4221.50万股,行权价格为6.63元/份;限制性股票105.00万股,授予价格为4.00元/股。

其中,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只包括上市公司高管及董事。

在激励计划中,瑞丰光电提出的业绩考核要求为2020年、2021年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剔除本次及其它激励计划股份支付费用影响的数值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及1亿元。

根据财报,瑞丰光电2018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22.71万元,2019年前三季度瑞丰光电计提4131.48万元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当期实现净利润3347.22万元。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意味着,在瑞丰光电提出的激励计划中,2020年的考核指标远低于2018年净利润及2019年前三季度剔除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后净利润金额。

有投资者质疑其中存在利益输送,该激励计划同样也引发了深交所关注。

3月9日,瑞丰光电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其就激励计划中公司层面考核指标设置的考虑及合理性进行详细说明,并说明考核指标的设置是否有利于促进公司竞争力的提升,是否能够发挥长期激励效果,是否存在刻意设置较低考核指标向相关人员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可能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曾多次推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对于瑞丰光电来说可谓“传统”,2012年上市之初其就曾推出第一期激励计划,并在2016年推出第二期。

在以往的方案中,瑞丰光电都将净利润增长设定为考核指标。从结果来看仅有2014年没有达标,当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7.89%。整体而言,股权激励的兑现率较高,员工几乎每年都可通过行权获得收益。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仅从薪资来看,瑞丰光电在其所处的集成电路行业内并不高,或是热衷于股权激励的原因之一。2018年年报显示,瑞丰光电17名董监高总共领取税前报酬421.99万元,人均24.82万元;总计拥有员工2572人,当年共计支付给职工2.39亿元,税前人均不到10万元。

相较于之前的两期激励计划,瑞丰光电本次将范围扩大至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以往只覆盖中层以上。

引来30家机构调研

资料显示,瑞丰光电专业从事LED封装及提供相关解决方案。主营业务为LED封装技术的研发和LED封装产品制造、销售,提供从LED封装工艺结构设计、光学设计、驱动设计、散热设计、LED器件封装、技术服务到标准光源模组集成的LED光源整体解决方案。

尽管当下集成电路是市场焦点,但瑞丰光电近两年业绩不佳连续亏损,股价也持续宽幅震荡未能取得突破。即便2017年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未能在二级市场有更好表现。

瑞丰光电高管激励方案遭问询:考核指标“形同虚设”,利益输送?

2018年、2019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13.73亿元,同比下滑1.37%、12.13%;实现净利润8622.71万元、-1.29亿元,同比下滑35.74%、249.76%。在公告中,瑞丰光电认为贸易摩擦加剧、宏观经济低迷、LED行业竞争加剧是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从以往来看,瑞丰光电的激励计划对于提振公司业绩都有着不错的提振效果,在3月6日公告后迅速引来机构关注,3月9日包括公募、私募、信托、券商在内的30家机构对其进行了现场调研。

从问题来看机构普遍关注疫情影响,瑞丰光电表示“原材料基本是由国内厂商供应,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复产,现在收到的客户订单很多,但由于部分员工还未返厂,新员工需要培训熟练操作,产能没有得到完全恢复。国外疫情会导致部分国外客户提前下单,目前订单有积压的情况”。

对于存在争议的股权激励方案,瑞丰光电对调研机构称“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此次股权激励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持续改善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