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夜空中灑下的一把人間煙火》《謝靈運計劃之山水離歌》《飄移空間》《皮痕》……一幅幅作品展示溫州本土四位藝術家的“思考”和“異想”。12月28日下午3時,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將在溫州市文化館拉開序幕,展覽時間為2019年12月28日至 2020年1月11日,展期15天。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從左至右4位藝術家為:潘羅敏、謝雲斌、施曉傑、周淵源

謝雲斌、施曉傑、潘羅敏、周淵源都是溫州極具代表性的本土藝術家,此次四人聯合畫展一共遴選了180多幅作品,都是4位畫家近年來的傾心力作。此次當代藝術展在溫州作為一次華麗的探索,將讓更多的人瞭解當代藝術的發展現狀,打破固有的認知,用眼睛看,用心靈感受一個未知的當代藝術領域。

據悉,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由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溫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溫州市美術家協會、溫州市文化館、溫州當代藝術會承辦,歐盟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北京銀帝藝術館、杭州金藝社藝術中心協辦,此次畫展也是溫州巿民文化節的一項精彩內容。

四人聯展 探索當代前沿藝術

“參展的四位都是溫籍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藝術家,他們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過具有影響力的個展和邀請展。但是有如此主題鮮明,作品精良,且極富當代性和國際視野的優質作品聯合展出在溫州還是為數不多的。”據策展人沈中傑介紹,四位藝術家集多年的創作心血在溫州的聯展並組合,將成為溫州當代藝術的前沿陣地,是溫州當代藝術界的一件大事。

謝雲斌、施曉傑、潘羅敏、周淵源四位都是溫州極具代表性的本土藝術家。他們都有著各自非凡的藝術和人生履歷。參展的作品也都是他們近年來的傾心力作,對作品的藝術表現和詮釋以及對主題的定位和作品的遴選也是多年來真正意義上的溫州當代藝術聯展組合,具有較高的人文精神和學術價值。

12月28日下午,當我們徜徉於展區之時,期待這些藝術作品在觀者的眼前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視覺呈現,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種思考和多元的角度,並提岀一種新的可能性。

共同發起 溫州當代藝術會

2018年5月26日,由他們共同發起的“溫州當代藝術會”成立,意味著溫州首個具有國際性的藝術沙龍組織正式啟動。

據該會召集人潘羅敏介紹,溫州當代藝術會的主旨是弘揚藝術的“當代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目的在於集聚“志同道合”的溫州本土當代藝術家,並將國際上的藝術資源引入溫州本土,搭建一個溫州與國內外交流的學術平臺。

該會由四位成員共同發起,其中有留學法國的周淵源,在北京闖蕩多年的施曉傑,常年紮根溫州的謝雲斌和留學德國的潘羅敏,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藝術觀念比較“前衛”,視藝術為信仰,並樂此不疲。

作為溫州本土當代藝術的鮮活力量,溫州當代藝術會將適時邀請國外藝術家和評論家入會,通過策劃此次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將進一步推動溫州本土文化藝術的發展。

謝雲斌:“藝術讓我心安,擁有了對於生活的醍醐味。”

與生俱來的視覺感受和特有的藝術表現能力,也許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第一眼“大師範”氣勢。其作品規格不定,材料多樣綜合,表現形式各異。

讀他的作品需跳躍思維和原始感情聯動才能尋找到內因外聯,才能解開畫面和主題看似矛盾扭曲的結。他作品的展示效果也許對你無效,但是對氣場相匹配的其他契合者會具有非常的磁力吸引。其中,謝雲斌探索的《謝靈運計劃》系列作品試圖與其老祖宗謝公詩境對話的可能性,用當代的藝術語言表達那遠古的回聲,呈現一種新詩意,擁有了對於生活的醍醐味。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謝靈運計劃之蕭瑟圖(謝雲斌)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名門望族( 謝雲斌 )

《風中的新娘》《記憶》《鳥語塗鴉》《切片》《窺》《自畫像》等作品更是以其“主觀遊離性”著眼於人類精神與體驗的直接表現,明顯地抗衡著印象主義的客觀存在,追求形式上的最大自由,完全打破舊有的傳統觀念囿限。

潘羅敏:“藝術的當下意義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對社會進行思考。”

作品中的邊緣性、瞬間性和社會意涵,以及作品中特殊的內質,構成了潘羅敏的獨立繪畫思想的嚴密性和思辨色彩。

潘羅敏認為當代架上藝術不能和傳統決裂,在作品中也有大量傳統架上繪畫語言的運用。他的繪畫語言是介於現實主義和抽象之間、觀察和發現之間。他試圖用平面的元素來增加畫面的抽象性。一些畫面看起來很時尚、很酷,但是畫面裡的這些人物過著粗俗的、極端的生活。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日常(潘羅敏)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靈魂與肉體(潘羅敏)

潘羅敏試圖用作品和觀者對社會問題進行“互譯”討論。批評家程美信先生說,“潘羅敏通過繪畫揭示人類中心主義的文化暴力,通過一個個扭曲畫面反思文明世界自我設定的價值體系,告誡人們應該敬畏自然和尊重生命。藝術的當下意義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渠道對社會進行思考和批判。藝術家的獨有個性價值觀和生命體驗是藝術作品的內核聚集所在,然對人性價值的深層開荒則更是他的難能可貴之處。

施曉傑:“藝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淨化心靈。當我們摘下面具直抵內心時,只有藝術的洗滌能給我們真實與修復。”

近十多年來在北京和溫州工作室創作了系列作品《天使》《淹沒》《傳奇》《失衡》《歸隱》《田園計劃》《漂移》等等。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飄移空間(施曉傑 )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失控(施曉傑 )

他的創作緯度穿透人性、時空、思想,同時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又帶有對本土文化記憶的深深眷戀。《天使》等系列作品便是藝術家拋給社會的一個巨大問號。現實主義體裁是創作的主脈絡,而表現上的“無意識”遊離則擺脫了語言上的簡單敘事結構。藝術評論家長風曾這樣描述他的作品:“他這些隨性之作越來越漫無邊際向‘無意識’狀態發展,擺脫一切理論上的固定化,不再是其他宏大敘事的附屬!不再是‘背景與怡情’的詩意傳頌。不僅慢慢擺脫了物象世界,趨於抽象或抽象表現之間。有些甚至擺脫了感覺、情緒、想象空間,甚至任何的特殊形式”。由此,這些非物理性的“設計和佈局”體現了一個成熟藝術家的“化學邏輯”宣洩,形成了他獨有的美學意義格局。

周淵源:“希望《皮痕》能夠給大眾帶來更多的警示和寬容”

作品和他的人生履歷是可以顛覆他的藝術價值觀和人類社會生命觀的。兩次深度非洲經歷,改變了周淵源在繪畫語言的探索道路。他的震撼緣起於親歷了非洲的一種習俗活動:“皮痕”。這樣的“原始審美”和如此極致的“生命體驗”讓周淵源不會再重複過去作品的歲月靜好。他曾多次述說:“那是一張印刻著深深的痕跡和被‘破壞’的面孔和身體”。生命的價值綻放也許會在一次次的文化和文明的強烈碰撞後才能呈現他的現實意義。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自由活動-非洲記憶(周淵源 )

“思考”與“異想”本週六“哇噻!溫州當代藝術四人聯展”啟幕

皮痕(周淵源 )

對一些人來說這樣的經歷會是不幸的遭遇,但是對於周淵源來說那是不可複製的生命財富。他的架上作品無疑是具有衝擊力的,而給藝術家帶來更多思考的則是該如何重新定義人性的光輝和文明世界的美惡輪迴。

《皮痕》系列讓人過目不忘,與其非要找出作品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我倒是希望《皮痕》能夠給大眾帶來更多的警示和寬容。

(按年齡排序,不分先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