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区别有多大呢?

用户8959973200007


一级教授

一级教授是教授职称中的最高级别,高校教师的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教授岗位分一至七级。其中正教授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教授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各高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按照规定,一级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达到相关的评定标准,故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较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一级教授较少。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设定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设立人文社会科学院士制度,造成了人文社科一流学者与理工科一流学者在津贴、住房、学术研究条件等方面待遇的较大差别,客观上给社会科学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009年5月20日对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来讲,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试点工作,14名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被聘为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岗位只能由两院院士获得的历史,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所有的理念,都要通过行为来落实,通过制度来保障。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也不例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要从制度层面来真正扭转“重理轻文”,落实“四个同样重要”,从而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文科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高校教学科研岗位普遍分为13个等级,最高为1级,最低为13级。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首次进行教师岗位等级评级。然而,在此之前能够成为一级教授的均是两院院士,人文社科类教授没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率先开展一级教授聘任的试点工作,是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的一种探索和努力

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看来,“聘任文科一级教授意义广泛而深远,有助于高校聘任教师工作更加规范化、完备化;有助于提升高校文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改变重理轻文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重社会科学轻人文科学的风气、倾向,从而能够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报考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改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生源质量,也能够吸引更多青年教师从事文科的教学和科研,进一步改善文科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谐,从而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平等相处,进而全面推进中国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

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地位,体现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鼓励人文社会科学出大师级学者。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寡论高低、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学术评价体系,制约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消除“数字化教授”,是高校评价机制的一个导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设立一级教授岗位,有助于建立何完善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意义深远,也将给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注入新的血液。

只有院士才是一级教授。

四级教授是正教授岗位的最低级。

所以,区别较大。


LaoHuang188


目前在高校评 教授就是四级,上一级一般人是不可能的。

看看人大的一级教授

200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首批一级岗位教授聘用工作。目前有一级教授:第一批(​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第二批(​王利明、林岗、袁卫)、第三批(王子今、冯惠玲、吴晓球、杨瑞龙)

另外有的学校不叫一级教授,比如浙江大学称为文科资深教授,只有十几名,可见一斑。

华东师范大学称终身教授,71名。每个学校不一样

 以前每个省的评选教授标准是一样的,现在放开,好了,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同样的教授,要看学校, 985的副教授,恐怕放到非211就是优秀教授了。


青青菜蓝


有区别,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大。一级教授的博士在读博士生三年级时,一般就受命指导博士新生,他们博士毕业后一般一年左右就可以迅速晋升为所在单位的副教授博导,成为四级教授也只是二三年的事。四级教授的博士,毕业后从打杂的普通讲师干起,即便他自己能干和肯干,成为四级教授也是十年以后的事了。


南海石57583028


给你看一个我自己的表。注意关键的几个信息:时间,资历,水平,论文数量。

研究员系列和教授系列可等同,级别完全对等。

我所在的机构,Nature、Science级别的论文有一个都不见得就能怎么样。


从一个级别上升到下一个级别,首先是时间间隔(当然,有重大成果被破例提拔的除外),其次就是科研积累,最关键的是学术地位和资历,约到后期,这些东西是越难的。

总结:一级就是顶级,中科院院士。四级是正高级职称的门槛。所以你比较的是正高级职称的入门者和世界顶级的学者。


熊猫爸


你身边一定有不少人是大学老师吧?他们之中谁是教授、谁是副教授、分别是几级,这些事你可不一定知道。所以,今天缪老师就聊聊大学教师的职称,再以美国为例,说说中美教授职称的区别吧。

一、国内现行的大学教师职称

别看大家都是大学老师,人跟人之间的区别还真是挺大。大学教师的支撑从高到低有:

①教授:共有四级,一级到四级。这一级是超级大牛,是科学院或者工程院院士水平,最低也得是准院士的水平。二级的层次比一级略低,但也是学术界大牛的层次了,差不多得有杰青或者长江学者的头衔。

②副教授:共有三级,五级到七级。

③讲师:共有三级,八级到十级。

这其中,高级职称包括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七级,讲师就是中级职称了。近些年,高校对青年教师还有不少擦边的叫法,比如说特聘教授,类似于美国的tenure track制度。也就是说在考核期内不定级,3-5年之后再定级。

一般人会认为,在高层次大学里面,评教授会比较容易。缪老师需要澄清一下,事实真不是如此,越是高层次的大学,面临的竞争越大,所以真的没那么容易。所以,一所高层次院校的副教授,水平可能比普通院校的教授还要高。

二、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别

作为教授级别中,最高的一级和最低的四级,自然是相差甚远。这区别主要体现在数量、地位、年资、学术贡献、待遇等方面。

不同高校的各个级别教授数量比例是不同的,但是总体上二级、三级、四级比例为1:3:6,一级已经没法用比例来说事儿来,毕竟院士级别那是凤毛麟角。从数量上说,一级教授比四级教授要少得多。

从地位上看,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社会地位,一级教授要比四级教授高的多,具体体现就是:四级教授需要用教授两个字给自己背书,一级教授是用自己的名字给教授两个字增光添彩。

从年资上看,除非是学术奇才,而且运气超好,一级教授的年龄都不小,毕竟需要一点点的做出学术成果,一点点晋升嘛。待遇上看,一级教授已经没什么花钱的地方了,你懂的。

三、美国的大学教师“职称”

缪老师之所以在职称上面加个引号,是因为美国没有对标国内的职称制度,只是为了方便拿来对比,才用这个字眼儿。

在美国,刚刚进大学从教的phD,身份都是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要经过几年时间的考核期,才能确保教职,也就是上面提过的tenure track(准聘——长聘制度)。

如果顺利拿到稳定教职,基本上地位就是associate prefessor(副教授),我们可以理解成拿到来铁饭碗,因为学校不能随便开除你了。如果一切顺利,你的科研成果不错,同行评议也挺好,就有机会拿到professor。

看起来都是教授,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级别之间差别居然这么大,你了解了吗?

我是缪登峰,历尽十年考察前所大学的“大学活地图”,期待你的点赞、评论和关注哦~!


缪老师妙笔生花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大学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的差距有多大?在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眼中,一个是王者,一个是青铜。当然,青铜只是放在教授里面来说的,而王者,是相对所有人来说的。



教授已经是教师系列的最高职称,但教授之间水平层次也相差很大,所以,在设置教师岗位时,又把教授分为4个档次,分别是教授一到四级(相应的,副教授和讲师也分别被分为3个档次)。



刚评上教授,即自动定为教授四级,这是教授的最低级,拿的也是教授中的最低工资。教师岗位的聘期一般是4年,也就是说,这4年如果没有新的突出成绩,都是按教授四级来聘用。

聘期结束后,学校会对教授的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可以续聘或参加竞聘更高级岗位,考核不合格,则下一个聘期有可能会被聘为副教授三级岗位,相应待遇也将随之降低。这就是高校实行的岗位聘用,能上能下,岗变薪变。



对于聘期内取得优秀成绩的,可以直接竞聘教授三级,甚至教授二级。这要看成绩的层次。一般来说教授三级岗位占所有教授岗位的20%到30%之间,优势学科相对更多,弱势学科相对更少。三级教授的定位是学术带头人,有独立的团队,或者是国家级大团队下面小团队的负责人,或者必须获得省级人才称号或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很多学校三级教授岗位要求设置得比较高,甚至会出现有岗位但聘不满的现象。这说明,大多数教授其实都属于普普通通,靠时间熬出来的教授。而三级教授,已经是其中的优秀者了。



二级教授要求更高了。在人事圈里有一句话,叫二级教授的水平决定学校的高度。因为二级教授的定位就是学科带头人,基本上一个学科1-2个人,不超过全体教授的10%。学科带头人就是这个学科里最有学术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教授,能够带领学科其他老师争取国家级重大项目、奖励、能够领导一个大的团队或者创新群体。能聘到二级教授岗位的人,要么是有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帽子,要么就是国家重大专项的首席专家。他们既是科研的主力,又是冲击人才顶峰的后备人选。



这个人才顶峰就是一级教授。它的聘用资格就是两院院士和人文社科资深学者,即学术泰斗。高校是没有一级教授的定岗权和聘用权的,聘也是国家来聘。有多少符合的都可以聘,如果一个都没有,那就一个都不要聘。一个学校有一级教授,说明学校有全职的院士,如果一个学校挂着一堆院士,但却没有一级教授,只能说明这些院士都是外聘兼职的。一级教授们的收入就不好说了,年入百万千万也不算事,而且院士能享受副部级待遇,有专门的医疗保健团队伺候。



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了,一级教授和四级教授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四级教授相对于副教授讲师而言,已经是比较牛了,但也只能算是学术生涯的半山腰。而一级教授,才是无数人仰望的顶峰。


高校人才真经


正教授分四级,一级教授一般是学术泰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相当于院士。


祚珩


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习习惯,四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方法,一年级教学中老师做最多的告诉孩子们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而四年级的时候更多的可以去询问学生,怎样是对的,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四月遇见美好


你可以百度一下,职称,这都是中国的职称评级制度造成的。


人生处处惹尘埃


混好了一级,混不好四级,跟当官是一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