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师按成绩给学生分班,对学生成绩真的有帮助吗?

仙丶清风


现在很多高中都会分设重点班、实验班以及其他一些名类繁多的各种快慢班等,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这种教育方式的合理性。但有人不禁会问,这样的做法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公平吗?

这里说的成绩一般学生,自然应该指的是那些分不到重点班和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和优秀的学生同在一个学校,却享受不到重点班,实验班学生能享受到的各种待遇。那么学校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极不合理呢?身为一位多年在重点高中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自己有以下看法和理解。

1、学校分重点班、实验班,也是公平的一种体现

学校分设重点班、实验班的初衷,是为了让优秀的学生接受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争取让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益最大化。将优秀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集适合他们的培优教学,这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更加容易提升和成长。对于学校来说,将优质的资源用在优秀的学生身上,更容易出教学成果,这对于学生和学校双方面来说都是双赢的举措。

但是这样做了之后,就势必会产生一种结果: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肯定是分不到重点班和实验班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享受不到学校优质的师资和其他的教学资源。同在一所学校却不能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的确意味着一种不公平。

但是反过来来说,如果学校不分设重点班、实验班,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以及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处于相同的班级,那么就意味着对于所有学生都公平了吗?其实不然。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样片面的、共看似公平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分层分类教学的理论之下,不同类型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学校的教学方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教学,如果成绩一般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接受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

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教学设计便是针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水平,那么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将很难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这其实又会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不公平。

很多事情没有真正的公平可言,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这种理论意义上的公平,适合现实和更多学生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公平的教育。

2、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也会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

如果说有人认为设置重点班、实验班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不公平的话,其实他们是在担心这些学生受不到他们应该享有的教育。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担心,学校在普通班级的师资配置上,也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厚此薄彼。也就是说,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在普通的班级,他们也会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

那些给重点班实验班带课的老师和那些在普通班级带课的老师,他们能力和水平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相反,可能那些重点班实验班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更适合那些优秀的学生。那些普通班级的老师,他们也更有针对普通学生的教学方法。所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普通班级的老师也绝对不会亏待普通班级的学生的

3、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如果他们自己不努力,而是一味地期待着有优秀的老师去教育他们,那只能是舍本逐末。在普通的班级,如果自己足够努力,也一定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而在重点班实验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因为自己的松懈和放弃,最终导致学习成绩落后,甚至反不如普通班学生的情况。

决定一个学生最终成功与否的因素,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他的学习态度、耐心、恒心等等各个方面。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没有足够的抗压能力,那么即使让他待在重点班实验班,他也会因为这些方面的不足而最终难以适应。因此,那些成绩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在普通班级努力奋斗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在心里去嫉妒那些重点班实验班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轨道,他只有在自己的轨道上努力前行,最终才会在自己的能力推动下,进入他广阔的人生舞台。总之,重点班、普通班,高中为什么要把学生“区别对待”?原因有以上三个。


优学优考策略


除了小学阶段,其实不仅是高中学校还是初中学校,很多普通的中学几乎都有分重点班和普通班。像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当时所分的两种班级是“快班”和“慢班”这两种班级,其他学校也有的分为“重点班”和“普通班”,有的学校也搞出“火箭班”、“奥赛班”、“清北班”之类的款式。我记得当时我小学毕业之后,直接被安排在初中学校“快班”当中。和“快班”的学生相比,“慢班”无论在教学进度上,还是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那么,高中学校按学生成绩进行分班,对学生的成绩真的有帮助吗?我觉得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肯定是有很大帮助的。不同水平的学生就读不同层次的班级,如此分层教育对高中学校、高中的学生来说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这种做法的好处。

⑴对学校的好处。

对于高中学校来说,让优等生集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班级就读,集中学校优质师资力量的“火力”激发优秀生源质量潜心学习的内生动力,假如重点班中的一些学生在参加高考后考上清华北大或者其他顶尖985大学,这所高中学校很容易把自己的品牌打造出来,那么在后续的招生过程中这所学校就很容易继续吸引那些优质的生源质量。那些“高考工厂”为何在学费不便宜的情况下会有大批的优质生源如同潮水一般涌过去?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高中学校的品牌打造出来了,他们就不用为每年的生源质量发愁。

⑵对老师的好处。

一个班级中,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优秀学生,也有老师无论说多少遍也听不懂的差生。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老师上课时应该如何把握分寸?照顾了差生,优等生觉得上课的那几十分钟时间至少有八成是“垃圾时间”;照顾了优等生,班级中的差生就无所适从上课如同在接受煎熬;照顾了班级中的中等生,差生和优等生的问题还是很难得到解决……分层教育,把一个年级的几个班级调整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的班级,这样对老师的“因材施教”很有帮助。

⑶对学生的好处。

分层教育可以营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良性学习生态,这种不断循环的氛围如果能保持下去,那么对于那些刻苦学习的中等生而言,他们也有机会进入重点班,在跻身重点班的这一目标的刺激下,那些普通班的学生也能在学习上“向贤思齐”,力求上进。

其次我们来说一说这样分班的弊端。

对于九成九以上的家长来说,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安排到普通班或者慢班中去。因为孩子在普通班就读,在很多家长看来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而且普通班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想要专心读书,同时普通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有限,“佛系教师”的数量倒是蛮可观的。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去普通班,到时候学习成绩与那些重点班的学生相比会越来越大,到高考的时候甚至连考个大专都相当有难度。故此,一些家长认为高中分班与公平相悖,所以有些家长耗尽“洪荒之力”动用“人脉关系”把孩子搞到重点班。

但是,如果孩子学习上不主动,根本就没有把学习当作一回事,家长哪怕动用再多的“人脉资源”、耗费再多的金钱,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孩子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班级混日子而已。你觉得高中阶段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有没有意义呢?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首先,我们更正一下,不是老师给学生分班,而是学校给学生分班。学校按学生的成绩分班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有一两个班是就招新生的时候就分班的,他们都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各科优秀,而且均衡,而且学习态度非常的好。

其他的重点方是高一的一个学期以后才分班的。这时候经过了很多次考试,考试优秀的学生就可以进入重点班。这些学生原来都是各班的姣姣者。

为什么很多学校要分重点班呢?因为的的确确分重点班是可以提高很多学生的成绩的。因为重点班的学生都是很想学习的,他们又很高的自觉性。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很好。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形成了一个好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面都是想学习的同学。

普通班就不一样啦。有一些学生基础不均衡,这科很好,但是另一科可能会很差。还有一些各科都非常的差。更可怕的是,里面有想学好的,也有很多不想学好的。所以普通班的纪律不会比得上重点班的。

我就用英语这一科来说吧。如果是在重点班布置一个任务,比如说听写100个单词。重点班的学生肯定会提前去复习。如果是普通班,刚刚布置的任务,转过背,他们都会选择性的忘掉啊。

早读和晚读读书,非常的小声。站在教室的门前,我们听到的是对楼得同学的读书声。老师进去了命令他们读书,大声一点。他们可以读的很大声,但是老师一走,声音又没有了。

由此可见,他们是可以躲把声音放大的。为什么他们不这样干呢?因为在一个班里面有很多人是不想读书的。老师一走,那帮人就不读书了。想读书的人是少数了,在一种从众心理的作用之下,他们也不读了。所以普通班的学生如果想提高成绩,必须要老师一直在跟着。这也就是很多普通班的学生要出去补课的原因。

就是因为这样的态度问题,普通班的学生考完试之后常常会问有多少人考的及格。重点班的学生呢,考完试之后,老师问的是有多少人上130分。有些普通班的学生把各科的分数加起来都比不上重点班的学生的一科的分数。你说这是不是差距?

下面的图片中的做完就是普通班的做完你们看一看吧。






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高中老师按照成绩给学生分班级,成绩好的集中在一个班级里,成绩中等的集中在一个班级里,成绩差的集中在一个班级里,这个现象在全国来说可以算是都是很常见的。


尽管国家不鼓励搞重点和非重点班级划分,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各地会把重点班巧换明目,不突出“重点班”的称号,而是采用“宏志班”、“尖刀班”、“奥赛班”、“火箭班”等称号,通过集中优质生源和师资进行拔尖,毕竟高中升学率高、考进名牌大学学生多,不仅仅对于学校在当地发展大为有利,而且对于当地教育局也算政绩的。

我的高中时代,一升入高中就根据中考分数被划为三类(尖刀班、重点班、普通班),在全校25个高一班级里,我有幸进入了三个尖刀班之一。尖刀班集中了学校最好的学生和师资,50个人的班级中,我经常是40名上下,学习压力非常大。但是我也深刻体会到,好的班级和差的班级差距愈加明显,尖刀班学风浓厚、学生之间“比学赶超”,目标是奔着国内一流大学去的,普通班学风散漫、得过且过,目标是考上大学即可。



个人还是比较支持分层教学的,高中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优等生通过不断积累优势碾压后进生,把差生放进好的班级里,不但会摧毁其信心,给其带来更大的压力。反过来,那些凭借辛苦努力得到高分的学生,也理应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根据我的观察,学生在分班之后,凡是有心向上的学生,竞争氛围更加浓厚,高考的成绩也很理想。


学习源动力


快慢班是分层教学的最好解决方案,是教育规律客观存在事实,但是当下极个别家长所谓的教育要公平,几个别所谓的教育专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口号呼喊下,在“为了稳定”的影响下,我们的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就下达中小学阶段不能有快慢班之分(事实上不让不分快慢班,我们就设实验班,xx班…)。上述学生家长,教育专家,管理部门都违背了教学规律,我们的分层教育可以从小学阶段就可以开始了,让学习能力强的4年上完六年小学教学内容完全可以的(看一看小学为期中,期末考试预留的复习时间,重复训练试题的重复程度…完全是抹杀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跳级提前进入初中,同样学有余力的初中生可以提前进入高中,同样让跟不上学生留级,这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学生就会自然分流,我们的各行各业就有了人才储备,也就少了教师惩罚学生的案例,也就没有了20年后打班主任的事了,分层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在不要遮遮掩掩了,教育规律不能违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分层教育!


三味哈哈


举个例子,在普通高中里面,按成绩分班后,快班(重点班)的各科考试班级平均分都会比普通班高,有的科目特别是理科还会高出一大截。

其实道理很简单,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班级,学风、班风肯定会比较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大家都想好好读书,也就容易形成竞争的氛围。另外,学校在教师任课安排上通常也会倾斜,会安排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任教。如果有老师同时任教重点班和普通班,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度控制、教学进度和节奏、课堂上学生听讲状态及回应、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对比都是非常明显的,而这种种对比,最终就会在考试成绩直接呈现出来。

所以,高中学校按成绩给学生分班,对大多数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可能是下面的情况:因为某次考试发挥得好而被编进了重点班,但在重点班跟不上大部队,造成很大压力,或者不能适应重点班的学习氛围,对这样的孩子来说,重点班反而起了反作用;同样,也会有平时成绩不错的孩子因某次考试发挥不佳而与重点班失之交臂,对想好好读书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打击”。

但凡事看主流看大局,在高考的压力下,重点班的出现无疑是应时而生的事物。


佳佳老师的亲子成长记


首先题目中有两个问题需澄清:1、老师没权利分班,分班是学校的事儿;2、题目中未说明是对优等学生有帮助,还是对中差学生有帮助。

为什么我要强调是对优等生还是中差等生,听我分析:按成绩给学生分班,对优等生、中等生可能有帮助,对差等生,未必。

其理由1、优等生:

1.1、优等生被分到重点班,从内心来说有一种荣誉感、自豪感,会对学习更有兴趣,所以对学习有帮助;

1.2、分到重点班的都是优等生,群英荟萃,这种学习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学习。因为都是好成绩,原来都是其它学校或其它班的佼佼者,但在重点班里就不一定是最优的,所以他们会有紧迫感,有压力,他们就得更加努力,要让自己做得更好。但也有一些学生,在以前班级或在以前学校是尖子,分到重点班过后,慢慢就垮了。这是因为他们进重点班后,压力太大,承受不了,换到普通班后他又可以找回自信。所以从这方面说,按成绩分班,对优等生来说,也未必都有帮助;

1.3、因为都是好优等生,所以老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重点班老师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拓展性方面的知识,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都是好成绩,也用不着老师多讲,学生自己就能理解。这对优等生来说分班有帮助。

理由2、中差等成绩:

2.1、按成绩分班,对中等生来说,有帮助。好的都被抽走了,剩下的,他们就是最好的,他们就成了矮子中的高个儿。从心理上说,他们会很高兴,他们可能更有兴趣学习。但如果把中等跟差等学生放一起的话,可能会被拉下水。

2.2、按成绩分班,受伤害最大的应该是差等生。差班的学生,会被其他老师、学生、家长瞧不起,至少心里会有这种想法。差班的老师上课,只要你不影响其他学生,不影响老师上课,你睡觉都可以的。所以差成绩学生很容易失去自信心,最怕的就是学生出现破罐子破摔,那,相当于毁了一个孩子。

很多事情的利与弊,要看站在什么立场。


一品闲聊


有。

真正站过讲台的人都会说有。特别是高中阶段,知识点难度高,理科更甚。除非这个老师不负责任,不考虑课堂之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情况和消化吸收情况。

不要说班级授课学生那么多,就算是同时给两个学生讲课,如果两个学生基础差距稍大,你就会发现,总是要停下来等那个慢的。

布置一道题两人同时做,基础好的同学很快说“老师,我做完了!”你还不能和他交流,不然旁边基础差的同学听了去,对他的训练效果就会打折扣,而这边的同学很可能就会跑神,做其它事,时间久了,他的课堂习惯也会受影响。

等到讲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往往会在老师刚点拨的时候说“哦~明白了!”,然后他可能又干别的去了……

再说学生。走路习惯慢的人跟偏快的人一起逛街,每走几步都得小跑几步,这种追赶短时间内还可接受,时间长了没几个人能吃得消!更何况,做一个学习的追赶者比追一个走路快的人要难太多了!!!

现在多是大班额,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不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停下来去等那几个最慢的,更没时间一直讲到他懂。不要埋怨,是因为实际情况的确不允许老师这么做,不说别的,最起码还有个教学进度的底线要守!

分层次教学,可能会让很多没分到好班的学生家长接受不了,但仔细想想,这个举措从整体上讲真的是利大于弊的!

其实我们家长真正该关注的,是怎样做对孩子的进步有利,并最终真的能让其进步!

分层次是一件无法阻挡的事,如果我们高中不分,大家都在一起学,基础差的学生会被拖得没有自信、没有激情、失去动力,最终可能自我放弃、破罐破摔。如果真是这样,上大学的层次差距会更大。

也就是说不接受高中的分层次教学,迟早逃不过大学的分层次。还不如早点找准自己的基础水平,用最有利(最合适)的办法提升自己,最终迎接大学的遴选。


爸爸书童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我认为非常有帮助!

但是必须得有升降!

虽说成绩不能绝对的代表一个人的绝对的学习能力,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在过去的学习效果和可以预见他的未来一段时间适合怎样强度的教学。成绩好的自然适合强度大一些进度快一点的,儿成绩差的当然更适合侧重基础的课程。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可以更好的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一般来说反对分班的原因主要就是一是担心师资(主要指老师的水平)太差,二是担心氛围不好怕影响孩子,三就是认为孩子“少学”了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结论就是分班是不公平的。

实际上这些担心基本上是不需要的!

我们不说那些重点高中,因为在哪里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代表了本地最高学习能力的水平,所以很多重点高中除了一些特色班(比如大学超前学、国际班、自主招生班风)根本不屑于分班!因为随便拉出来哪个班都是“重点班”。比如我们本地就有两所高中,每年的本科达线率95%左右!可以说只要你能考进去,只要你能跟得上,那么本科是没问题的!

但是普通一些的高中就不信了,这里一定就会有能力高低之分了!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优秀的成绩学生一起学习,但是反过来我们去考虑一下那些优秀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他们会怎么想呢?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普通学校搞平行班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成绩好的吃不饱浪费大量的时间;成绩差的跟不上,老师讲多少遍也不行!这种情况实际上直接害了这两部分学生!因为老师备课既不能照顾成绩好的,也不能照顾成绩差的,搞到最后只能是牺牲两头而选择照顾中间部分的!这样到底是对谁公平了?难道两头的学生每天都是陪着中间部分的混日子吗?

分班实际上就是分层教育,给同等能力的学生更适合他们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每个人发挥出来!而提供“升降”也是为了让她们的努力得到认可,让他们的努力更加具有目标性。

最后我想说,新高考改革以来多地已经陆续开始“走班制”教学以应对新高考。这对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巨大的考验!而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教育学校更多的时候就是“领进门”,要想真的取得好成绩除了天赋之外,自己必须主动起来才行!“高中靠自己”说的不是不需要老师,而是提醒大家,这个阶段自己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分耕耘一分回报!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1,知识铺垫。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缺乏基础知识的铺垫,新知识将会难以理解,更别说知识的运用了。对于部分优等生,他们基础扎实,旧知识掌握牢固,可以说不需要这个教学环节;而对于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的遗忘程度高,想让他们重新掌握所需的知识基础,将会耗费很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

2,学习新知识。有了旧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学习会显得容易一些,接受能力强的优等生通常只需一遍就能理解与掌握,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就需要三四遍甚至重复更多遍才能掌握,所需时间也从十分钟到三四十分钟各所不同,可是依然存在一节课还不能掌握新知识的学生。

3,新知识的运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际,反过来知识的运用能使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部分学生在课堂内就能掌握知识的简单运用,综合运用,甚至还能灵活运用。一部分学生只能止步于知识的简单运用,可还是存在着下课了还一脸茫然的学生。

4,知识的延伸与探究。课本上体现的只是知识点,而很多时候需要的是知识面,从点到面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延伸与探究,这是对新知识的升华!

很明显,程度不同的学生对于以上四个教学环节的需求是不同的,优等生无需旧知识的铺垫,学习新知识的时间也很短,着重需要知识的运用及延伸,探究。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所需的知识铺垫会很多,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常只能止步于知识的简单运用。而当老师的只有两面兼顾,实在不能兼顾的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学校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班,并不是放弃部分学生,而是为了差生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为了优等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整体学生能学的更好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当然也会存在因为特殊原因而分错班的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