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之上丨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職場之上,光有能力會幹活是遠遠不夠的,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說高超的能力決定了你的下限,那麼會不會說話則決定了你的上限。

會說話的學生,老師喜歡。

會說話的員工,老闆喜歡。

會說話的銷售,客戶喜歡。

說話是一項綜合能力。人與人之間本是不相連的個體。

唯有通過相互的溝通,我們內心的認知才有機會擺在同一個層面。

那麼,如何更好的與人溝通呢?

用心傾聽。會說先會聽。

聽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充滿耐心和同情心,這樣就算是那些非常挑剔的人和極端的評論家也會變得安靜下來。 所以,只有先做一個擅長聽別人說話的人,最後才可能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

最著名的名人採訪者馬克先生曾說過,不仔細聽別人說話,是很多人得不到別人的好感的原因。“他們的耳朵封閉著,心裡面只關注自己之後要說的話。很多著名的人都曾說過,相比於更善於說話的人來說,他們更喜歡更擅長聽別人說話的人。但是,想要碰到善於傾聽的人並不容易,遠遠難過碰到其他好性格的概率。”實際上,普通人和名人一樣,都希望別人能仔細聽自己說話。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要用心去傾聽別人說了什麼,你只有完全明白了對方所要傳達的意思之後,你才會做出正確的反應。切忌跟別人交流的時候不要心不在焉,也不要打斷別人的發言。所以,只有先做一個擅長聽別人說話的人,最後才可能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你只有先去關注別人,別人才會去關注你。想要表達自己對一個人和他的成就有興趣很簡單,問他一些他願意回答的問題。

一定要記住,對方對他自己、他的要求、他的事情更感興趣。


職場之上丨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

聽了後要思考,要去想一想,別人為什麼要這麼說,他這麼說的原因是什麼,他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等等。不要著急立刻做出回應,尤其是對客戶和上司,就更要深刻思考,看有沒有弦外音了。

著名人際學家卡耐基曾說過,別人想什麼和做什麼都有自己的原因。想要得到開啟別人心靈的金鑰匙,就必須要找到其中的奧秘。 就像是對待自己一樣,考慮問題的時候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的時候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一定能夠影響到你所從事的事業。 “他完全錯了,卻依然繼續錯下去”,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我們經常會遇到。只有傻瓜才會在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去責怪他,我們可不能這麼做。瞭解他、走到他的內心,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聰明的、心胸寬廣的、與眾不同的人的普遍做法。 別人想什麼和做什麼都有自己的原因。想要得到開啟別人心靈的金鑰匙,就必須要找到其中的奧秘。你必須要真正站到他的角度上才能做到這一點。 別人能理解自己,是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事情。孩子在受到傷害之後,會用最快的速度讓別人知道。還有一些人甚至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而把自己弄受傷。 “站在你的角度上,我覺得這種想法沒有錯,因為是我的話我也會這麼想。”這句話不但能讓人們的心中產生美妙的感覺,而且還能驅趕厭惡,停止與他人的爭論,真是一句非常神奇的話。 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問題,能夠緩和一些不好的態度,比如狡猾的態度,再比如強硬的態度。


職場之上丨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對別人表達讚許和欣賞

如果想讓一個人輕鬆接受那些難聽的話,一定要讓他先聽到對他優點的讚美。

只有先真心地表達出自己對別人的讚許和欣賞,你才有可能把他說服。

林肯曾經寫過一封著名的信件。1926年的時候,這封信被進行了拍賣,拍賣的金額超過了林肯五十年的積蓄,達到了12000美元。但實際上,林肯寫這封信的時候,只用了五分鐘的時間。

寫這封信的時間是1863年4月26日,那時候正是內戰最激烈的時候。在連續的18個月當中,林肯的軍隊一直在失敗,好幾千名士兵逃出了軍營,就連共和黨的議員們也為了逼迫林肯搬出白宮而開始行動。林肯說:“現在就連上帝都成了我們的敵人,可見我們所處的時刻到底是多麼緊張,不是生存,就是毀滅。可惜,我的眼睛並沒有被希望的光芒所照亮。”這封信,就是在那個動盪不安、充滿了黑暗和憂愁的情境下寫出來的。

當時一個將軍的行為決定著這個國家的命運,而林肯就是用這封信說服了這個叛變的將軍。林肯做總統之後寫過很多信,但是在詞語的使用上,這封信確實是最鋒利的。

林肯並沒有直接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出來,他寫的是“我對你做的一些事情不是很滿意”,其實這是他運用了一些技巧,委婉地表達出“那個錯誤確實非常嚴重”這個觀點。從表面上看,這封信寫得很委婉,不會讓人厭惡,但是字裡行間卻無不透露著嚴肅的批評。將軍在讀完這封信之後,一定會被感動,進而立志效忠。這就是林肯與眾不同的地方。


職場之上丨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


總得來說,學會說話並不難。難得是你不敢張開練習的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只有通過不斷的與人溝通,在不斷的交流提高自己的口才。前期不要怕失敗,當你嘗試過所有的失敗之後,等待你的只會是成功了。

多鍛鍊,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職場談笑風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