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与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

《红与黑》是我非常喜欢读的一部外国文学名著,迄今已经收集了5种译本,作为司汤达的代表作,时隔这么多年,仍然在悠远漫长的艺术长廊中熠熠生辉,经年不衰,这也许就是名著的原因吧。

司汤达在书中成功塑造了主人公于连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他成了很多人心目中靠女人上位的“凤凰男”的代表,也成了很多人心目中“渣男”首选。

诚然,于连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有自尊,也有良心的人。

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如果在拿破仑所处的时代,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后世许多评记都把于连说成是一味向上爬的野心家,但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们都忽略了一些东西,比如于连良心的一面,站在故事背后的作者进行的精神思考。


《红与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

不可否认于连确实是野心家,于连的野心膨胀过程是故事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线索。

在德·雷纳尔放假的时候,于连想,“我一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得手”,“那样如果有一天我发迹了,有人指责我干过家庭教师这样下等的职业,我就可以告诉他,是爱情把我抛到这个职位上的”。但是,于连也像一个哲学家,他思考人生,思考巴黎,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的是当像拿破仑般的英雄。

但他对德·雷纳尔夫人的爱,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也让人感到一些真情。作者把故事构造得极巧妙,当于连步上仕途时,他用尽心机去获取德·雷纳尔夫人的欢心,想用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最后他才明白德·雷纳尔夫人是他的终生至爱。


《红与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

后来的玛蒂尔德小姐是在开始时主动追求于连的,但是又经过多次的反复,曾使于连感到神魂颠倒。但当玛蒂尔德确认自己爱上于连的时候,于连在临死之前却说只有德·雷纳尔夫人才会真心待他的孩子。的确在于连的攀升过程中少不了这些女人们的帮助,可是在最后他的摔倒也是因为女人。

作者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更塑造了于连背后的时代。在上层社会中,人人都重视荣誉,可是又过着奢侈的颓废的生活,青年们都缺乏勇气,社会的各种党派都在积极而又秘密的活动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于连这一形象的典型性才更加突出。

在人物塑造的手段上,司汤达使用了超出同时代作家所不能及的心理深度的挖掘。他用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与诗”。


《红与黑》: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正确的理想信念

对于书名,人们也引起了一番争论。通常,人们认为书名中的“红”是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黑衣。也有人认为,“红”是德・雷纳尔夫人的鲜血,“黑”是玛特尔的丧服;“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我认为“红”还可以认为是于连正在想追求的理想之路——成为拿破仑般的英雄,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黑”则代表他虽万般不愿但为了自己出人头地的目标而不得不选择的另外一条违背自己本心的道路。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如此才能在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一往无前,这是我在人生之路的修行过程中所悟之处,《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却是一个鲜明的反例。

在小说的最后于连最终没有成功。虽然他才华出众,性格孤傲,但是支撑着他向前的只有“出人头地”这个野心,而且这个野心并不坚定,并在得到一点满足之后便有些满足于现状。如果他立志高远,目标单纯一些,做事没有那么多的伪装,我想,他的人生之路会别有一番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