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山东临沂河东区:让青春在“抗疫”战场上闪光

在清流潺潺、蜿蜒南去的汤河右岸,坐落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的最西北,有一个不足800人的小村。这个村在当前防疫抗疫形势趋于严峻、群众思想逐渐松懈、容易出现反弹反复的情势下,整个村严防死守,固若金汤,严格接待外来人员,真心服务村民群众。这个村的当家人,是一位刚过完25岁生日的青年人。他就是退役军人、河东区八湖镇蒲沂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西强。

最美人物|山东临沂河东区:让青春在“抗疫”战场上闪光

一脸稚气,痛快淋漓,这是张西强留给众人的深刻印象。但是,谈起防疫抗疫,他可是老道沉稳,深思远虑。自从这场战“疫”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蒲沂庄村宣传政策、解惑释疑、封路设卡、居家隔离、巡逻执勤这些工作都严格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同时他们还发动青年人,组织志愿者,日夜奋战在抗疫战场上,这位曾经拿过枪的战士,用另一种姿势,指挥了一场新的战斗。

最美人物|山东临沂河东区:让青春在“抗疫”战场上闪光

去年,张西强通过组织部门考选,成了蒲沂庄村的党支部书记。任职以来,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先修路,再引水,新盖了村委办公楼,做了很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得到了老少爷们的普遍赞誉,也更加坚定了他奋发作为、大干快进的决心信心。

疫情当前,村里成立了指挥部,支部村委班子四名同志,一人带一个组。他们“前线”“后勤”,职责明确,有的负责在卡口执勤,有的负责对进村人员测温消毒,有的负责给居家隔离人员送水送饭,有的负责夜间轮流值班,有的负责分发物资。村里有人得了感冒发烧的小毛病,只要出村,都是由村干部陪同就近就医,确保患者少远走,少见人,不乱去。对来访的外来人员,先问去处,再量体温,记好进出时间,留好图像资料。

34名青年志愿者自发组织了突击队,开展不间断的治安巡逻、站岗巡逻、卡口巡查。百忙之中,还要兼顾巡逻田野耕地里的秸秆禁烧。王友峰算是青年志愿者队伍里年龄偏大的同志,是村里的群众代表,他是这个村最早对疫情“过敏”的人,他在武汉疫情出现不久,就提醒村里干部“这是个信号”,要注意防范,还主动给村里出谋划策。对不听劝阻的村民,他语言犀利,锐气逼人,最终把他们说得心服口服。

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张西强和村主任石振山每人出了一辆面包车,用于沿街串巷搞宣传,全部出于自愿,不要分文报偿。蒲沂庄执勤人员所用的装备都是最简易的,四个报话机是张西强在网上低价购买的,执勤的衣服也是旧的,但他们没有一点抱怨,都觉得挺好不错。村子小,经济大户少,但党员干部群众带头捐款,三天工夫,已经收到5200元善款,用这些钱,村里购置了急需的物品,解了燃眉之急。全村22名党员,70岁以上的占了11人,党员年龄普遍偏大。在安排工作时,张西强担心他们身体吃不消,没有给他们分工,但是这些老同志个个不答应,说“干不了重活,俺还能说说话吧”,他们主动担起了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和劝导监督等工作。

蒲沂庄建了个村民微信群,群里发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近阶段工作动态和卫生知识。对防疫知识、注意事项的宣传,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两个人分工明确,上午主任在大喇叭上讲,下午书记讲,他们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上级要求、防范要领讲得明明白白。他们组织志愿者向各家各户发放预防小常识,介绍疫情新情况。连任两届村主任的石振山是个干活不要命的人,第一个夜班就是他值的,后来连续三天一直值夜班,别人想替他,他都摇头拒绝。张西强孩子刚满月,在媳妇身边正需要人的时候,偏偏摊上了防疫抗疫这件事。张西强把家里事务全部交给母亲,一门心思地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没睡一个囫囵觉。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媳妇理解不理解?”他说:“都知道咱是为群众服务的,没有怨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