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的。在古代,沒有自來水,人們開始時候是逐水而居,慢慢的就開始開鑿水井。隨著時代的發展,鑿井的技術不斷的進步,水井的形式也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複雜,到了晚清時期,水井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可以說,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井與人類的關係曾經非常密切。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古時候的廣州,在南海之濱,珠江之畔,河道縱橫。但由於海水是古鹹的,並不適合飲用,人們主要是依靠井水來解決用水。今天我們知道廣州開鑿水井的歷史不晚於秦漢時期,我們可以從廣州目前保留最古老的古井“越王井”得知,這個古井是南越國(秦漢時期)的第一個王趙佗開鑿的(有興趣瞭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最古老”的井,超2000年,活103歲南越王所掘,有9個井眼晴》),證明了廣州水井的開始的歷史。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接下來廣州歷朝歷代又開鑿了許多的古井,數目可以說是多如夜空的繁星。這些古井目前大多數已不存在,仍然存在的古井,有被定為文物的;還有少數古井雖然不用來飲用,仍被用作洗東西或淋花,有的散落在郊外……雖然現存古井的數量不多,但並不代表你沒有辦法瞭解廣州的“水井”文化,飲水思源,珊珊三丫頭推薦你不妨到“南越國宮署遺址”(即南越王宮博物館)看看,這裡密集分佈了500多口“古井”遺址。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宮博物館)位於廣州北京路與中山四路交匯處,這一帶是古老廣州的城市中軸線所在,從前這裡不僅是廣州政治、文化中心,還是商業中心,是官府、文人和百姓共處地方。珊珊三丫頭記得第一次聽到“南越國宮署遺址”時,心中曾產生過疑問:為什麼叫“宮署”遺址呢?因為宮就是宮殿,署就是官署,合在有什麼原因?後來進入館內參觀時看了介紹才恍然大悟:南越國宮署遺址曾經是南越國的宮殿,南越國被漢朝滅了後,就成了地方官署,所以就合稱為宮署,現在,在南越國宮署遺址上建成南越王宮博物館。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在去年夏天的時候,珊珊三丫頭曾來到參觀了南越王宮博物館,見到了南越國宮署遺址,這次參觀最大的收穫就是“深刻”的感受了廣州的水井文化,飲水思源了一番。在南越國宮署遺址有一個古井群,密密麻麻地分佈著500多口水井遺址,時間從秦漢至近代都有,其數量之多、跨度之大、時代之全、類型之豐富……足以讓南越王宮博物館多一個外號:水井博物館。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進入了南越王宮博物館,整個博物館供遊客參觀的總共有兩層,每層有足球般大,水井分別分佈在宮殿區與花園區,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的水井展館。其中在花園遺蹟區是大型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分佈著80多口水井,再一路看,整個遺址的古井數量高達500多口,因為數量多,走幾步就能看到一些,南越王宮博物館的水井有秦、漢、晉、宋、明、清以及近現代等不同歷史時期的水井,另外還能看到水井下同時出土的大量文物,例如井下藏著的100多個木筒、古代陶水罐、鹿角打水掛鉤等,這些都是國內是十分罕見的。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珊珊三丫頭在參觀整個遺址的水井時,發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水井區別非常的大,其造井風格與同年代人們的經濟、生活密切關聯的:在先秦時期,磚還沒有普及,井顯得原始並簡單,最多在井周圍用泥漿抹平,在南方多雨潮溼氣候下,極易坍塌,極不安全;接著,又出現了木井與竹井,通過木和竹來加固井,讓安全性大大提高,這種主要存在於兩晉、南朝時期;在唐宋時期,古人愛品茶,而石井的水水質清冽,石構水井在這一個時期大為興起。到了明、清時期,瓦圈井是廣州地區普通使用的一種井。歷朝歷代還出現磚井、瓦片井、陶圈井……等,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其中以磚井和石井為主流,現在發現的古井,大多數都是兩種井,其中又以磚井最多。然後再配合井的不同造型,如圓形,方形,六角形……等,各種材質,各種形狀的水井,都體現的古人的智慧,隨著歷朝歷代衍變,可以看到古人“腦洞大開”的過程,這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有趣而又豐富多彩的過程。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最後,在南越王宮署遺址裡,有一個專門的展館“飲水思源廣州古代水井文化”,這是整座博物館在唯一原址上展示文物的展館裡,通過歷史圖片與真實文物之間穿越千年,能生動系統地瞭解廣州古代的水井文化,讀懂廣州的水井文化。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在“飲水思源廣州古代水井文化”展館的最底層有一個“南越國食水井”,這可以說是博物館鎮館之寶,經歷超過2000年,這個井至今仍有活水湧出,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最深的漢代磚井。再觀察這個“南越國食水井”,雖然年代久遠,仍能感受到當年打造工藝之精細,井壁以弧扇形磚錯縫疊砌而成,井底鋪砂岩石板,井壁與井坑壁之間用純淨的山岡土夯實,以隔阻地表汙水滲入井內,確保井水清潔。讓人忍不住讚一句:真的不愧為鎮館之寶。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廣州這“足球場般大”的地方,為何密集分佈500多口“古井”?

在南越王宮博物館細細品味這“井”的文化,500多口水井,年代從秦漢時期一直延續到近現代,展現了這裡的歷史變遷,井是人類取水的地方,而井群的密度大,充分說明南越國宮署遺址這片區域,曾經是是人群聚居的密集地帶,也充分印證這裡曾是廣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說法。

那麼,你對古井感興趣嗎?你瞭解過廣州的水井文化嗎?你有到過南越王宮博物館參觀過嗎?面對博物館內密佈的“井群”,你有穿越千年的感覺嗎?500多口水井的存在,你同意這裡曾是人群聚居地嗎?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麼多水井?如果有機會來廣州,你是否會來這裡看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