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還沒到60歲就來兒子家裡養老,也不願意找事做,不願回農村,壓力很大怎麼辦?

東南西一粟


閨女,你這公婆的年齡與我相差不多。倘若如你所說,估計你真遇上了少有的這種老人了,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公婆是不太多的。

有一句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的本意是,當父母的總是心疼兒女,不在萬不得已的時候,他們絕然不會給自己的兒女們增加麻煩和壓力,至少他們會找一些辦法為兒女們排憂解難。

如你所說,說明你公婆以前在農村可能也不算是太怎麼勤快之人。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在農村老家可能已無法正常生活,到城裡來和你們生活圖個依靠。另一種可能是,暫時想到城裡來享受一段時間,圖個新鮮之後,早晚都會因為不習慣城市生活,自動會回到農村去的。更有一種可能是,他們或許就是一種試探,故意不跟你們說住多久,就看看你們對老人的耐心和孝心到底如何。當然,這些也只是我的一些猜測,未必就是他們的真實意圖,畢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

現在的生活開支壓力很大,這是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假如僅靠那點上班的薪資來維繫家庭支出,如果沒有節儉的生活意識,那就是難上加難。現在又多了兩個老人的開銷,自然你就會感到緊張和憂慮。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千萬要學會剋制,不能因為生活壓力錶現出你的不滿情緒,否則會導致家庭的不和睦。

真要是覺得他們沒有要走,或者什麼也不想做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你不妨坦誠地和兩位老人聊一聊現在你們的經濟狀況,建議他們哪怕是到街上擺個小攤,既可消除他們的無聊,或許也還能掙點家補,也是一種一舉兩得的事,作為父母,不會不理解你們的。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情況,我敢斷言,他們早晚會又回到農村去的,這是我們這些老鬼的心態特點,你們無法感覺得到,請放心好了。



跟我一個鄰居家一樣,公婆50多歲了,身體都很好,就來她家養老,我鄰居家2個兒子,住50平方的房子,我鄰居說,讓公婆給她帶孩子,她出去上班,公婆不願意,讓公公上班,(當保安,一個月3000)婆婆說,她一個人睡,害怕。我鄰居的老公都生氣了,畢竟,他一個月3千,自己4口人花,還很緊張,外加父母,日子過得才難。說父母身體不好就不說了,身體那麼好,能幫他點,她和她老婆會很感激的。沒有想到父母……哎


娜可不一樣8312


《不到六十要兒養》:其實加雙筷子加個碗。有句話,積勞成疾。我村叔自年輕生一對兒子,老婆出世了。他五十左右把兩個兒討了老婆,但他仍是好勞力,累得不好說,他本人老實不多話。臨近六十得了病,進了醫院,醫生說只要萬把元就好了,問兩個兒子,兩兒回答,治好了不能做事了,還要養幾十年,算了,還是把老爸運回來死了。這個故事過去多年了,五十歲不做事要兒女養,就是把養了兒女的那十八年要回來,其實是合理的。兒和女是爸媽的存拆,只不過是活期利息,定期的話很多了。人上了年紀,為什麼一身痛,有的突然間死亡,都是積勞成疾的原故。有人總說父母沒有功勞,父母把兒女撫養超過十八歲就是功勞。公孫三代不同屋是痛苦日子,那些不願三代同堂的,其實就是午業子。要體量和感恩生我養我的父母,誰撫養我的小,我扶養誰的老,這是天正地義,和情和理的,怎麼感到壓力大呢?應當知道滴水之恩,勇泉相報,不可以《農夫和蛇》。源且兒媳有兩邊家庭的祖傳密方,是良方老人過好日子,是邪方早歸西天,還是不欠別人的為好,欠了還是要還的,欠了別人的主動還,欠了父母的自覺還。生了兒女有福亨,存了現金有利息。人只活三天,昨天,今天,明天,好多人就是今天,不到明天,如果這樣想,還說什麼,就什麼也不說了。父母養我十八年,我一定還給他她們。我希望天下父母早知道,早微笑;但有一部分父母不會早知道,更無早微笑。只會摸著石頭過河,趁著雷光夜路;


古傳閨療


這倆湖塗人,跟兒子住有啥好?真不明白。我現在帶倆孫,跟兒子住同一個市,天天盼孫長大,自己回老家過清閒日子。我在這住兒媳提供一切開銷,並買一套房給我住。唯獨不開工資。在這住享受了天倫之樂,遭多少罪外人是看不見的,孩子感冒成宿咳,當爺爺奶奶的能閤眼嗎?太累人了,爺爺奶奶累病了也得繼續帶,沒辦法


用戶1613542650279


不知有些老人怎麼想的,現在六十多也不算老,正是幫助兒女的時候,都不需要幫助,在自己家好好過就是的,我七十多了,一年三個地方過,自己家,兒子家,女兒家,在誰家買菜做飯全包,三頓飯不重樣,還有打掃衛生,我認為身體好好的就幫助他們吧,感覺有點不舒服趕緊回自己家,不想給孩子添麻煩。

如果我現在六十歲,就開個小吃店,我做的菜飯還是很不錯的,我就是閒不住的人。

午飯韭菜盒子,晚飯辣椒韭菜炒扇貝,扇貝吃了了,光剩辣椒皮了。

我做的蒜蓉醬都喜歡吃

我做的炸醬也不比飯店師傅差。

每天看頭條學習做飯。





悠著點到97


首先不建議一起住,因為習慣不同,如果父母身體確實不好,也是沒辦法的事,還有看平時相處如何,如果條件允許買房或者租房單過,住在一起矛盾太多,我父親五十多就不幹活了,身體確實不好,現在十幾年了,我給他買房單過,每天去看,現在很好,如果條件不好,又心懷怨懟,就不要一起,他們回去定期支付費用。與其你們將來吵到離婚,不如提前和老公把話說開,他他做工作。


用戶21739962766


我們一畢業開始工作就開始每月給父母生活費了,巳經給二十年了,還會繼續給下去,而且我們從獨立生活後就不再用父母的錢了,包括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都是自己二人辛苦勞動所得,這樣做對於我們70後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社會不一樣了。


一生何求221682974


“公公婆婆還不到60歲就來兒子家裡養老,也不願意找事做,不願意回農村”。根據你的描述,你的公公婆婆還不到養老年齡就要開始來城裡享清福了,這是享受型老人的虛榮心在作怪。

一、五十多歲的人還沒到退休或者停止務農打工的年齡段,更沒到享清福的年紀,只要身體允許,再幹個十年八年也沒問題,農村有句老話“哪打鏵,哪住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看到,五十多歲的農民有的在家種地,有的外出打工,不幹活的都是一些二流懶蛋子之類的人物。為了減輕兒女生活的壓力,哪怕是在農村家裡養頭肥豬,養些雞鴨下蛋賣錢也可以。

在農村,農忙季節零活多了去了,乾點零活也累不著,一年下來也能掙來幾萬塊錢。

二、虛榮心在作怪。一是進城享受感到比村裡同齡人高一等,臉上有光;二是因為前半生已經為兒子付出了,此時就應該享受;三是倚老賣老,老子就要享受了,你能怎麼的;四是說不上哪天會死,趁早享受享受。

三、提早進城享受的人一般都是情商低的人,不知道自己半斤八兩,考慮問題片面,會給兒子兒媳帶來精神上的壓力。其結果一般都是在城裡待不下去了,只能灰溜溜地重返農村,鄉下人管這個叫做“被兒媳婦遣散”。

四、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兒子做媽媽的思想工作,然後媽媽再做老頭的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回農村因地制宜、因人而宜,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至於做這個思想工作,當兒媳婦的就不要插手了,免得節外生枝,好事變壞事。





另岸的風景


現在養兒防老就是空談,父母為了孩子把一輩子的積蓄都奉獻了,然而等他們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需要兒子贍養了,結果兒媳婦就出來臭敗公婆了,什麼六十歲就啥不幹了,不願意回農村了等等,幹什麼呀?是不是欺人太甚了,你當初嫁人的時候就知道公婆是農村的,也知道公婆沒有社保,你明知道公婆將來需要你們贍養,你為什麼要嫁這樣的家庭呀?既然嫁了就老老實實的給他們贍養,別事事的。如果換成你的親生父母你敢嗎?你捨得嗎?


歐陽楚楚pxj


本來不想答這道題的,但很多人都在譴責這對兒父母,但各位真的看到事情的本質了麼?雖然有這種老人存在,但畢竟是少數。更讓我好奇的是,題主是以什麼身份來說這個事?事實真的如此?如果拿不出真實案例,只是一面之詞的話,是否有搬弄是非之嫌?(麻煩各位看清,我說的是“真實案例”,而不是隻聽一面之詞,僅僅因為這句話,有人說我三觀不正,我強調以事實為依據來說,到成了三觀不正的人)


(其實我寫這個問答,很多讀者有些誤會了,這是我添加的內容,餘下的內容我一字不改,其實我強調的是既然二老來城裡生活已經成為定局,那說這些有什麼用呢?最終不還是要承擔二老的生活開支?有些事真的很難說清楚。如果有這麼多抱怨,而且強調了公婆,那如果換成自己的父母也是這樣的人,又是怎樣的看法?比如我們把問題換成:”親生父母還沒到60歲就來我家養老,也不願意找事做,也不願回農村,我和我老公的壓力很大,該怎麼辦?”如果標題是這樣的,各位又怎麼看?我不是幫著男士說話,也不是刻意詆譭女士,更不是在汙衊兒媳婦或女性,只是客觀分析,仁者見仁。現實中我父母和我都不是什麼懶惰的人,而我也是個農村人,壓力一樣很大, 也談不上什麼道德綁架,寫了這麼多,其實就想讓題主能轉變下心態,多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雖然最終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問題不是出在公婆身上,而是你的愛人身上,言盡於此,評論討論的我歡迎,但說話也注意言辭,別出口成髒)


咱們來慢慢的捋順這件事,誰規定的農村老人必須像城鎮職工一樣到60歲才能退休?父母到兒子家養老不是天經地義的麼?這有什麼可厚非的麼?如果題主是兒媳婦,在自己兒子都沒有說什麼的情況下,自己說三道四而不是選擇盡孝道,這合適麼?

咱們來換位思考下,如果這對老人真的好吃懶做那無可厚非,但如果這是自己的父母麼?也就是兒媳婦的親爹親媽上門養老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很多人都喜歡立雙重標準,自己爹媽閒著會有一萬個看似合理的理由去搪塞,輪到另一半的父母時,哪怕有一萬個合理的理由也是不合理的。

咱們再來說說找工作這個事,朗朗乾坤、青天白日,紅口白牙說出來的話是要負責任的。50歲出頭、60歲不到的農村老人,各位誰能在城市裡給找個工作?清潔工?更夫?還是看大門的?這些看似輕快、工資低的工作,實際上在城裡也很難找。

而且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農村老人,他們有什麼謀生技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了一輩子,先不說他們的人品怎麼樣,就說找工作這個事,在城裡有多少崗位能接受50~60歲的老人?工作真的那麼好找?

再來說說不願意回農村這個事兒,恐怕兒子的這棟房子都是由老人拿出棺材本買的吧?如果這對兒老人一直在農村生活,那必然是有耕地的,如果是北方的話耕地還不少。先不說這些耕地能賺多少錢,但每年也肯定有一些收入,50多年的收入都被這對兒老人自己花了?

再說點殘酷的,我國的人均壽命再74~75歲左右,如果按照50歲計算,他們的人生還有25年,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超過65週歲的時候大多數農村老人都不能生活自理,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去城裡享一段時間的福不可以?

但同時也不排除這對老人是好吃懶做的性格,來到城裡僅僅是混生活。如果是這樣的花話,那麼第二個問題又出來了,如果這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呢?作為女兒又該如何自處?

我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是想告訴題主,多換位思考,老人好吃懶做可能是毛病,但也要注意客觀事實。最重要的是,如果自己的後代另外成家,自己也成了這種老人之後,上門去要求兒子養老,題主的兒媳婦也這麼對待自己,又會作何感想?

自己好好想想吧,老人有不對的地方是一方面,也不是勸誰要大度,我也沒那個資格,只是要求題主在發表言論時,尊重下客觀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