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多年後發現,原來學習一般的同學大多當了老師,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在路上的老秦人


這個現象非常普遍。“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走,真的有一人是老師啊!

我高中班上的同學,大學沒考上幾個。回去過同學會才發現,十幾人當了老師。

為什麼?

1、師範學院收分較低低。

不可否認,由於長期以來教師待遇較低,工作辛苦,願意當老師的人不多。相比其他行業,師範學院收分較低。

好成績都提前批、一二本科考走了。有些同學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複習一年,考個普通師範還是差不多,至少解決了大學學歷問題。

教師這個職業其實一直不討喜,與“匠人”相連。但是,中國貧困人口太多,東西部發展又不平衡,山區教育任務是難上加難,教育普及依然任重道遠,國家需要大量教師充實支邊人才隊伍。

別忘了,教師可以享受加分政策。願意支教的,可以享受讀研、進修的優惠照顧。這都是國家在使勁,擴大教師人員比重。

2、師範學院學校多。

沒有哪一個職業像師範學院這樣擁有如此龐大的群體。

高級的有北師大、華東師大這些985。各省都有師範大學。

再放眼一看,各地區都有師範學院。

早些年,初中畢業了就可以考中師,畢業就可以出來教小學。

各地職業技術學院都開辦有教師專業課程。這還是正規的。

還有無數的民辦學院。

大量各類型的師範學校存在,大量招收學生,為老師提供了雄厚的後備群體。

好成績選好師範大學,中等、差學生都能夠根據各自需要選擇合適的師範學校,各取所需。

只要你決定選擇師範,必有一所學校適合你!

3、師範生就業渠道廣。

沒有哪個職業像師範生那樣享受廣泛的就業渠道。

官方的學校有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

民辦學校也如雨後春筍般貫穿教育全過程,也有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

很多私立學校急功近利,不惜重金挖優秀的老師和學生,形成高分人才群體效應,推動升學率提升,從而吸引更多學生趨之若鶩,交高價費用就讀,構成收費循環。

還有大量的校外培訓學校、輔導機構,夜以繼日地開動銷售模式,做生意一樣宣傳推廣,像印鈔機開動,收穫頗豐,解決了大量師範生就業問題。

就業好,出路好,自然入職人員就多。

4、教育是個好跳板。

教書育人,看上去特殊,實際上教師這個崗位與各行各業聯繫緊密,包容性和適應性非常強。

學師範的,不一定當老師,但是一定可以養家餬口。

老師常年與人打交道,每次都要寫教案,知識閱歷要廣泛,寫作能力、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都要強。於是,很多老師被抽到到政府部門辦事,很多領導幹部出自老師!

愛好鑽研的老師,可以繼續攻讀學位,進修學歷,畢業後到研究機構任職。

各實用專業學科的老師,適應性就更廣了。

教語文、歷史、政治的,可以搞管理、當領導。教化學的從事化工。教生物的從事製藥。教物理的從事機械。教地理的可以當導遊。教音樂、體育、藝術的老師,與地方職業教育無縫銜接。

由此觀之,天下無不可造就之人才,只要他先當過老師。

5、教師地位日漸提高。

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教師地位提高和解決待遇問題,工資福利越來越好,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

加上教師職業穩定,收益不斷提高,每年還有寒暑假,可以輔導孩子功課,可以享受子女學費優惠,對各類群體特別是女性群體具有很大吸引力,也得到長輩的高度認可。

這些形勢會不斷刺激年輕人報考師範大學。

所以老師這個群體的人數還會不斷增加。

6、老師職位的尊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讀書讓人長知識,具有無窮能量。於是,從孔子以來,中國人普遍信奉尊師重教,使得老師這個稱謂具有高尚性。

有的時候,與別人打招呼也是“你好,老師”。

這種稱謂無處不在,指向豐富。

就算別人不是老師也被叫成了老師,顯得老師也就越來越多了。

認可我的說法,就關注我,分享更多信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