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有一专列火车,最后下落如何?

零度看天下


慈禧太后真是个非常矛盾的女人,边喊着封锁国门的口号,边兴高采烈体验体验着西方工业带来的成果,还玩的不亦乐乎,正是因为慈禧太后这种自私愚昧落后的思想误国误民。


传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就是慈禧的专列可惜被日本人炸的面目全非,残留的铁片也被人卖废品了。



慈禧太后的专列又称西苑小火车,关于这辆小火车有不同的说法。


一,有说是袁世凯为了讨好西狩(逃难)两年慈禧太后欢心,避免太后受舟车劳顿之苦,特地花重金从让外国人专门为慈禧私人订制一列火车。个人感觉这个说法行不通,火车不是汽车,它需要专业的轨道才能运行,线路设计建造需要花时间完成。不过袁世凯的确送过慈禧太后一辆汽车。


二,投石问路


众所周知国外的铁路工业领先我们几十年,当时中国在铁路史上基本还是一片空白,法国人看到我国的商机,为了得到国内铁路的大单,不惜自己花钱为清朝的当家人制造了一列奢华的火车,让太后体验火车带来的便捷。同时也间接让慈禧认可他们的技术。


三,但最早在清政府管辖内建造铁路的是英国人,由于国人无知的思想和眼界对这条铁路非常抵触,结果被拆除了。


但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中国人漂洋过海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做苦力为别人修建铁路了。


在1863年时候李鸿章(清朝外交官)见外国发展工业带来的好处,又重提修建铁路事件,并极力游说朝中的守旧派始终没有成果。好在光绪皇帝对接受新鲜事物非常认可。



在光绪皇帝的推行下,外国技术加中国制造的铁路开始建造,历经两年才竣工,全长七百六十二丈五尺,是国内第一条皇家专用铁路,又称“紫光阁铁路、西苑铁路”。但这条铁路也是昙花一现,被八国联军毁掉了。


万事俱备只差火车


据说经过李鸿章等人的多放周旋,火车终于以现身,由当时法国提供选择一条龙的服务,从制作到设计完全按照皇家标准制作而成。


在参与监工的户部尚书翁同龢日记中记载关于这列火车的特征:

“约长三四丈,狭长,对面两列,可容廿八人,凡三辆,又观机器车,不过丈余,此天津所进,三辆留西苑,三辆交火器营收,昨日甫到也。”

但火车运行后,慈禧亲自体验一把做火车旅游的快感,很快慈禧老佛爷发现火车的工作人员全部是老外,而且对自己也非常不礼貌(没有作揖磕头),而且火车噪音非常大,这些都是慈禧忌讳的。



为了显示身份尊贵,慈禧让工作的老外们都换上太监的衣服,只准站着服务(此时的慈禧最霸气)。

迷信风水神学的慈禧太后“怕”火车的轰隆声破坏了风水,影响了“神灵”的清修,愣是让太监亲自拉火车,想下这要多少劳动力,放着去拉车的劲还不如上战场杀鬼子呢(无知是多么可怕)

但后来随着八国联军的打来,慈禧逃亡避难去了,火车也被搁置了,传说后来张作霖来到北京办公,为了突显身份的尊贵,拥有了这辆火车的使用权,直到死亡。


反过来想慈禧的专列小火车如果在紫禁城,可能早就被收藏或保护,但除了铁路遗址并没有发现这列火车的存在。


相同的历史事件,不同的解读观点。我是微风之语欢迎大家的关注评论。



微风之语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一下慈禧的专列到底是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1886年,李鸿章上书慈禧,建议在中南海修建一条窄轨铁路,联通北海到中南海,用于慈禧日常娱乐之用。慈禧一时兴起,批准了这个建议。随后李鸿章就安排施工,到1888年,这条1500米的铁路铺设完成。

李鸿章又从法国新盛公司进口了一辆蒸汽机车和六节豪华客车车厢。这六节客车车厢根据李鸿章的要求,进行了重新装修,一方面加以功能区分,以作不同用途,另一方面也是按照慈禧的喜好进行了外观修饰。据说车内装饰非常奢华,还有架子用于盛放奇珍异宝。

到1888年年底,慈禧同意进行试运行。然而第一次运行时,蒸汽机车巨大的噪音和煤烟就让慈禧很不高兴,于是下旨以后这火车改成马拉,这蒸汽火车就缩水成了马拉火车。

这几个慈禧的御用车厢后来在庚子事变时留在了北京,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洗劫,里面不少值钱的东西就此损失。御用车厢的剩下部分后来落到了张作霖的手里,为了彰显自己的省份,据说张作霖从里面又拆了很多装饰品用于装饰自己的专列,残余部分没有人再去关注,从此下落不明。

目前在辽宁阜新煤矿有一个据说曾经拉过慈禧的蒸汽机车,不过也仅仅是据说而已,是否真的拉过慈禧不得而知。

而且除了慈禧的御用专列以外,慈禧还坐过两次火车,都是在庚子事变以后,一次是从保定坐火车回北京,在马家堡站下车;一次是1903年慈禧坐火车去西陵祭陵,司机是张美。阜新煤矿的蒸汽机车即使拉过慈禧,也未必是当初李鸿章买的那个蒸汽机车了。

所以慈禧的专列最后应该是在战乱时期不知下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不沉的经远


慈禧太后的专列火车,又叫銮舆御车,是1889年由唐山车辆厂为太后、专门订造的豪华列车。

该专列是由比利时铁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清朝“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负责督造,极尽豪华。

慈禧专列:


车厢两侧饰有镀金雕龙,光彩绝伦,车内设施均为价值不菲的极品,地上铺以瓷砖(在当时是奢侈品)或洋毯,车窗两边窗帘为绸缎所制,车内设有议事室、休息室、养心厅、膳食厅、寝室、洗浴室、仆人房等。

慈禧专列内设:


车上安装电铃、电灯、电风扇、西洋沙发,专列华丽精巧,造价白银10万两,是日本天皇御车的四倍。 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全部漆成代表皇室的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金龙趴在那里。

专列分特等车厢三节,供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皇后乘坐;其中老佛爷的车厢隔成大小两间。小间里放着一张红木大床,这是慈禧的卧室(寝宫)。

大间里铺着厚厚的地毯,放着宝座,是慈禧召见随驾官员的地方,也就是列车上的小朝廷。

车厢内的四壁都装着木架子,架上陈列着慈禧从宫内带来的珍宝古玩。

头等车厢四节,供王公大臣及太监总管小李子等人乘坐;二等车三节,供仆人、侍卫、太监乘坐;另有事务车厢一节、司乘人员车厢一节、装货车厢九节,其中有一节是专放慈禧日常乘坐的那顶鸾舆的。

车厢:


因为慈禧下车后是要立刻乘坐鸾舆的,所以必须从宫里带去。

这列专列上原本有3名司机和4名司炉,可慈禧一定要将他们都换掉,让太监来担任司机和司炉。

这是因为清室有规定,不能让男人来侍候后妃。但是太监都没一个会开火车的,经内务府大臣庆善再三说明慈禧这才勉强同意仍用原来的司机和司炉,但有一条:他们永远不能让她看到,否则就杀头。

专列车头交叉立起两面杏黄色的大清国龙旗,起名“龙凤专列”,远远望去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能够乘坐的。

车尾:


老佛爷规定车上的司机和司炉必须头戴朝冠,穿上朝服、朝靴,打扮成太监的模样。

太后登车之时,所有司机和乘务人员都要齐整地跪在地上,低头屏息,待太后和皇帝在车厢坐定之后,大家才站起身来回到自己的岗位开始操作。

专列的机车号码为KB6---470,属于蒸汽机车,在试车时,慈禧听到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和蒸汽巨大的排气声,被吓得花容失色,从此不许用烧煤的机车牵引。

车头: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佛爷西狩,次年回京后,老佛爷要乘火车去西陵向列祖列宗请罪,为此大清“铁路总公司”特地在四个月内修筑了一条30多公里的新铁路,老佛爷于1903年春,乘坐这辆“龙凤专列”前去祭陵。

这也是她唯一一次长途乘坐火车。 清朝被推翻后,该列专车辗转落入张作霖之手,张大帅将车上值钱物件移到自己新式专列之上。

后来张作霖死于皇姑屯,该专列再无人过问。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慈禧的专列车厢早已不见踪影,但车头还在辽宁阜新煤矿,节假日仍有不少人前去参观。


刚日读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慈禧不仅有火车,还有汽车,当然这都是专用,专门供她一个人使用的。

要说享受这茬,慈禧她可是不分东方西方,都接受,但要是轮别的,咱就别想了。

就这火车,慈禧这辈子就坐了两次,但就算是两次,一帮子大臣也疏忽不得。

除了车头,一共十九节车厢,每一节造价高达十万两,比那小鬼子的天皇坐的火车都贵出四倍,下的本钱那不可谓不厚实。

所以坐起来,那叫个舒坦,颠簸那不存在的,现在那总统套间啥的,搁上边这都比不了。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咱满清还有这技术?能造火车?”

能!这技术是当时比利时铁路公司提供的,搁那会也没啥技术壁垒的,只要你乐意出钱,技术还是没啥大问题,整套都可以卖给你。

负责这事的是,李鸿章得力助手盛怀宣,就是那搞倒胡雪岩之后满清末期最大的一个红顶商人。

就这人老有钱了,满清结束之后,搁上海去世,就他那葬礼整整花了三十万两之多。

哎!这一说就搂不住这嘴。

火车的事

那么这火车是啥地方造的呢?

是唐山机车车辆厂生产的,就这厂子是1881年成立的,八年后,也就是1889年的时候,把慈禧火车这事承包下来的。

那么盛华轩为了办这趟差事,这火车能有多奢华,就往多奢华里头造。

因为这车是专门为慈禧打造的,所以又叫銮舆御车,有人干脆就叫他龙车。

开始的时候,也没打算建造那么多车厢,就准备建造六节,按照样式的新旧各整三辆就完事了,可后边因为其他的原因,这就不断的加,就加成了现在的十九节,这事到了1902年的时候,又加到了21节。

就这车,每节车厢俩边都有那镀金的雕龙,您远远的瞅,这就是一条黄色的线卧在铁轨之上。

就这车内的装饰,地面整的是一水的瓷砖,有的瓷砖上面还铺着厚实的洋毯,当然那窗帘他也少不了。

您像啥谈话室,啥休息间,啥食堂,啥卧室,啥搓澡的澡堂子,啥宫女住的地,这都有,只要您能想到的这都有。

其实您别说这些了,就连慈禧过来的时候坐的那鸾舆,这都能搁这火车里边塞。

当然,毕竟已经进入了现代,所以这电灯,电铃啥的赶时髦这都有。

好吧,接下来咱聊聊慈禧坐这车奇葩的事。

话说慈禧这人感觉自己个就是宫里边的女眷,按照皇宫里边的组训,伺候的人这就必须是宫女和太监。

但慈禧坐这车的时候,他司机和伺候这火车头的火夫他就不是太监。

慈禧一听就不乐意了,她就坚持要让太监来担任。结果太监一上手啥都不会。

这没辙了,最后慈禧退了一步,这所有的人都必须穿太监的服饰,脑壳扣着朝帽,脚上蹬着官靴。

这就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司机咱就不用说了,可那火夫,穿这一身,时时刻刻的和煤球外加火炉打交道,一身光鲜亮丽的服装,一抬脸蛋子,黑的,一撸袖子也是黑的。

更加要命的是,这一路上他们就不能坐着,不是蹲着就得跪着,要么跟个电线杆一样的杵着。

为嘛会这样呢?因为慈禧要求,整个车厢里边只能她自己坐着,别人没这资格。

就这工作环境,就这帮人满脸的不高兴。

就这档子事搁《御香缥缈录》里边有记载,而且很详细。

这还不算,慈禧还要求她上车的时候,要求这车里边没人,她上去之后,其他人才能上去。

您可以想象一把,这火车还冒着黑烟,炉子的火还旺着,车上却没有人。

够逗乐的!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要说封建王朝中哪个女人生活得最滋润,我想慈禧说自己排名第二没人敢去称第一吧。慈禧,大清王朝最后一位老佛爷,后宫执政近50载,吃住用行极其奢华,或许她的生活条件放到现在都没有几个人能够与她相比。慈禧不仅吃住极为奢华,而且玩过的高科技也不少,当时科技巅峰的电灯、电话、汽车、火车哪一个她慈禧没用过?今天要说的就是慈禧的火车。

命运多舛的铁路

铁路在中国的命运可谓是命运多舛,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买下了一小块地,修建了一条大约0.5公里的铁路作为展览使用,原本以为可以借此引起大清王朝的注意,向中国这个土地大国推广铁路,然而闭关锁国多年又号称地大物博的清王朝并不能接纳这种“奇技淫巧”,这条刚刚诞生的小铁路很快就被清政府以“见者诧骇,谣诼分起”为由给拆除了。

然而时代进步的趋势光凭借一个腐朽的晚清政府是不可能抵挡得住的,晚清政府中总有人能预见火车的优势,李鸿章就是其中一位。为了争取慈禧对铁路发展的支持,让人在西苑专门为慈禧修建了一条铁路,配备有御用专列,以供她游山玩水。

而我今天要说的专列,并不是这条西苑专列,而是1902年慈禧拜谒西陵的专列。

为皇室贵族而生的火车专列

1902年,慈禧突发奇想要乘坐火车前往奉天拜谒西陵,光绪皇帝就立刻下令为此新修建一条专属铁路,与此同时,袁世凯和盛怀宣也开始精心准备这辆专列。

这列火车共分为16节,特等厢三节,一节是光绪帝与皇后居住的,另一节是慈禧太后的专属车厢,剩下一节嘛,还是慈禧太后的,不过是专门拿来放太后的衣物的,这大概是最奢华的衣帽间了吧。而头等舱四节分给了王公大臣、太监总管李莲英等人,你以为占用火车最多的是慈禧?其实是慈禧的厨子们,御膳房占用了四节车厢,毕竟太后的伙食不能差,每顿饭得上百个菜呢。

这列专列之所以让后人津津乐道必然是有一定理由的,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观。这辆火车的年岁虽然老,但可不是我们早期所见的绿皮车,皇家的车必须得是黄色,车厢外面通体呈现金黄色,慈禧所在的车厢外用蓝色的油漆画了两条舞动的巨龙,火车头是杏黄色的龙旗,彰显大清天威。

再说火车里面,车厢地板上铺有地毯,采用黄绍绒,两侧雕龙画凤,车厢四壁装有木架,放慈禧的古玩珍宝,两侧车窗挂有绸缎窗帘,车厢里安装有电灯、电风扇、沙发等各种高级玩意儿。据说仅是专列内部的装饰就花了几十万两白银。可以说这辆火车是为贵族而生的。

火车上的荒唐事

慈禧何等人物,已经不能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了,她的规矩自然是不少的。

太后身边是不允许出现男子的,只能有太监,而开火车是一门技术,慈禧本想由太监学会这门技术来代替洋人,在众大臣的劝说下才放弃,但是依旧规定,司机必须身着太监服饰,而且不能有人在慈禧之前上车,所有人必须在慈禧上车下车时跪拜行礼,这倒是好办。

但是我们之前说过了,慈禧的地位极高,她坐着就决不允许有人也坐着,要么站着,要么蹲着或者跪着,太监侍女还好,那司机呢?这可真是难为司机了,当时的火车可不像现在一样全自动,需要三个司机共同操控,一个司机负责主驾驶,另一个司机原本应该坐在旁边观察路况,而在慈禧的规矩下,他只能选择站着操控,没事的时候就只能蹲在主驾驶旁边,剩下这个司机就更掺了,他既要替前两位司机顶班,又要负责通知最后一节车厢的人闸车。这就免不了在火车上跳上跳下的,为何,因为慈禧所在的车厢不允许他们经过。

慈禧的规矩除了对司机们极不友好以外,对火车也是极不尊重。火车开起来轰隆轰隆的又抖声音又大,哪怕是车上做了多层防抖措施也没用,毕竟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达不到现在高铁的效果,于是只能不断延缓火车的车速,原本这场奉天之行按照正常时速一晚上就可以到的,硬生生拖了三天,全程劳民伤财,花费了不少银两。这列豪华专列,慈禧太后也只使用了一次,果然财大气粗!

豪华专列的最后命运

大清灭亡以后,这列豪华无比的专列又重见天日,它成为了民国军阀张作霖的专列,而之前这辆专列上的物件也就全归张作霖所有了。

而一代枭雄张作霖的结局大家都熟知,他死于皇姑屯火车爆炸事件中。为什么日本人能够在众多节火车车厢中精准的定位张作霖所乘坐的车厢,这一切还得从我们今天讲的火车说起。慈禧的专列落入张作霖手中,要知道慈禧的火车与一般火车不同,通体呈现金黄色,远远看去像一条巨龙。张作霖见这车厢极为豪华,车厢内部环境舒适,非常适合他路上办公,于是就将这节醒目的车厢收入囊下,成为自己的专用车厢。

如此醒目的车厢,想让人不一眼发现都难,所以在众多的车厢中精准地选中张作霖乘坐的车厢也不算难事。

这节劳民伤财的豪华专列也在爆炸声中彻底报废,如今我们还能看到的只有这列专列中的火车头了,但通过火车头的装饰,也能想象出当年的慈禧乘坐专列的豪华程度。


雨霁视角


小雪历史微鉴: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这可是一个非常奢侈的“老佛爷”!你曾经想过有一天,在我们经常出差的火车上,来一次“沐浴”吗?一百多年前的慈禧太后就能做到,但是,现在的列车却没有这项服务,可见,慈禧太后有多奢侈了。

超过白银10万两,打造最奢华专属列车

慈禧太后的专属火车,名叫銮舆御车,是在1889年由比利时公司提供技术,清朝铁路总公司提供人员合作制造的。

你可能会问,当时的火车和古代的马车有什么区别,慈禧太后的顽固是出了名的,她会接受这种新的交通工具吗?

问题没有错,在起初,慈禧太后对这种“蒸汽机车”非常害怕,因为是蒸汽机车,需要刚开始就进行“牵引式启动”,轰隆巨响吓坏了咱们这位老佛爷,后来,列车进行了改进,才让慈禧太后的惧怕心里减轻了许多。

我们来看看这个“御车”到底有多奢华?老佛爷的专属车厢内,有洋人的沙发,也有电灯,还有电风扇,就连门铃在当时的时代竟然也有,恐怕就差一个电话机了。

这列专属列车并不是绿色,而是黄色

在清朝,黄色代表了皇权,平民百姓是不能用的,不然会招来杀身之祸。慈禧太后的这个专属列车,外观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在地上爬行的龙,非常亮眼,原因就是它的浑身被涂满了黄色。

我们平时看的列车,要么是白色,要么是黑色,或者绿色,而黄色,恐怕也只有这个慈禧太后才能做得到。

全车共有16个车厢,车窗两边窗帘为绸缎所制,车内设有议事室、休息室、养心厅、膳食厅、寝室、洗浴室、仆人房等,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明明就是一个移动的朝廷,是不是非常特别。

这辆车和现代火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在火车上洗澡,因为慈禧太后的身份,本来不想让会开火车的人开,但是最后也没有办法,也不了了之了。

满清结束以后,这个专属列车被张作霖改成了自己的御驾

张作霖是东北王,在慈禧太后驾崩以后,张作霖就把这个曾经的皇帝御驾当成了自己的东西,然后亲自做了改装。

张作霖把车上值钱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并且从火车上拆卸了下来,放入到了自己的口袋中,后来,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难,这个历经百年的銮舆御车最后再也无人问津。


小雪历史微鉴


慈禧太后的奢靡程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王中,可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她一生执掌大清近50年,吃住用行极尽奢华,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在慈禧60岁寿诞之际,光是她的各种首饰,就花去了黄金1万两,白银38万两。置办的无数套各种新衣服,更是用去了23万两白银。从颐和园到紫禁城,沿途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共花去白银240万两。根据史料记载,慈禧的整个60大寿,一共花费了近1000万两白银。

(慈禧画像)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水师的创建人李鸿章,曾数次向慈禧上奏,希望购置几艘新式战舰,以提高海军的战力。但慈禧却以“时艰款绌”为由,拒绝了李鸿章的请求。

如果把慈禧60大寿的花费用来购买战舰,那足足可以组建一支战力强悍的巡洋舰队。也不至于让当初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遭遇全军覆没的境地。也不会有西方列强攻入北京,慈禧狼狈西窜的结局。

慈禧除了上述这些令人咋舌的奢侈举动外,她还拥有过一列专用火车。那么,她的这列专车是什么样的呢?最后的下落又是怎样的呢?

慈禧的这列专车,和中国铁路一波三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1865年,一位英国商人在北京城外修建了一条0.5千米长的铁路,用于试行小火车。但不曾想,这个举动居然闹出了笑话。由于老百姓从来没见过火车,一时引发围观潮。火车巨大的声响和震动,让百姓恐慌。慈禧听闻后,以“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为由,下令拆除了这段铁路。

10年后,还是英国人偷偷地修建了一条10公里长的吴淞铁路。但由于在运营的过程中轧死了人,导致百姓群情激奋。慈禧下旨,用近30万两白银回收了这段铁路,然后又将它拆除了。

(李鸿章旧照)

与此同时,李鸿章为了解决开平矿务局的运煤需要,奏请慈禧修建唐胥铁路。不料遭到群臣反对,此事不了了之。几年后,在李鸿章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唐胥铁路最终还是在1881年贯通了。但可笑的是,清廷官员害怕火车运行的声音惊动了东陵里祖先的亡灵,下令用骡马牵引机车。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取得慈禧对修建铁路的大力支持,李鸿章想到了借正在扩建中的西苑三海工程,给慈禧修一条专门的西苑铁路,并给她配备一列专车。

西苑铁路很快在1888年建成,从法国定制的6节御用车厢和一台机车也到达了北京。当然了,为了讨好慈禧,不让她受到机车开动时的震动和声响的打扰,官员们采取了让太监们拽着黄蟠拖行的办法。“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又上演了一出滑稽可笑的闹剧。

当然了,李鸿章此举还是收到了回报。此后慈禧几乎每天都会饶有兴趣地乘坐火车,往返于仪銮殿和北海镜清斋之间,观赏沿路的风景,不再一味地抵制修建铁路了。

1902年,慈禧突然间提出了乘坐火车拜谒西陵的想法,光绪立即下令修建新易铁路,同时诏令袁世凯和盛怀宣精心准备老佛爷的“御用专列”。

(慈禧专列)

接到谕令的袁、盛两人颇费了一番心思,思考着如何将慈禧的专列装饰得极尽豪华。他们先用金黄的绒布将整个车声包裹,再在车内用白毡布做内衬,将车体里所有的座位和卧榻撤去,全部换上慈禧平时喜欢的花雕床,添置精美的锦缎被面和褥枕,方便老佛爷在路途中休息和吸食鸦片。

车厢内还到处布置着慈禧平时喜欢的各种玉器、名家书画和珍奇古玩。就连慈禧上厕所等细节,都设计得十分周到体贴。他们在床榻旁边设计了一扇暗门,“启之即如意桶”。为了防臭和如厕时发出声响,袁世凯可谓绞尽脑汁,他要求在“如意桶”底部铺设黄沙,再将水银倾入,“粪落水银中, 没入无迹。”在桶的外边,则装饰以宫廷里的锦缎绒罩,看起来就像一个绣墩子,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便桶。

一切准备就绪后,负责装饰的官员,恭请袁世凯和盛怀宣登车查验。两人十分满意,盛赞“满车陈设,浑如一体”。其后,李莲英进行最后的验收,他对烟床的设计击节叫好,认为袁、盛二人忠心可嘉。但也提出了一个改进意见,就是要考虑到老佛爷非常方便舒适地登车。

而后,袁世凯命人在月台与车厢之间,赶制了一座彩毯铺垫的雕花木桥。这样,只要老佛爷扶着木桥,就能毫不费力地登上列车。

1903年,新易铁路通车后,慈禧携光绪帝,登上了这列火车,前往西陵谒祭。面对这列装饰精美,金碧辉煌的专列,慈禧赞不绝口,对袁世凯的忠心大加赞扬。但她不知道的是,为了她这区区两天的行程,袁、盛两人足足筹备了半年之久,光是重新装饰这列“御用”专车,内务府就整整花去了200万两白银。

那么,这列史上最贵的专列,最后的下落是怎样的呢?

清王朝覆灭后,这列火车曾经作为民主革命先驱孙文的专车,后来又到了东北王张作霖的手里。在皇姑屯事件中,慈禧曾经的专列,被日本人炸得面目全非,成为了一堆废铁。


张生全精彩历史


在读书的时候有读过,为了国内改革,晚清重臣曾国藩等人特意为慈禧太后造了一条铁路,以争取太后的支持,希望能掌控住铁路这一经济命脉。

而对应这条“进贡铁路”的,就是一列只有车头的火车,慈禧第一次试坐火车时,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慈禧专列

对于当时的晚清保守派来说,火车这东西还是十分地新鲜,他们不相信这个不用人力的大铁头,只靠烧煤就能日行数百里。而且寿命还长,把咱大清的战马要好得多了。

不过在坐上去体验过的大臣们,基本都挑不出这座“大铁头”的刺:它只需要很少的人就能拉到数吨的货物,只需烧煤就可以了。而且还快,把马儿还快呢!可就是这样世界新兴的事物,在一些人的眼中却始终是奇技淫巧,不可多用。

慈禧本来对这火车是喜欢得紧,她第一次做火车就是去拜祭清朝祖先的陵墓,一来一回十分方便。结果就在一些人的唆摆下,慈禧也越看这火车越怪了,最后终于找到了“怪”的地方:原来是火车开动时那轰鸣声,不吉利,像怪物一样。

于是慈禧下令停止让火车头发出这样的叫声,不再用煤驱动,而是改成人力、驴力,手动拉动火车,到处游玩了。这让在场当晚众大臣们是目瞪口呆,想笑又不敢笑,快把肺都憋爆了。

当然这种做法也只持续了一段时间,毕竟“真香”定律是很难逃得过的,火车的便利和快速,使得慈禧也踩中了这定律。不但下令恢复用煤,更是专门为她制造了一台专列火车,供她满北京跑。

这列火车是慈禧和光绪出门时专用的,共有16节车厢,其中御膳房占了四节,慈禧独占了一节,慈禧的衣物一节,慈禧专轿一节,光绪和皇后一节,李莲英一节,女官一节,随行大臣一节,剩下五节就是跟随太监和车上各类服务人员和工人的了。

最后这列火车,由于清廷灭亡而被收入国有,由于处在北方而且造价昂贵,还有身份的象征,传说它成为了张作霖的专门列车,当年张作霖就是坐着它在皇姑屯遇袭的。这列慈禧专列,最后也在战火中成为了一堆废铁了。



一贰一橙


1900年慈禧被洋人吓得仓皇出逃的时候,那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可是当她起驾回鸾的时候,却是要多隆重有多隆重。

李鸿章为了让这位老佛爷能够尽快并安心地回京,拖着病体一路北上,和洋人软磨硬泡,后来签完了《辛丑条约》,他却又一口老血吐出来,然后便咽气了,愣是没能撑到老佛爷回京的那一天。

慈禧听说自己宠信了几十年的老伙计李鸿章病死了之后,倒是有一阵失落,落了几滴泪,然后便迅速收拾好心情慢悠悠踏上了回京之路。

为了让慈禧回京路上免受颠簸之苦,清政府的那一干高官要员们也顾不上刚刚签完的条约赔了多少钱,想尽办法地去讨慈禧的欢心。

这时候条约一签,洋人将京城还给了清政府,也没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皇帝,那她便仍然是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谁又能不讨好她呢?

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收到了光绪皇帝发过来的命令,让他赶紧着手准备两宫回鸾所用的御用火车。

光绪自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便已经彻底沦为了慈禧的阶下囚,没有半点话语权可言,所以这个命令虽然打着光绪的旗号,可谁都知道这是慈禧的意思。

慈禧此人最是贪于享受,逃亡路上如此辛苦,回京之时当然不能再那样“虐待”自己了。

袁世凯自然不敢怠慢,和袁世凯一同负责为慈禧准备火车的还有红顶商人盛宣怀,之所以让盛宣怀也一起负责这事,那当然是因为他有钱呀!

倘若当时李鸿章还活着的话,这等“好事”倒也轮不到袁世凯的头上,只可惜当时李合肥已死。

李合肥可真没少干讨好慈禧的事,拿火车这事来说,他早在1888年的时候便干过啦!

虽然说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被打上了深深的保守派、顽固派的烙印,可是对于那些先进有趣的“西洋玩意”,她却很有意思,李鸿章也正是摸准了她这点心思,所以才敢在1888年的时候说要给慈禧修一条从中南海的瀛秀园到北海的镜清斋的铁路,然后又从法国订购了一台机车和6辆客车,当时可把老佛爷给高兴坏了。

李鸿章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得慈禧的宠信,除了他能够帮助慈禧应付洋人之外,便在于他懂得如何讨慈禧的欢心了。

这也是李鸿章能够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并且节节高升的秘诀。

袁世凯是李鸿章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于李鸿章的那点手段当然也多少知道一些,所以他要想成为“第二个李鸿章”,当然也少不得要花点功夫来讨好慈禧。

所以,对于给慈禧准备火车这事,袁世凯尤为上心,怎么奢华怎么来。

袁世凯尤如此,盛宣怀便更不用说了,盛宣怀是亦商亦官的红顶商人,如果不讨好慈禧的话,胡雪岩的下场可是殷鉴不远。

袁、盛二人给慈禧准备的专列多达21节车厢,每节车厢无不是花费重金打造,内饰可谓是美轮美奂。

慈禧当时一踏上袁世凯和盛宣怀给她准备的专列上,便感受到了袁、盛二人的诚意,笑得合不拢嘴,这才是老佛爷该过的日子呀!

只不过呢,老佛爷毕竟也是个老妇人了,也很少出远门,所以也很少用得到这长达21节的专列。

后来她要去清西陵祭拜,不仅又花费巨资修了一条铁路,还重新从英国定制了一节花车,这个老太婆真要奢侈享受起来,可不管有钱没钱。

让人啼笑皆非的则是,当时迎接慈禧回鸾的乐队竟然吹奏起了法国国歌《马赛曲》。

慈禧虽然没用过多少次这列专车,但是清朝垮台了之后却开始发挥了它作为火车的作用,只是它最后的结局却很凄惨。

1912年,孙先生便是乘坐这两奢华的专列从上海“哐当哐当”地一路来到了南京,然后在南京宣誓就职。

慈禧恐怕做梦也没想到,她让人花费重金打造的专列最后竟然会落到昔日被她视为“乱党”、“叛逆”的人手中。

后来,这辆专列又落到了张作霖的手中,岂知竟成了张作霖的亡命之所,当他在1928年坐上火车返回奉天经过皇姑屯的时候,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扬起500公里高的黑烟,火车瞬间翻滚出铁轨,然后破裂。

当年为了哄慈禧开心而花费重金打造的那列火车,也就自此退出了所有人的视线。


流浪的侯爵


“这个李鸿章啊,只会用这些洋玩意儿来糊弄我,这些都是奇技淫巧。”慈禧虽然嘴上这样说,但是心里美滋滋的。这是1888年,李鸿章送给慈禧的生日礼物。


有火车,必须有铁路,为了这列小火车,这条全程1500米的铁路于1886年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两年完成。


这列火车,慈禧独占了一节,慈禧的衣物一节,慈禧专轿一节,光绪和皇后一节,李莲英一节,女官一节,随行大臣一节,做饭的地方四节,其它的就是工作人员专用,共十六节。



开始,慈禧坐火车很是自在。但随之问题来了,火车经常要鸣笛,且震动,让慈禧很闹心,于是就让几十个太监用红绸拉动火车行走。

但结果证明,不论是人拉车还是马拉车都不如原来的烧煤的小火车,于是就停止了折腾。



当然,还有其它问题:


谁开车的问题:但是没办法,太监不会开,只好洋人开,但前提是司机必须打扮成太监的模样。

谁先上车的问题:慈禧是老佛爷,自然希望自己先上车,最后达成协议:司机等人员事先准备好相关工作,然后下车,跪迎老佛爷上车,自己再上车。



谁坐谁站的问题: 包括司机在内,所有人都得站着。实在累了,就躺在地板上,能坐着的只有一人,是谁,大家能想到吧?

五个月后,清朝终于发布了第一条兴办铁路的诏令。此后,“津通”铁路等多条铁路相继开工,使我国的铁路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后来,清朝亡国,张作霖成了这列小火车的主人,但不幸的是,它陪着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一起灰飞烟灭,在战火中寿终正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