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推薦語:在中國,錢學森是名聲顯赫的愛國科學家,很多人都知道他當年的事蹟以及後來建立的豐功偉業。50年代中期,為了迴歸新中國的懷抱,他經歷了重重的困難,並在此後數十年的時間中,為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人物,就是他的侄子,錢永健。他身上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卻出生在美國,曾在2008年拿下諾貝爾獎,卻對世人坦誠的表明,自己並不是中國人。

少年聰慧,16歲拿下全國大獎

錢學森的大名,想必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如雷貫耳。他是"兩彈一星"的元勳,也是我國導彈領域的奠基人。1955年,他突破美國設下的重重阻礙,終於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新中國,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不過,當年選擇回國的科學家只是一小部分,很多都繼續留在美國生活,其中就包括本文主人公錢永健的父親。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資料顯示,他出生於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正是新中國剛剛創建不久。他的父親名為錢學榘,是錢學森的堂弟,曾考入當時的浙江大學讀書,在30年代中期選擇赴美留學。此後他就選擇定居美國,是當時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在波音公司擔任工程師。事實上,當年錢學榘家道中落沒錢讀書,還是錢學森的父親資助他讀完了大學。所以說,錢學森和這個堂弟關係十分親近。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所以,錢永健從小生長在美國,從血緣上論的確能被算作中國人,但從國籍上來說,的確是美國人無疑。因為家庭的薰陶,錢永健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天賦。資料記載,因為當時身體不太好,所以他很少從事體育活動,基本上都將時間耗在了做化學實驗當中。他的父母后來也發現的他與同齡人的不同,於是開始刻意培養他在化學領域的發展。


為了能夠讓兒子專心搞實驗,他的父親在家中,專門開闢了一間屋子。不過,後來因為一次操作不當,家裡的實驗室發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火災。為了安全著想,就將實驗室遷到了室外。不過,可能讓錢學榘也沒有想到的是,本來只是為了培養他的興趣愛好。但是在此後的歲月中,他的兒子在化學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併成為業界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


因為在一個化學項目中表現十分出色,他榮獲了全國一等獎,當時他年僅16歲

。這個獎項在當時十分出名,被譽為"少年諾貝爾獎",由此可見他當時的能力有多麼出眾。此後開始逐漸打響了自己的名號,並考上了哈佛大學從化學領域的研究。上個世紀70年代初,他從大學畢業,當時只有20歲,被很多人稱為"少年天才"。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頒諾貝爾獎,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事實上,錢永健還有一個哥哥錢永佑,在科學領域的名氣同樣不小,只不過國內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從兄弟兩個後來都取得不小成就也可以看到,這不僅僅是天賦的因素,更是因為父母和家庭對他們的影響很深。同時在中國,錢氏家族向來以重教育而聞名於世,看來錢學榘很完整的將這個優良傳統保留了下來。


在此後的化學領域中,錢永健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果也越來越突出。終於在2008年,因為卓越的貢獻,他被授予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消息傳來震動了中美兩國的科學界。在國內之所以震動,當然是因為錢永健的身份,他不僅是華裔學者,更是錢學森的堂侄,兩人在血緣關係上十分親近。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當時,很多中國人也為錢永健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高興,畢竟他是華裔。然而當時很多人搞錯了一點,華裔並不代表他是中國人,尤其是他們自己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2009年,錢永健來到香港,並獲得當地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在演講中他表示,自己不是中國科學家而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雖然自己的身體中流淌著中國血液,但血統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出身。

中國人不必執著於血統論

聽完錢永健這番演講,不少國人認為他數典忘祖,忘記了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其中現在來看,當時這部分真的有些玻璃心了,別人一番話就可以刺激到他們的敏感神經。其實,早在他獲獎之初,有媒體就這個問題採訪過他。錢永健當時就反駁稱,自己是美國國籍,自然是美國科學家,從來不是什麼中國人


其實他還是非常坦誠的,只不過一些話讓部分中國人心裡十分不舒服。儘管他有著中國人的面孔,甚至流著中國人的血脈。但是從50年代出生以來,他接受的就是美國式的教育和美國文化。所以說,對他自己而言,如果只能有一個國的話,那肯定是美國。這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更跟愛不愛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說: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之所以有華裔科學家在國際上拿了大獎,中國人也一起跟著高興,就是因為具有中國籍的公民,此前從來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直到2012年,莫言獲得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真正獲獎的中國人,才終於打破了這個"魔咒"。3年後,屠呦呦因為發現了青蒿素,而獲得了當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此中國科學也能夠拿到諾獎了。


總結:其實,在區分某一些群體時,並不一定要用血統論。在現代社會中,你出生於哪個國家、獲得了什麼國籍,才是最關鍵的。所以在日後面對華裔或者是華人時,請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別人就是中國人,這不僅會讓對方尷尬,也會讓我們難堪。說了這麼多,你還知道哪些知名的華裔科學家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歷史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我將與你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