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寒食節和清明節原本不是一個日子,正常來說,寒食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且寒食節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節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寒食節成為了清明節的別稱,吃寒涼食物也開始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同時清明之日不動煙火。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在春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是個惡毒的女人,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想方設法排擠獻公其他的兒子。首先她設計陷害應該繼晉國國君位的太子申生,申生最後被逼自殺。申生的兩個弟弟重耳和夷吾意識到驪姬也一定不會放過自己,於是為了躲避禍害,便同時流亡出走,分別去往不同的國度。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重耳流亡

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各種屈辱,嚐盡人間冷暖。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尋出路去了,最後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如狐偃、趙衰、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一直追隨著他,其中還有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流亡路上餓暈了過去。他一直想吃肉,可週圍都是荒郊野嶺,哪裡有肉?介子推這時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拌上一些野菜,然後就送給重耳吃。重耳看到後如狼似虎的就都給吃了,當他問道哪裡來的肉時,介子推沉默不語,隨即發出慘烈的叫聲,重耳的其他隨從發現他的腿上流著鮮血,於是走上前撩開了介子推的褲腿,才發現他的腿上少了一大塊肉,他的叫聲是因為疼痛難忍所致。重耳知道真相後,失聲痛哭,發誓說,有朝一日如果能做君主,一定好好報答介子推。畢竟在一個人危難落魄的時候,幫助自己的人才最讓人銘記和感動。十九年後,重耳真的回國做了君主,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介子推割肉救主

晉文公執政後,開始對那些曾與他同甘共苦、榮辱與共的臣子大加封賞,但這次,他唯獨忘記了封賞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曾經的那段往事,感覺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都堅持不肯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大火起時煙燻很重,難以忍受,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覺得該方法可行,於是下令舉火燒山,誰承想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直到大火熄滅,也不見介子推出來。後來他們走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其間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晉文公含淚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也就是紀念介子推的山,然後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並告誡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

介子推在晉文公流亡時曾割股啖君,一代忠臣為何最終被放火燒死?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最終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並沒有像齊桓公那樣,人死國衰,而是留下了百餘年的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