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芝麻从刚出生那会儿,我就了解到了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的概念。当时真是闻风丧胆。如果孩子天天跟我对着干,什么都说“不要!”,还动不动因为破坏了他莫名其妙的秩序而大哭,我岂不是每天都很崩溃?!

来几个网上很火的图,大家感受一下~

「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但是今天我要用实战经验告诉大家,提前养成三个育儿思维,并帮助宝宝养成三个好习惯,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这篇文章很长,但是干货满满,都是实战得出来的真知。如果你现在没那么多时间看,记得先收藏哟,以后搜索关键词 terrible two。

今天的重点分为三个部分:

1. 定义问题:Terrible Two 为什么可怕?

2. 家长要建立三个养育思维:平等尊重,允许孩子自己做,询问孩子的选择;

3. 帮助孩子建立三个好习惯:耐心、规律、愿意沟通。

定义问题:Terrible Two 为什么可怕?

2岁的孩子一般被形容为进入叛逆期和秩序期,这两个时期的表现通常为“不听话”/“一秒崩溃”/“与大人对着干”。所以被形容为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

。 如果2岁的阶段我们大人应对的不得当,那还有Horrible Three(恐怖的三岁)和Unbearable Four(不可忍受的四岁)呢!像我家邻居有个小孩,有那么半年,每晚睡觉的时候都要声嘶力竭哭上半小时,想想也真是心疼他们一家人。

那么叛逆期和秩序期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叛逆期并不是一个精准的描述,它是大人的主观描述,因为孩子表现得更不听话,所以笼统地形容为叛逆。然而这种大人视角的定义,并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我们应该换个视角,从孩子成长的必经历程来看,2岁的孩子正在经历着几个敏感期——秩序、自我意识、审美、模仿、细小事物、分享成长。 就好像3个月的孩子都喜欢吃手,吃各种东西,那是口的敏感期, 7、8个月的孩子特别喜欢扔东西,那是空间的敏感期一样。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

2岁孩子的敏感期不再与身体相关,而是与他开始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自己和与他人关系的理解相关。 当孩子在发展自我时,违背了家长的意愿,并且“屡教不改”时,家长会感觉到挑战,心烦,挫败,愤怒,容易爆发。

让我列举几个芝麻典型的敏感期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实战养育」提前做好6个对策,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

看到了吗?当芝麻出现很多违背了我意愿的行为时,我也会烦躁,生气,不高兴。这些负面的感受再正常不过了,但你跟他讲道理,吼叫,打骂,争执是没有用的。小孩子是感性使然,他有了一个欲望,直接就想实现它,可不管家长累不累,天气好不好,事情可逆与否,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所以,应对2岁敏感期时的冲突问题,关键在于:

1. 家长要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当你理解了他的动机后,就会想出比“吼叫”、“争执”更好的解决办法。

2. 设立平等尊重、符合情景需要的规则,并遵守。

家长要建立三个养育思维

2.1 平等尊重

尊重孩子的概念,可能并不新鲜。当代很多科学育儿书籍,都告诉我们要尊重孩子,满足他的需求,给他安全感。

在我看来,尊重孩子,

意味着,你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并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引领他向对的方向前进;

意味着,当你被“小淘气包”激怒时,你有办法恢复理性,并且平和地与他处理问题;

意味着,你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观察他,有能力猜测他行为背后的动机。

如果想做到尊重孩子,一个家长的育儿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高质量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然而,我逐渐发现一个问题——在我们尊重孩子,生怕哪里让他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我们是否同时尊重了自己的感受?

我很喜欢正面管教里提出的平等尊重。我会尊重孩子,但是我也要尊重我自己。 没错,是我尊重我自己,不是让孩子尊重我。 因为小孩子的行为是不可控的,甚至没法理解什么是尊重。所以关键不在于让孩子做出什么尊重我的行为,而是当孩子发生不尊重我的行为时,我选择怎样尊重自己。

【实战记录】

芝麻有时喜欢打人,用手打算轻的,用球打算不痛的。有一次姥姥说他喜欢拿棍子打人,姥姥一看着他拿棍子得时刻正面对着他,怕他从后面给姥姥来一下,打晕了咋整。

我们尝试过说教、还手(期望让他感受被打的感觉)、忍受、握住他的手、没收他的作案工具。然而以上行为通常并不起作用,甚至有时候芝麻还会觉得我们在跟他玩,变本加厉地打过来,最后以家长施以强硬措施,孩子哭闹告终。其实我们并没有做到尊重孩子,也没有做到尊重自己。

最近看了正面管教,我学会了一招 —— 平静地告诉他,“妈妈不喜欢被打。如果你打妈妈,妈妈就不跟你玩了。” 然后我就回到自己屋里,关上门,呆半分钟,哪怕他哭闹,也先不要管。

有一次,等我出来的时候,芝麻抱着球,讪笑着“不拿球打妈妈,不打妈妈”。我就抱着他,回去接着玩。奶奶告诉我,他刚才在门口,还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

你以为芝麻从此以后就不打我了吗?怎么可能!他可是2岁的、没有理智的小家伙呀。当天晚饭时,他又拿勺子要打我,我及时躲开了,离开了座位。等我再坐回去,他就摸摸我,不再打我了。

最后再强调一遍, 平等尊重,要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别指望孩子不调皮捣蛋,尊重自己的秘诀在于自己的选择。

2.2 允许自己做

【实战记录】

芝麻7、8个月大时,开始发展自我意识,那时候可能就会抢喂辅食的勺子,想自己来;

11个月左右拼命地站起来想要自己走;

13个月左右想要自己端着水杯喝水;

14个月会自己挑衣服穿(一定要穿红色的);

16个月自己用勺子和手吃饭;

19个月能跳起来和从台阶蹦下去;

21个月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

24个月在妈妈鼓励下独立穿上了裤子和袜子,上周还学会了漱口。

芝麻自己做了一件事,比如拧开了瓶盖,穿上了袜子,或者从15cm高的台阶平稳地蹦到了地上,总要美滋滋地来一句“棒”,“宝宝厉害”。

也许每个宝宝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但大的规律是不变的——宝宝想要发展自己的能力,当他意识到自己又有新技能时,会感慨自己的厉害,自信心爆棚

2岁左右的孩子更是到了一个什么都想自己尝试的阶段,宝宝给大家分碗筷,宝宝给别人盛菜舀汤,宝宝来收拾碗筷,宝宝来打鸡蛋,宝宝自己选衣服,宝宝给妈妈吹头发,宝宝来按电梯,宝宝自己扣安全座椅的扣子。

在宝宝的世界中,他是无所不能的,他那么渴望发展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力量。所以当他发展能力的想法,遭到大人阻碍时,就会抗议、哭闹。

我们应对成长敏感期的法则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他自己做,允许犯错;不可逆的伤害坚决不能做(比如玩火/刀/奔向海水深处);可恢复的小伤害允许他尝试(比如着急吃烫的食物,被烫过几次后,每次吃之前都会确认下烫不烫)。

2.3 询问孩子的选择

2岁的宝贝正处于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你不知道他内在的秩序和审美是什么,如果贸然行动,可能会导致一秒崩溃。说实在的,这个期间,大人确实会感到很麻烦。不过习惯询问孩子的选择,并尊重他时,其实大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实战记录】

芝麻的秩序期第一天出现是在18个月的时候。他脱下新雨靴,归位以后,又拿起来穿了一遍,脱下来再归位,再拿下来穿。那一刻,我意识到,他的归位并不是动作的结束,而是重新开始。

“以后我得加强倾听,观察你的目的,多询问确认。同时得多解释给你,我们坚持的规则, 和你崩溃的原因。”

——我的养育日记 2019年6月4日

此刻是12月1日,在历练了半年后,芝麻正式迎来2岁之际,我已经能够很轻松地通过观察,解读出他的秩序,他的情绪,他的动机了。

我也形成了凡事多问问芝麻意见的习惯,从他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看什么书,到周末要不要出去玩,去哪里玩,妈妈什么时候会出门,都会跟他沟通。

在他偶尔一秒崩溃时,基本也可以沟通清楚。 当然,这离不开芝麻的耐心和愿意沟通。芝麻的好习惯,我们在第三个部分会讲到。

另外一个小技巧是,给两种选择。 有时候孩子就是不配合我们,比如冬天不想穿袜子,不让妈妈去上班,生病了不吃药。这不属于破坏了他的秩序或者审美,单纯就是我们需要他做出 他并不想参与的事情。 给两种选择,会是一个好办法。

【实战记录】

当芝麻每天早上都不想穿袜子时,但是穿袜子是冬天室内的情景需要。

我会平静地坚持,一定要穿袜子。

你想妈妈穿,还是奶奶穿?

或者你想先穿左脚,还是先穿右脚?

当他哭闹一阵,发现我还在坚持时,他会给自己一个台阶,做出一个选择,或者提出第三个选择,宝宝自己穿之类的。

总结一下,当我们发现孩子开始进入秩序期以后,就要开始多询问孩子的意见。当孩子不配合当下情景需要时,给他两种选择。

帮助孩子建立三个好习惯

  •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想要什么,立马就要,不然就一秒崩溃;
  • 如果你不希望因为收拾玩具/刷牙/不多看动画片/好好吃饭/早点睡觉,每天都鸡飞狗跳一遍;
  • 如果你不希望跟孩子有冲突时,他不愿意听你说话,也不愿意跟你表达想法,导致你没法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的话;

你就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耐心、规律的生活习惯、愿意沟通的态度和沟通的能力。这些好习惯,绝对是克服Terrible two不可或缺的法宝。

3.1 耐心

樊登有一次跟他因为等待而哭闹的儿子讲耐心,“儿子,耐心的意思就是在你没得到想要的东西前,可以不哭不闹。” 我还问过S先生,给孩子讲这种道理有用吗?S先生说可能太小了没用,樊登家儿子好像都读小学了,应该还是能听懂点道理的。

不过耐心这种概念,对2岁的孩子,总归是太抽象了。我把它翻译成孩子能理解的,就是学会等待和被拒绝。

其实想帮助孩子理解被拒绝,是非常容易的。只要我们平时能够坚守规则,任凭他哭闹到要断气,甚至哭得咳嗽和呕吐。这些规则不是仅凭大人意愿设立的,而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利益。比如看手机不能超过3分钟,每次看动画片不能超过15分钟,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不听歌,睡前只读3本书或者5本书(太多容易兴奋地睡不着),一天只能吃一袋海苔等等。

那怎么帮孩子理解等待呢?有时他需要我过去,可我正在忙手里的事,怎么办? 我有两个小窍门。

第一个,等待词。从孩子满月开始,就可以在他想要喝奶或者拥抱前,给他数10-20个数。这是我从一个早教课学来的。这10-20个数,俗称等待词。我们也可以把等待词换成三字经或者数家人。等待词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需要意识到,当他要一个东西时,要等上一会儿。

【实战记录】

这个法宝太好用了。芝麻小的时候,哭闹着要吃奶,我们只要一数数,多数时他会安静下来,看着我们的嘴巴。

现在芝麻会自己数到10了,还会反过来帮我们数。他只要一开始等妈妈,就数数。搞得我有时候还很紧张呢。

第二个,沙漏。 我家的沙漏上面有1min,3min,5min的时间,每个时间的沙有不同的颜色。

【实战记录】

上周日我翻出了沉睡已久的沙漏,给芝麻讲了讲用法,然后告诉他,以后要给他计时,或者他需要给我计时的时候,就用沙漏。

周日,他练习漱口(他这两天痴迷漱口),我问他,咱们玩1分钟,还是3分钟?他选3分钟。

我说,好,那你看这个绿色的沙漏,如果沙子漏光了,时间就到了。

等时间到了,我就示意他。他抢着又玩了两下,我拿走水杯,他也平静地接受了。

等待词是从满月就可以开始用了,这个习惯坚持2年,在不同阶段都能够发挥作用。沙漏适合2岁以后的孩子,太小的话估计搞不懂。

孩子学会被拒绝和等待以后,他就会习惯,知道有时候哭是不管用的,爸妈该拒绝的时候还是会拒绝他。时间长了,他就不会尝试用持续哭闹来让你妥协。偶尔哭几嗓子还是会有的。

在我家,当爸爸不让芝麻玩手机的时候,芝麻能很快还给爸爸。因为他知道爸爸说不的时候,是行动上的不,不是嘴上的不。虽然有时候他也会哭闹不还,但基本上数数不超过5下,就乖乖交出来了。

3.2 规律的生活习惯

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秩序期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不仅有内在的秩序,也需要有精确稳定的环境,能够预测下一步他该做什么。

【实战记录】

我们很注重从一开始培养芝麻的好习惯:

坐车要做安全座椅,出生开始,一直都有;

早晚爸爸妈妈给刷牙,18个月开始,4天养成;

吃饭,玩颜料都要穿罩衣,6个月吃辅食开始;

手脏了要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6个月开始;(不过现在芝麻感觉略微有点洁癖,手上一点不干净都得洗。。。)

玩完玩具收起来,18个月开始,23个月养成习惯(收玩具的习惯真难养成);

小猪佩奇一次最多看3集,工作日早晚各一次,周末最多3次。2岁开始,3天养成。

每当生活中需要引入新的步骤时,我们就会对这个步骤设置一个好的开始。

比如芝麻1岁半以后,我们会给每晚睡前看2集动画儿歌;2岁以后,每次最多看3集小猪佩奇。最开始,芝麻会一直吵着看,但只要把前几天坚持过去,后面他自己就形成了习惯,看了2-3集小猪佩奇,自己关电视。

《实用程序育儿法》的作者特雷西的奶奶告诉她:“从一开始就要认真”。

我从这句话上受益匪浅。

一个有规律的孩子,真的会省很多心呢。

3.3 愿意沟通的态度和沟通的能力

高质量的有效陪伴是打开孩子愿意沟通的钥匙。 这里的高质量陪伴,不止是说玩游戏,读绘本。也要包含教孩子处理冲突和情绪,帮助他学会理解自己的感受,表达想法和情绪。

沟通是双向的,并不是父母让孩子听话这么简单,它分成倾听和表达两种技能。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习得这两种技能。 这四种技能一般的发生顺序是这样的: 父母能倾听→孩子会表达→孩子愿倾听→父母再表达。

表达一般难不倒父母,帮助孩子学会表达也很简单,积累语言就可以了。多跟他说话,讲绘本,玩一些有助于理解情绪和生活常用表达的游戏,逐渐培养他2岁左右的时候,可以说出自己大部分的想法。

然而要想让孩子听, 父母一定要先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

千万不要以为2岁的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丰富了。我们日常说的大部分话,包括当着他的面说他的优点/缺点,他都听得懂,甚至还会不好意思呢!

2岁左右的孩子,正是道德意识萌发的阶段。学龄前的道德意识是以大人为中心的。孩子可以分辨清楚大人认为“好”和“不好”的事情。当他做了“不好”的事情时,还会萌发羞耻感,通常会表现为不说话,或者岔开话题。

而这种表现,也成为父母与孩子沟通中的难点,你问他什么,他要么不说,要么一直哭。然后父母也很崩溃,接下来一场大战就要拉开序幕。

【实战记录】

这周芝麻发烧难受,有一天一直哼哼唧唧的,奶奶扛不住就给看了20几分钟的芝麻自己的视频。平时我们家最多看3分钟手机。那晚我回来,奶奶描述了这个情况。

我乐呵呵地问芝麻,“听说你今天看了好久的手机啊!” 芝麻不作声,转头又让我看球球。

我重复了2次,他都不正面回答我。我就问他:“你怎么不回答妈妈呢?你是怕妈妈骂吗?”

他立马点头:“xi(是)!”

哎呀,当时我这心里这个震惊。这么点小孩居然怕被骂!我平时从来不会吼他,凶他,只是唠叨点嘛。这也能算骂么?

可是转念一想,哪怕我是平静地说他哪里做的不对,人家也会不爱听,不想听啊!人家小屁孩已经有了羞耻感,也有面子,也不想被说,也需要给个台阶下哟~

于是我只能平静地跟他解释,“妈妈不是骂你呀。只是从你健康考虑,希望保护你的眼睛,balabala。你看你还不好意思告诉妈妈,说明你也知道不能多看手机,只是宝宝今天没忍住嘛,没关系的,以后我们少看一些好嘛。”

我估计他听不懂我前面说的保护眼睛的道理,不过芝麻倒是听的认真,还答应了我以后少看,没跟我扯东扯西的。

在这个例子中,大家看到,刚开始我在问询他事实的时候,他并不愿意跟我沟通的。转折点在于,我猜到了他的担忧,认可了他害怕和不好意思的情绪。 于是他才愿意听我的解释和想法,也能正面回应我。我都很惊喜,怎么就猜中了他“怕被骂”呢!自从我发现了他的羞耻心,好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

说回来,父母要如何学会倾听宝宝们的内心戏呢?

答案回到第一个育儿思维——尊重孩子。

意味着,你得去学习孩子的成长规律,那些典型的行为特征代表着什么;

意味着,当你被“小淘气包”激怒时,你有办法恢复理性,并且平和地与他处理问题;

意味着,你有足够的时间陪伴他,观察他,有能力猜测他行为背后的动机。

最近我每天都会跟芝麻说几句话,括弧是芝麻一般的回应:

  • 我们聊聊天好不好?(好)
  • 宝宝今天开心嘛?(开心)
  • 刚才看到妈妈回来了,宝宝好开心,好高兴,好快乐呀!(嗯)
  • 宝宝很想念妈妈/爸爸啊 (想妈妈/爸爸),妈妈也很想念宝宝呢 (傻笑)
  • 你很喜欢小猪佩奇呢!(喜欢,小猪,佩奇!)
  • 妈妈爱你!爸爸也爱你!(没反应)

我希望他能够听到我的想法和感受,并让他感觉到,我在乎他的想法和感受。平时就养成沟通的习惯,遇到冲突时,也会更好沟通的。

结语

如果非要我给芝麻的2岁打个分,我觉得可以到80分!

没有一个孩子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家长是完美的。 我们得降低对2岁孩子的期望,千万别以为他能听懂话,就能做对事。

孩子还是一颗生长中的小树苗。自由探索,以及向着太阳生长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任务,不是当他自由探索长歪时,使劲打压他, 而是始终要让他看到太阳的方向。

提前养成三个育儿思维+三个好习惯,Terrible Two可以一点都不可怕!加油吧,爸妈同伴们,一起向着太阳的方向,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