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池塘中耗氧最大的,您知嗎?

不是魚!大家忽視了這······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每年隨著養殖週期的進行和餌料的投餵,殘餌和糞便不斷地沉積到池塘底部,很容易造成池塘底部的氧債的不斷積累,也會導致底質惡化,造成病原菌滋生導致養殖動物患病。

養殖水體溶氧的作用和意義不可謂不大,可是,我們講增氧,通常的措施是增加表層或中上層溶氧,而對底層增氧關注比較少,其實,底層溶氧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增氧方法上應當加以重視。

池塘中耗氧最大的,您知嗎?不是魚!大家忽視了這······

一、水底溶氧情況

水體溶氧來源主要有兩方面:

1、光合作用產氧,約佔溶氧總來源的90%。

有資料顯示,浮游生物分佈在水體表層,水面下1.2米以上,超出這個範圍,光合作用極弱,幾乎沒有溶氧產生。水體溶氧的補償深度=透明度x 1.5,水體表層40釐米內溶氧為過飽和狀態,100釐米以下,溶氧低於2.0毫克/升。

養殖水體表層溶氧較高,底層溶氧極低,而底層溶氧消耗量及需求量卻很大,這是養殖水體的突出矛盾。

2、空氣融入水體,包括換水增氧、人工機械增氧和風力自然增氧等,約佔溶氧總來源的10%。

二、水底生態需要足夠的溶氧

水體底層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大,佔養殖水體總耗氧量的40%,而正常生長條件下,魚及其他水生生物耗氧只佔12%。

1、水底高溶氧能降低飼料係數

許多魚類習慣水底攝食,有資料顯示:當溶氧為1.6毫克/升時,魚攝食減少,飼料係數比溶氧為2.24毫克/升時高一倍。如果水底溶氧極低,魚類不攝食,沉底飼料不被利用,飼料係數升高。溶氧影響消化率,溶氧高消化率高,相應飼料係數降低。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2、水底溶氧高促進物質快循環

水體底層含有大量的死亡藻類、浮游動物屍體以及殘餌、糞便等,有氧條件下,能加速它們的氧化分解,促進水體有機物質循環。同時,高溶氧還是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的催化劑。在養殖中後期,調節水質,使用微生態製劑如EM菌、芽胞桿菌、硝化細菌等,理論上講,這些有益菌種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分解水體大分子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但為什麼有時候效果不好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有益菌需要在有氧的條件下發揮作用,池底溶氧太低,不但活菌製劑發揮不了作用,而且還會造成或者加劇魚的缺氧,甚至死亡,所以,養殖水體充足的溶氧是推動和加速物質循環的前提。

3、高溶氧的水底能抵禦不良氣候的影響

抵禦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突襲,需要無害化的水底,就算遭遇自然災害襲擊,也不會因水底理化因子急劇變化而形成強烈的應激反應,那是因為水底經常性高溶氧的作用。

4、水底高溶氧能使有害物質無害化

底質的變化是導致水質變化的條件,良好的底質條件是水質穩定的基礎,所以改水必先改底,而改良底質最好的途徑之一是增加底層溶氧量。

底層豐富的溶氧加速有害物質無害化——使氨氮下降、硫化氫消除、酸鹼度穩定、化學耗氧量下降。有資料顯示,將1000克氨氧化成硝酸鹽需要消耗4570克氧,在水體溶氧低於3毫克/升時,硝化反應受阻,而低溶氧常常處於水體中下層,同時,溶氧下降導致二氧化碳(CO2)量上升,結果使pH下降,對魚也非常不利。

三、養殖水體底層增氧技術

養殖水底增氧主要依靠人工增氧,料臺附近或投料區是加強底層增氧的重點區域,高溫季節或養殖旺季是底層強化增氧最關鍵的時候,強化底層增氧的主要方式方法概括如下: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1、底層預埋管道

利用空氣壓縮機充氣增氧。原理同觀賞魚水族箱一樣,把空氣壓入水底,通過預埋管道從底層增氧。此方式適合全天候採用,每15畝水面,可以在水底預埋10組管道,每組管道長20米。

2、把表層高溶氧水交換到水底

可採用三種方式:

①抽表層高溶氧水向水底輸送。此方式可以在池內進行,也可以在池與池之間進行,宜選擇在晴天11—15時進行。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②葉輪式增氧機,把表層溶氧交換到水底,向底部增氧。

③抽底層低溶氧水向空中或表層噴灑(也稱射流式增氧),促進上下水體交換,此方式適宜在晴天白天進行。

④湧浪機。如果用藥品改底,也只是在短時間內改善水體環境,根本解決辦法還是需要機械來改底。因此,湧浪機成為了我們養殖戶朋友必不可少的機械。主要功能是攪水改底,在水面形成波浪,它最強大的功能是利用浮體葉輪葉片推水和提水並共振造浪向四周擴散,均衡上下層水體溶氧和溫度,促進水生浮游植物和藻類的生長,增強池塘藻類光合作用來增氧。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湧浪機在其浮體葉輪旋轉作用下,推出波浪向四周湧去,隨著沿水面徑向流速的加快將湧浪機旋轉中心部分的流體壓力降低,造成底層水流上升的旋流,構成一個大範圍的立體螺旋式循環水流,從而有利於把汙物集中在湧浪機的垂直下方,在HDPE防滲膜敷設的高位池中,就可以把汙物通過集汙罩和排汙口有效排出。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以上四種方式不宜在光合作用弱或無光合作用的時段進行,因為上層溶氧降低後如得不到補充會導致整個水體缺氧甚至“泛塘”。

3.直接向水底施用增氧劑如過氧化鈣、過氧化氫等,嚴重缺氧浮頭時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底層增氧固然重要,但也要適度,因為水體底層還要考慮菌相平衡,如果好氧菌過度繁殖,厭氧菌就會受到抑制,水體微生物失衡,魚的免疫力會降低。如果控制底層溶氧達到3-3.5毫克/升,或者一天中只有3小時左右底層溶氧低於2.5毫克/升也屬正常。

在養殖生態系統中,底層溶氧和中上層溶氧同樣重要。有些人雖然在水質改良上投入不少,可是還會出現底質惡臭以及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含量居高不下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忽視了底層溶氧狀況特別是水深在2.0米以下的養殖水體。目前,魚蝦苗種繁育普遍採用了底層增氧技術-微孔增氧裝置,其實,大塘養殖、魚蝦養成的水更深、生物量更大、耗氧更多、生態環境更復雜,更應該推廣立體增氧技術。

在魚蝦生長旺季,採用上、中、下立體增氧措施,並配合使用底質改良劑和微生態製劑,使養殖水體各水層有足夠的溶氧來維持物質和能量循環,

是保持水質穩定、加快魚蝦生長、實現高產高效的重要管理措施。

增氧機“三開兩不開”?

到底是什麼時候開,您知道嗎?

增氧機是我們魚塘必備的機械了。有了增氧機,產量確實能夠明顯提升。但是長期開起來,魚蝦確實是舒服了,但是電費受不了。那怎麼又能養好魚,又能節約電費呢?根據很多養殖戶多年經驗總結的增氧機“三開兩不開”,到底是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關?又是為什麼?

所謂“三開”指的是晴天中午開機,陰天早晨開,雨天半夜就開機。所謂“兩不開”,指的是“晴天傍晚不開”和“陰雨天中午不開”。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1、晴天中午開機:夏秋炎熱天,利用增氧機的攪水作用,可打破池塘溶氧在垂直分佈上的不均勻,使上下池水對流,把上層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大量過飽和氧攪入底層,促使底層有機質分解,以減輕或防止翌日清晨魚浮頭的發生。一般宜在中午1~3時開機較好。

2、陰天次日清晨開機:陰天池塘上層光照強度差,浮游植物產氧量少,池水溶氧不高,而耗氧因子相對增加。到了次日清晨,溶氧供應不足,這時開機能充分發揮增氧機的曝氣和增氧功能,加速水中耗氧氣體的散逸並直接增氧,避免池水出現溶氧低峰值。開機時間大約掌握在清晨3~5時,一般開機到日出。

3、連綿陰雨天半夜開機:連綿陰雨,不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而且風力小,氣壓低,耗氧大,池魚往往半夜就浮頭。半夜開機,能增加溶氧緩解浮頭,此時開機後一直持續到日出。另外,如水肥魚多等原因可能會造成池魚嚴重浮頭時,要提早在浮頭之前開機,以防止“泛塘”死魚事故的發生。

養魚先養水,養水先改底!增“底氧”,就是增產

4、一般傍晚不開機通常情況下:傍晚時段池塘水溶氧還不至於緊張,一般不需開機。若傍晚開機,不僅作用不大,反而會使池塘上下水層提早對流,提前垂直混合,增加耗氧水層,形成氧債,以至黎明時分水中溶氧量達最低峰,極易引起魚類浮頭,因而傍晚不宜開機。

5、陰雨天中午不開機

:因為陰雨天光線不足,池水熱成層不明顯,加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較弱,表水層溶氧量也未過飽和,此時開機,不但不能增強下層水的溶氧,而且降低了上層浮游植物的造氧功能,增加了池塘的耗氧水層,加速了下層的耗氧速度,極易引起魚類浮頭。因而中午開機攪水沒有積極意義。

除了“三開兩不開”之外,增氧機還要注意炎熱天開機時間長,涼爽天開機時間短。半夜開機時間長,中午開機時間短。風小開機時間長,風大開機時間短。池塘施肥量大,開機時間長,池塘施肥少,開機時間短。此外還與池塘裡放養魚類的密度、載魚量,有密切關係,應該根據池塘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頻繁開關增氧機,費時費力

開關磨損快了還增加意外漏電風險

“塘管家”增氧機管理助手

幫您輕鬆控制增氧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