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最近看了一部 2009年榮獲奧斯卡金獎的電影《弱點》。

這部電影,講述了白人富裕家庭收養一個因母親吸毒,喪失撫養能力的黑人學生,並幫助他成長為一名橄欖球能手,進入優秀大學的故事,“可圈可點“的地方有很多。

既有讚歎:陶西一家改變黑人邁克命運的;

也有討論:具備怎樣條件的家庭,才具備成功收養的能力的。

誠然,邁克的成功,離不開:

陶西太太的大愛與體貼;

陶西先生的包容與支持;

SJ(陶西家小兒子)的開朗與友好;

柯林斯(陶西家大女兒)的欣賞與鼓勵

……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然而,整部電影給到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弱點》本身!


弱點(原名:The Blind Side)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邁克身材魁梧,力大無比,十分適合做橄欖球隊中的“左邊鋒”去保護“四分衛”。

然而,在剛開始的訓練中,邁克並沒有因為身材特點而佔據優勢,反而在場上唯唯諾諾、節節敗退,讓人匪夷所思。

教練對著他一再地教導、甚至是怒吼。

大邁克雖然點頭答應,一上場卻依舊如此。

差一點,教練就要對他失去了信心。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然而,陶西太太僅花了1分鐘,便扭轉了局面,讓大邁克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潛力,讓橄欖球隊獲得了成功!


陶西太太究竟說了什麼呢?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球隊就是你的家,

你得從那些傢伙手中保護你的隊友!

陶西太太細緻入微。


她從學校的性格測試中發現,大邁克的“保護”一項得分為98分

她發現邁克雖然身材魁梧,卻 愛護弱小、與人為善

她發現邁克曾經好幾次不被收養家庭接納的經歷,讓【愛和歸屬感】成為邁克最為重視、最為迫切的心理需要

是啊!

一個人對愛的渴求、對於歸屬感的渴求,是多麼的強烈!以至於能夠激發出隱藏在身體裡的無限潛能!

對【愛和歸屬感】的渴求:

既然可以成為邁克不敢攻擊敵方隊友的“弱點”;

同樣可以讓它成為激勵邁克,奮力分離保護隊友的 動力與優勢!


壹:

瞭解孩子

成就孩子的第一步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與眾不同的特點。

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文靜;

有的孩子擅長體育,有的孩子擅長音樂;

有的孩子喜歡與人交往,有的孩子喜歡一個人鑽研;

……

盲目跟風,別人學的,我家也要學,無視孩子的興趣與自身特點,不僅無法幫助孩子成功,反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傷害到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就好像那個橄欖球隊的教練一樣。

家長越來越累,孩子越來越迷茫,越來越痛苦!


貳:

愛和歸屬感

每個孩子心底裡的渴望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顯示:

不僅僅是邁克,其實對於所有人(特別是幼小的孩子)來說,【愛和歸屬感】是僅次於生理需要(吃飯、睡覺)之後,最為迫切的心理需要。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想要探索與獲得【愛和歸屬感】。

小的時候,尋求來自父母的愛和歸屬感;

大了以後,尋求來自班集體、團隊、部門、公司的愛和歸屬感。

【愛和歸屬感】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力量,並義無反顧地發揮潛能、勇往直前!

想要讓孩子願意聽我們說話。

與其一次又一次地絞盡腦汁、抱怨連連地購買一堆又一堆的玩具,不如 握著孩子的手,無比真誠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說一句:孩子,無論怎樣,爸爸/媽媽都永遠愛你!


叄:

欲速則不達

孩子的養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有焦慮感。

類似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新媒體文章,更是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特長培養、升學等等問題,推上了焦慮的頂峰。

然而,人不是機器,人,有情感、有感受!

就好像電影的後半部分:

當邁克在橄欖球界嶄露頭角,陶西一家開始忙於接受來自四面八方、鋪天蓋地的大學入學邀請的時候。邁克卻開始質疑陶西一家收養自己、培養自己成為橄欖球隊員的初衷,態度一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你們培養我,究竟為了啥?

究竟是為了你自己的私心,

還是真的想要成就我?!

後來,陶西夫婦經過反思,覺察到自己忽視了給予邁克足夠自主空間,歷經千辛萬苦找回邁克,把選擇權重新交還到邁克手上的時候,一切終於迴歸了和諧與友好。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父母,別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弱點》


並不是好心,就一定有好的效果。

當我們做一件事情,太過於專注、太過於用力,就會變得“視野狹隘”,看不到其他很多的方面;

當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太過於用力,往往就會忽視對孩子本身的【尊重和理解】,而這恰恰卻是 幫助孩子成長最為關鍵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