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的演技怎样?

浪子映像


评价一名演员的演技向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捧,有跪舔之嫌;贬,有诋毁之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很难客观!

范伟最早是一名相声演员,后来转行做了小品演员,再后来成了影视剧中的喜剧演员,最终金马封帝,成为一名戏路宽广的全能型演员。谈范伟的演技,必须要从他的这几种身份的转换之中进行窥探。

第一探:范师傅

范伟的相声作品并不多,早期的范伟在沈阳曲艺团声明不显,此处暂且不表,我们从他说小品开始。

1995年央视春晚,范伟首次跟赵本山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干》。这个小品目前来看,并不是二任合作过诸多作品中最优秀的一个。但是,这个小品一下子让很多观众记住了头大耳门宽,不是干部是伙夫的范师傅!

等到范伟和赵本山、高秀敏合作完《卖车》、《卖拐》等作品之后,范师傅一举成名!

做小品演员时期范伟的演技,准、稳、狠,他能用非常夸张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让观众们大笑,具备了一名优秀小品演员所需要具备的演技。

但是,小品毕竟只是一种舞台表演,小品演员的演技还需要镜头和荧幕的认可!

第二探:辽北第一狠人范德彪

舞台类喜剧演员转战荧幕的非常之多,诸如姜昆、冯巩、赵本山、郭德纲等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自己的影视作品。但是,像范伟转行这么成功的,非常少见。

以范伟主演的《马大帅》为例,他不仅饰演出路辽北地区第一狠人的经典形象,更重要的是把“彪哥”演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并且影响至今。

同时期范伟在《乡村爱情》、《刘老根》等影视作品中都有不俗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范伟带有浓厚的小品表演风格,他的演技跟在舞台上的表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第三探:热衷于饰演小人物的范伟

不知道范伟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和赵本山合作的一系列作品大火之后,范伟逐渐开启了转型之路。这个时期的范伟开始聚焦小人物的表演,比较典型的代表作有《芳香之旅》、《开车人的七月》、《即日启程》等等。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范伟在尝试着走喜剧演员的老路,比如香港的喜剧之王周星驰也同样对小人物情有独钟;内地的冯巩、陈佩斯等喜剧演员在影视表演上都从饰演小人物的悲喜。

这个时期范伟的演技是收着的、压着的、含蓄的,通俗点讲,尽管你看到范伟出场,就能联想到《卖拐》中的范师傅、《马大帅》中的范德彪。但是,因为他收着演、压着演、含蓄地演,大部分角色你是笑不出来的!

个人更倾向于把范伟小品时期的演技总结为——原始期;和赵本山合作时期的演技为——冲撞期;演小人物时期的演技为——摸索期!

第四探:转战大荧幕的范伟

沉迷于饰演小人物的范伟证明了其扎实的演技之后,终于引起了大导演们的关注。在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中,范伟仅仅客串几分钟的镜头,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于是,范伟和大导演合作,转战大荧幕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陆川的《南京!南京!》;《建党伟业》中的黎元洪;陈凯歌的《道士下山》等等。

这个时期范伟的演技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他不再局限于只能饰演小人物的限定,戏路之宽令人乍舌——从劫匪到士兵,从药铺老板再到军阀头目,他都能刻画得入木三分!

第五探:炉火纯青

我们看到范伟在和大导演、大明星们合作之后,对于拓宽自己得戏路之旅,范伟仍未停止!

终于,他祭出自己得大招了!

在《不成问题得问题》这部电影中,范伟用炉火纯青得演技接连打败许冠文、梁家辉、张学友、柯震东拿下金马影帝。相声演员有获得如此殊荣的吗?小品演员有获得如此殊荣的吗?这时的范伟已经成长为大师级别的演员。

他饰演的是一个个的角色,但是他通过这些角色把人们中的迂回、世故、人情练达统统挖掘出来了!一个演员能做到这种程度,用什么文字去评价他的演技都是多余的。大师二字,足矣。

范伟改变了人们对他固有的笑星、谐星形象,通过一部部的作品,不断地打磨、提升自己的演技。这在喜剧演员之中是非常罕见的!当然,他的上限远远还不止于此。据悉,许鞍华导演的改编自张爱玲经典作品《第一炉香》,范伟又有出演。

这个演员啊,不得了!


圈外扒姐


范伟的演技,要分三个层面来评价:

第一:春晚舞台上的范伟。春晚是范伟赖以成名的舞台,通过春晚,范伟为全国观众所知。但在春晚舞台上,范伟永远是第二主角,第一主角是赵本山。久而久之,“离开赵本山范伟什么也不是”就留在了一些人的印象里。

第二:各种商业喜剧片中的范伟。在喜剧片中,冯小刚是比较会使用范伟的,因此,范伟在商业喜剧中能散发出亮点与光辉,唯有在冯小刚电影中。换作其他商业片,则会频频出烂片。

第三:艺术片里的范伟。范伟脱离赵本山之后,虽然还要依靠出演商业片赚片酬,但在各种文艺片中,范伟却不计片酬,只要剧本好,都能请来他。这是范伟着力想要洗去自己喜剧形象的做法。

可以说,艺术片里的范伟,才是他真正想要追求的表演方向,也最符合他的价值追求。

同时值得赞叹的是,极少有演员能像范伟这样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电影类型中左右自由切换而又不分裂。

范伟电影,有一部非常值得关注,即《不成问题的问题》,毫不意外地,范伟在这部电影中又贡献了一次“最佳男主角”式的表演。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说的是农场里的故事,但影片呈现出来,却不会给人以距离感、冗长感、陈旧感。小农场折射大社会,一条完整的人际关系链,至今仍然不断在当下被复制,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曾经体会过的人间况味,通过电影表达出来,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是真实故事,也是荒诞的寓言,《不成问题的问题》把不讨好的题材,拍出了别致的味道,它让当下观众品下来,五味杂陈,一时语塞。

除了这部电影,范伟在《一九四二》、《耳朵大有福》、《看车人的七月》、《求求你表扬我》等诸多文艺片中,均有优秀表现。

文艺的范伟更值得关注。


韩浩月


赵本山捧红的人不在少数,例如自己徒弟宋小宝、小沈阳等等。作为赵本山的徒弟,赵本山肯定要热捧他们,今天给大家聊一聊为什么有的人被赵本山捧红之后却与他分道扬镳了呢?

范伟和赵本山无疑是黄金搭档,他俩跟高秀敏可谓是春晚小品的黄金搭档。两个人从95年合作,一起表演小品,电视剧等。毫无疑问是赵本山将他捧红的,可是在05年之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

关于分开的原因,网上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演出费分配不均造成的。演出费30万赵本山只给范伟7000。范伟离开赵本山之后,反而混出了自己别样的天地。虽然告别了喜剧的舞台但是却在演艺圈风生水起,多次获得影帝。

作为赵本山最宠幸的女徒弟,阎学晶可谓是给赵本山争脸。可是,谁能想到这师徒二人竟反目成仇了。关于两个人反目成仇的原因,网上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阎学晶私自接活被赵本山发现,赵本山当着众人狠狠地批评她,让她觉得委屈,后来又因为一些其他的事情,两个人就彻底决裂了。

离开赵本山之后,阎学晶反而成为了春晚的常客,经常地登上央视的春晚也让很对人都记住了她。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选择离开赵本山呢?赵本山自身有原因之外当然离开的人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小燕子说八卦


“忽悠,接着忽悠”、“哎呀,防不胜防啊”,范伟老师和本山大叔,高秀敏所合作的小品,可谓是每年春晚的经典之作,带给我们太多的快乐记忆。相声出身小品起家的范伟老师如今可以说是中国喜剧殿堂的大神级人物。离开本山大叔之后更是拿奖拿到手软,尤为瞩目的是一举拿下了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足见其演技已经得到了全球华人的青睐。

范伟老师带着极具个人风格的范氏幽默。无论什么样的角色,范伟老师都能轻松驾驭贴上自己的范氏标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难忘中会心一笑。近年来更是逐步走出小品市场,华丽转身变成了电视剧里的宠儿主角,电影市场的黄金配角!即使有些作品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从来没有人质疑范伟老师的演技!

媒体评价他“买拐”又“买车”,他以弱者的善良和单纯震撼观众;他是刘老根中的“药匣子”,又是乡村爱情中的“范德彪”,他以小人物的憨厚和质朴温暖荧屏。

更是赞誉他在春晚愈发名利化的磁场,他毅然抽身而退,专注自我;当亦师亦友的赵本山依然在“乡村”徘徊时,他凭着对“幸福”的深刻理解,成功“进城”,崛起为“心灵世纪”的代言人。 范伟在演艺路上摸爬滚打数十年,他以独树一帜的“范式幽默”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

当然范伟老师给我们最大的期待和欢喜还是与本山大叔握手言和,能够再次携手征战电视剧市场和春晩舞台。在白发渐生的年代奉上更加成熟搞笑的演绎!


风光亥卯未


作为辽北大地的著名狠人,年轻时打打杀杀,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吴总保镖兼保安队长,在水一方垂钓园CEO,彪记靓汤CEO,桂英饭店第一行政主厨,大帅打工子弟学校常务副校长,开原市液化气第一送气员,辽北地区精神病分析所所长教授。百发百中大力丸首席研发主席,龙泉山庄第一元老等等这些形象,无不让人钦佩彪哥的演技,药匣子的幽默风趣,(扁铲大战粪堆,屯老二大战地缸)


易州人胆大




小论演技

表演最忌讳的,就是装逼,就是太看得起自己。

范伟、黄渤、王宝强不做作,不过度表演,所以他们有演技。为什么?文学艺术贵含蓄,含蓄才有挖掘品味的余地。什么都演完了,甚至演过头了,观众只剩下腻味反感了。

不是不可以过度表演。

过度表演之外再过度表演,物极必反,那是周星驰,是更高的境界,是无厘头电影所必须,是搞笑解构后现代。

正剧或悲剧过度表演,就是不懂表演。台词靠吼叫,表情靠挤眉弄眼,那是把话剧和电影学校当成电影了,很傻很天真。



生活阅历丰富的演员演来与生活更像更逼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疯傻低幼表演令人作呕。至于还要说在“飙戏”,则更加令人作呕。范伟、王宝强们得益于现实生活的丰富体验。

学海无涯,艺海无涯,成名后最忌讳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一些明星,演着演着就没有了,那是由于太自豪,不学习了。


大悔忆智冰


范伟老师不仅小品演的好,电影和电视剧也是比较出色,多领域齐开花。

第一:小品,范伟老师的小品爆红,正是与赵本山共同出演的“卖拐、卖车”等系列幽默讽刺类的作品,演绎的“受害者”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与观众互动性较强,接地气,与观众没有距离感。

第二: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范伟老师的演绎,也是滑稽可笑,尤其是“大舌头”普通话,更是本剧中的一大亮点。

第三:电影,例如在与葛优、白百何合演的《私人订制》里小司机,渴望并被包装成大领导的片段。在《不是问题的问题》里演绎巧舌如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小领导,都是比较成功的。

总而言之,演技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提升改进之点,作为观众而言,只要演员把作品内涵充分展现给您,您又能从中获取知识或乐趣,就足矣,演员的演技就是成功的。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谢谢。





奥四咖影视


对与范伟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作为老演员也是给后辈做了榜样,无论是在《道士下山》还是在《1942》里,都深深的刻画了人物特征,以电影里当时背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老艺术家就是演什么像什么,可能他演个坏人你会对他恨之入骨,可当他演一个无名小卒你觉得他是一号演员。范伟老师的演技非常真实,每一个细节也都是一点点抠出来的,最大程度的贴近实际,也让观众更了解人物特点,让人叹为观止。[小鼓掌][小鼓掌][小鼓掌]




娱乐弓长章


【 不成问题的问题

我心里2017年度的最佳华语电影出炉了,没错,就是最近上映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即使把范围从华语电影扩展到世界电影,这部《不成问题的问题》在我的2017年里也足够能排得上前三。

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是这么激动,激动的恨不得当时就发一条朋友圈。可是又没有,因为三言两语还真的说不尽这部电影的好处。

最初关注到这部电影,是因为范伟得到了去年的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很多人都有些吃惊,包括我。因为在我们的记忆里,范伟留给我们的最深的印象是他在200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和赵本山、高秀敏一起演出的小品《卖拐》,他在里面饰演了一个“脑袋大,脖子粗,不是老板就火夫”的缺心眼儿胖子。而这个小品也获得了当年的语言类节目一等奖。

在《卖拐》里范伟塑造了一个憨憨傻傻的形象,而这个喜剧的形象也贯彻在了他之后参演的许多部电影作品中,比如《天下无贼》里的劫匪、《非诚勿扰》里的土豪,虽然都是配角,但是范伟对于角色的拿捏、节奏的控制依然非常准确,使得一个只出镜几秒钟的角色往往也能令人印象深刻,他在电影中产生的喜剧能量巨大,这是一般的小品演员很难做到的,比如小沈阳之类的小品演员在喜剧电影中的表现总是令人失望。

(《天下无贼》剧照)

但范伟显然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喜剧演员,他先后也接了许多严肃的角色,比如《温故1942》里的老马、《南京南京》里的唐天,这两个角色就开始让我们见识了范伟在表演上的天赋,他在其中的表演丝毫没有平时喜剧角色里的影子,这对于著名的喜剧演员来说是很难得一件事。但很可惜的是,在这些电影里他的戏份都很少,显然不足以施展他的全部能力。

(《南京南京》剧照》

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不成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他在影片中饰演最主要的角色树华农场的丁务源丁主任,丁主任这个角色圆滑周到,善于谗言观色、洞悉人情世故,却又从来不露锋芒。这样的角色一旦用力过猛就演成了“哈巴狗”,可是力道不够就很难把角色的复杂心理凸显出来。

而范伟在片中却表演的恰到好处,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无论是台词的节奏、语气、轻重还是每一个细微的小动作都自然流露,分寸的拿捏之精确令人叹为观止,你不会再觉得他是春晚上那个缺心眼的胖子,也忘记了他是著名的喜剧演员范伟,他就是树华农场的丁主任。

很多时候,好演员是要和好电影互相成就的,范伟也不例外,他遇到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

《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许老爷和佟老板等共同出资的树华农产在丁主任的管理之下,表面上顺风顺水、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却不断的陷入亏损最终乃至于衰败的故事。

对于老舍的小说自然是没什么好讲的,他的语言与技巧,笔下对人物的刻画、人情的洞察、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在近代作家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但是这部小说要改编成电影剧本,其难度之大也难以想象。

因为小说文本的故事性相对较弱,故事背景又发生在民国,如何充实这个故事、丰富时代背景的细节,并用经营农场失败这样的一个小小事件来表现中国的国民性与文化本身,考验的就是导演、编剧的功力。

本片是导演兼编剧梅峰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但他作为编剧的经验当然不止于此,比如娄烨导演的两部电影《春风沉醉的野望》、《浮城谜事》的编剧都出自他手,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副教授,业务能力当真不是盖的。面对这次改编老舍小说的高难度任务,他也做的相当出色,并借此一举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编剧奖。

除了好导演、好剧本、好演员和好表演以外,《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影像风格上也独树一帜,这是一部黑白电影,我印象中上一次看到国产黑白电影还是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虽然都是黑白电影,但《南京!南京!》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现代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加了黑白的滤镜而已,无论是镜头、表演、剧本还是台词等方面都是“现代的感觉”。而《不成问题的问题》在技术上,使用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镜头进行拍摄,全片都采用的是固定机位拍摄的长镜头,

再加上老舍扎实的小说作为基础,整部片子都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民国味道。

在观影过程中,我就不断的想起费穆导演1948年的作品《小城之春》,虽然故事类型完全不同,但是那股味道太像了。在21世纪的中国影院能看到民国味道的电影,也真算难得了。

然而像这样慢节奏、弱戏剧冲突的黑白电影,外加《正义联盟》、《雷神3》等大片的围剿下,注定在票房上会比较吃亏。也许很快就没有排片也说不定,因此无论你是对范伟的表演感兴趣,还是对老舍的作品感兴趣,抑或是对民国风格的黑白电影感兴趣,

都快点去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吧。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文|胡椒粉

野马影院

看到这篇推送

真心为范伟老师开心

作为一个从小看他小品的忠实观众

我表示范伟老师演啥像啥

其实不仅为他开心

也莫名感到一股力量

其实认真做事

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就算拿不到奖项

你的表现大家也会看到的

加油哦~

还有就是排片不多

快去看电影吧~


野马青年


非常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