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讀阿城的《棋王》,我讀兩遍,哭了兩遍。

第一遍,淚水完全來得猝不及防。轉天,我做好了心理建設,重讀一遍,誰知還是在老地方,心中突然激盪起強烈翻湧的情緒,淚水像開了閘,吧嗒吧嗒摔打在衣襟上。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阿城是誰?

讀書節目《一千零一夜》裡面,梁文道說:

“諸位聽說過阿城嗎?要是沒聽過,那可就終生抱憾了。

陳丹青說:

“阿城是作家裡的作家,北京這裡出了很多偉大的作家,比如寫《駱駝祥子》的老舍,但若要我在兩人中選一位,我選阿城。”

而阿城自己卻總結說:

“這不超出任何中國人的想像力。大家怎麼活過,我就怎麼活過。大家怎麼活著,我也怎麼活著。有一點不同的是,我寫些字,投到能鉛印出來的地方,換一些錢來貼補家用。這與一個打零工的木匠一樣,也是手藝人。因此,我與大家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棋王》最早投到能鉛印的地方,是《北京文學》,結果被退稿。理由是:“寫了知青生活中的陰暗面”。後被慧眼者轉投《上海文學》,一經發表,震驚文壇。

在我看來,《棋王》用極簡的文字反映了非常豐富的內涵。阿城,他把自己十年下鄉插隊刻在心裡的烙印,一點點刮下來,小心收集,匯攏,打磨成一塊在象棋九連環車輪大戰中閃著幽光的黑鐵:"棋呆子"王一生。

作者儘量把人物的苦都藏在暗處,展現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大家在那個苦痛、顛倒的年代玩笑著,互相抱團取暖,用自己僅有的力量點亮火把,呵護照亮那個用自己的靈魂下棋的呆子。

對這篇小說,我無法用冷靜的筆觸分析情節走向和寫作手法,因為書中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心是滾燙的。我只想把他們一一請出來,奉獻給大疫當前,同樣需要執著、勇氣和照亮的華夏大地。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棋呆子"的偉大,在於他對理想心無旁騖的追求

阿城的表達是節儉的。

黃章晉就曾五體投地地評論:

“阿城的文字,在中國作家裡面是最儉省、凝練的,這是一種非常了不起的境界。”

在我看來,阿城對文字的態度,就像書中珍惜糧食,不饞不飄的王一生。他的文字不氾濫,不煽情,能少用一個字絕不多用半個。但他又慷慨地從各個角度打光,照亮那個一直行進在黑暗中的"棋呆子",讓我們看到,"呆子"就算是摸著黑,也在拼命往棋道上走。

因為家裡實在太窮,王一生對吃有異乎尋常的虔誠:

喉結一縮一縮的,臉上繃滿了筋。常常突然停下來,很小心地將嘴邊或下巴上的飯粒兒和湯水油花兒用整個兒食指抹進嘴裡。若飯粒兒落在衣服上,就馬上一按,拈進嘴裡。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但歸根究底,他對於吃的看重,僅僅是因為 "一天不吃飯,棋路就亂"。吃,只是為了讓自己能有力氣堅持下棋。至於超越吃飽之上,對油水、口味、電影、書籍之類的需求,統統被他稱之為"饞",是不被認可的:"何以解憂,唯有下棋"。

蒲松齡說過:“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王一生也痴,他的痴,說到底是對棋無比的執著。他常年在外漂,心思全在棋上,被扒手當槍使了卻懵然不知,撕了不該撕的大字報,自己的名字在正反陣營的大字報上風起雲湧,仍不知不覺。他的整個心神都給了棋,沒有分出一點給肉身,所以精瘦——"衣裳晃來晃去,褲管兒前後蕩著,像是沒有屁股。"臉色灰暗,嘴唇乾裂,但只要一說到棋,眼裡就放出光來。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我一直好奇這樣一個瘦瘦小小的呆子有多大的能量,直到最後,他一人硬抗九連環車輪大戰,我才看到他的一腔孤勇!這個瘦小黑魂,執著與勇敢已將他鍛造成俯視眾生的神!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支在膝上,鐵鑄一個細樹椿,似無所見,似無所聞。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髮中,久久不散,又慢慢瀰漫開來,灼得人臉熱。

王一生心無旁騖,用全副心神去追求與鑽研棋道, 終成傳說中的棋王。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而這次抗疫大戰,湧現出的眾多可歌可泣的逆行英雄,他們就像王一生,在實驗室、手術室、病房,在各行各業,迎著抗疫九連環車輪大戰,將勇敢與執著化為一塊塊黑鐵,鑄成防疫的鋼鐵長城!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那些為王一生點火把照亮的人,給了整個世界光明和暖意

阿城是北京土著,十年上山下鄉的插隊經歷,幾乎把他變成了農民。農民骨子裡的樸實和知足,對苦痛的麻木,也化到了阿城的血液裡。但同時,關於生活,阿城自己打過一個比方:“前院,老王正在彈古琴呢,突然家裡人跑來說後院的爐子滅了,那就得馬上拿出辦法給爐子點燃。”阿城說,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彈得古琴,通得爐子。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正是這份知足和通透,使阿城在知青返鄉,傷痕文學橫行的當下,寫出了沒有傷痕的《棋王》。《棋王》給予人治癒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那些為"棋呆子"點亮火把照亮的人。他們給了那個異常具體、荒謬、錯亂的世界光明和暖意。

用生命點亮王一生夢想的母親

母親的形象和經歷,全在王一生的回憶裡,通過他對"我"的講述,活現在讀者面前:

解放前在窯子裡,後來給人做小,受不了虐待和人私奔,懷了王一生後,和她私奔的男人又消失了,最後跟王一生的繼父——一個賣苦力的男人,相幫著,靠折書頁為生。

簡簡單單的描述,但這平淡後面是一個歷經苦難,見識過最底層人性的女人。她深知下棋不能當飯吃,阻止王一生去少年宮下棋,但終於還是心疼兒子,撿別人的牙刷把,給兒子磨了一副無字棋。

無字棋長什麼樣?九連環車輪大戰的時候,為防不測,王一生把一直隨身帶著的母親的無字棋,像命一樣託付給"我"。"我"取出一顆棋子看過:

確實很小,在太陽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隻眼睛,正柔和地瞧著。

慈母的眼睛,柔和地瞧著自己的兒子。她是王一生心裡的一盞燈,被兒子像命一樣地愛著,護著。

②收破爛的老人,引王一生入道的老師

無疑,王一生是一個極有象棋天賦的人,小學的時候幫母親折書頁,無意中發現棋譜,便著了迷,鑽進去琢磨。後來四處尋人下棋,鮮有敗績。

而收破爛的老人,乃世外高人。

王一生和他站在垃圾站路燈下下盲棋,連輸五盤。後來,兩人經常一起切磋棋藝,說是切磋,實際是老人提點王一生。最後,王一生終於平了一盤,贏了一盤。

老人看王一生腦子好,有琢磨勁兒,就把自己珍藏的"棋譜"傳給了王一生。而這棋譜,其實是借男女之事講棋道,講生道,講宇宙之道。

王一生從此開悟,入了棋道。

③ "我"、腳卵、畫家,一心幫助王一生的朋友

文中的"我",生在小康之家,但"父母生前頗有些汙點,運動一開始即被打翻死去。"“我”收拾起內心的苦痛,野狼似的轉悠了一年多,吃了上頓愁下頓,全靠朋友和同學接濟過活。明白人間險惡、世道艱難的"我"和王一生之間,有惺惺相惜的信任和基於經驗的同情,遂成好友。

外號"腳卵"的倪斌,是知青中的一個異類:

腳卵是南方大城市的知識青年,個子非常高,又非常瘦。動作起來頗有些文氣,衣服總要穿得整整齊齊,有時候走在山間小路上,看到這樣一個高個兒纖塵不染,衣冠楚楚,真令人生疑。

他出身好,修養高,見識廣。看到他,總讓我想起《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阿譯,一樣的善良、仗義、注意儀表。最為難得的是,腳卵對苦寒子弟沒有絲毫地看不起

,他把自己的存糧分給大家吃,又捨出父親留給自己的明代烏木棋打通關節,一方面為了讓日子好過一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王一生爭取比賽的機會。

畫家著筆不多,但個性鮮明。每次王一生去區裡,都找畫家借宿,朋友來了一大堆沒地方住,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請畫家幫忙。而畫家也確實沒有辜負王一生的信任。

在小說裡,王一生三次提到“朋友”。第一次,一對九的象棋大戰馬上要開始了,王一生低低地對"我"說:"事情鬧大了。你們幾個朋友看好,一有動靜,一起跑。"

大戰結束,對戰的老者惜才,請王一生歇在自己家,王一生搖搖頭,輕輕地說:"不了,我還有朋友。大家一起來的,還是大家在一起吧。我們到、到文化館去,那裡有個朋友。"

他們,都是王一生認可的朋友,為他掃清路上障礙,張開臂膀遮風擋雨的人。

④熱心知青群像,擎起火把的手

小說塑造了熱心知青群像,他們出身苦寒,王一生的厲害好似是為他們出頭,他們發自內心的高興,熱誠地護著王一生。

聽說王一生在外面贏了棋,大家也很高興,即使有輸的消息,都一致否認,說王一生怎會輸棋呢?

王一生報名參賽失敗,他們陪著焦急和失望。後來總算爭取到和亞軍季軍再比一次的機會,"百十個人把我們圍了起來,擠來擠去地看,大家覺得有了責任,便站在王一生身邊兒。"

比賽結束,我攙了王一生慢慢走,光亮一直隨著。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這些下苦力、扛木頭、挖地種菜的手,這次紛紛擎起了火把,照亮王一生向前走的路。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看《棋王》,最觸動我的是棋戰開始後,作為見證者的"我"的一段感受:

我心裡忽然有一種很古的東西涌上來,喉嚨緊緊地往上走。讀過的書,有的近了,有的遠了,模糊了。平時十分佩服的項羽、劉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屍橫遍野的那些黑臉士兵,從地下爬起來,啞了喉嚨,慢慢移動。一個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彷彿見了呆子的母親,用一雙弱手一張一張地折書頁。

那數不清的黑臉士兵,砍柴的樵夫,孱弱卻堅強的母親,組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


《棋王》|抗疫大戰,也需要勇敢執著的“棋呆子”與舉火照亮者

病毒狡猾、病情難防,物資緊缺,經濟受創……這次將中國逼入困境的疫情,就像那九個和王一生對戰的棋手,氣勢洶洶、大兵壓境。要打贏這場抗疫九連環車輪大戰,需要冷靜、膽識、沉穩,更需要“道”:棋道、人道、醫道、鑽研求索之道、為政之道!

好在,我們有一個個把生命放到抗疫大棋局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棋呆子";有千千萬萬的黑臉士兵;千千萬萬送孩子上“前線”的父母;更有數不清的逆行者,他們為戰士們衝殺的路上掃清障礙、張開臂膀遮風擋雨、舉起火把照亮!

現在,十三億人已從逆行者手中接過火炬,這場大戰,中國,一定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