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的莫斯科戰役,有人說是一個冬天的神話,也有人說是一個冬天的悲劇。風雪中,我們彷彿看到1812年拿破崙從莫斯科撤退的影子,再次在希特勒帶領的上百萬德軍身上重演。

一、為什麼會遇到那場該死的嚴寒?這要從希特勒在1941年7月的一個命令說起。

1941年6月22日,德國與其盟友入侵蘇聯,開啟了巴巴羅薩行動。德軍用閃電戰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從三個方向以鉗形方式推進:

1、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

2、南方集團軍群負責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

3、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進發。

一時間,蘇聯紅軍的防線很快便崩潰。7月上旬,德軍攻佔斯摩稜斯克。

就在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向莫斯科挺進之時,7月19日,希特勒命令他轉向支持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的攻擊,由此,將進攻莫斯科的時間延遲了2個月,

莫斯科保衛戰

這讓蘇聯政府有時間準備和增強莫斯科的防禦工事。自7月起,蘇聯在莫斯科以西兩道防線以及相關區域急如星火地構築工事,一時間民夫、婦女形成了全民動員防禦和參戰的局面。

同時,在得知日本在遠東地區即將對美國而不是蘇聯發動襲擊時,朱可夫從中亞,遠東地區調集大量兵力以保衛莫斯科。

二、莫斯科全民防禦、震撼炮火中的紅場大閱兵

德軍在9月30日才將目標瞄準莫斯科。這時秋雨季節開始了,泥濘的道路給兩軍都帶了不便,也阻礙了德軍進攻的勢頭。

10月2日,德國180萬中央集團軍群,開始向莫斯科發動了代號“颱風”的大規模進攻,幾天之內,向前推進了100多公里。

10月17日,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合編為新的西方面軍,朱可夫大將任司令員。

朱可夫受命之後,著手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羅斯拉韋茨——卡盧加一線建立新的防線,並組建第二梯隊和方面軍預備隊。

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市民也被動員起來。在3天之內,組織了25個工人營,12萬人的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發動60萬人圍繞莫斯科城修築起三道防禦工事,其中婦女的數量佔了四分之三。

到10月末,僅婦女兒童就構築了700公里反坦克塹壕,挖掘了30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修築了3800餘個臨時和固定火力點。

當局命令居民在街道築起防禦工事,連克里姆林宮附近都不例外,組建新的民兵師,使全城做好巷戰準備。

處於防禦狀態的莫斯科城,被街壘、路壘、工事嚴密地封鎖起來,食品因此嚴重短缺。

莫斯科保衛戰

10月中-11月初,在莫扎伊斯克展開的多次激烈戰鬥中,蘇聯紅軍對德軍優勢兵力進行了頑強抵抗。

由於第50集團軍和圖拉民兵的堅守,德軍始終無法突破圖拉防線,這使得德軍的右翼大大延長。

11月7日,冒著被莫斯科城外的德軍飛機轟炸、大炮襲擊的危險,蘇聯舉行了十月革命閱兵典禮。

斯大林發表了著名演說,他說:“我們的國家正在遭到入侵,全體蘇維埃公民和軍隊都要不惜用盡每一滴鮮血來保衛蘇維埃土地和村莊”。當天蘇聯所有廣播站都播放了這次演講。

蘇軍士兵在克里姆林宮前接受檢閱,然後直接開赴前線,英勇赴死,去迎戰莫斯科城外的德軍。

莫斯科保衛戰

三、德軍秋季攻勢,嚴寒帶來的可怕噩運

11月13日,德陸軍總參謀長哈德爾下達了“1941年秋季攻勢命令”。同時,中央集團軍群為此共集中了51個師。

擔任德軍正面攻擊的第4集團軍,左面的第3裝甲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分別從北方和西方包圍莫斯科。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軍團則從南方向莫斯科包圍。

然而,經過11月底到12月初蘇軍的頑強防禦和多次反突擊,德軍突向莫斯科的最後企圖破產了。

僅11月16日到12月5日,德軍在莫斯科附近就死傷15.5萬餘人,損失坦克約800輛、火炮300門、飛機近1500架。

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異常地嚴寒,德軍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戰役中消耗過大,最重要的是,他們毫無在冬季條件下作戰的準備。

德軍坦克和其它車輛因為低溫而不能動彈,先進的電子儀器也不能運轉,保暖衣服和白色偽裝服都不足,很多德國士兵出現了凍傷,甚至是凍死的現象。

相對而言,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聯紅軍早已習慣了寒帶生活,有著足夠的冬季作戰裝備。他們的槍炮套上了保暖套,塗上了防凍潤滑油;有足夠的棉衣、皮靴和護耳冬帽用來防寒。

莫斯科保衛戰

11月29日,德軍已成強弩之末,在各個方向上的進攻都已被遏制。

此時,蘇軍的總兵力110萬人,德軍共有170萬人,雖然德軍兵力要多於蘇軍,但由於其戰線過長,兵力分散,戰線並不穩固。

四、蘇聯反擊、百年前的東進悲劇再次上演

11月29日,朱可夫致電斯大林下達反擊命令。當晚,斯大林下達反突擊的命令。

但是,這沒有引起德國的注意。12月4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根據所獲情報得出結論:蘇聯沒有能力發起一場大規模的反擊行動。

12月5日,蘇聯的第30集團軍首先轉入反攻,德軍裝甲集群側翼遭到強烈打擊,被迫向克林方向撤退。此後,德軍部隊在氣候和蘇軍的雙重夾擊下,被從莫斯科附近撤退。

12月8日,希特勒簽署了在蘇德戰場全線包括莫斯科方向轉入防禦的訓令……冥冥之中,1812年拿破崙從此地嚴寒冬季撤退的慘痛歷史似乎再次重演。

莫斯科保衛戰

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蘇聯紅軍收復了卡盧加。1942年1月7日蘇聯紅軍重奪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寧。

1月初,精疲力竭的德軍已經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德軍38個師,內15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遭重創。

雖然德軍將領一再要求撤退,可是希特勒卻認為不可以退卻,他說:“每一個人應站在其現在位置上打回去。當後方沒有既設陣地時,絕對不許後退”。

希特勒要求德軍不是全線撤退而是向後方運動,將原前進的補給線都變成了抵抗據點,然而,一切掙扎都已無力迴天了。

莫斯科保衛戰

1月8日蘇聯西方面軍,加里寧和布良斯克方面軍進攻維亞濟馬。由於缺乏大規模進攻經驗以及缺少快速兵團,因而未能完成圍殲中央集團軍群基本兵力的任務。

2月初,來自西歐的德軍增援部隊和中央集團軍群北翼部隊,分別實施反突擊,蘇軍的態勢惡化。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西方向部隊轉入防禦、撤回外線作戰部隊,會戰至此結束。

4月,進攻莫斯科的德軍傷亡人數達50萬人,被蘇聯紅軍趕到了距離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帶。蘇聯付出了傷亡和被俘70多萬人的慘重代價,卻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最後勝利。

五、莫斯科戰役,掀開蘇德對陣形勢的轉折一幕

蘇軍解除了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危險,改善了列寧格勒的處境。收復了加里寧州、圖拉州、梁贊州、斯摩稜斯克州、奧廖爾州、庫爾斯克州、哈爾科夫州等地區。

德軍向後撤退數百公里。約有50個師被殲滅,共傷亡50餘萬人,其中凍死凍傷的就有10萬餘人。損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輛以及大量其他裝備。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莫斯科保衛戰

為了挽回德軍低落的士氣,德國軍事法庭以臨陣脫逃、擅自退卻、違抗軍令等罪名給6.2萬官兵判刑。35名高級將領受到處罰,如,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被停職、古德里安上將被停職,直到1943年2月重返部隊。

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是德國東線走向滅亡的開始。而蘇軍在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也極大鼓舞了蘇聯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