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是不是明朝时期的瓦剌?

张夫贞


不是,如今的蒙古国是明清时期的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漠北蒙古。

瓦剌是成吉思汗建立之后由长子术赤征服的蒙古西部的部族,他们也被成为林中百姓,之前蒙古帝国建政草原征服的草原部族则被统称为“毡帐百姓”。在蒙元强盛时期,无论是林中百姓还是毡帐百姓都能一个大汗下和谐共存,然而明朝建立的让情况发生了变化。

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1367年由徐达亲自率军开始北伐元朝,而当明军还未到达元朝大都的时候,元顺帝就已经落荒而逃退入塞外草原,将大都拱手让给了明朝,而后明朝持续对蒙元进行打击,朱元璋时期和朱棣时期持续对草原发动北伐,蒙元帝国江河日下,蒙古内部开始分裂,由林中百姓的部落形成了《明史》的瓦剌,而蒙古本部则形成了《明史》中的鞑靼部。

在瓦剌与鞑靼部的草原争雄中,瓦剌部落率先强大以来,他们击败鞑靼部,然后开始不断入寇明朝,最终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土木堡大败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直接造成了几乎让明朝亡国的土木堡之变,不过在瓦剌军围攻北京无果之后,瓦剌退出关外,此后瓦剌一度自称大汗,不过最后也先被杀,瓦剌也衰落下去。

瓦剌后来分裂几个部落,并西迁,清朝时期从俄国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以及后来和清朝为敌,边建立准噶尔汗国的准噶尔部都是瓦剌的后裔。

明朝时期的瓦剌与鞑靼

瓦剌西迁后,蒙古本部的鞑靼部落也逐渐分裂很多部落,明朝后期蒙古草原上蒙古黄金家族大汗达延汗统一了整个蒙古本部,他以他所在的察哈尔部为核心,将蒙古本部重新分为蒙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部万户、兀良哈部万户和喀尔喀部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部万户、土默特部万户和永谢布部万户,

到明末清初,清朝的第二代皇太极在降服了东蒙古的科尔沁等部落之后,于1634年击败察哈尔部的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征服了漠南蒙古。

满清入关前的形势图

但是此时在如今外蒙古地区的喀尔喀蒙古仍旧没有归属清朝,甚至在清朝入关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着独立,康熙时期,噶尔丹成为准噶尔汗国大汗,并率军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打不过噶尔丹,面临着俄罗斯和清朝之间的二选一的选择,最后喀尔喀蒙古王公认为清朝的文化渊源与其更为接近,于是最终降服了清朝,随后清朝康熙皇帝击败已经南下抵近的如今乌兰布统附近的噶尔丹主力。后来有出兵将占领外蒙古地区噶尔丹军队击败,恢复了喀尔喀蒙古王公的统治,同时清朝在外蒙古派驻大臣进行管理,同时设立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府。

终清朝一代,外蒙古都比较稳定,清朝灭亡后,外蒙古沙俄的支持下,一度进行所谓的独立,后来被民国时期徐树铮率军平灭。

清朝时期疆域图

不过在沙俄十月革命以后,苏俄势力重新渗透进入到外蒙地区,并在苏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但是民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1945年根据苏联和美国的雅尔塔协定,蒋介石在斯大林的强迫下被迫承认外蒙古独立。


大东北的小豆包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元顺帝北逃大漠,仍以元为国号,历史上称其为“北元”。

由于历史上的蒙古由“草原百姓”与“林中百姓”两大部分组成,在北元朝廷势微的时候,蒙古分裂成东部的靼鞑和西部的瓦剌两大部落,明朝对靼鞑和瓦剌的态度是哪个强盛就打哪个,明成祖时靼鞑部的阿鲁台和瓦剌部的脱欢都被明朝大军赶着逃跑。

后来脱欢的儿子也先,率领瓦剌打了明朝一个“土木堡之役”,差点让明朝翻不过身来,不过后来瓦剌再也没辉煌过,因为靼鞑人开始称雄草原。

靼鞑部的达延汗曾经短暂的统一过草原各部,他将靼鞑分为六大部落,亲掌察哈尔、喀尔喀、乌梁海左翼三万户,以自己的儿子作为副汗统率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右翼三万户,只是达延汗死后各万户各自为政,后来土默特的俺达汗开始崛起,被明朝廷封为顺义王。

清朝时期清政府将蒙古部落分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被称为漠北蒙古,生活在东三省及内蒙东部的蒙古部落为漠南蒙古,科尔沁部落就是漠南蒙古的大部落,而原来被称为瓦剌的蒙古部落则称为漠西蒙古,后来的准葛尔汗噶尔丹就是漠西蒙古大汗。

由于满清政府采取与蒙古各部联姻的政策,科尔沁等部落纷纷投靠,著名的孝庄太后布木布泰就是科尔沁出身,公元1660年,漠北蒙古的库伦活佛做出归附清朝不归附沙俄的政策,对漠北蒙古蒙古部落影响深远,清朝前期,漠北蒙古由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为省级行政区,也就是相当于今天蒙古国的地方,此行政区域基本保持到蒙古国独立。


飞凡看历史



鞑靼的称呼在早期历史中所指各有不同,至明代时是明朝对成吉思汗嫡系北元政权以及其治下蒙古高原东部草原部落的统称,与蒙古高原西部的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含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其人自称蒙古,明朝称其为鞑靼,与欧洲人所称的“鞑靼”无关。

明初瓦剌控制着今天外蒙古西部,永乐年间,由于不断受到明朝的打击,东蒙古(鞑靼)势力大衰,瓦拉趁机越过杭爱山向东扩张,曾经被明成祖击败,但强势未减。到1450年前后,也先统治下的瓦剌达到极盛时期,控制了东起朝鲜,西到阿尔泰山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先死后,瓦剌转衰,东蒙古逐渐复兴,1510年,黄金家族仅存的嫡裔巴图蒙克(达延汗)统一东蒙古,此后,东蒙古各部经常性地联合起来讨伐瓦剌,瓦剌的东部边界不断向西收缩,到了万历后期,已经退到了今外蒙古西北部的乌布苏诺尔湖一带。为了生存,瓦剌各部转而向西扩张,也是在万历后期,瓦剌的西南边界抵达天山,西部边界推进到巴尔喀什湖以北,北部边界到达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额尔齐斯河下游一带,崇祯初年,瓦剌的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在那里建立起地跨欧亚两洲的土尔扈特汗国。瓦剌(厄鲁特)开始称霸中亚。


惪州元良1978


简单的说瓦剌前期和蒙古是并列的,后期并入的蒙古。下面我简单的说说,欢迎讨论。

起源

瓦剌原是居住在今叶尼塞河上游的一直民族部落(叶尼塞河大致位置在贝加尔湖西北1000公里左右)。

发展

宋元时期,瓦剌部落开始南下,蒙古人与瓦刺人都认为双方没有从属关系,是并列的关系,元朝末年,蒙古人开始衰落,瓦刺趁机进入蒙古腹地,参与蒙古高原个部落的斗争。

鼎盛

明朝中期,明朝与瓦剌爆发土木堡之变,明朝无力再干涉漠北事宜,瓦剌开始崛起,蒙古政权名义大汗脱脱不花被架空,不久病逝,瓦剌也先“建元称汗”,年号“添元”。自此明代文史和蒙古文史对瓦剌人的记载,开始和蒙古人的概念开始混淆,

衰落

也先及其弟弟相继去世后,以和蒙古部落融合的瓦剌开始分裂,主要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另外蒙古高原还有纯的蒙古部落,比如科尔沁部、了察哈尔部。这里我们历史就都学过了,以原瓦剌人为主的这四个蒙古部落,有被清朝消灭的了,有直接归顺清朝的,也有到中亚转一圈又归顺清朝的。

最后清朝统一蒙古高原,库伦活佛归顺清朝,中央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地区。


最后近代中原衰落,北洋政府时期,蒙古地区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北洋政府经过和沙俄的谈判,保住了中央对蒙古地区的主权,但实行高度自治。民国时期,苏联胁迫民国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蒙古国正式独立。1961年,蒙古国申请入联,台湾民国政府没有否决,蒙古国被世界承认。

这就是瓦剌的前世今生,因此,如今的蒙古国是包含了以前的瓦剌人的,只是瓦剌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消亡融合了,就像以前的鲜卑、匈奴、契丹一样。


曹老师xixi


现今的蒙古国境内有瓦剌人(卫拉特人)存在,但该部并非是蒙古国主要部群。

一、瓦剌的历史

卫拉特人的存在,和蒙兀族一样久远。早在唐朝突厥汗国没落时期,就已经构建成为汗国形态了,后来还与唐朝发生过多次战争。只是此时的瓦尔刺噶(汗国)并没有持续多久,就陷入了内斗之中。

而此时的蒙兀族前身达怛—室韦还刚刚准备摆脱突厥汗国的控制,逐渐南移。

后来蒙兀部在乞颜部的神人铁木真的带领之下,逐渐统一了高原、草原,一直居住在西部的瓦剌诸部被蒙古汗国征服,成为了蒙古黄金家族的联姻对象——“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关系,并成为按达—忽答”(《蒙古秘史》)。

明朝早期,元朝退出了中原,随着朱元璋的不断打击之下,北元政权分裂,形成了鞑靼(蒙古)、瓦剌、兀良哈三卫(投靠明朝)三部分。

明代初期时,由于无法全面占据蒙古,施行统一北元疆域的计划,因此明朝政权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分化一派、打击一派、拉拢一派的对待草原诸部国策。所以瓦剌、鞑靼经常是因扶持黄金家族血脉的人为汗后,就遭受到明朝的打击(朱棣五征蒙古的主要原因)。

随着鞑靼不断被明政府的不断打击之下,一直在漠西的瓦剌趁机崛起,于1449年时,瓦剌太师也先在土木堡俘获了明英宗朱祁镇,也先的名声在草原上逐渐盖过了傀儡黄金家族。

随后也先诛杀了扶持的脱脱不花汗和其弟弟阿噶多尔济,不久后(1453年)也先称汗,建国。但很快瓦剌汗国就出现了内乱,也先死在了他的重臣阿剌知院之手。

这时候,已经被瓦剌也先打得臣服之下的蒙古东部诸部落,鞑靼部趁机反攻瓦剌,一战就将阿剌知院击杀,随后瓦剌汗国就在内乱和其他蒙古诸部的攻势之下没落了,开始不断向西迁徙。

西迁的瓦剌部,很快也分裂了,形成了四大部: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明代时和硕特是最强大的,但到了清代绰罗斯(准噶尔)部成为了西部的主宰。

瓦剌与蒙古再次组合成共体——《蒙古—卫拉特法典》

小冰河时代基本是贯穿了整个明代,同样也贯穿了在北方草原的草原诸部。

公元1634年,即明崇祯十三年时,漠南蒙古黄金家族血脉的林丹汗(察哈尔部),被后金黄台吉追杀,死于青海。随后漠北蒙古开始与后金和谈,成为了后金的外藩。

到了公元1640年,无法承受战争及天灾祸害的喀尔喀(当时漠北最强盛的部落)和卫拉特(此时西迁的瓦剌诸部,已经形成联盟了,此时称为卫拉特),于九月时制定了《蒙古—卫拉特法典》。

当时是沙俄在不断向东扩张,而清(已将后金改为清)在不断统一漠南的情况之下,漠北蒙古与西部卫拉特共同缔结联盟,抵御外敌的。

此法典,调整喀尔喀三部与卫拉特四部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早期的瓦剌人并非蒙古人,是后来才融入大蒙古族群的,是泛蒙古族的一员。

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不管是漠北喀尔喀三部,还是卫拉特四部都向满清(还未入关)进行朝贡,认可了清代皇帝为蒙古大汗的身份,而不是认同沙俄(如土尔扈特部就曾说沙俄不同宗、也不同信仰)。

清初,卫拉特四部联盟中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打败盟主鄂齐尔图汗后,联盟分裂,葛尔丹组建了准噶尔汗国,并不断挑衅清朝的“蒙古汗王”的地位。

随着清代70多年的战争,西部准噶尔汗国叛乱被镇压。卫拉特人开始再次迁徙。

现代的卫拉特人

清代的卫拉特人迁徙,是分为几个部分的

一、内迁

有些网络文章,宣称清代在战争中将准噶尔汗国的人口基本屠杀殆尽,其实不是很严谨。清代将许多卫拉特人俘虏、及投诚者安置在更南的区域。

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的卫拉特人,多为准噶尔部的残存后裔。

还有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则是卫拉特四部联盟中的和硕特部后裔。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则是和硕特部(固始汗后人察罕丹津,率部迁徙的)。

另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是瓦剌的土尔扈特部为主,和硕县是和硕特人为主的。

二、外迁

外迁又有两个部分,

一、外迁到现俄罗斯区域,成为了今天的俄国阿尔泰共和国。

早期阿尔泰区域只是准噶尔部外围属地,并非是卫拉特四部联盟中的一员。清代平乱战争时,部分准噶尔部外迁,与该地区的阿尔泰部落结合,形成的阿尔泰--卫拉特部落群体。

清代时,该区域是清政府羁縻管辖区域,也就是说这部分阿尔泰--卫拉特人,是臣服于清政府的。后来晚晴时期,沙俄的不断蚕食之下,于1864年10月7日清廷被迫同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该区域就成了俄国管辖。

二、蒙古国境内的卫拉特人

前文说到瓦剌分裂后形成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其中漠北蒙古的卫拉特人,主要是来源于其中一部——杜尔伯特部。

清朝的杜尔伯特部有两个,西部杜尔伯特部是清卫拉特蒙古四大部之一,东部的杜尔伯特属科尔沁蒙古分支。

满清崛起后,东部的杜尔伯特部投附满清,这部分后来就构建成了东北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西部杜尔伯特部,则是在清代平乱时,迁徙到漠北的,主要居住在今外蒙的乌布苏省区域。

因此今天的蒙古国人种,多是漠北蒙古喀尔喀人为主,而卫拉特人是以杜尔伯特人为主。

清代的蒙古

清廷根据对蒙古统治的需要,将蒙古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其中外藩蒙古指以世袭札萨克为旗长的蒙古各旗。狭义的外藩蒙古其实就是喀尔喀四部所在的区域。

即明代称之为漠北蒙古,到了清代早中期时称为“乌里雅苏台统部”,到了清末才称为外蒙古。

外蒙的分裂,因涉及太多,就不多写了。

其中有一点是清中后期(以乾隆为界限,即1800年为界限),清朝就无法管控汉商对蒙、西域的不断扩展了,随着汉商的经商范畴不断扩大,蒙古区域内的贵族及寺院也参与到了商业之中,随后草原的经济体系从之前较为单纯的游牧状态,向城镇--农耕形态转变,根据英、俄的资料显示,清末时期,外蒙的库伦等地已经城市化。

这个时期,沙俄也在不断渗透着,因经济上无法与汉商竞争,故而在沙俄的怂恿、策动之下,喀尔喀四部的王族及牧民开始仇视汉商,认为汉商在剥削他们,并不断打砸汉商商铺、冲击八旗驻军等……随后在沙俄的策动下,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外蒙古封建上层,驱逐了清政府驻库伦办事大臣,随后私自与沙俄签订了《俄蒙协约》。

袁世凯和北洋政府时期,通过战争、恐吓、以及入俄国参与红、白战争等等手段,外蒙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

可随后的内战,北洋政府抽调了外蒙北洋军队入关作战,在苏联的斯大林支持之下,外蒙再次独立建国直至今日。



史之为用


不是,如今的蒙古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哈萨克族、图瓦蒙古族等,从蒙古国家的来历来讲,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所以如今的蒙古的组成人员是当是元朝时期的统治者蒙古族的一部分。

而对于瓦剌来说,这是百度百科的一段叙述:

瓦剌(wala、瓦那,异于瓦刺waci。)自称是卫拉特。卫拉特语:Өөрд。蒙古语:ᠣᠢᠷᠠᠳ。西里尔字母:Ойрад):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用托忒文。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称卫拉特,后来也称漠西蒙古等。

与蒙古人的关系:从并列到纳入。1640年9月喀尔喀和卫拉特的领导们制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条款称双方为"蒙古和卫拉特",当时双方都认为瓦剌人非蒙古人。后来划入广义蒙古族,被称为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

所以瓦剌是蒙古族的一部分,而蒙古族在明朝分为瓦剌和鞑靼,瓦剌就是西蒙古,就是卫拉特蒙古,卫拉特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然后让我们看看这四部后来都做了什么。

土尔扈特部

17世纪30年代,瓦剌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因为与准噶尔部冲突,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在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建立了著名的卡尔梅克蒙古部落。

而卡尔梅克部落是欧洲人对厄鲁特(Eleut或Olot)蒙古人即卫拉特(Oyrat或Oirat)亦即元代的斡亦剌、明代的瓦剌的称呼。现在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共和国。

和硕特部

17世纪30年代,和硕特部部分民众跟着土尔扈特部西迁进入伏尔加河流域,部分留居乌鲁木齐周围和塔尔巴哈台地区,由固始汗的大哥(后由大侄子鄂齐尔图汗)领导,几乎同时,固始汗一支的4万民众东进青藏高原。

1637年,固始汗率军进入青海,灭却图汗,控制青海区域,和硕特汗国开始建立。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苯教政权的顿月多吉。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西藏当时的王国首都日喀则,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噶玛王朝)。

1642年,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四世班掸,决定和在东北盛京(沈阳)建立的清朝早期政权进一步建立联系,派遣伊拉古克三呼图克图为代表,前往,次年到达盛京,清太宗皇太极立即率领亲王、贝勒、大臣等出城迎接。

1717年,准噶尔汗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南下翻越昆仑山脉,攻入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君主拉藏汗,和硕特汗国灭亡。

所以,和硕特部最后是被准噶尔汗国灭亡。

杜尔伯特部

杜尔伯特后来归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所掌管。

公元1637年(清崇德二年)农历五月,色楞率二百名杜尔伯特骑兵,随承政尼堪出会宁由朝鲜征瓦尔喀。先中到吉木海之地败平壤巡抚、安州总兵和安边道援兵。农历五月十九日,凯旋而归乌喇地方,从乌喇反回杜尔伯特部。同年十一月,与清皇室联姻,色楞你阿都齐达尔罕,遣根策布,送其生女于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大贝勒的长子固山贝子岳托为妻。受到多勒贝勒豪格福晋、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福晋、固山贝子托罗福晋的欢迎,并在演武场大宴根策布,赐马牛、蟒缎、雕鞍、布匹等。

公元1638年(清崇德三年),色楞率杜尔伯特部骑兵继续从征明朝,先会浑河入明朝边,然后西进收义州(义县),平广宁中左所(锦县),攻左屯卫(锦州市)、宁远卫(兴城),最后南下围广宁中后所(绥中)。同年杜尔伯特部色楞属下卦尔察部归顺清朝,其头领扎玛奈、布赞特去朝迁进贡貂皮。

如今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主要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还有一部分在外蒙古的主要聚居在乌布苏省,少数居住在毗邻的巴彦乌列盖省和科布多省。外蒙人口里,喀尔喀人占全蒙人口的76.2%,卫拉特人里以杜尔伯特人最多。所以,在外蒙古中有一部分是杜尔伯特部。

准噶尔部

在哈萨克草原东北方的塔尔巴哈台地区,瓦剌的另一支绰罗斯人首领巴图尔洪台吉(译:勇士皇太子)也建立了一个政权并连续两次击退俄国的侵略,迫使俄国承认了自己的独立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互通贸易。在1643年,巴图尔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远征,进入并占领了七河流域地区,迫使大多数大玉兹部落氏族向他臣服。1648年,巴图尔珲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达将过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为准噶尔部的文字。

1688年瓦剌人战胜了喀尔喀蒙古人并在东蒙古落脚之后,1690年,葛尔丹仿效成吉思汗,开始进攻中国的清帝国。据史料记载,当时葛尔丹兵强马壮,青海以西,葱岭以东,天山南北,不论何部落,一闻准噶尔兵来,莫不举家奔逃。

1718年清朝由青海出兵入藏,全军覆没;1720年,清朝第二次出兵,赶走准噶尔军,清朝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准噶尔人民,主要是绰罗斯部民和辉特部民人口锐减,几近灭亡,几乎全部被根除。

由叛乱于清朝的缘故,余生的准噶尔不敢称自己为准噶尔,而称厄鲁特,久而久之。便忘了原来的准噶尔之名。今日额鲁特主要分布在今伊犁昭苏、尼勒克两县,以及塔城额敏县。

因此我们知道,一部分瓦剌人民留在中国,后来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等,一部分人留在了俄罗斯乌苏里江松花江附近,还有一部分人到了外蒙古。所以可以说蒙古国中有瓦剌部落的后代,但蒙古国不是明朝的瓦剌。


青山故垒


蒙古国不是明朝时期的瓦剌,而是漠北蒙古,为喀尔喀部,具体来说是彻辰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三部。而瓦剌,主要是漠西蒙古,活动在青海到新疆北部的部分。

明朝时期,蒙古大体上分为漠东蒙古、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漠西蒙古称为瓦剌,也叫卫拉特、额鲁特,瓦剌甚至不被蒙古本部视为蒙古的一部分。漠南蒙古称为鞑靼,漠东蒙古也归属鞑靼,是传统意义上的蒙古。

现代我们熟悉的蒙古部落版图,主要是明朝时期达延汗所奠定。达延汗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7岁时在妻子满都海的协助下称汗,在明朝称为小王子,是蒙古的中兴之主。达延汗击败瓦剌,统一了漠南和漠东蒙古,瓦剌被迫迁往西部和北部。

达延汗将东蒙古划分为六个万户,左翼三个,右翼三个。左翼包括:察哈尔万户,在今锡林郭勒盟境内;哈喇哈万户,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兀良哈万户,在今内蒙古中部地区以北及蒙古国境内。右翼包括:鄂尔多斯万户,在今鄂尔多斯市;土默特万户,在今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地区;永谢布万户,在今张家口、宣化以北地区。达延汗和长子在察哈尔,并分派其他儿子掌管另外5个而万户,这些万户虽经变迁,但基本上保留原貌,是清朝到现在盟旗制度的基础。

上图:蒙古中兴之主达延汗

其中哈喇哈万户(喀尔喀)属左翼,共十二部。其中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达延汗封授给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达延汗封授给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达延汗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到清朝时编为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的五部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后来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清末以来逐渐成为外蒙古,民国后期独立为蒙古国。

而瓦剌的核心来源为南西伯利亚的林中百姓之后,被成吉思汗征服后,世代与黄金家族通婚,其首领长期担任蒙古帝国的太师职位。明朝时期,在明朝的扶植下,长期与蒙古本部争斗,在其也先担任首领时期最为兴盛,在土木堡打败明军15万大军,俘虏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瓦剌的杰作。但仅仅昙花一现,瓦剌在也先死后迅速衰落,被达延汗击败并西迁。

上图:明英宗被瓦剌也先俘虏

瓦剌西迁后,主要分为四个部落,包括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其中准噶尔最为强盛,尤其噶尔丹在位时,建立了庞大的准噶尔帝国。噶尔丹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蒙古,向东进攻喀尔喀蒙古,导致喀尔喀直接投降清朝。准噶尔与清朝对抗70余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后在乾隆时期,趁准噶尔内乱,才一举平定,为中国新疆之地。


郑说豫见


蒙古国就是明朝时期的瓦刺,个人学识原因,详细的世袭情况不知,在明太祖,明成祖的的历史中散见瓦刺的信息可以明确这个问题。

瓦剌:

猛哥帖木儿(明太祖时期)

1、马哈木

(明朝初期蒙古瓦剌部领袖,致力于东部蒙古争夺蒙古草原的霸权。东部蒙古大汗本雅失里、太师阿鲁台对抗明朝,马哈木和弟弟太平、秃孛罗归顺明朝。明成祖封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秃孛罗为安乐王。)

2、脱欢

(杀东部蒙古阿鲁台,又杀死了本部的贤义王太平、安乐王秃孛罗,也先统一了瓦剌四部。1438年,攻杀拥立阿鲁台的阿台汗,立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为丞相,进一步控制了东部蒙古)

3、也先

(脱欢之子,在位期间瓦剌势力极盛,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就发生在在位期间,也先死后,瓦剌部落分散,逐渐衰落,内部事态鲜为人所知)

之后还有短暂复兴,之后主要活动与中亚与东欧地区,相关记载逐渐消失。

以上是个人所知道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你

谢谢支持与关注!






慕夏无名


蒙古族明朝分为瓦剌和鞑靼,瓦剌就是西蒙古,就是卫拉特蒙古,卫拉特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后来准噶尔强盛后逼迫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成为“卡尔梅克人”,清朝消灭准噶尔部后,有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回归中国。

中国明代所讲的“鞑靼”是指阿鲁台统治的东部蒙古。

萨芬是喀山鞑靼,十三世纪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西起多瑙河下游,东至中亚地区建立强大的钦察汗国或者叫金帐汗国,这一时期被并入金帐汗国的各种突厥部落、匈奴系的保加尔人与占少数的西迁的蒙古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互相结合,形成鞑靼,按地方分为:喀山鞑靼、阿斯特拉罕鞑靼、克里米亚鞑靼、西伯利亚鞑靼。

蒙古人本身也分为尼伦蒙古与迭列斤蒙古.各自起源也是不一样的。很多蒙古部落原本是突厥部落或鲜卑部落。


唐明国亮


我实在是找不到好认证的领域,只好选了历史类创作者。以我有限的历史知识来做一下解答,如有纰漏请多多指教!

今天的蒙古国往上溯源,在清朝时期是喀尔喀部,具体来说是彻辰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三部。再往上追溯,是蒙古退回草原之后的中兴之主达延汗的后代所辖封地。达延汗是正宗黄金家族的后代。

而明朝所称瓦剌,即现代语言中的卫拉特,在北元退回草原之后曾短暂取代黄金家族统治蒙古草原,但中兴之主达延汗击败了卫拉特,使得卫拉特从此退出了蒙古汗位的竞争。

瓦剌是短期内明朝对蒙古草原的代称,当然包括今天的蒙古国,可是瓦剌以及后来的卫拉特跟今天的蒙古国并非一个意思。

卫拉特在分裂重组之后,也曾短暂统治喀尔喀,但也不能作为瓦剌与喀尔喀是同一群人的证据。

蒙古历史实在太复杂,我也只懂皮毛。不对之处请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