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原生态的澜溪老街)

一座城镇最真实的样子,应是它的烟火气。大通古镇的烟火气在澜溪老街。

位于江中和悦洲上的和悦老街,曾因连遭战争和长江洪水祸害,如今已繁华不再,现只是一处供游人凭吊的“遗址公园”。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现已成为遗址公园的和悦老街)

澜溪老街濒临长江南岸岸边,如今依然是“生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因街上有到和悦洲的三个轮渡码头,又距青通河渔港比较近,所以这里的江鲜供应总是齐全又丰富。

大通因拥有“长江拐弯,大海回头”的特殊地理区位,早在唐宋时,便是长江上著名的江鲜盛产地。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所著《舟过大通镇》中就曾写有“鱼蟹不论钱”诗句,当是最好的见证。闻名于世的“长江三鲜”(鲥鱼、鲚刀、河豚),现仅有鲚刀、河豚尚有少量存活,那鲜美无比的鲥鱼江中现已找不到踪影。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上的原居民晾晒的长江野生鱼干)

想要吃江鲜,到大通赶早市准没错!这是铜陵市民常挂嘴上的一句话。

大通的店家多是凌晨便开始忙着进出货,一直忙到晚上。经营的品类不光江鲜,还有和悦洲盛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禽蛋肉类、生鲜熟食等,市区有不少老人每天总是一大早就赶九路公交来大通买菜,买最新鲜的食材回家做饭。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商业气息淡化的澜溪老街上有些冷冷清清)

因大通美食声名在外,2007年9月安徽省旅游局曾会同铜陵市在大通举办过“安徽首届美食文化节”,推出众多特色名菜,让各地涌来的“吃货”稀罕不已!

如今,古镇经营江鲜美食的大小饭店,生意也都一直不错。街边的小餐馆一早就开始营业,各种风味早餐的香气飘散在空气里。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上不时走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大通的传统美食----手擀面,一直为游人追捧)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卖饺子、混饨的店家在门口剁着肉馅,身子随着双手执刀剁肉有节奏地舞动,剁肉馅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让劳作多了份乐趣,也成了大通街头的寻常一景。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大通澜溪老街上的“富贵手擀面”现擀现做的手擀面)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街上有多家手擀面馆,他们都当着客人的面揉、擀、切、下或炒,让那特有筋道的手擀面配上青椒肉丝、荷包蛋、卤牛肉、雪菜大肠或是江虾杂酱等浇头,让客人吃得热汗直冒、连声夸赞。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渡口饮食店是大通澜溪老街上一家有名的面馆,其传统的手擀面曾被央视播出的“北纬30度”栏目隆重推出,深受本地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喜爱。)

我曾打趣从市区开着“大奔”驱车20多公里来大通吃面的那些老板:“一碗面才十块钱,就为吃口面花好几十汽油费,得不偿失啊?”他们却说“现在条件好了,得讲究生活质量,不能亏待自己。上海老板周末还坐飞机去成都吃小吃,可比我们更牛!”他们边说边笑,搛起一筷子手擀面,“你看,这面多筋道!早上在大通吃上一碗热面,绝对地暖胃,能让人一天都元气满满!”这样的笑谈,让大通因此多了一份生活气息。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大通历史上著名的澜溪“长街宴”)

行走澜溪老街,我看到一对中年夫妻坐在“家富商店”门口推着手磨,一个在磨喷喷香的黑芝麻粉,一个在磨红辣椒糊,边上摆着他们自制的大通特产:铜陵白姜、腌制干江鱼、香辣菜、豆腐乳、辣酱、渣肉粉等。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店家晾晒的各种长江野生江鱼鱼干)

上前细问才知,他们原开“大通照相馆”,现因手机都有照相功能,只好改行传承父母手艺,专门制售大通特产。没想到生意特好,被游客追着发快递,从此便乐在其中。手持磨挡不停推磨,一推就是三四个小时,靠的就是那份耐心。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上著名的百年老“大通理发店”,现已成为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到大通打卡的地方)


虽然辛苦,但游客的认可让他们喜悦。每天认真精选食材、配料、制作,确保产品质量、味道和大通特色。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推磨、坚守,彰显着古镇原居民那份质朴的情怀。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澜溪老街上这种大通独特的市井味,才是真正让游人稀罕和喜欢的。

澜溪老街上的烟火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