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為什麼對通脹率2%如此看重?


發達國家為什麼對通脹率2%如此看重?

在美聯儲的經濟模型當中,失業率、核心通脹率、經濟增長率與金融風控是四大重要指標,這四方面數據也是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的重要依據。

根據模型測算,美歐等發達國家認為當經濟增速達到2%以上與核心通脹水平在2%附近時,美歐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才會比較穩定,並可持續性增長,不僅消費與供給相對平衡,而且利於就業與居民收入增長,經濟會處於一個相對良性的循環當中,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控制債務規模的增長,並使基準利率滑向常態水平,這有利於美歐的經濟結構調整。

長期低於2%的通脹水平,說明美歐經濟存在一些嚴重問題,如經濟增速遲滯、實體經濟萎靡不振、消費不暢、不利就業與工資增長緩慢等,嚴重時可能會出現通縮等現象,會形成流動性陷阱,帶來經濟上的困噩,因此在經濟上一般要求溫和通脹來刺激經濟發展,過低的通脹水平不利於經濟增長。

所以美歐發達國家的經濟模型得出了基本結論是通脹水平要達到2%,由於通脹長期低迷,因此歐央行與日央行也長期推行負利率+QE政策以鼓勵通脹,但歐元與日元都是主要國際貨幣,負利率政策導致貨幣借出價格偏低,容易促使資本外流,因此並不能有效推高國內通脹水平,卻容易形成金融資產泡沫。

綜合來看,當前美歐的這套經濟模型的缺點還是比較多的,導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不協調,導致經濟增長與債務規模矛盾突出,同時也無法正確反映美歐的經濟結構問題,因此這一經濟模型及指標有進一步改進的需要。(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