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隋唐相連,都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鮮卑族草原風氣。這兩朝的皇族在男女關係方面不像漢家正統那樣嚴格,而是非常亂。比如唐高宗娶了其父的小老婆武則天,這就有草原民族收繼婚習俗的影子。

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個偷情案所引發的大案。這偷情的主角不是別人,一位是大唐高僧玄奘的高徒,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最後竟然演變成了一樁謀反按,牽連了兩位王、三位駙馬、兩位公主被處死,還有一眾顯貴人等被貶斥流放。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故事的開端,高陽公主與辯機私通

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娶了唐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為妻,公主十分驕橫。

說到公主驕橫這裡多說一點。當時各大臣家中都對娶公主心懷畏懼,為什麼啊?因為公主下嫁,不守常理,公婆家沒法管啊。這個局面直到貞觀中期才有所改變。當時禮部尚書王珪是魏王李泰的老師,李世民要求李泰以師禮對待王珪。王珪的兒子王敬直娶南平公主(唐太宗第三女)為妻。王珪說:“如今皇上聖明,行為舉止都依循禮法,我接受公主行禮,難道是為自身榮耀?只是為了成就國家的美名。”於是王珪和妻子就席而坐,讓公主行媳婦侍公婆的禮儀。此後公主向公婆行禮,就從王珪家開始。這是發生在公元637年的事情。當然,也並不是每位公主都能做到的。

高陽公主就屬於做不到的那類。在房玄齡死後,公主教唆房遺愛和他的兄長房遺直爭財產,還密謀廢黜房遺直而奪其封爵。房遺直在唐太宗面前自我申辯,說明了原委。唐太宗因此對這個女兒大加責備,由此高陽公主在唐太宗面前失寵,常常悶悶不樂。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

御史彈劾一樁盜竊案,在僧人辯機處搜出一個寶枕。這個辯機是大唐著名高僧玄奘的徒弟,唐僧玄奘回來後,辯機幫助玄奘翻譯經文,協助撰成《大唐西域記》一書。

搜查的人一看這個寶枕根本不是辯機配享有的東西,就問他是哪來的。

辯機為了自我證明,就說這是高陽公主賜給他的。原來,高陽公主一直與辯機私通,送給他無以數計的財物。房遺愛那邊呢,公主改讓另兩個女人侍候房遺愛。

唐太宗得知此事大怒,下令腰斬辯機,並殺死了相關的奴婢十多人。高陽公主認為這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這麼大動肝火,因此對唐太宗大有怨言;以至於其父唐太宗駕崩之時,面無悲慼之容。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故事的發展:從房家內部糾紛,變為謀反大案

這事按說就過去了。但是這高陽公主不是個省事的人,事情過了好幾年,到了永徽年間,高陽公主又找機會誣告房遺直對她無禮,非要出一口心中的惡氣。

對公主無禮,這是大事,結果唐高宗派重臣長孫無忌查辦此事。最終竟然查出了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的事!

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唐高宗李治即位後,高陽公主又讓房遺愛與其兄房遺直相互訴訟分財產的事情,這裡還有誣陷方面的事;公主一直希望爵位能由房遺愛繼承。結果查明之後,房遺愛獲罪,被降職出任房州刺史;房遺直受此事影響,去隰州(今山西隰縣)當剌史了。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事情到這該告一段落了嗎?沒有。

原來,駙馬都尉薛萬徹(娶了太宗妹丹陽公主)因事獲罪被除去名籍,降職為寧州刺史。薛萬徹到朝廷來,與房遺愛十分親近。這下兩個失落的人,一起說起對朝廷的怨言,那叫一個投機。薛萬徹是大將出身,此時依然自負地說:“我如今雖然有腳病,安坐京城,那些人倒還不敢輕舉妄動。”自認為還是朝廷柱石。

說這些還沒問題,薛萬徹進一步的話就離譜了,他與房遺愛謀劃說:“假如朝廷有變化,我們應當尊奉司徒荊王李元景(唐太宗的六弟)為君王。”

房遺愛與李元景還有一層關係,李元景的女兒嫁給了房遺愛的弟弟房遺則,因此李元景與房遺愛二人往來密切。李元景還曾對人說,自己曾經做夢用手握住了太陽和月亮。這個暗示就太明顯了。

接下來,還有一位駙馬被牽連進來。這就是柴令武

柴令武是柴紹的兒子,娶了太宗女兒巴陵公主,官拜衛州刺史。柴令武託辭公主有病,就留在京城求醫;實際上他藉此機會與房遺愛相互串通謀劃。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上述這些事情,因為高陽公主一直圖謀剝奪房遺直的封爵而暴露。

高陽公主讓人誣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禮之後,房遺直也上書列舉了房遺愛與公主的罪狀,並且說:“他們惡貫滿盈,恐怕牽累到臣下的家門。”唐高宗令長孫無忌審問其事,又得到房遺愛與公主謀反的證言與罪狀。

房遺愛這個人敢做不敢當。事情敗露之後,他還抱著一線希望想要活命。於是就攀誣吳王李恪(唐太宗第三子),指望能像當初紇幹承基密告太子謀反那樣得免一死。

紇幹承基是前太子李承乾的衛士,當他因為受齊王李祐謀反的牽連,被判了死罪。紇幹承基知道李承乾的謀反舉動,就告發了李承乾,結果被免死。房遺愛想故技重施,躲過一劫。

但實際上這是長孫無忌對房遺愛的暗中唆使。

在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唐太宗認為李恪文武全才,最像自己,曾經想立吳王李恪為太子,並就此徵求過長孫無忌的意見。長孫無忌堅決反對,他支持立李治。再加上李恪的生母是隋煬帝的女兒,平素名望較高,深得人心。長孫無忌因為立儲的事已經與李恪有了嫌隙。此次房遺愛事件是絕好的機會,因此才有了房遺愛攀誣李恪的事情。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故事的結局:兩位王、兩位公主賜自盡,三位駙馬被斬,另有多人被處罰

公元653年二月,唐高宗詔令:將房遺愛(娶了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陽公主)、薛萬徹(娶了太宗妹丹陽公主)、柴令武(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處斬,李元景(荊王,唐太宗的六弟)、李恪(吳王,唐太宗第三子)、高陽公主(唐太宗女兒)、巴陵公主(唐太宗女兒)一併賜其自盡。

唐高宗不知是真是假,竟然流著淚對身邊的大臣說:“荊王是朕的叔父,吳王是朕的兄長,想求他們不死,可以嗎?”兵部尚書崔敦禮認為不可,於是將他們都處死了。

薛萬徹臨刑前大聲言道:“薛萬徹也算是個豪傑,留著為國家效力,豈不是更好嗎?只因受房遺愛牽連就要殺掉嗎?”

吳王李恪臨死的時候大罵道:“長孫無忌擅弄威權,殘害忠良,假如宗廟有靈的話,會在不久後滅他一族。”

除了上面幾位以外,還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唐太宗堂弟),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娶唐太宗之妹九江公主),均因與房遺愛交結串通而獲罪,被流放到嶺表。宇文節與房遺愛關係親密,等到房遺愛關在獄中,宇文節頗為他開罪辯護。江夏王李道宗平時即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和,故而被定有罪。

此外,還將李恪同母的弟弟蜀王李愔(唐太宗第六子)廢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遺直被貶為春州銅陵尉,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流放交州;並罷除了房玄齡在太宗廟陪祭的資格。

所謂房遺愛謀反案,實際是唐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將他推上絕路

結束語

這個所謂的房遺愛謀反案,其實是長孫無忌藉機清除掉唐高宗李治政治對手的機會。其中對李治皇位威脅最大的就是李恪。

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幾個教訓:

1、娶媳婦一定要注重人品。這個所謂謀反案的始作俑者可以認為是高陽公主。高陽公主爭強好勝的心理是問題的主因,非要壓倒房遺直。她不但行為不檢點,還以鬥垮房遺直為己任,以期待能出一口怨氣。高陽公主不遺餘力地把家庭矛盾呈現到廟堂之上,最終被人利用,害了自己不說,還害了房家一家人。房玄齡估計氣得踢掉棺材板了。也不知道唐太宗是怎麼教育女兒的。

2、交友要慎重,避免與不滿現實的人過從甚密。以我們今天推論,薛萬徹、柴令武、執失思力他們仨應該與房遺愛有相同的遭遇,但是面對皇帝的妹妹或者女兒,他們也沒辦法,一肚子怨氣沒地方發,最終四個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怨言喊多了,恐怕自己都信以為真了,最終變成了謀反大案。如果他們不湊到一起,問題不會有這麼大。

長孫無忌的做法也令人不齒。但不知是不是李恪的詛咒發揮了作用,他自己也難逃厄運。公元659年,他也以謀反罪被人告發,被流放黔州,他的兒子們也都被罷官除名,流放嶺南。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